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50.09KB ,
资源ID:87269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26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会计理论与方法》试题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会计理论与方法》试题doc.docx

1、会计理论与方法试题doc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会计理论与方法试题 【答题说明】 任选5道小题作答 每小题20分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论述时 不必拘泥于讲义、教材或者流行的观点 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反对照搬照抄、以讹传讹。 答题时请注明题号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1 何谓“资产负债观”?该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3 资产负债表观则认为 收益计量从属于资产的计价 一般是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对期末资产进行估价来求得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净增量 并以此作为当期收益。以这种观念为基础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了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应从交易

2、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 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资产价值、虚增利润 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投资者持续投资。从新准则中可以看到 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相应地 财务报告的重心也逐渐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2.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1 中规定 对子公司的投资由原会计制度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在原准则中 权益法将企业取得的收益全部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而新准则中要求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

3、收益 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如果被投资企业当期不分配股利 则投资企业就不确认投资收益。 2 中规定 对所得税的确认及计量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依据资产负债观来计量收益 从而确定本期的所得税 这体现了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采用资产负债观的观念 可促使对企业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评价 提高预测的价值。而相比之下 利润表债务法采用收入费用观来定义收益 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从而注重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 在资产负债观下 暂时性差异反映的是

4、截止某一时点资产和负债计入会计收益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是与截止该时点所估计的未来与该项资产和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动情况相联系的 因而是一个累积的概念。新准则还引入列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 在资产负债表中 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与其他资产和负债分开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区别开来。以上都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观念 实现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财务报告的重心也转移到了资产负债表上。 2 有没有可能存在“全球会计准则” 请阐释你的观点。 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化已普遍得到商界接受。支持者们声称 成文的准则可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 而 会计准则 趋

5、同则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 并为跨国交易提供便利。 。 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根本动因 当然在于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融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但是 在世纪之交 国际舆论迫切希望建立一套高质量、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将国际会计的“协调”目标提前向“全球化”的目标推进 笔者认为 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 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 第二 第二 全球企业兼并的活动空前热烈。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也导致了全球企业兼并步伐的加快。 第三 第三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亚洲金融风暴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和国际社会以及国际会计界都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据联合国有关人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受亚洲

6、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中 大部分国家没有正确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导致财务会计报表未能及时提供有用信息 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重要因素 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五、面对全球会计准则:我们何以应对? 在新成立的IASB中 绝大多数成员均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虽然他们名义上是以个人的技术专长而不是代表他们的国家进入了IASB 但是可以预料 他们制定的所谓“全球会计准则”肯定会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 更多地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 同时也有可能损害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的利益。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 我国在全球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 也将不可避免地面

7、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全球会计准则 显然 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但是 如果全然拒绝全球会计准则 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 更不利于我国到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 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如年代以来 我国大力引进、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努力与会计国际惯例接轨 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为了筹集外资、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假如我们还停留在闭关锁国、一无内债、二无外债的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可以毫不理会全球会计准则的存在与发展。然而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谁也不能回避 只能积极

8、地应对。 首先 我们必须认识到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全球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 却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 我们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 我们应尽量与全球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 其次 我们还应看到 全球会计准则只是相对的 按目前的情况看 它最多只能是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巨大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试图以一套全球会计准则应用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企业 还只能是一个

9、美好的理想。 第三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 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代表了一种趋势 并且将成为现实 它将无情地影响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影响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 尽量参与IASC的改组活动 并努力争取一定的地位 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赢回一定的利益。 3 有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唯一适当的计量属性”。试评论之。 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 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17年下半年起 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 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 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

10、实务 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 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 引发投资者的恐慌 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 使危机加剧。因此 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 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 可验证性 。首先 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 但在实际运用中 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 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 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 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

11、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 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 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 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 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 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 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

12、账务核算成本。 二 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 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 金额 。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 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 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 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 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 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 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 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

13、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 实现有效配比 3 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 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 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 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而公允价值的推

14、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 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 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 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只能得到初始确认 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 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 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维护资

15、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 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利润操纵现象严重 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 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 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 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 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 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 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4 什么是“决策有用观” 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你对该理念有何评价 决策有用观 就是指会计是为企业各利害关系人进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观点决

16、策有用观的核心是为投资者提供信息以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两大基本假设前提之上, 即有效证券市场假设和理性投资者决策假设。 将财务报表(告) 的目标主要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类信息对那些相当了解经营和经济活动并愿意相当勤勉地研究这类信息的人们来说, 应该是全面的;第二, 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余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第三, 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

17、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它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 、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概括地说, 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 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人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 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但对企业己有影响的经济事项, 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 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公允价值为主, 并鼓励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 在会计报表方面来看, 决策有用学派

18、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 因此, 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 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会计目标的不同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上有很大差异。因此, 从会计质量信息特征入手, 反向认识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决策有用观。F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相关性(决策有用性) 的定义如下: 相关的会计信息是指能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由于过去、现在或将来事项产生的结果, 或证实、修正前期预测,并能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通过提高决策者的预测能力或提供对早期预测的反馈意见, 信息可使决策产生差别FASB将会计

