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3.56KB ,
资源ID:87641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641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docx

1、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当今社会处在急剧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等都由此产生很大变化。由于正值成长中的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立意识的慢慢觉醒和各种集中于青春期的冲突,使中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中小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

2、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小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中小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首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升级,社会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健全心理和人格的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学生因自杀而死亡是非正常死亡中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原因。如何去救孩子,我们不能让社会取消竞争,也不可能退回到田园式生活的时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帮助中学生以安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和适应这种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心理健

3、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举例:富士康公司“十一连跳”有的单位已经把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改革之路。在当前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尤为突出。不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如马加爵式的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是什么?因此说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日益成熟,与

4、社会的接触突破了家庭的小圈子,中学生的心理在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少年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而个性发展并不成熟,在他们心中有着幼稚与成熟、幻想与现实、高知识与低识别力、依赖与独立等生理相对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种种矛盾,对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而又辨别能力不强。稍有偏差,就会产生心理误区,为心理疾病埋下隐患。有专家认为,这一时期不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却恰恰是心理疾病的孕育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抓住这一时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影响,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矛盾,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学生自知、自信、自强及适应环境、协调社会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现在,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建

5、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与其在心理问题形成后进行矫正和治疗,不如在个体心理成熟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给处在迷茫和矛盾中的中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轨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同时,还能促进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或少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有研究表明,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双差生”或者

6、后进生问题就出在心理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或者由于错误的心理认知,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或者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差,面对压力的能力不强,导致考试焦虑和考试恐惧症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举例说明。因此,中小学教育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端正学习态度,抵制不良诱惑,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造就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通过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

7、理问题,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他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据新华社最近报道:目前35%的青少年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举例:两个不满18岁的少年,凌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

8、年约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男乞丐经抢救无效死亡。日前,两名少年已被刑事拘留。因小时侯被他人欺负,怀恨几年后,一名15岁少年伙同他人将“仇人”杀死。呼和浩特市某中专学校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2004年,南京一名初三女生不堪重负自杀”“,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1.5万)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出了我国中学教育存在的“重教轻育”问题,即青少年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发展却很滞后

9、,容易做出情绪大于理性的事情。2004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小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杀人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震惊全国的

10、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福建南平、广东雷州、江苏泰兴,最近这一起又一起令人发指的校园血案,令人震惊。从这些数字和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疏导,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牢固的心理健康的根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素质得以健全提高,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

11、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在座的班主任而言更是责无旁贷。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首席执行者。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个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数。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中小学就需要5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见,按照目前我国的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显然不切实际。各级各类学校应逐步建立一只专兼职队伍,在专家和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中,班主任是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是直接参与者、具体实践者和强大的主力军。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1、学生对班主任的向师性、信赖感强。2、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3、班主任开展活动的经验丰富。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是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的。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们都会发现,中小学生中存在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有的极度自卑,自我认知不充分,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甚至害怕和老师的目光接触;有的由于人际关系处理

13、得不好,遭到大家的排斥而孤独自闭;有的偏执孤僻,脾气暴躁,动辄与同学大打出手;有的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思想的毒害,言谈举止透着邪气;有的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有的无法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如此种种,令人担忧。据调查,这类学生属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占班级总人数的5% -8%以上。我们还发现,初中生中心理不健康还有另一种表现: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傲气十足,目中无人;成绩中等的同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绩差的同学自暴自弃,荒废学业。这些也属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情绪方面表现出不乐观、不稳定、易激怒和过分忧虑的特点,

14、性格方面比正常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孤僻、任性、急躁和冲动的特点。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因素(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三十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

15、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

16、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2、社会的因素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变革时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

17、华,取其糟粕。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象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学校的因素当前,由于学校还没有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学生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学生也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由于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又没有预先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学生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对自己彻底放弃,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

18、 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常的学习时间。在教育方式上,一些教师的做法却是反教育的。目前,有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警告、讽刺、挖苦、揭短、遗弃等手段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代替严格的管理,用威胁的手段代替激励。这些“精神虐待”现象并非教师有意所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学生上进成才,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心理学家指出,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和思想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孩子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严重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4

19、、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不良倾向。一些学生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新的驱使下,故意表现得蛮横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弛。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期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那些落入情网的学生,往往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

20、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疏导(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如何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案例:“多多准备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前几天,总是喜气洋洋的,可是上学刚二天,她就哭着不肯上学了,说学校里不好玩,一写字手就痛,父母怎么哄也不听,就是不肯迈进校门一步。”疏导策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较大的跨度,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家长应该提前做一些适应性的正确引导,让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一些初步认识。利用孩子平时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孩子平时喜欢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在给孩子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你问的这些问题,妈妈也不完全懂,等你上学了,老师会告诉你的,

