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62KB ,
资源ID:87546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54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docx

1、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黄 河 交 通 学 院学课论文(论文)题目: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完成人:谷玉乐班级:14级车辆工程一班学制:4年专业: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2016年5月29日表面粗糙度对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寿命影响分析摘要把平板的表面形貌简化为半椭圆形微缺口, 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表面粗糙度下应力场进行分析,以得到不同表面粗糙度 Rz时平板的表面应力集中系数, 并预测出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平板在不同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表面应力集中系数与微缺口中心间距、 表面粗糙度之

2、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相同存活率下,表面粗糙度与平板的对 数疲劳寿命呈二次曲线关系。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疲劳寿命1、引言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指标 7-8。由断裂力学可知,表面粗糙度值愈大,表面的沟痕愈深,纹底 半径愈小,应力集中越严重,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就愈差。因此表面粗 糙度增大,会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2。这一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实验方面,Noll比较了低碳合金钢的表面分别在研磨、机加、 热滚压和锻造这四种表面加工条件下,其应力 -寿命关系曲线。发现 在高应力水平下,所有试件的寿命相近,在低应力区,寿命差异十分 显着。在应力幅值接近屈服强度的

3、80%寸,研磨试件的寿命是锻造试 件寿命的20倍3。在数值计算方面,Andrews将表面粗糙度作为微观 缺口,研究缺口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文献5采用试验测试和有限 元的方法,建立实际表面形貌的有限元网格, 将表面犁沟视为微观缺 口,研究裂纹萌生部位与缺口应力集中系和应力场的关系。 由此可见,要确定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要建立表面粗糙度与表面 应力集中系数的定量关系。本文对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模型进行唯象统计分析,旨在建立微缺口中心间距、粗糙度 RZ与应力集中系数Kt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分析存活图1模型尺寸及受载示意图Fig.1 Dime nsionan dloadofmodels疲劳与

4、表 糙度 系。缺口寿命面粗 的关2、计算模型分析计算用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BAQU来完成。表面形貌被简化为半椭圆形微缺口。如下图1所示:在边长L为1mm平板的上边缘中间处有一组长短半径 分别为a和b的半椭圆缺口;短半径b即为缺口深度,长半径a变化范围为10 至50?m b/a在0.21范围内变化。多缺口中心间距 d (下文简称间距)取1 5倍缺口宽度2a。结构两边受均布拉伸载荷 P,大小为100MPa材料为LY12CZ 铝合金,其弹性模量E=68GPa泊松比卩=0.3。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先分区,再用不同划分方法和单元大小来刻 画不同部分,以实现计算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划分时远离缺口部

5、分选择二次减缩 积分单元CPS8R缺口附近的部分采用尺寸为 1微米的二次完全积分单元 CPS8 来进行计算。在缺口附近部分采用自由划分法, 其他位置采用结构划分法;同时 选择四边形单元10。a为20?m,b为10?m单微缺口的模型网格划分最后结果如图 2所示,缺口部分细节如图3所示。图2单微缺口网格划分图示 图3单微缺口的局部细化网格Fig.2 Finiteelementmodel Fig.3 Localmeshofmicro-notch3、应力集中系数受影响分析3.1半径对单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建立单微缺口长短半径变化的多个模型,得到缺口处应力集中系数。如 图4长短半径为20?m 10?

6、m的缺口部分Mises应力分布。在此用 Mises应力作为局 部最大应力即可较为准确的求出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值 。图4单微缺口 Mises应力云图分布(局部)Fig.4 Misesstresscounterofmicro-notch将图4所得的?max?201.1MPa和载荷P=100MP与净截面名义应力误差足够小,可以不考虑)代入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式中即得到此时 K=2.01111。该结果与式(1)中取入=1, n=2, ?=a2/b (缺口底部顶点曲率半径),Rz=b的单缺口情况得到K=2 相比,可看到两者相差不大,说明模型单元网格划分是合适的。 同理通过长半径a取值从10?m到 50?m

7、,R=b=10?m且b/a逐渐减小时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得到表 1所示结果;其中在b/a=0.5时增加计算b=5?m和20?m两组数据,确保以b=10?m a可变来实现b/a变化的正确性。表1不同缺口长短半径比时的KtTab.1 Ktwithdiffere ntratiobetwee ndeptha ndbreadthb/a12/30.52/51/32/71/42/91/5a/?m1015102040253035404550Kt3.042.362.032.012.031.811.681.581.511.451.41图5Kt与b/a关系曲线图Fig.5 b/avsstressc oncen tra

8、ti on factor从图5中可以看到缺口短长半径比与 K的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相关系数 达0.998以上的线性关系式Kt =1 2.044b/a (4)将式(4)与式(1)进行对比,式(4)的结果可为(1)式中n加修正项所 得。在式(1)的基础上,建立修正公式:Kt =1 2.044, : (5)将b/a=0.5时b=5?m和20?m代入式(5)中,得到结果与表1中有限元解比 较,发现两组误差均不超过 1% 此外将b=2?m,a=10?mffi b=50?m,a=50?mB勺两种 极限情况代入(5)式得K=1.4088和3.044 ,与采用相同单元尺寸的有限元算法 得到的1.395和3.

