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22KB ,
资源ID:86981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981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史博物馆讲解稿简简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史博物馆讲解稿简简版.docx

1、校史博物馆讲解稿简简版校史博物馆讲解词2016(简简版)第一展厅展示的是交大从1896年建校至今的发展历史。校名演变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在一百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校名有过十四次变更。第一部分、肇基南洋(1896-1921)1、缔造南洋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照片南洋公学的创始人为盛宣怀,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创开轮船、电报、铁路、银行等工商实业,又率先仿行西制兴办新学十余所,其中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为我国近代最早的两所大学。甲午战败后,盛宣怀深刻反思中国惨败于日本的原因,努力探求改变国家困境的出路,认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

2、必先兴学”,即“兴办新式教育、培养强国人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首要措施。取名“南洋公学”,是因为:南洋: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划分为南北两洋区,江苏(包括江苏)以南地区称南洋,江苏以北地区称北洋 。公学:盛宣怀解释道:“西国以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今上海学堂之设,常费皆招商、电报两局众商所捐,故定名曰南洋公学”。何嗣焜照片他是南洋公学筹办者之一、首任总理,盛宣怀的同乡,他负责拟定章制(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南洋公学章程)、聘任教员、购地建屋等主要筹建事宜,于初创时期居功甚伟。南洋公学中院1899年,南洋公学中院落成,中院是南洋公学的主体部分,近5000平方米。中院所学课

3、程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程度。图为1899年落成的中院校舍。它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教学楼。2、初创图景福开森照片(18661945年)福开森,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毕业于波士顿大学。20岁时来到中国传教,1888年起担任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前身)监督、院长。1897年到南洋公学担任监院,相当于西文教务长。他引入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协助公学校长选定校址、规划校舍建筑、制订教学计划、布置各门课程、聘期外籍教师、选派学生留洋等。他在任4年间,公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洋公学办学设置表要办好大学,必须有相应的小学、中学为大学提供足够的优质生源。当时,我国新式教育刚刚起步,正规的中学、小学校

4、几乎没有。在“大学无从取材”的情势下,南洋公学一改中国旧式书院的培养模式,采用分级设学、自成体系的办法,首立四院(外院、中院、上院和师范院),即小学、中学、大学和师范4个部,成为中国近代分级教育制度的开端。师范院、外院学生合影1897年,盛宣怀照会南洋公学总理何嗣焜:准于先设师范班。一八九七年农历三月初七日(阳历1897年4月8日)师范班正式开学,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师范学校,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4月8日,后来成为交大的校庆日。特班因国家急需人才,盛宣怀主张设立经济特班。1901年,张元济拟订了南洋公学特班章程。特班的“特”在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另设一班,两相有别,各不统属,旨在尽快培养

5、出有志西学的“桢干大才”。设立特班是盛宣怀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实现从速培养新政人才的愿望。然而事情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1902年11月,南洋公学爆发了“墨水瓶事件”,倾向民主思想的特班学生抛弃功名仕途,大部分退出公学,参加了蔡元培后来主持的爱国学社。特班由此解散,只存在了一年半。图为特班生黄炎培在校期间的读书日记,左上角为蔡元培的批语。3、开创新风 1901年9月,盛宣怀批复暂缓开办上院先派学生出洋留学。南洋公学中院开办之后,开办上院的条件尚不具备,且中院头班学生仅有7名。1901年,公学总理劳乃宣呈文盛宣怀缓办上院,建议从首届中院毕业生中择优留洋,盛宣怀随即批准。1898190

6、5年,南洋公学共有58名学生去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留学,相当于这个时期中院、师范院毕业生的一半。1898年6月,盛宣怀呈奏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片(抄件)1898年,为解决公学新式教材短缺问题,以及办理洋务需要了解国外情况,盛宣怀动议成立译书院。1901年秋,译书院附设东文学堂,半年后停办。译书院是我国近代大学中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它以开启民智、教育救国为宗旨。1902年,译书院出版的近代翻译家、思想家严复著名译作原富原稿。1903年,译书院因经费紧缩而停办。四年间,译书院共翻译出版图书13种40余部,其中以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最为著名。这是国内第一个中译本,共有8册,1902年

7、出版。随着译书的内容、范围及数量的增加,译书院译印之图书远远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译书院所译书后多署“书经存案 翻刻必究”,并加盖“南洋公学译书院之章”,以昭信守,由此开启了我国近代版权版税制度的建设。二、东方MIT (1921-1937)1、工科先驱唐文治校长(1865-1954)唐文治,江苏太仓人,著名教育家、国学家。清末进士,曾任农工商部署理尚书。19071920年担任学校校长。在任职的14年间,唐文治校长提出了一系列办学理念,大力推行崇德、尚实、重文、健身的教育主张,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工文并重的办学体系。还提出了建设“第一等大学”的目标,奠定交大工科教育与教风校风基础。故有“国学

