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14.86KB ,
资源ID:87443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44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突厥语在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突厥语在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docx

1、突厥语在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突厥语在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摘要:中亚是欧亚大陆的腹地,也是世界征服者的舞台。游牧部落、各帝国的武士、传教士们象匆匆过客一样东来西往,传播文化的种子。这块地形复杂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他们信奉着世代继承的宗教,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落和组织。公元6世纪中期以后,东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阿拉伯人在中亚的汇集改写了东伊朗人在该地区的发展进程,为中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语言在这一进程中似乎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它成了中亚完成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关键词:东伊朗语 阿拉伯语达里波斯语 突厥语 在我们探讨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时,有人曾经

2、为“突厥化”下过这样的定义:突厥化的正确含义是,历史上一些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失去了自己原先的语言,成为操突厥语的“突厥人”。而具体到中世纪的突厥化,就是说游牧的“突厥人”来到绿洲与当地的操东伊朗语居民通。婚、混血,使突厥语成为当地普遍使用的语言。1至于“伊斯兰化”,希提在其所着的阿拉伯通史一书中说,伊斯兰化就是被伊斯兰征服,而要实现这种征服(即伊斯兰化)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1.非伊斯兰地区对穆斯林在政治上的归。服;2.非伊斯兰地区改。信伊斯兰教;3.语言的同化。如果从上述两种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无论是在突厥化还是在伊斯兰化过程中,语言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尤

3、其是突厥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这一角度来探讨突厥语在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中亚的前突厥和伊斯兰时代(公元前1000公元550) 在公元前一千年纪,中亚的居民为古代东伊朗族游牧民,属欧罗巴人种,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据考证,古伊朗部落于公元前两千年就居住于该地(一说来自高加索)。古代希腊作家通常把欧亚大陆的所有游牧人都称作斯基泰人(一译西徐亚人);而波斯人则把欧亚草原的各类游牧部族,包括斯基泰人都称作塞克人。这种宽泛的分类主要基于这些游牧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类同,他们都说伊朗语。但是这些游牧部落的实际分布状况和分类则有较大的争议,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书面资料的缺乏,另一方面则是游牧生活

4、频繁迁徙的特点,不同部族往往相继占据同一地区。(一)中亚的波斯文明到了公元前6世纪末,伊朗西部的波斯人建立了辽阔的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贝希斯敦铭文记载了波斯人在东方占领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马尔吉亚那、巴克特利亚、其他中亚国家、犍陀罗和萨塔吉他亚。所以很清楚,在居鲁士统治之下,波斯统治已经扩展到印度河和药杀水。虽然没有阿黑门尼德王朝之前的关于中亚的确切文献资料,但是波斯人却创造了高超的文明。其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将楔形文字适用于古波斯文字。例如,贝希斯敦铭文和波斯波利斯铭文都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另一方面,与波斯楔形文字并用的官方语言是阿拉米语。阿拉米语为阿拉米亚人所创,阿拉米亚人(常被称为

5、叙利亚人)于公元前118世纪间据有叙利亚北部,后又夺得两河流域之地,其语言接近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阿拉米亚人善于经商,足迹遍布西亚各地。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借用腓尼基人的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拼音文字,2由于22个字母组成的拼音的阿拉米文字远胜于繁琐的楔形文字,故后者迅即为前者所取代,而阿拉米亚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西亚各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其文书表示法也因此进入了各种伊朗语。后来的帕提亚、中波斯语、索格底亚那语和花剌子模语的书面形式都来自阿黑门尼德时期的书面官方阿拉美语。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亚各族人民首次熟悉了阿拉美字母。(二)繁荣的希腊化时代波斯帝国是建立在一个包括众多的部落与民族、具有

6、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共同经济基础的军事行政联合体之上的王朝,维系这个联合体的是强大的专制王权和军事力量,一旦王朝的权威遭到削弱时,帝国便分崩离析。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正是斩断帝国的军事纽带,埋葬整个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利剑。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三世的被弑标志着二百二十年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寿终正寝。亚历山大也通过他十年的征战,接管了整个波斯,建立起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帝国同样摆脱不了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命运,在亚历山大病故后便土崩瓦解,但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发动的远征以及由他创立的帝国为中亚拉开了文化调整与融合的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在中亚建立统治的第一个王朝是塞琉古王朝。其创始人塞琉古