19、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特征界定为由三个因素所决定, 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1、预测价值。是指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 以做出最佳决策。因此, 预测价值是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它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能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测结果, 即具有反馈价值。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往往同时并存或交互影响。 3、及时性。指信息应在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 它是附属于相关性的。信息只具备及时性, 不一定能成为相关的信息, 但是倘若不及时, 相关信息则肯定会不相关。 “决策有用观” 所依托的两权分离 是以资本市场为媒介的。在这种环境

20、下 股东和债权人虽仍参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但是 他们同时关注着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和报酬水平及其所投资企业的可能风险与报酬。此时 会计已不仅仅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也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目的便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值得肯定的是 它完美的解答了潜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使用的问题 他们不需要了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而是利用信息做出投资决策。 而在中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证券市场刚刚发展还很不完善, 由于市场机制不 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障碍,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本市场上爆发出的银广夏、科龙等事件使得投资者对上市管理层能否认真履行受托责任存

21、在一定的质疑,因此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为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健全, 资本市场发育成熟, 投资者对相关信息需求越来越迫切, 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将会倍受关注, 会计目标也会逐渐转移到决策有用上, 从长期看, 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将是我国会计目标的必然选择。 5. 国际会计准则是不是国际法 国际公约 美国所出现的“公认会计原则”是不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会计法规 请评价“国际趋同”口号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不是 不是 1、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减少对外贸易的损失。 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

22、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消除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 从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 减少经济交流的障碍 使得不同地域的企业可顺利地交流信息 包括财务信息 评估客户的实力 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2、趋同可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 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 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 也需要按照国际标准 严格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对于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而言 按照国际趋同的会计

23、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可以减少海外上市成本 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有利于海外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3、趋同可以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需要有一套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 包括可比的会计和报告体系。不同子公司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如存在差异 不仅使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合并、分析和利用产生诸多障碍 增加了公司内部报表折算与合并的处理费用及经营成本 而且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管理 趋同则有利于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 促进其发展。 4、趋同可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体系对于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都做出了统一的会计处理规范 填补

24、了原来会计制度规范的很多空白点 使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有章可循。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涌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新准则及时规范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相关问题 对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新准则明确了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规范和统一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 这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 能更好满足各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5、趋同可以提升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2016年2月15日IASB主席戴维泰迪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发布会上指出 由于我国的努力 使得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加快了。新准则体

25、系的建立 将有利于我国更快地实现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目标 促进全球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消极意义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应分阶段地进行 应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深入 不能一蹴而就。这既是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 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对待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上 应根据我国的国情 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出发 充分估量国际趋同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 准确把握我国会计标准的基本走向 谨慎、积极、持续地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 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

26、提 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 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现象。 6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其理论依据有何缺陷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 按照传统会计理论 资产计价的目的是 1 反映资产的价值 展示会计主体的经济实力 2 反映资产购置中的成本费用支出 3 作为费用分配和损益计算的基础。这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资产计价观。这种观点把损益表作为重心 而置资产负债表于次要地位 它强调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 而是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在这种观点下 资产负债表面目全非 挤进了许多不纯的项目 沦为成本摊销余额表 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 不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引发的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

27、及账面价值与市值存在巨大差异就是很好说明。 其实 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资财”等概念有着极深的渊源 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就把财务会计的重心由损益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虽然 这一定义是否完全适用于“会计学” 仍然存在争议 但是 它概括了资产的本质 应该说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 因为 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 它持有资产的目的 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的角度讲 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那么 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 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 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三、资产

28、减值会计的两难选择 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利 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 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但不可否认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问题 因职业判断所依据的条件和衡量的标准不一样 或出于某种需要 如保配、扭亏等 新政策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尤其在实施新政策的第一年 即1999年 企业可以利用“追溯调整法”将当年度或以后年度的损失追溯到以前年度 或将以后年度的收益提前在本期确认 同时 还可以通过对当年度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方法的选择 少提或多提减值准备 以影响当年度的盈利。 因此 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

29、力度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仍然主要依据政府对上市公司“报表业绩”进行配置 这就难以避免许多公司在无法通过“实质业绩”实现“报表业绩” 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 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 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因此 证券监管部门应改革资源配置方式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7 试评“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 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1。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 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

30、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借款费用准则规范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 对于借款费用在各会计期间应有的资本化金额给出了量化公式 可有效的遏制企业通过调控各期资本化的金额来操纵利润 。借款费用费用化符合稳健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操作比较简单 避免了同是借款费用有的计入损益 有的计入资产的情况。但是如果全部费用化 必将收益的合理反映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盈利预测 这也是企业所难以承受的。因此我国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考虑了我国的实情 对借款费用的确认以资本化为主。但我国准则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处理作了严格的限制

31、不仅限定借款种类为获取特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资金 而且还指定借款用途购建固定资产 同时把生产期不超过一年的产品排除在资本化范围之外。只有满足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才能资本化 体现了统一性 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相一致 。同时 为避免资本化的随意性 保证不同企业之间会计报表数据的可比性 压缩企业的造假空间 我国不采用备选方案的模式。 8 何谓“实质重于形式” 试阐释该理念的应用价值或误导性。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 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 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不能过分强调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与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 是该原则出台的背景。它运用得好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被过分强调 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 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