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1KB ,
资源ID:8736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36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火灾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火灾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doc

1、HJYJ-1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目 录1事故风险分析32应急组织及职责3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32.2 应急小组的职责33应急处置43.1事件报告流程43.2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43.3 现场处置44注意事项51事故风险分析 目前公司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甲醇、乙二胺等易燃易爆物质;硫酸、醋酸、氢氧化钾等腐蚀性化学品;环氧乙烷等为易燃气体。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1.1 甲醇、环氧乙烷等易燃气体或液体泄漏引致的火灾、爆炸事故;1.2 因电气设备老化、过载或短路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1.3 违章动火作业、明火、高温设备等引起的的火灾、爆炸事故;1.4机泵润滑系统故

2、障发热引燃可燃液体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1.5建筑物防雷设施、管道设备防静电设施失效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失效;1.6防爆电气设施失效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1.7焊接作业的火星或高温残渣溅到可燃物体上;1.8烟蒂被随手扔到易燃物品上。2应急组织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 长: 现场部门最高领导副组长: 当班班长成 员: 现场作业人员2.2 应急小组的职责2.2.1 当班班长负责事件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件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作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件预想,以及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发生后的汇报和危险化学品火灾

3、事件升级扩大的报警。2.2.2组长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件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值班67262323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根据上级命令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展开事件处理工作。2.2.3加强与应急指挥部联系,及时、准确汇报现场事件情况,并根据其要求严格执行有关操作。2.2.4当班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发生事故后,做好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进行现场救援所需相关设备的操作。2.2.5全面记录事件发生和事件应急处理经过。2.2.6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响设备正常运行。2.2.7参与事件预案演练和预案的修订工作。3应急处置3.1事件报告流程3.1.1发生危

4、险化学品火灾事件时,现场人员直接拨打“119”,并立即向应急值班67262323和班长、主管报告。3.1.2组长或主管接到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报告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按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程序进行处置,并按(综合应急预案00.3公司应急事件报告流程图)流程逐级上报。3.1.3报警和接警时要清楚如下信息:a)报警人的姓名,发生事件的单位、部门名称,发生事件单位地址;b)发生事件的具体地点(方位或设备位号);c)燃烧或爆炸的介质名称及其重要物理化学性质(根据MSDS);d)现场有无人员中毒或伤亡3.2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3.2.1当班班长接到报警,立即向部门领导和应急指挥部报告,并与操作

5、工配戴好个人防毒面具后,动用现场消防器材和设备,进行初期火灾的扑灭,现场设备的冷却,并立即采取警戒隔离措施。3.2.2 待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赶到现场后,应向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说明情况并按指挥人员的命令执行。3.2.3危险化学品火灾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火灾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3 现场处置3.3.1根据着火液体的比重、水熔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班长通知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处理。3.3.2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3.3.3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

6、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3.3.4 在装置发生火灾时,其它非抢险人员应紧急疏散、撤离火灾区域。3.3.5火灾区域划定紧急隔离带,用警戒绳进行隔离。在警戒区域内,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同时岗位操作人员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在警戒边界上如可燃/有毒气体浓度超出爆炸下限或职业卫生标准的,还须扩大警戒范围。3.4处置方案3.4.1 如果着火地点是在输送管道上,应立即前往该着火点的前端(尽可能选择出口处总阀等离泄漏位置稍远的阀门)关闭阀门,切断物料输送。3.4.2如果着火地点是在运转的机泵上,应立即停泵,关闭上下游阀门。3.4.3如果着火地点是在设备上,应立即停用设备,冷却周围的设施。3.4.

7、4 相关物料初期火灾扑救方法:a)环氧乙烷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b)环氧丙烷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c)甲醇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

8、却暴露的容器。d)仲丁胺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e)异丙胺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f)正丁醇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g)正丁胺灭火方法: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h)异丙醇灭火方法

9、: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i)苯乙烯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j)苯酚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k)硫酸二甲酯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2.2.12过氧化氢

10、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4注意事项4.1生产车间存在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用水灭火无效,必须使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进行灭火; 4.2 现场消防水炮用于周围设备、储罐的降温 ;4.3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4.4尽可能从上风处进入现场进行灭火;4.5 现场救援指挥小组长要持续判断是否需要组织人员疏散、寻求赛科或消防队支援。4. 6及时转移受伤人员并实施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环节。在转移伤员时应按照撤离路线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并立即实施现场处置措施。4.7 警戒区内要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禁止开启非防爆灯具,以免产生火花。4.8 应急救援结束后: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