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9.37KB ,
资源ID:8768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68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初探.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初探.docx

1、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初探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初探在人文类文本阅读中,历史人物传纪类文本是许多出题人所钟爱的类型。这类文本往往有一些共同特点可供归纳,从而方便老师们出成各种类型的题目。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部分中高考典型而又常见的题型及其解法,归纳出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的共性,以供考生和同行参考。1、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小见大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方面可以写成文章,著名历史人物更是如此,在短短一千多字的文章里,必须以小见大才行。常见的情况是作者凭吊了某个历史人物的故居或坟墓,或者游览了因某个历史人物而闻名的景点,有感而发,写成了一篇传记类文本。因而,文本中的一座坟、一座庙、一座楼等物象都成了折射历史人物

2、的载体,相应地,会出现一些要求描述物象特点或者分析这个物象与历史人物关系的题型。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一座孤傲的庙:屈原庙“不高大,不壮美”,却又“孤傲、挺拔”,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何这样说。(6分)答案:屈原庙简洁朴实,土石夯就,占地很小,远离农户,是峡江普通的民居风格,故它不高大,不壮美(2分);屈原庙立于中堡之上,威仪尽显,神韵自现,傲视一切,故孤傲挺拔(2分),更重要的是屈原庙是精神家园,它建筑在楚辞的精神世界里,具有

3、世界的高度,所以它又是挺拔的、壮美的(2分)。以上两题中,分别要求从金石拓本和屈原庙这样具体的物象中探究出历史人物的形象。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回答,即先指出具体物象的特点或用途,进而探究出相关历史人物的思想或性格。2、表现手法往往包含对比世间的优劣美丑都是相对的,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更是需要通过对比来判定。于是,很多历史人物传纪类文本运用的表现手法除了以小见大外,往往包含对比。一些出题人也喜欢引导考生通过对比来明辨是非,品评人物。君子的争与不争:1,“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2分)答案:

4、“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 2,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段划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2分)答案: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下笔不觉师造化: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

5、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创造与仿作兼顾;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脚踏实地,享受人生。以上两题中,分别将梁启超与陈寅恪对比,将黄宾虹与张大千对比,从而引导考生辩证探讨君子的争与不争,宗师的人生观、金钱观与艺术观。这样的题目较为开放,基本上学生言之有理皆可,但原则上答案应该从文中提炼,并抓准文中相关的关键词。3、文眼集中表现人物特点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往往包含一个文眼,它既是文本的核心,也是历史人物的精髓。文眼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这样

6、的文眼既便于出题人组织题目脉络,又便于考生理清答题思路。 秋夜读范仲淹词:1,读文章2-5段,在范仲淹的诗词名篇中,是借怎样的秋意来抒写出不同风格的情感?请完成下面概括。(6分)苏幕遮:历经人生患难之时,借 来抒发 ,表现出 的风格。渔家傲:中年戍守边塞之时,借 来抒发 ,表现出 的风格。答案:(1)秋色之愁美(秋色之清冷) 思乡之愁(羁旅之思) 柔情清丽(清丽优美深情) (2)秋夜月圆之悲(异域秋色) 报国之志(家国之情) 苍凉豪放(苍凉含悲) 2,读文章第7段,作者认为,范仲淹心中的秋应该是怎样的?这样揣测的依据是什么?(4分)(1)范仲淹心中的秋是浩渺宽广(有情有味、壮丽)的。(2)揣测

7、的依据是他才遭贬斥而能写出像岳阳楼记那样天马行空、豪情万丈的名篇,与他浩然大气的政治胸怀正好匹配。醉意的境界:1,文章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欧阳修“醉意”的境界的?请结合思路作答。(4分)答案:(1)叙被贬滁州 (2)叙在滁州怡情山水,爱民勤政,“醉翁亭”的修建 (3)阐释“醉意”的内涵 (4)展开联想,指出 “醉意”的文化意义。(4分) 2,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1)“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的精神;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4分)启发:入世精神与兼济天下情怀。(2分) 一座孤傲的庙:屈原庙“不高大,不壮美”,却又“