21、因为老师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你想问什么,老师就告诉你什么。”“到学校上学,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这样做,孩子对上学就会产生兴趣,“上学”在她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提前带孩子到新学校参观、熟悉环境。开学前,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参观,让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位置,然后告诉她学校的一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外活动的种种乐趣,逐步培养孩子对学校产生好感,熟悉环境。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并教会使用方法。父母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具有铅笔、橡皮胶、钻刀、作业本、尺子。教会如何使用钻刀,以及笔断以后如何处理,还有作业本封面的填写、格子的作用等,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门窗,不得乱写

22、乱刻。培养学习习惯。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刚上小学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对老师发给她的各种书本感到新奇,对课堂上的学习兴味盎然。家长抓住孩子的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求知欲,尽量在家中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丰富多彩,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先做作业再去玩,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并制定一个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完成作业后,也让孩子自由活动,做她喜欢的事情。培养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对这一点,父母不要惊慌,要动脑筋把玩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为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在游戏与活动中帮助孩

23、子发现问题,引发兴趣,比如孩子不肯读书,可以找几个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一起读。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吃饭时可以从餐具入手,认识餐具名称,上公园玩时,教孩子认各种植物,花草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让孩子学得轻松有趣。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刚进入小学,孩子与同学相处不习惯,有些性格内向的更加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校生活就产生恐惧感,这时候,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游戏,到同学家去玩,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交往,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怎样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心理问题自我评价偏差及性格心理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卫生问题其他障碍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习惯不良处理小学生应掌握的良好学习习

24、惯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坐姿、用眼、用脑、口腔卫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今日事今日毕;做作业专心、检查、书写认真;先努力思考再请教)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一看:老师的演示、板书和动作;二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三说: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复述课文;四做:做笔记、做练习、做作业、操作;五想:善于用脑、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质疑问难)运用行为矫正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1)惩罚法惩罚:批评、取消活动资格、警告、记过关键: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行为是错的,并激发他们努力改正。注意问题:适度、适量、适时、惩罚有理、讲求技巧。 (2)消极练习法目的:降低不良习惯的自动化程度 消极练习

25、法:让学生故意地、认真地去做原先那些无意识的、自动进行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不良习惯的和为进程,增强对它的意识程度,降低其自动化水平,从而克服这些坏习惯。只适用于那些行动性强并且动作较简单的习惯。 某学生学习时常玩笔,听课时玩,看书时也咬,考试时也玩,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建议他每节课前对着镜子玩笔5次,玩时要认真“欣赏”镜子中的自己。 (3)切断联系法先行事件或先行行为:坏习惯之前的先导的事件或行为。要克服不良习惯,就要切断它和先行事件间地联系。怎样切断联系:尽量避开先行事件、有意识地终止开始出现的行为。 (4)代币制程程,男,10岁,4年级学生,智商113。书写随便,字迹潦草,做作业速度

26、很快。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大,写出的字大小不均匀,疏密不一致。为此,作业和测验经常被扣分,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该生还有一些生活上的不良行为习惯。观察发现,该生只要下功夫,态度认真,上述情况就会得到改正。选用代币制对程程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整个矫正过程为9周,分为3个阶段:(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疏导 1、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在日常生活中,

27、如果屡遭失败和蒙受耻辱,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小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庸、虽经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小学生,过度焦虑会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小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事实说明,焦虑异常心理在中等生中又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学习勤奋努力,要求自己颇为严格,把满足师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他们在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阴影下学习和生活

28、,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也有一些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较重的自卑感,可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的影响。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中小学生,应该怎样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呢?第一、 自己尝试解决。当你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写日记、到无人处自诉等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郁闷。也可以采用散步、打球、唱歌等转移的方法来调解自己的

29、情绪。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所有的秘密只有你自己知道,不会产生内心被别人洞悉的担忧和难堪感。很多学生尝试后,效果还不错。第二、 向亲友求助。当你用上面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自己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时,你就应该大胆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寻求帮助,比如向父母、老师诉说,找同学聊天。第三、 专业求助,也就是心理咨询。如果以上两类方法都不能缓解你内心的痛苦,你就应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或者心理医生。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丑事,千万不能“讳疾忌医”。2、惟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

30、不关心。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容易诱发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长教育不当,表现为过于严格、过于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忍受不了;二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造成孩子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进行反抗:三是

31、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优等生的教育,容易使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酿成自杀、出走甚至犯罪等恶性事故。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

32、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 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6、厌学心理 有些中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加之心理上的重重矛盾,如:渴望尊重却遭受歧视,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