8、大师 工科先驱”的美誉。 中外名师清末民初交大延聘的中外教师,大都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训练。建校初期,学校聘任的外籍教师在专科教师中约占一半。随着早期留洋学生陆续学成归来,逐渐成长为交大的教学骨干。2、合组交通大学(1921-1922) “五所交大”历史渊源关系简图追根溯源,交通大学的缔造者是著名“交通救国论”者、时任交通部总长的叶恭绰。叶恭绰是孙中山实业救国的积极追随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1920年8月他复任交通部总长,将交通部下辖专门学校四所:上海、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二所,北京有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两所合并,组成一所培养高级交通工业专门人才的“交通大学”。于1921年8月1日正式成

9、立,对外称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校名由此启用。学校分设上海、唐山、北京三地,分别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今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大)、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今北京交大)。建国后,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西安两所交大,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国立交通大学”。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五所交大演绎成“天下交大是一家”,均为我国现代、当代著名大学。3、南洋大学(1922-1927)小火车照片1926年校庆三十周年之际,交大举办工业展览会,国内外共有101个单位送来数千件展品,来校参观者达五万多人,盛

10、况空前。除了展品丰富外,还在校园内铺设一段名曰“南洋铁路”的轻轨铁道,行驶一辆四节小火车,在沪上引起轰动。在国内大学举办这种活动,交大是首创。图为淩鸿勋校长、前监院福开森与中外嘉宾乘坐工业展览会上的小火车。4、渐入“黄金时期”此时期的交通大学,通过派遣留学生培养师资的同时,积极向海内外延揽名师,逐步建立起一支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的“大师”队伍。他们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具备新式教学理念和方法,怀有科学救国思想。这些知名教授亲自上教学第一线,执教基础课程。“三民主义”1920年代名师代表:数学系教授胡明复(哈佛大学数学博士)、物理系教授周铭(麻省理工化学博士)、化学系教授徐名材(麻省理工化学硕士

11、),三人名字中都有个“民”字的谐音,就称呼他们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1930年代名师代表:英文教授唐庆诒(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国文教授陈柱(国学家),微积分教授胡敦复(康奈尔大学理学士),物理教授裘维裕(麻省理工电机硕士),化学教授徐名材(麻省理工化学硕士)。1936年交通大学院系专业设置示意图进入1930年代后,学校顺应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趋势,突破单一的工科办学模式,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交通建设专才”为宗旨,加强了理科建设,开始了科学研究。学校设置有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办学体系

12、。三、弦歌不辍(1937-1949)1、 蛰伏“孤岛” “东亚同文书院”照片1938年4月17月,原在虹桥路的日本同文书院侵占交大校舍,摘下了“交通大学”校牌,改挂“东亚同文书院”招牌。震旦大学(现为交大医学院)教学楼照片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日本宪兵队侵占交大徐家汇校园,并设立“宪兵队徐家汇分驻所”。交大被迫迁往法租界,租借原震旦大学(现为交大医学院)教学楼,继续上课。此地现为交大医学院重庆南路校区。2、 九龙坡“曙光”交通大学机械、土木工程两系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培养的首批毕业生合影抗战时期,从交大九龙坡走出来的院士多达20人,其中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庄逢甘

13、,等等。(前排左五为校长吴保丰,左六为教务长李熙谋)。3、 不平静的校园原本期望抗战胜利后重建校园的交大学生在政府当局的倒行逆施下一步步趋于绝望,纷纷走向抗争的道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与国统区的其他学生运动一起,构成了人民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交大校园逐渐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堡垒”,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1947年5月,交大学生驾驶列车赴南京请愿,反对政府肢解交大的图谋。四、服务大局(1949-1978)1、 跨入新交大上海市军管会发布的两个第壹号命令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日学校复课。6月15日,上海市军管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共同签署“文字第一号令”,指令

14、唐守愚负责接管国立交通大学。7月29日,上海市军管会又向交大发布第二个“第一号令”,即文高教字第一号令,任命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2、建国初期的崭新风貌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大量干部和建设人才。图为1952年9月,交大毕业生纷纷服从统一分配,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交大师生再次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极献身抗美援朝、参军参干、治理淮河等运动当中。3、院系调整为配合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1950年代初期国内高校参照苏联高校工科与文理科分校模式,进行一系列的院系调整,建设单科性学校。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6年,交通大学前后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八次调整,有13个系科被调出合并到12所大学,为建

15、立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4、西迁与分设1955年初,国际形势依然十分紧张。国内确定把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内地,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安地区的工业建设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急需相应的高校为之服务,所以高校布局也要相应的调整。1955年4月初,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5年,在西安开始新校园基本建设,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1956年秋,一所崭新的交通大学在古城西安初具规模,西迁学生3906人、教职工815人。然而,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国内外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57年6月学校提出“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地,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的新方案

16、。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独立建制,成为两所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西安交通大学。5、建设国防工业院校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同时接受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其基本任务是为国防工业服务,以造船为中心,军用为主,兼顾民用。学校设置9个系、28个专业,形成了以军用舰艇为中心的专业培养体系。6、十年挫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交大遭到极大破坏,教学工作停顿达7年之久。1970年,交大划归海军领导,由第六机械工业部代管。1973年9月,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然而,自1969年恢复科研工作以来,由于文革中后期校园的相对平静