7、一世继续奉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策,在中亚广筑城市以驻扎马其顿军队,而这些城市后来成了推行希腊语言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塞琉古王国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争夺巴勒斯坦,导致东部领土大部分丧失。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安息)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相继独立。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既是官方行政语言,也是商业领域和上层社会通用的语言。此外,希腊字母也往往被用来标写或改写本地方言,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巴克特里亚文。至于帕提亚帝国,帕提亚的统治阶级也普遍追求希腊方式的享受,使用希腊语文,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习。但是,希腊传统对于中亚后继者的影响也不应被过高估计,因为,虽然上层的殖民统治者大力推行希腊

8、文化,但是被征服地区的绝大部分并未被希腊文化所渗透,这些地区一直保持着古来的伊朗文化传统。此外,依附于希腊殖民者的本地官员的思想深处依然存在着东伊朗人的民族意识。当公元1世纪初,帕提亚王权衰落,各省总督和部落首领纷纷独立时,民族意识的觉醒便成了主流,帕提亚进入了所谓的“反希腊化”时期。希腊文被本地文字所取代:希腊语地名马尔吉安纳的安条克改为固有的伊朗语木鹿;沃洛加西斯一世(公元5180年在位)时的钱币不用希腊文而改用阿拉马帕提亚文。至于中亚希腊化国家本地操东伊朗语的民族何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虽不易确定,但正如上文所述,此时期的东伊朗诸部族同波斯人一样,也采用阿拉米字母来创造自己的文字。据有的书

9、上介绍,粟特文(窣利文)在公元前6世纪(大约与波斯帝国同时代)便已出现,并且随着粟特人活动范围的扩大而一度成为中亚的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前3世纪的花剌子模铭文虽然至今尚未被释读,但可以肯定的是,花剌子模字母来源于阿拉米字母。还有佉卢文,也是起源于阿拉米字母,主要流行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为当地人用来拼写当地方言,并最终发展为世俗人士所用的文字。(三)贵霜帝国与 哒在公元1世纪,中亚希腊化国家陷于崩溃之际,由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公元16世纪)在中亚兴起,并在迦腻色伽(105 137)在位期间,达到极盛状态,疆域极为辽阔,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贵霜帝国虽然统治

10、着万里疆土,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最初借用佉卢文为官方文字,后改用婆罗密文,并逐步推广“真正吐火罗语”。4但是,到公元5世纪末,另一支游牧民族 哒亦出现于中亚时,贵霜帝国在他的打击下迅速崩溃。但是,这个曾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民族同贵霜人一样,无文字,语言系属不明,至于其族源、族属则更是异说纷纭,如中国古史有高车、车师、大月氏、康居诸说。亚美尼亚、拜占庭、波斯、阿拉伯史家把它和匈奴、突厥乃至贵霜混为一谈。约558567年间,萨珊波斯与北亚新兴的游牧部族突厥联姻结盟,夹击哒,哒国破。而突厥人的兴起则预示着中亚即将走近一个新的时代,新一轮的东西方碰撞即将在中亚这个大舞台上展开。二、短暂的突厥帝国(公元

11、550650) (一)突厥帝国的兴起公元6世纪中叶,一支新兴的民族突厥出现在中华帝国的北部。但是关于突厥的族源问题却始终扑朔迷离。根据周书的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北史一字不改地照抄了这个观点。但是周书又说,“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因为索国的位置无法确定,这个记载没有什么用,只是显示,根据这个“或云”,突厥不是匈奴联盟的一个部分。此外,汉文史料习惯于认为任何属于北方或西方蛮族都起源于匈奴。这种说法几乎可以肯定只是一种陈词滥调,就像希腊史料把任何出现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说成起源于斯基泰人。5而以政治术语来说,552年突厥可汗土门起义,推翻柔然帝国,建立突厥第一汗国,标志着突

