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1.79MB ,
资源ID:8721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21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1、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山行。3.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难点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古诗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对多音字“挑”的读音可以放到语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要求会写

2、的字和易错字老师要做重点指导。本课的生字,除了在古诗中认读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这个生字的认知组词。如:“径”除了组词“石径”,还能组什么词语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然会引出很多含“径”的词,如“小径、山径”等;“斜”字除了组词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这个字;“赠”可以提出问题:你收到过别人赠送的礼物吗?你赠送过别人礼物吗?通过日常情境来理解这个字。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构,可以归类指导,提高效率。易错字如“寒”,重点强调最后两笔是两点,不要写成两横。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的写法,可以归类指导。2.古诗朗读古诗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古诗的真正

3、意境。可以先听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轻声跟读,了解停顿、诗中感情等,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这样既可以有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古诗的思想感情。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在诵读中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3.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在诵读古诗中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也能给学生平时的作文提供一点思路。比如,山行这首诗写红叶红得怎样?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霜叶的红写得热烈而美丽。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古诗题目意思。(2)搜集有关古诗中描绘枫林、霜叶、橙橘、梧叶、促织、篱落等词语的资料,如图片或者视频等。(3)搜集三首古诗作

4、者的简介,对他们有个简单的了解。(4)能把古诗正确流利地读通顺,再有感情地诵读。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诗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生1:老师,我知道一首

5、描写柳树的古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2: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千古流传,朗朗上口,我最喜欢了。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可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秋天的古诗,看看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3.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古诗山行,山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呢?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山上行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

6、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5.助学资料。课件出示: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枫林:长了许多枫树的林子。6.质疑课题,看到古诗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作者为什么要去山里行走?(2)他都看到了什么?从学生熟知的古诗入手,引导他们畅所欲言,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诵读学习古诗营造良好的氛围。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是给予学生课前预习的肯定和鼓励,也有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古诗的作用。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7、.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4.分类写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寒 径 斜 霜(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4个生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生字?(3)指导书写。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它的读音强调是jng,而不是jng。寒:上下结构,宝盖稍宽,中间三横紧凑,撇捺舒展。霜:上下结构,书写“霜”时“雨”扁宽,下部“木”“目”等分。(4)用形近字区分生字的写法。如:寒塞,径行经。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忆理解生字?生1:斜:我会用顺口溜记忆这个字,一斗有余,就是不正。生2:看到“斜”我脑海里就出现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我明白“斜”的意思

8、就是弯曲不直。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能用多种方法记忆理解生字。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观察、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师:山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看插图,读完后和同桌交流。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我们跟随诗人来到山上,首先看到了什

9、么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2)为什么称山为“寒山”?“远”这个字写出了什么?(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寒山”。“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山的高大。)(3)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生:听到有人家这几个字,我仿佛看到山间炊烟缭绕,鸡鸣犬吠的情景,让我感觉寒山不寒,反而充满生机。(4)诗意:登上深秋的山,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在深山之间,隐约看到山中有几户人家。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第三、四句,看看图,想象画面。(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

10、生说具体。)(2)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停车坐爱枫林晚)(教师点拨:“坐”是“因为”的意思。“枫林晚”指深秋的枫林景色。)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样?教师点拨:“红于”的意思就是比还要红。(3)小拓展:梨花白于腊月雪。(对学生不做强求,也可以用现代句子。)(4)你喜欢这样的枫林吗?喜欢火红的枫叶吗?通过朗读把自己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5)诗意: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虽然是深秋,但是作者却向我们展示了白云生处的人家和比二月花还红的霜叶,让人感觉生机盎然,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3.背诵古诗。师:你会用

11、什么方法背诵这首诗?(课件出示)生1:山行这首诗可以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生2:我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生3:我用划分节奏的方法诵读古诗,读着读着就能背诵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做到字正腔圆,音韵流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句,很有画面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察觉到晚秋的山中有人的踪迹,寒山不寂寞,从而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机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

12、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成功之处: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当地给予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的信心。2.大胆想象诗人描绘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同时,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不足之处: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再教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感知大意。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通过图片或教师点拨的方式理解“

13、擎、君”等生字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鼓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复习内容。1.齐背古诗山行。2.上节课我们通过看主题图片、教师讲解等方法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秋天的确是美丽的季节,在诗人眼中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4

14、.助学资料。课件出示: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橙和橘的区别: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设计意图: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和橙橘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

15、,句子是否读通顺。4.分类写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橙(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理解生字?生1:“赠”偏旁是“贝”,就是钱的意思,就是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赠”是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右部上宽下窄。生2:我认真观察了“刘”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文”,书写“文”时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它是一个姓,我的同桌就姓刘。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记忆会更牢固一些。同学们真棒!你们看“橙”字,这个字笔画比较多,记忆的时候可以分开分析,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木”,书写时木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边是登山的“登”。学生练写

16、,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记忆得更牢固,也更有成就感。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师: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刘景文与他谈得甚欢,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二句。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语、句意。(2)这是什么季节?从哪