9、147误差也仅为1箱口 3%这些说明式(5)准确,但该公式只 适用于一定尺寸下单微缺口的情况,对多微缺口的状态需要进一步修正。3.2多微缺口存在时的Kt及其受表面粗糙度影响根据单变量分析法,只改变缺口的中心间距 d,研究反映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即单微缺口应力集中系数(K单)和缺口间距与缺口宽度比值(d/2a)对多微缺口 状况Kt影响。首先分析缺口个数n对Kt的影响。取缺口中心间距d为40至200微米范围 内某值不变,在实体上边缘中心附近有 a=20?m,b=10?m勺2至4个连续微缺口, 缺口分布为靠中心对称分布,见图1右所示。建立模型计算得到多组K,数据见 表2所示,并绘制相应曲线图6。表2不

10、同数目缺口时的KTab.2Kwithdiffere ntnu mberofnotches缺口数目Number n应力集中系数 StressConcentrationFactorK td=40d=80d=120d=160d=20012.0112.0112.0112.0112.01121.8451.9201.9481.9881.99831.8031.9021.9341.9851.99841.7891.8951.9321.9862.009图6缺口数目n和Kt关系图示Fig.6 Numberofnotchesvsstressco ncen trati on factor从表2中和得到的图6结果可以看到

11、多个缺口的存在可以降低单缺口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系数;一定范围内(从表中看是 d取200?m即5倍以内时),缺口中心距增大,K逐渐变大,超出该范围Kt受间距影响就很小(8倍缺口宽度后几乎 不受影响);缺口数目增加时,Kt减小;且缺口中心间距足够大(比如图中 d取 120?m为3倍缺口宽度时),缺口的数目的增加对 Kt的影响很小,这些正是后面选取合适间距做计算的依据。此外,从曲线趋势上可以看到:缺口数目增大到一 定程度后,恒定间距多微缺口的 K值趋于稳定,为此在定量分析时就应该保证足够多的微缺口数以较好模拟表面的粗糙特征,以得到准确数据。故选取10个相同的等间距微缺口,分布如 图1右所示;采用对称分

12、析左端 轴线约束,右侧五个缺口均匀分布的模型,其他条件与前面相同。缺口宽度为 2a。a=10?m b=5?m不变。计算得到下面不同间距时的 K,见表3所示。表3不同缺口间距下的KtTab.3 Stressc oncen tratio nfactorwithdiffere ntspacebetwee nno tchesd/?m304050607080901001.522.533.544.551.8231.8631.9141.9311.9501.9651.9772.017考虑多微缺口时应力集中系数 Kt与同条件单微缺口的Kt单有下面关系Kt = : Kt单 (6)式中K为多微缺口时的应力集中系数;

13、?为比例系数;Kt单为单微缺口时应力 集中系数。因此将所求得 Kt与式(5)中a=10?m b=5?m的单微缺口 K单=2.022 进行合适拟合,得到如图7所示的线性关系,即得到与d/2a有关的系数参量?, 进而最终得到多微缺口的应力集中系数经验公式。图7K与缺口间距关系拟合曲线Fig.7 Spacebetwee nno tchesvsstressc oncen trati on factor结合式(6)得到相关系数达0.987的连续相邻多微缺口与单微缺口应力集 中系数关系Kt =0.869 0.025(3)心单(7)将公式(5)代入就 2a得到表面粗糙度对应力集中系数影响的最终修正公式Kt

14、=0.869 0.025(#)(1 2.044 Rz)( 8)选取间距d为90?m长短半径a,b分别为15?m,5?m半椭圆缺口( d/2a=3)来检验。用有限元方法得到Kt0=1.671,与公式(8)得到的K=1.587的误差不超过5.0%,说明该经验公式是适用的。4、疲劳寿命预测在分析多微缺口疲劳寿命之前应该首先确定危险缺口。对 a=10?m b=5?m的左右五个缺口均匀分布的对称模型进行分析, 计算得到三组不同间距下由外向内五个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系数 Kt,按图8中编号给出顺序缺口的K变化数值如表4所示,变化曲线如 图9所示。图8缺口编号及 Mises应力云图(d=50?m)Fig.8 N