12、厥人登上了政治舞台。突厥作为内陆亚洲主宰力量的两个世纪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在书面史料中,这是第一次一个真正的游牧帝国同时与两个主要定居文明为邻:中国和以伊朗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突厥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还有另一个理由:他们不仅是第一个留下本身历史文献的阿尔泰系民族,而且是第一个留下用阿尔泰语,即突厥语书写的文献的阿尔泰系民族这是阿尔泰语的最早的文献证据。与这两点相联系的是,突厥是第一个所用语言可以绝对确定的、以今天的蒙古为中心建立游牧大帝国的民族。最后,突厥是整个历史上在他们之后出现的各个讲突厥语的民族被称为“突厥”的由来。但是这个草原帝国是建立在游牧生活方式上的部落联盟国家,帝国的强盛在很大程

13、度上要靠大可汗的武力及其个人威望来维持,加之汗国在当时没有一套定型的汗位继承制,因此,581年陀钵可汗之死所引起的汗位之争和581583年间大风雪造成的草原上的大荒年最终导致了汗国的分裂。从此东西两大汗国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二)西突厥汗国兴衰虽然东西突厥的正式分裂是在公元583年,但是西突厥的活动早在室点密西征时便已开始。西征中,室点密统西方的十姓部落,西域原来的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如突骑施等加入了突厥部落联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被迫役属于突厥。室点密先是联合波斯消灭了哒,以后又同拜占廷结盟,和波斯展开了争夺丝路贸易的战争。583年东西突厥分裂后,射匮可汗在位时,他广开疆土,东起

14、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618年,射匮死,弟继位称统叶护可汗,授西域各国以颉利发的称号,每国派驻吐屯一人,收敛征赋,是为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627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而唐朝则乘机相继从西突厥的挟制之下取得伊州(今哈密,630)、高昌(640)、焉耆(644)、龟兹(今库车,648),并在657年讨平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后设立陵、 池两个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阿史那弥射为陵都护、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属地分置羁縻州府,统归安西都护府管辖,自此西突厥汗国灭亡,其四分五裂的属地至少在名义上成了唐帝国的附属王国和领地。到了八

15、世纪,这种宗主权也最终被证明纯粹是名以上的,因为中国没有给予任何实际支持以反对阿拉伯入侵者。至于分裂后的dongtu厥汗国(第一、二汗国)则同隋唐帝国进行了反复较量,并最终被另一支突厥民族回鹘所取代。(三)突厥语概况就这一时期的突厥语言来看,我们有着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鄂尔浑碑铭。这些突厥石刻铭文可以追溯到6世纪下半叶(突厥第一汗国时代),那时立了一块用索格底亚那文和梵文写的陀钵可汗纪功碑(卜古特碑,582年)。不过,7 世纪中叶(第二汗国时代)的碑铭却是用鲁尼文书写的。1893年,丹麦学者汤姆森解读了铭文,他确认这是用阿拉米字母书写的突厥语。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突厥文直接来自粟特文字。不管

16、是何种结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突厥人在早年处于有语无文的状态,而且与中国文化相比,突厥人受到西方伊朗文化,尤其是粟特文化的影响显然更深一些。由于自身文明水平相对落后,他们起先借用了粟特文来作为汗国的公文用语,后来则借用阿拉米字母(粟特文的主要来源)来书写突厥语。而作为突厥语族的重要一支回鹘文,在碑铭(九姓回鹘可汗碑、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苏吉碑)中亦有体现。德国东方学家F.W.K.米勒等将在漠北唐代回鹘首府黑虎城发现的“九姓回鹘可汗碑”(此碑立于814年,除突厥文、汉文外,并刻有一种新文字,碑已碎为数段)中新文字的残字与新发现的粟特文残片相比较研究后,发现碑中新文字是一种较回鹘文更古的文字

17、粟特文,因而认为回鹘文是根据粟特文创制的。公元初在波斯-阿拉米文基础上产生的粟特文,是回鹘文的基础。但是,从其他出土的文物资料来看,在中亚发现的8世纪前半叶突厥部族突骑施的货币上及在新疆吐鲁番、喀什等地发现的铜币上所铸回鹘字,与鄂尔浑碑铭上的文字无特殊差异。因此,也有人推论:鄂尔浑碑铭建立之时,可能是突厥文与粟特文并用的时期;回鹘在脱离突厥役使之后不久,逐渐采用粟特字母,或两种文字(粟特文与突厥文)并用,而后者居于次要地位;8世纪时,回鹘人已开始使用由粟特字母演变而来的文字系统回鹘文。其实,通过这一时期突厥语的使用情况,我们既可清楚地了解中亚的语言状况:这一时期的中亚似乎成了索格底亚那语的天下