17、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荷尽:荷花凋谢。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出示残荷和快要凋谢的菊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1:我家旁边就是荷花池,所以荷尽的情景我看到过,我很容易理解。还有,我在网上也搜索了残荷的图片,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过。生2:“擎”这个字我用动作表示更容易理解,我来做一下。(3)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生:听到“傲霜枝”我仿佛看到深秋季节,虽然菊花都开败了,但它的枝条还在霜雪中挺立。(4)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的枝条挺立。(5)你体会到了菊花

18、什么样的精神?(指名再读古诗并回答:不畏严寒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它的赞美。)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诗人又带领我们领略了怎样的风光?自由读第三、四句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2)“君”指的是刘景文。在这个深秋季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枝头了。(3)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快乐与喜爱之情。)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19、字词,看图想象画面,教师点拨多种形式理解古诗,体现深秋色彩的艳丽,让人感觉到这是富有生气的秋天、充满诗意的秋天、满满收获的秋天。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学反思:赠刘景文这首诗作于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府之时。成功之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虽然“荷尽菊残”,但是“橙黄橘绿”不是另外一番美景吗?让学生在体会意境中自己酝酿朗读时的情感和语气。他们入情的朗读与诗意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前后两句诗在情感上的深沉与喜悦的对比,让人从深秋凋零景象的惆怅中,很快地步入到了深秋丰收的喜悦中。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仍存在着些许的不足,如讲解中缺少了童趣的语言。教学建议:

20、讲课前再多下功夫,把情境延伸,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第3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多音字“挑”,会给两个读音准确组词。会写“送、挑”2个生字。通过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3.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秋天是美丽的,在诗人眼中也是悲凉的,秋天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愁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在夜里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2.回想一下前面两首古诗的学习方法,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21、逸,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4.助学资料。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为学习这首古诗做铺垫;课前搜集资料,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也给学生一个能力方面的肯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22、遍。)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送 挑(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2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记忆这2个生字?生1:“送”半包围结构,“送来”的意思。写这个字的时候走之底的最后一笔要写长一些,包围住“关”。生2:“挑”,我会做“挑”的动作。它是个多音字,读tio和tio。挑战一下吧。填上合适的音节:(课件出示)我的小弟最挑( )食了,这个习惯可不好。我要挑( )战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争取进步几名。(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4.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

23、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记忆得更牢固,用情景判断多音字的练习,巩固了两个读音。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自学。(1)练习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2.思考:从哪里能看出作者思乡的愁绪。(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播放比较低沉的背景音乐)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

24、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观察课文插图,读第一、二句,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客”?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萧萧”形容风声。诗人看到梧桐树叶,树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萧萧”的声音。(播放风吹树叶萧萧的声音,大概三十秒)“客”,是因为诗人身在异乡。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和江面,在这样的夜晚,假如你一个人身在外地,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因为独孤寂寞,你会想到什么呢?生1:假如是我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会想到家。我的家乡也在外地,有时候就会很想妈妈。生2:“动客情”就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生1:我能感受到诗人站在江边,深秋的

25、凉风吹在他身上,诗人感到很孤独。诗意: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小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的古诗?(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挑”就是捉的意思。“篱落”就是篱笆。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感悟作者的心情:看到夜晚篱笆旁的灯光,想起了小时候

26、自己捉蟋蟀的场景,内心充满了亲切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根据诗句,边看图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反思: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时,因秋风落叶而感到孤独郁闷,又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成功之处: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依据书中介绍的关键词语了解到要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联系,如“萧萧”形容指风声,结合第二句的“秋风”,就可以理解为秋风吹梧桐叶的声音。不足之处:没有给

27、学生留足充分的朗读时间,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建议: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要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真正地做到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4.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重点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

28、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难点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1.识字写字教学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目标之一,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学段过渡到中年级学段,生字教学不能只是反复强调,也要重视识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本课的会认字,可以组成词语“水洼、脚印、凌乱、增加、棕色、靴子”,在进行认读时,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进行理解。比如,“水洼、脚印、靴子”可分别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棕色”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教室内找颜色的方法理解词语,“增加”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

29、构,需要归类指导,提高效率。“晶”这个字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指导,可以借助字源识字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掌握这个字的书写方法。甲骨文=(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表示众日同天、闪烁发光,即天穹夜幕中群星闪烁。这样的识字方法有趣味性,学生喜欢学,在识字过程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2.阅读理解(1)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2)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如课文中描写叶子的短语“金黄金黄的叶子、金色的小巴掌、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这些短语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多积累这

30、样的短语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美好的句子抄下来。3.学习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多读,多练说,为以后写句子、写文章做好积累和铺垫。教学策略: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水泥道”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2)搜集有关梧桐树的文字和图片资料。(3)对作者张秋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习会认字要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对会写字的学习要能对生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地方和同学交流,如“则”这个字的左部分“贝”,学生很容易把“贝”的最后一笔写成一捺,强调最后一笔是一点。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是什么样的?请你描述一下。(课件出示几张光秃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