8、孤傲、挺拔”,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何这样说。(6分)答案:屈原庙简洁朴实,土石夯就,占地很小,远离农户,是峡江普通的民居风格,故它不高大,不壮美(2分);屈原庙立于中堡之上,威仪尽显,神韵自现,傲视一切,故孤傲挺拔(2分),更重要的是屈原庙是精神家园,它建筑在楚辞的精神世界里,具有世界的高度,所以它又是挺拔的、壮美的(2分)。 游司马祠: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厚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

9、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而不是韩城的“厚重”。以上三题中,秋夜读范仲淹词的文眼是“秋”,醉意的境界的文眼是“醉意”,一座孤傲的庙的文眼是“孤傲”,游司马祠的文眼是“厚重”。其中,前三文的文眼均在标题里,而后一文的文眼在文中第一自然段。可见我们在阅读传记类文本时,有必要快速而准确地提炼出文章的文眼。从秋夜读范仲淹词的题目设置看,一组题中不只一道题是围绕文眼展开的。事实上,即便很多题目在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及文眼,但考生组织答案时也需要围绕文眼展开。而文眼往往是集中表现历史人物形象的形容词,如“厚重”“孤傲”。四、文本的主要内容是历史人物的性格、经历、成就性格、经历、成就这三个要素是我们

10、品评人物常提到的方面,基本上是所有传记类文本的主要内容。出题人不管怎么出,基本上绕不开这三个方面内容。最精彩的表演: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答案: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湛的技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2分)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2分)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表现出

11、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2分)醉意的境界: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1)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2)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与范仲淹乐观豁达的伟大襟怀。(2分) 秋夜读范仲淹词:读文章第6段,作者夜读范仲淹词,为何却联想到了他的政治经历?(4分) (1)因为诗人的政治经历促使他笔下的秋(诗词内容)独具一格。(2)因为诗人对后世的影响除了文学成就,还有政治抱负。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对江湖水光

12、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以上题目中,历史人物的性格、经历、成就均成为考题,就是要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人物性格、经历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按照一般思路,性格决定命运,即经历,从而促使人物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成就;相反地,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就能够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是最核心的内容。当然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作者会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因而考生答题时在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前提上,需要辨清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确定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5、写作意图里往往有教化意义历史

13、是一面镜子,能照清现实,甚至照亮未来。作者写成一篇历史人物传记类文本,当然会包含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一旦这个文本被出为考题,这个文本及相应的题目对考生就产生了教化意义。秋夜读范仲淹词:文章结尾“在秋日复照的日子,在中华复兴的世纪,想想范仲淹的人生,念念他的诗词,感受他的秋意,总会有些收获。”你觉得作者期望有什么样的收获?(4分) 答案:(1)期待大家在感怀范仲淹一生经历的前提下,真正领悟其作品的丰富内涵;(2)期待大家在中华复兴的时代,以范仲淹爱国爱民的情怀为榜样,成为胸怀天下,心忧天下的优秀的人。 醉意的境界: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答案:(

14、1)“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的精神;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4分)启发:入世精神与兼济天下情怀。(2分) 最精彩的表演: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不要和政治联系,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

15、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恰当4分,言之成理即可)以上题目中,出题人引导考生向范仲淹学习爱国爱民的情怀,向欧阳修学习兼济天下的情怀,向

16、梅兰芳学习民族为大的气节。虽说这些思想感情有相似或相通之处,但不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表述。我们在答题时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提炼出作者和出题人希望我们向历史人物学习的方向和内容。附:秋夜读范仲淹词在秋色苍茫之夜,信手翻到了范仲淹的诗词名篇,那别样的秋思乡愁,塞下秋风,秋日怀旧,令我一时感慨不已,叹世间的情思竟是那样微妙,苏幕遮、渔家傲、御街行均裁了秋的时节,去借景寄情送意,连其最有名的岳阳楼记也落笔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那潇洒伟岸的笔力依旧龙行在秋的云天湖岸。范仲淹襁褓丧父,家境衰落。但他少小勤奋,志存高远,怀抱济苍生拯民难的雄心,以天下为已任。他26岁中进士,为人