18、。根据“敦煌文书提供的证据揭示,早在四世纪初(如果不是二世纪末的话),中国的一些城市就有了很大的索格底亚那商人的殖民地,从喀喇昆仑山的岩石铭文来判断,索格底亚那商人当时住在了从中亚到印度河谷地的南路。”7伴随着粟特人在丝路上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索格底亚那语在6世纪以前很久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通用语言,而当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可汗们建立了领土辽阔的帝国时,文明程度相对低下的突厥人便很自然的吸收索格底亚那民政官员来管理帝国。因为,谢米列契的索格底亚那殖民地和索格底亚那商队贸易不仅对索格底亚那人有利,而且也有利于突厥人。因此,索格底亚那语便在6世纪下半叶成了可汗行政机构的官方语言。三、阿拉伯人的伊斯兰

19、征服(公元650820) (一)阿拉伯人的政治征服其实早在西突厥式微,并在名义上臣属于唐帝国时,阿拉伯向中亚的进军便已经开始。例如,652653年,艾米尔阿卜杜拉伊本阿米尔的先锋司令达哈克本盖斯夺取了末禄鲁兹,征服了整个吐火罗斯坦。1但在整个 7世纪下半期,由于西突厥治下中亚诸国王公们的反抗和山地作战等自然障碍不易克服,阿拉伯人只得满足于抢掠财富和奴隶,索取贡赋,而没有永久占领中亚的打算,每年都返回呼罗珊越冬。但是频繁侵扰的直接结果便是中亚的西突厥叶护的权力大为削弱。至7世纪末,西突厥别部突骑施接管了西突厥十姓地区。不过,突骑施在接管西突厥的权力之后也不得不面对阿拉伯远征军的威胁。因为,到了倭

20、马亚王朝瓦利德一世当政时期(705715年),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担任了呼罗珊总督,而阿拉伯人的征服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屈底波在10年之内相继攻占吐火罗首府巴里赫、中亚的河中地区的粟特人诸城邦。这一切都迫使苏逯(突骑施可汗)和其他那些为独立而战的中亚国家结成同盟以反对阿拉伯人。715年,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死后,各地王公纷纷起义,720721年,苏禄的将军厥律啜在索格底亚那成功领导了反阿军事行动,728729年苏禄支持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市民反对阿拉伯人的起义,但是这些反抗阻止不了阿拉伯人东进的脚步。哈里发希沙姆在位时(724743年),曾任命纳斯尔“伊本”赛雅尔治理河中地区,是为阿拉伯政

21、权任命的河中府首任总督,他在738740年逐步重新夺取屈底波用兵之地。西突厥和突骑施在中亚的属地:索格底亚那、花剌子模、吐火罗斯坦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楚河和谢米列契。到阿拔斯王朝初年,帝国派驻呼罗珊的代表阿布“穆斯利姆派出将领齐亚德”本“萨利赫继续向北推进,并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中击溃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由于唐朝在此役失利后不久便爆发”安史之乱“,失去与阿拉伯争夺中亚优势的可能,突骑施便成了唯一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进行对抗的势力。最后,突骑施国在外有阿拉伯人的打击,内有黑黄两姓(部落)内讧的情况下,为另一支突厥部落葛逻禄于766年所取代。但是,刚取得胜利的阿拉伯人却停下了征服的脚步,”

22、阿拉伯人在征服阿姆河、泽拉夫善河和锡尔河的文化区域后,在公元8世纪时还是采取防御的政策,他们和前人一样为了保护文化区不受游牧民族的侵入起见在这些河流沿岸修建了长城和壕堑。“(二)帝国的伊斯兰化与阿拉伯人对中亚的政治征服相伴随的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帝国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上采取恩威并用的策略。例如,在阿拉伯帝国势力侵入中亚之前,这一地区并无统一的宗教。河中地区居民以信奉佛教为主,一些部落还信奉祆教和萨满教,而屈底波征伐中亚期间,便焚毁了各地佛教、祆教庙宇、圣地和文物,强制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下令各地建造清真寺,利用毛拉传教布道;但另一方面,帝国又采取 ”优抚“之策: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欧麦尔二世(717

