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48KB ,
资源ID:87598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59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分析.docx

1、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分析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_ 2013 年 5 月 18 日第一章引言第二章 .地层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第四章 .地质构造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本次实习包括一篇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的目的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和绘图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它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

2、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比例尺1:100000,位于伏牛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206平公里。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诸岭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高南低。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断层,褶皱均在其中。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2-D2,包含地质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由于没有等高线,需要根据其中已知的标

3、高大致判定地形的起伏,从而画出各岩层的产状,进而分析各段的构造情况。 第二章地层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2.1 上古生界 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呈块状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公里。 上泥盆统(D3)页岩、泥岩主要呈块状分布于图区村南部,出露面积约为1.5平公里。 下炭统(C1)砂岩、砂砾岩主要成条带状分布于图区西侧的1000高地处;奇峰、雨峰处;中南部地五里河处;中北部的渚峰一带以

4、及东南部的村一带,出露面积约为25平公里。 上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西侧庄及雨峰附近;五里河西南侧;渚岭围;图区东南角处也有分布,出露面积60平公里。 下二叠统(P1)灰岩、泥岩主要成条带状分布于庄北侧等图区各个地区。 中二叠统(P2)砂岩主要成条带状分布于五里侧,桑园北侧等地区。 上二叠统(P3)灰岩、页岩主要成条带状分布于图区西南侧,出露面积约为2平公里。2. 2中生界主要出露了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及上白垩统(K2)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三叠统(T2)泥灰岩,灰岩主要呈片状分布于图区西南侧及东北部陵庄西侧,出露面积约为2平公里。 下白垩统

5、(K1)砂岩、砾岩主要成条带状分布于图西侧1200高地的西侧,出露面积约为6平公里。 上白垩统(K2)粉砂岩、页岩主要呈面状分布于西北侧1500高地处和东北部渚峰的北侧,出露面积约为8平公里。2. 3新生界主要出露了古近系(E)地层。主要呈面状分布于图区西北角,出露面积约为7.5平公里。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 图区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和斑岩。前者主要位于图区东北一角(陵庄)一带,面积约为12平公里,表现为岩株,与围岩成断层或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T2以后,K2之前;后者以岩株形式发育,见于陵庄、雨峰附近,面积约为4平公里,与围岩成(侵入)或(断层 异岩不整合)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

6、约在T2以后。图区没有变质岩显示,但可以推知在侵入岩体或岩脉附近存在小规模接触变质现象。第四章地质构造4.1构造层划分从上述地层一章可知,研究区缺失上三叠统(T1),使得上二叠统(P3)及中三叠统(T2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使得下白垩统(K1)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新近系(N)及以上地层。因此,将构造层划分为D2-T2构造层、K1-E构造层,其中D2-T2构造层又划分为D2-P3亚构造层和T2亚构造层。4.2 褶皱(需要对褶皱进行编号) 褶皱总体组成及特点简述之f1 、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组; 描述:该褶皱分布于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

7、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5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110度。f2、 孤峰 陵庄复式向斜褶皱组; 描述:由孤峰和陵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为T3,翼部由T2、P2,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度,南东翼倾角4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度。孤峰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f3 、五里河 诸岭背斜褶皱组; 描述: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为C1,翼部由C2、C3、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度

8、。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西北倾,两翼夹角约35度。f4、 奇峰雨峰庄背斜、向斜褶皱组 描述: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度,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的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西北。f5、家背斜与向斜组 描述:背斜核部C1向斜核部P1,翼部由C2和C3组成,两翼走向北西南东,北西翼倾角60,南东翼倾角45,轴面略向北西倾,转折端成圆弧状。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

9、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向的挤压应力场4.3 断层断裂按运动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断层与岩层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和顺层断层。1、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F1) 描述: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度,延伸约1.8万米。上盘为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为2.2千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2、家逆冲断层 描述: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30,延伸约11km。上盘为家背斜与向斜组,下盘为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3、五里河构造窗、安村与孤峰飞来峰; 描述:五里

10、河低洼处只有800米高度,露出了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P2,该处为构造窗;孤峰高处为1200米,由P2T2两部分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上盘被剥蚀后留下的,该处为飞来峰。4、奇峰雨峰逆冲断层(F2) 描述: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全长约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2030度。上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炭统系各统地层;下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相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

11、同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系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5、村正断层系(F3-F7)描述:五套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村褶皱枢纽,延伸1-1.5km。延枢纽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6、走滑断层系(F8-F11)描述: 4套平移断层分别分布于奇峰、雨峰带和金山镇、家庄带,垂直于地层界线。奇峰、雨峰两套走滑断层之间是奇峰-雨峰逆冲断层,在奇峰、雨峰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 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向移动

12、。后两套走滑断层之间是五里河。4.4 断层与褶皱关系分析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式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式包括前展式和后展。走滑断层一般发育于褶皱处。第五章地质发展史在地质历史时期,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附图II)。它在中泥纪开始沉积砂岩、砾岩,经过两次海进和两次海退,一直稳定地沉积进行到上二叠纪。伴随沉积厚度的增加,岩层之间的粘性差异累加作用显著,重力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二叠纪时该地区出现明显的褶皱。随着褶皱的不断发育,岩层受到NW-SE向的最大主应力越来越大,地在上二叠纪可能就行成了该地区中部的倒转地层,并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包括两处大的逆断层和东南部一系列平移断层

13、。 泥盆纪时期,该区主要接受河流的沉积,沉积物为河流相的砂岩。自早泥盆世开始地壳开始下降,沉积环境有河流转为海洋,沉积物由砂岩转为页岩。早泥盆世以后,该区环境均为海洋,接受长期的海相沉积。在炭纪到二叠纪沉积了大量的灰岩地层。此时,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早二叠世以后,地壳开始抬升,海底的沉积物露出地表,接受风化和剥蚀。致使该地区缺少早三叠世的地层。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地中壳再次下降,陆地转为海洋,再次接受海相沉积。 晚三叠世以后,地壳再次抬升,该地区再次接受风化和剥蚀。缺少侏罗纪的地层。 白垩纪开始地壳趋于稳定,河流开始发育,主要沉积环境由海洋转为河流。直到现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状态。第六章 结束语

14、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综合地质学,从书本理论学习中,认识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在构造地质实习课中,我们进行了各种地质图的描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构造图,坡面图等读图和画图,刚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无聊,但是慢慢地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做事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如描绘好一条线乃至一个点。我很明显的感觉到在分析地质现象及其表现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画剖面图的能力。我深刻的体会到地质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以及谨的工作作风。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甚至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以及本次综合地质报告中,我首先要感温长顺老师对大家的悉心教导,使我对地质学建立起初步的认识,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觉得适当增加实习课,对大家的作图、读图并且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再次老师,感老师的辛勤和用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