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7.89KB ,
资源ID:87066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066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课程考试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课程考试考试大纲.docx

1、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课程考试考试大纲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课程考试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一)课程(课程代码:08182)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述12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22 传递函数23 动态结构图与梅森公式24 控制系统的几种常用传递函数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

2、差分析第4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41 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43 用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44 根轨迹的改造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3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54 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55 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1 系统校正概述62 串联超前校正63 串联滞后校正64 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65 串联校正的期望特性法66 PID校正装置及PID串联校正67 反馈校正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

3、试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学科。本课程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重点论述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分析线性系统的性能,并介绍系统的初步设计及校正的一般性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有较系统的认识,达到理解并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解决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准备。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

4、念。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3、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4、理解自控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本课程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机拖动、变流技术、计算机原理等为前序课程,也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必需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各门专业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章章,次重点是第一、第二章,一般章节为六章。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理解自动控制系

5、统的组成、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和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过闭环控制系统的举例,理解反馈控制的原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述。第二节自动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闭环控制的特点,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类,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分类。第四节 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主要包含三类。简单了解三类评价的要求。(三)考核知识点1、一般了解自动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常用术语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分类。2、理解闭环控制的特点及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

6、原理。(四)考核要求1、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述(一般)(1)识记:自控控制理论的发展状况。2、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一般)(1)识记: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控制方式。(2)领会: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一般)(1)识记:自动控制系统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分类。4、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1)识记: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三种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RL,RC或RLC网络及简单电机拖动系

7、统、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方法。第二节 传递函数概念,传递函数定义及性质,由系统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方法,复阻抗法求给定R、L、C一阶或二阶网络的传递函数。第三节 闭环控制系统典型结构框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利用动态结构图及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几种常用传递函数。(三)考核知识点1、掌握RL,RC或RLC网络及简单电机拖动系统、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方法。2、重点掌握理解传递函数定义及性质、系统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方法,熟练运用复阻抗法求给定R、L、C一阶或二阶网络的传递函数。3、理解闭环控制系统典型结构框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能应用动态结构图及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4、掌握控制系统

8、的几种常用传递函数。(四)考核要求1、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1)领会:RL,RC或RLC网络及简单电机拖动系统、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方法。2、函数(重点)(1)识记:传递函数概念。(2)领会:传递函数定义及性质。(3)简单应用:由系统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会用复阻抗法求给定R、L、C一阶或二阶网络的传递函数。3、 结构图与梅森公式(一般)(1)识记:结构图的组成,几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领会:结构图及等效变换原则,系统开环传递函数。(3) 简单应用:能应用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熟练求取输入或干扰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用梅逊公式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4、 系统的几种常用传递函数(次重点

9、)(1)领会:控制系统的几类典型的环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会求一阶、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并据此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掌握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稳定判据,会求0型、型、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性能分析中常用输入信号及时域性能指标。第二节 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动态结构图及闭环传函。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h(t)及性能指标(ts=3T 对应5%误差带ts=4T对应2%误差带 eSS=0),根据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某些参数(如反馈系数)。第三节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系统参数(主要是值)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运用拉氏

10、反变换法求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求解二阶系统性能指标(tp, p,ts)。第四节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劳斯稳定判据及应用。第五节 稳态误差的定义,终值定理、误差传函、静态误差系数,应用终值定理求O型 、型系统的阶跃输入、斜波输入和加速度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三)考核知识点1、理解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动态结构图及闭环传函。能熟练求解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h(t)及性能指标(ts=3T 对应5%误差带ts=4T对应2%误差带 eSS=0),根据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某些参数(如反馈系数)。2、重点掌握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系统参数(主要是值)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会用拉氏反变换法求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

11、响应,会求二阶系统性能指标(tp, p,ts)。3、理解稳定性与闭环系统特征根的关系,理解劳斯稳定判据,熟练掌握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4、能运用终值定理求O型 、型系统的阶跃输入、斜波输入和加速度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四)考核要求1、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一般)(1)识记:常用的输入信号及时域性能指标2、系统分析(次重点)(1)领会: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动态结构图及闭环传函。(2)简单应用:求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h(t)及性能指标(ts=3T 对应5%误差带ts=4T对应2%误差带 eSS=0), 根据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某些参数(如反馈系数)。3、 系统分析(重点)(1