23、720在位)规定凡新改宗的穆斯林同阿拉伯人穆斯林一样,既不要交纳土地税,也不要交纳人头税;禁止阿拉伯人继续侵占土地。正是在帝国软硬兼施政策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在中亚大行其道:除了政治上的强制,中亚广大人民出于个人的或家庭的利益考虑,避免缴纳具有侮辱性的捐税,避免受到人身侮辱或歧视,甚而期望得到更多的人身自由与安全,这一切促使了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伊斯兰化的发展。伊斯兰教兴起时代的阿拉伯士兵 据唐书 大食传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食兵(阿拉伯士兵)进攻波斯 资料图在伊斯兰教传播的同时,是阿拉伯语言、文字的传播,这种语言、文字的普及,也是由阿拉伯人在政治上的统治所促成的。在从阿拉伯人征服中亚

24、到公元9世纪中叶本地民族建立自己的伊斯兰王朝之间的二百年中,阿拉伯语一直是官方通用语言,也是一切散文文献说使用的语言。自此,中古波斯语逐步废弛。例如,从8世纪起,伊朗的许多贵族都接受了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也成为当时伊朗的文学和科学用语。波斯的各类书籍,比如历史书、故事书、科学丛书等都被翻译为阿拉伯语。由于这种影响,在伊斯兰以前通用于中亚各地的文字就逐渐被排挤。无论是波斯文,还是粟特文都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三)中亚的前伊斯兰文明和非穆斯林意识但是,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化在某种程度上与几个世纪前的希腊化颇为相似。由于阿拉伯殖民者殖民力度相对有限,其统治仅限于城市和官方上层;至于广大的乡村地区,情况

25、则完全不同。这种前伊斯兰和非穆斯林意识形态则主要通过宗教和语言表现出来:中亚地区在政治上被阿拉伯人征服,并不等于立即改信伊斯兰教。就伊斯兰教兴起后的第一个世纪而言,伊斯兰教在征服地区也只是统治的宗教,还未构成大多数居民信奉的宗教。除了像伊拉克等个别地区有皈依的马瓦里外,各征服地区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信仰,反抗宗教压迫的斗争也此起彼伏。而斗争形式也经常表现出被征服地人民为扞卫民族独立和固有的宗教信仰而反抗外来侵略压迫的特点。例如720721年、728729年和736737年,粟特人在突厥的支持下发动了三次反对阿拉伯起义。到了阿拔斯王朝时期,帝国虽然迫使中亚多数居民实现了改宗,但是这种信仰只是表

26、面上的一种伪信。当王朝因吏治腐败、财政枯竭而被迫撤销对新近皈依者的优待时,许多人便立即放弃信仰,恢复原来的宗教信仰。另外,这一时期的反抗斗争多体现为异端运动起义者将伊斯兰的平等思想和原有宗教的神秘主义相结合,作为反抗的旗帜。例如,公元755年苏姆巴德马格以”为艾卜穆斯林流血复仇“为口号发动起义,把各阶层的大量拥护者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一些拜火教徒和马兹达克教派的信徒也加入到他的队伍里;8世纪70年代哈希姆本哈基木领导了”白衫党起义“;卡尔马特派和伊斯玛仪派则广泛存在于中亚各地。从”异端“这一点,我们也可发现此时中亚的宗教状况:异端的存在表明伊斯兰教传播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人民的信仰继续受古老的、前

27、伊斯兰观念所主导,这些观念只是部分的隐藏在一层薄薄的伊斯兰文明之下。而这种前伊斯兰和非穆斯林意识形态构成了中世纪人民意识形态的核心这种意识形态直接地、或通过民间文学,也通过书面传说或回忆对文学、哲学和科学,以及对社会的精神氛围具有深远影响。确实,这是意识形态的温床,许多异端和群众运动都由此萌发。而这一时期作为中亚通用语言的阿拉伯语仅仅是政治、宗教和文学的语言,而不是日常的口语。”阿拉伯征服后几个世纪中人们仍然用索格底亚那文讲话和书写。“4此外,阿拉伯人的征服似乎还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波斯人对中亚的影响到了伊斯兰时代大大地加强了。现在波斯人对中亚的影响不再是仅在文化方面而已。在亚历山大大大