17、有序,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学校科研工作也从夹缝中逐步开展1、率先走出国门组团访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非常重视。1978年9月29日,根据邓小平指示,党委书记邓旭初率领交大教授访问团一行12人赴美,考察美国科学与教育机构。代表团在美国48天,访问了20多个城市、27所高校、14个科研与生产单位。这次出访推动了高等教育界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国际交流,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引资助学 上海交大大胆突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接受爱国侨胞的捐献,揭开了利用外资办学的序幕。1981年7月6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香港著名实业家包兆龙、包玉刚父子一

18、行。在接见中,包玉刚先生向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向上海交大捐赠1000万美元建造图书馆的意愿。图书馆于1985年竣工,成为建国后接受海外捐赠的先例。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包兆龙图书馆”。2、管理体制改革1970年代末,交大率先破除僵化的管理体制,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在人员流动、岗位责任、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释放了蕴藏在广大教职工身上的巨大潜能,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亲切接见交大主要领导干部、教授代表,对上海交大管理改革的显著成效表示满意。1984年5月,上海交大作为全国高

19、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典型写入六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3、 历史性的抉择闵行校区一期建设因徐汇校区面积太小,限制了学校的继续发展。1983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交大建设闵行新校区。1985年,交大开始建设占地1800亩的闵行新校区,1987年正式入住新生。闵行校区二期建设自2001年起,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上海交大参加了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建设,全面推进闵行校区二期建设,学校教学科研的重心也逐渐从徐汇校区转移到闵行校区。目前,闵行校区占地5000亩。4、 把握世纪机遇百年校庆199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947届校友江泽民

20、学长回到母校。如今耸立在徐汇校区草地正中央的就是交大百年校庆纪念碑,上面刻着江泽民的题词。大学合并在90年代全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1999年9月原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大;2005年6月,上海交大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理、工、农、管理、生命、医学、人文等学科交叉融合。5、今日交大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5个校区,30个学院/直属系,25个直属单位,13家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188人、研究生(国内)2884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84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506人),学位留学生2134;有专任教师2793名,其中教授89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

21、士24名。 第二展厅是专题展馆。六、海上翘楚上海交通大学,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秉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之传统,荣冠“东方MIT”之美誉,百廿载风云砥砺,桃李春风;卅余万学子陶钧,蓝缕筚路。经文纬武,才智摇篮;励志竭精,栋梁渊薮。涌现出江泽民等治国英才,钱学森等科技精英,及文化名流、社会翘楚和产业巨子30余万,可谓桃李遍天下,栋梁满神州!且夫以国家富强为己任,诚愿尽酬;于民族振兴之基图,砥柱中流。一、重点展出1、江泽民江泽民,1926年生,江苏扬州人,194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

22、心。2、钱学森钱学森(1911-2009),原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两弹一星”元勋获得该称号的我校校友有6位:钱学森、杨嘉墀、王希季、姚桐斌、陈能宽、吴自良。4、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有3位校友获得此奖: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5、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3月召开年会,选举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届院士。其中本校校友有13人。二、人物墙1、科技精英(在各自科

23、研领域有杰出贡献者,展示35人)2、治国英才(省部级以上领导,展示16人)3、产业巨子(实业领域有突出成就者,展示21人)4、文化名流(文化教育界有知名度者,展示20人)三、二百多位校友院士均在显示屏里。七、交大之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电机、土木、机械、管理、造船、航空等专业的大学之一,享有“工程师的摇篮”、“全国造就建设人才最高学府”之美誉。大量交大毕业生服务于工程、实业、管理、国防、医疗、文化各个领域,以国家富强为己任,诚愿尽酬;于民族振兴之基图,砥柱中流,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中功勋彪炳,为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玻璃金字塔中的模型: 长征2

24、号、3号系列火箭模型1963届自动控制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三号甲、乙、丙火箭总设计师与总指挥龙乐豪 “歼轰-7”(“飞豹”战斗机)模型1951届航空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歼7之父”屠基达“歼8”模型1951届航空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歼8之父”顾诵芬中国火车机车模型“东风(DF)11型”内燃机车模型,1967届、1968届车辆系校友参与研制,在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中发挥重要作用。“韶山-9型”电力机车模型,1967届、1968届车辆系校友参与研制,是目前我国干线铁路牵引旅客列车功率最大的机车,在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中担当主力车型。“和谐号(CRH2)“动车组模型,1967届、

25、1968届车辆系校友参与研制。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辽宁舰”模型,总设计师:1963届船舶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富世界第一座能够自行行走的钻井平台:“胜利二号”。“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座底式钻井平台(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第二单位参与研制)“海马号”模型: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系统规模和下潜深度最大的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研制者: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蛟龙号”模型,总设计师:1958届船舶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 “天鲸号”模型:我国第一艘全电驱动的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设计单位: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 “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模,总设计师:1948届造船系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八、大学精神巍巍交大,底蕴深厚,代代交大人始终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薪火相传,凝聚形成交大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强国兴邦、饮水思源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