12、)识记:二阶系统传函的标准形式。(2)领会: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系统参数(主要是值)对动态响应的影响。(3)简单应用:会用拉氏反变换法求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会求二阶系统性能指标(tp,p,ts)。4、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重点)(1)识记:稳定性的基本概念。(2)领会:稳定性与闭环系统特征根的关系,劳斯稳定判据。 (3)简单应用:会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5、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次重点)(1)识记:稳态误差的定义。(2)领会:终值定理、误差传函、静态误差系数。(3)综合应用:会用终值定理求O型 、型系统的阶跃输入、斜波输入和加速度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1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根轨迹绘制的一般法则,熟练绘制较简单系统的根轨迹,能运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的性能。(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从实例分析开始,说明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如何随开环增益的变化而变化,提出根轨迹的概念,导出根轨迹方程。第二节由根轨迹应满足的方程,导出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和方法。第三节分析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第四节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可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品质,而在开环系统中增加极点,会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变差。(三)考核知识点1、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会用这些法则绘制简单的系统的根轨迹。2、能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能的影响。(四)考核要求1、根轨迹的概念与

14、根轨迹方程(一般)(1)识记:根轨迹的一般概念。(2)领会:根轨迹满足的两个条件。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重点)(1)领会:根轨迹的绘制的基本法则(2)综合应用:能熟练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3、用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次重点)(1)简单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4、根轨迹的改造(一般)(1)识记:增加开环零、极点能改变闭环的根轨迹。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学会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包括复平面内的频率特性和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掌握运用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及动态过程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定义

15、,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绘制六个基本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第三节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概略绘制方法。第四节 判断系统稳定的奈氏判据。讨论对数频率特性的奈氏稳定性判别。第五节开环频率特性的重要性能指标及其与系统三大性能之间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绘制。3、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4、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5、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四)考核要求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次重点)(1)识记: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与传递函数的关系。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重点)(1)简单应用:正确绘制几种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包括复平面上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幅频、相频特

16、性)。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次重点)(1)简单应用:正确绘制开环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乃奎斯特图)和对数幅频、相频特性(伯德图)。4、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重点)(1)领会:幅角原理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2)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应用上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次重点)(1)领会: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系统性能指标的分类,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

17、,校正方式第二节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第三节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第四节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第五节常用的几类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期望串联校正方法第六节PID控制器的结构,常用的几种组合方式,PID控制器的频率特性及作用。第七节局部反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局部校正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校正的基本概念。2、常用校正装置。3、串联校正。4、反馈校正。(四)考核要求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一般)(1)识记:校正的概念,常用的校正方式有两种(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2)领会: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对系统性

18、能指标的影响2、串联校正(一般)(1)领会: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超前校正、期望串联校正的原理。3、PID控制器(一般)(1)领会:PID控制器的作用。4、反馈校正(一般)(1)领会:局部反馈校正的一般特性。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

19、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三)自学教材指定使用教材:自动控制原理 陈铁牛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7月第1版.参考教材:自动控制原理 孙炳达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2月版自控控制原理 张晋格 主

20、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控制工程基础 孔祥东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1月版(四)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建议学生在自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开始学习指定教材每一章之前,应先阅读大纲中有关这一章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

21、次要求即考核目标,使阅读教材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仔细阅读逐句推敲,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3、自学过程中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做到有归纳、有总结、有理解、有提高。自学过程中除了勤于思考外,还要勤于提问,勤于请教,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要注意所学内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目标总要求和各章掌握的知识点;熟知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体会与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2、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准,指定教材为基础,避免随意超纲,且应突出重点。3、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助学80学时。课时分配如下:章 次

22、内 容学 时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4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10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4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10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4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6总复习6总 计64(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节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2)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着“识记”、“领会”、“

23、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四个能力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

24、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2、试卷中试题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3、不同难易度的试题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题类型一般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简单分析与计算题、综合分析与计算题等。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一) 填空题 1、自动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对象称为。(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只要求系统的响应快、超调小,可采用( )校正。A超前 B滞后 C滞后超前 D反馈(三)判断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典型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改: 。(四)简答题 1、 自动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五)简单分析与计算题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试用劳斯判据判断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六)综合分析与计算题:设系统开环传函为:(1) 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确定系统和h,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 如引入传函为:的相位滞后校正装置,试绘制校正后的伯德图,并分析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