28、帝和塞琉古王朝以后中亚的伊朗人和波斯的伊朗人第一次在伊斯兰时代联合为单一的国家。中亚的伊朗方言逐渐为波斯语所排斥,形成了为伊朗和*斯 ta n的伊朗人所共有的一种波斯文学语言。中亚伊朗的早期语言(其中有粟特文学语言)为现在的塔吉克语所代替,它和波斯语很少有区别。5而这一过程正是达里波斯语兴起的开端。关于达里波斯语,一般认为,”达里“是从”达尔“派生而来。”达尔“,本意是”门户“,特指宫廷或首都;因此”达里“意为”起源于宫廷的“。但有的学者认为,达里一词的语源是”山谷“,因此”达里“的意思是”山谷的“。6对于”达里“一词的不同理解,事实上代表了对于达里波斯语起源的两种不同解释。根据前一种解释,达

29、里语的起源地应在帝国的西部,基础是官方语言中古波斯语,这体现了”达里“一词的地域性和官方性;根据后一种解释,达里语是在”粟特、吐火罗和呼罗珊三地交界处的一种地区方言的基础上“7形成的,即起源于帝国的东部,基础是方言,这体现了该词的地域特点和民间性。但是,还有人认为,达里波斯语是由原来的巴列维与安息语(帕提亚语)融合后产生的新波斯语,之所以称”达里“(意为”宫廷“),是因为这种新波斯语是萨曼王朝宫廷中通行语言。不管出于何种理解,达里语都属于伊朗语这一范畴,它和中古波斯语(包括东伊朗语)不是两种语言,也不是两种无关的方言,而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形式。在伊斯兰时代的初期,各地方言众多,正是在这个时期,

30、达里语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成了波斯人的共通语,从而取代了东伊朗地区的方言,尤其是在河中地区开始取代当时占支配地位的粟特语。四、波斯文化的复兴与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完成(公元8201210) 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决定让当地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希德时期,河中地区的各地基本上由当地的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尔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的贵族出任”维齐尔“(意为”大臣“)进行管理。这些人成了当地权势显赫的人物,以他们为首的地方势力得到迅速增长,其直接后果就是中亚摆脱哈里发帝国控制的离心力不断增强,最终导致了诸地方王朝塔希尔王朝(821873)、萨法尔王朝(867908)

31、和萨曼王朝(875999)的出现。(一)伊斯兰教在地方王朝中的继续发展虽然,各地方王朝处于实际的独立地位,但统治者却都是忠实的穆斯林,他们保持与巴格达中央政府的联系,在政治上承认哈里发的宗主地位,在宗教上承认伊斯兰教教义的主宰地位。他们在当地新皈依伊斯兰教的贵族的主持下,不遗余力地向异教徒地区扩张伊斯兰教势力。塔希尔家族任东方行省总督时,波斯东部的琐罗亚斯德教势力仍很强大。塔希尔王朝严厉的迫ha i琐罗亚斯德教徒,对那些表面信奉伊斯兰教而内心保留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的伪信者进行审判和制裁。到了萨曼王朝,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北部已牢固树立了伊斯兰教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普遍推行哈奈斐派教法,乌里玛在王朝

32、的行政司法中影响重大,隶属于宗教机构并享有课税豁免权的宗教基金和地产不断积聚,还出现了一些经学院。8所以,地方王朝的封建割据非但没有阻碍或削弱伊斯兰教的势力,反而加强和促进了伊斯兰教向阿拔斯帝国边境地区的传播。(二)波斯文化的复兴由于这些地方王朝远离哈里发统治中心,受阿拉伯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各王朝的君主又有复兴波斯文学的愿望,加之他们中有一些人听不懂阿拉伯语所作的赞美诗,遂鼓励诗人用波斯语创作。萨法尔王朝国王耶古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曾对用阿拉伯语写诗赞颂他的诗人说:”为什么用我不懂的语言写诗呢?“9而诸地方王朝中,萨曼王朝统治者在恢复古代文化传统和鼓励波斯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达里波斯语自阿拉伯人征服中亚以来,首次在上层和宫廷中被推崇,达里波斯语最终由中亚的民间共同语发展为共同的书面诗篇和科学文献。波斯文学史上第一个着名诗人鲁达基(850941)就曾任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费尔道西(9401020)创作了长篇史诗列王纪;比尼鲁(9731070)则是花剌子模地区着名的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萨曼王朝的波斯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