15、umberandMisesstresscounterofmicro-notches缺口编号Numberd=30?md=50?md=80?m11.8321.9141.96521.6731.8151.94631.6381.8341.92841.6131.7621.93351.6231.8121.925表4多缺口不同间距下KtTab.4 Kfornotcheswithdiffere ntspace图9不同缺口的Kt变化Fig.9 Thechangesofdifferentnotches从表4和图9可以看到对于表面多微缺口 状况,最外边1号缺口处的应力集中程度最 高,显然为危险缺口,分析缺口疲劳寿命应

16、 该重点分析这个最可能破坏处。根据上面的分析,将加工后LY12CZ铝合金的表面纹理组织简化为宽度等于50?m,中心间距与宽度的比d/2a为3的连续多微缺口模型。研究不 同粗糙度艮时缺口的疲劳寿命。在式(2)和式(3)基础上,文献12根据实验给出存活率(Sv )分别为95% 99.9%的LY12CZ铝合金切口件疲劳起始寿命表达式N =3.30 1013 I veqv178 -1371.78 严 95%S/ ( 9)N =3.02 10131:匚8 -1031.78 严99.9%Sv ( 10)由公式(3)所给的当量应力幅厶二eqv可得在疲劳载荷为 R=-1,100MPa时有式*eqv/OOKt

17、( 11)再根据式(8)及模型在不同粗糙度RZ下的应力场,结合式(9)、式(10) 和式(11)就可以得到微缺口在存活率为 95% 99.9%寸的疲劳寿命如表5所示。 处理后得到粗糙度RZ与缺口疲劳寿命对数关系曲线如图10所示。表5各个模型的疲劳寿命Tab.5 FatiguelifeofmodelsR/?mKtAtJeqv /MPaN(95%)/cycleN(99.9%)/cycle101.331336211419151.521522065861201.721723274377927460251.911911254313514568 302.10210629256316164图10粗糙度FZ与

18、缺口的疲劳寿命关系Fig.10 Roughnessvsfatiguelifeofnotch从图10可以看到,粗糙度 艮增大,缺口的疲劳寿命减少。存活率一定时, 表面粗糙Rz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之间有二次曲线拟合关系式2log N =11.625 -0.378Rz 0.00615Rz 95%S ( 12)2log N =7.959 -0.135Rz 0.00179 Rz 99.9%S/ ( 13)式(12)和(13)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对连续椭圆多微缺口化的表面纹理,将Rz=23um(弋入式(12)和式(13),可得到缺口在不同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分别为1528797(95%S),6322

19、80(99.9%S)。与Rz=23?m时采用上面相同 算法所得到的不同存活率下缺口的疲劳寿命 1643383(95%S)、649575(99.9%S) 进行对比,其相对误差分别为 7% 3%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5%可以看到,用二次曲线来拟合缺口的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关系, 其相对误差很小,通过验证平均值在 5%左右。因此,用二次曲线来拟合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关系比较合适。 即可以认为,表面粗糙度与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呈二次曲线关系。5、结论通过把平板表面纹理形貌特点连续相邻多微缺口化, 采用有限单元方法计算 得到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表面应力集中系数 Kt,进而对缺口疲劳寿命进行了

20、具有 一定存活率的估算。最后模拟分析有以下结果:1)多微缺口可以降低单缺口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系数,且外沿缺口应力集中程度高。一定范围内,缺口半径保持不变时,缺口中心距的增大, K逐渐变大,超过该范围即有Kt达到单缺口水平而不再受影响。2).缺口数目增加时,Kt减小,当数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K停止变化;缺口中 心间距越大,缺口的数目增加对 K的影响将减小。3)建立了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应力集中系数之间的经验公式 (8)。4)疲劳寿命随表面粗糙度增大而降低。在相同存活率下,表面粗糙度与表 面微缺口的对数疲劳寿命呈二次曲线关系。6小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制作的论文,我深刻的发现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对比较低,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做好自己应该 做的。参考文献1.吴松青.表面粗糙度应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2.张东初,裴旭明.加工工艺对表面粗糙度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中国机械工程,20033.郁大照,陈跃良,多缺口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研究.强度与环境,2002,4.庄茁,张帆,岑松,等.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魏建锋,郑修麟,吕宝桐.LY12CZ铝合金切口件的P S N曲线表达式及寿命估 算.机械工程材料,199714级车辆工程一班谷玉乐2016年5月29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