17、忠直,极言敢谏,在其后十余年间,竟两次被贬外地,倍受煎熬。他既体察民间疾苦,也深深体会着人在他乡、背井离乡的愁思。“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清丽优美深情的词,大概就是范仲淹在历经患难的心境下写出的吧。诗人笔下的秋色是那种淡淡的、轻烟一样的愁美,柔肠百结倾于秋的画卷。碧蓝的天空浸染了飘浮的薄云,纷纷洒洒的树叶落在地上,铺了秋黄的一片,天地间浓浓的秋意与江流湖泊的水波相衔,更有袅袅的炊烟飘散在黄昏时翠绿的水波间,到使人觉着一丝清冷。这时的诗人,眺望着湖岸那山上映着的

18、夕阳余晖,还有望不着边的远水草地,忽然内心的乡思是那般的强烈,不觉吟出“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感慨,斜阳是那般的清晰温暖,而模糊如烟波的芳草地怎么也望不着边,正如自已的故乡一般是那样的遥远不可企及!他的心怎么不悲伤黯然,夜夜盼着有归家的好梦相陪,否则只能独倚月楼,以酒为伴,借酒解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流了。范仲淹借秋意抒发自已的情感,不仅有柔情清丽的一面,也有苍凉含悲的豪放气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应写于他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镇守西北防御西夏侵扰之时,虽年余50多

19、岁,但仍是豪迈悲壮,一腔爱国之情溢于词中。翻开1600年前北宋戍边的画卷,塞外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南归的大雁已无一点留恋,荒凉的边塞带着令人心悸的战马嘶鸣,混合着异域特有的少数民族的笳声、歌声、风沙声,更有连连的号角,时时召唤军中战士跃向杀敌的疆场。唉,偏又是在秋意溶溶的月圆之时,长期征战的将士,背对孤烟落日的营盘,杯杯浊酒遥寄家乡,情诉冷月,强敌未灭,何以归家。这样的情感,其实在各个时期都曾得见,男儿大丈夫,虽是一腔柔情,却也有踏破贺兰山阙,不破胡虏誓不还家的志向。万里长征的红军,那一曲经天悠悠的清平乐六盘山,岂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美妙与壮丽吗!六盘山也在西北之边塞,为陕北与陇西两高原的界山,

20、当年红军一路拼杀,斩敌军骑兵于马下,一鼓作气登上六盘山,终于可以眺望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革命根据地了。此时的领袖不知也曾想到了范仲淹的这首词,总之,伟人心潮澎湃,为后世遗下了隽永感人的诗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范仲淹不仅写诗词,也写很有政治品位、为后世称道的散文,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为政期间,他力主改革,一心扫除弊政。仁宗庆历三年(1043),他守疆有功,回朝任参知政事,面对宋仁宗的期待,为改变国家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艰难困境,他毅然向宋仁宗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已的政治抱

21、负,可惜他与如欧阳修一般的朋友良臣,未能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终于倒在了旧势力的暗箭之下,历时不到1年半的改革新政,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与支持,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被罢副相之位,新政失败,未能在历史上做出更为显著的成绩,内心一定是苍凉如秋的。范仲淹情思深邃,或细腻或悲怆,虽然都借秋色作为衬托,但我掩卷后,默默沉思,他心中真正喜欢的秋日该当是什么样子的呢?当会是王勃描绘的那般秋色景致无二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心中想象,这样的秋天,这样浩渺宽广、有情有味的天地,正是与范仲淹浩然的胸怀绝对匹配的,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其实就是这样抒写了

22、心似天地的大气:“衔远山,呑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时,范仲淹才遭贬斥,谁会想到他仍有天马行空的神来之笔和胸中波涛万丈的豪情呢!如此壮丽的秋色,最能诠释范仲淹爱国爱民的忠臣之志。千年过去了,连绵不绝的秋月照耀着他的岳阳楼记,发出隽永的光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朽的名句,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世人判断一个时代、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或许当今的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甚至难以做到他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是,在秋日复照的日子,在中华复兴的世纪,想想范仲淹的人生,念念他的诗词,感受他的秋意

23、,总会有些收获。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

24、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

25、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

26、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

27、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最精彩的表演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

28、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

29、,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

30、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

31、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

32、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游司马祠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