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610.24KB ,
资源ID:869770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97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1、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5讲 Word版含答案第25讲激素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最新考纲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3.血糖调节()。4.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考点一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5年7考)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2.激素调节的概念及特点(1)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

2、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内分泌腺及相应激素与靶细胞大整合1.能分泌激素的细胞是否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吗?提示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2.酶一经发挥作用后,还能继续保持活性吗?激素呢?提示酶能,但激素不能,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3.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对此作的归纳,其中哪个是错误的?应如何修正?提示。胰岛素主要加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并使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而没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4.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分泌物(1)分泌细胞产生的

3、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包括哪些细胞?(3)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可能是什么细胞?(4)图中的“分泌物”一定是蛋白质吗?图中靶细胞一定具特异性受体吗?该受体是否一定位于细胞膜上?提示(1)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2)下丘脑和垂体等全身各种细胞。(3)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4)分泌物未必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固醇类,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均为氨基酸衍生物)信号分子的靶细胞中一定有特异性受体,而该受体未必都位于细胞膜上,有的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激素的发现、作用及其化学本质的辨析1.(2016全国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

4、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答案D2.(2018重庆南开中学)如图所示表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解析图示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抗体。所有活细胞均

5、能产生蛋白质、酶,但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只有具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激素,因而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均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植物激素无专门的器官产生。答案B着眼于4角度界定酶和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1.(2015全国卷,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

6、方式的特点还有_(答出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微量、高效2.(2017金太阳全国大联考)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B.一般情况下一种激素只选择作用某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C.

7、各种激素之间只有拮抗作用,没有协同作用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往往被灭活,从而保证机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解析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A正确;一般情况下一种激素只选择作用某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各种激素间既有拮抗作用也有协同作用,C错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往往被灭活,从而保证机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D正确。答案C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3.激素的“三不”考点二血糖平衡及其调节(5年7考)1.

8、血糖的平衡2.血糖平衡的调节3.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1)发病机理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4)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下图是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图。请思考:(1)图中激素 、分别是什么?其靶细胞范围如何?除此之外还有何

9、类激素参与血糖调节?(2)激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饭后6 h,的分泌量应增加还是减少?(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何种后果?胰岛A细胞上是否有胰岛素受体?提示(1)为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为胰岛素,其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尤其是肝脏、骨骼肌细胞),除此之外,调节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2)胰岛素(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饭后6 h正处于饥饿状态,此时的分泌量应减少。(3)若胰岛素受体缺乏,则胰岛素不能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此时血糖浓度将升高;胰岛

10、素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1.借助模式图理解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机制。2.图甲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来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的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图乙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来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的曲线,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的曲线,c为低血糖患者的曲线。图丙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的曲线,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

11、肾上腺素的曲线。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将含有胰岛素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很快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2017全国卷,4A)()(2)人体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2017全国卷,5A)()(3)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16全国卷,3D)()(4)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2016全国卷,30(1)()(5)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2013全国卷,30)()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三教材P2527,侧重

12、考查血糖平衡调节机制,尤其注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同时对血糖平衡失调也多有考查。2.(教材P25“思考与讨论”改编)马拉松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为何血糖总能维持在0.9 g/L左右?该过程中血糖可通过哪些途径得以补充?提示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平衡的调节及糖尿病1.(2017全国卷,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

13、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解析(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

14、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血糖浓度保持动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胰岛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除激素外,人体内还有_(举一例)也为信息分子;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胰岛分泌的_(写激素名称)含量增多,它与胰岛素相互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

15、)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己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型糖尿病,在免疫上这类疾病可称为_;型糖尿病表现为组织细胞表面受体受损,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现有甲(正常)、乙(型)、丙(型)三人,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人的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解析(1)信息分子还有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等,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2)处于饥饿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受体,当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乙(型)无法产生胰岛素,丙(型)胰岛B细胞会产

16、生胰岛素,但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反馈回胰岛B细胞,会使胰岛素产生量继续增加,因此三人的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甲、乙。答案(1)淋巴因子、神经递质、CO2(答出一种即可)糖蛋白(蛋白质)(2)胰高血糖素拮抗(3)自身免疫病丙、甲、乙1.血糖调节涉及的器官、激素(1)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2)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3)相关的器官有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4)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胰液;内分泌部分泌胰岛

17、素和胰高血糖素。2.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3.从“激素”和“受体”两个角度解释糖尿病发生的原因(1)激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受体: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注: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发生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血糖调节的实验设计1.(2014安徽高考节选)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1)支配胰岛

18、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时间/min03

19、060901201500.751.251.100.900.75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解析(1)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2)根据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原则之一等量原则,且动物细胞要维持其正常的形态结构,故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为了突出实验结果,应该在血糖浓度稍低进进行实验。(3)绘图时要注意标注横纵坐标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值,血糖浓度的变化描点连线,再依据血糖浓度的变化绘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趋势。(4)由于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

20、似的抗原,抗体会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引起型糖尿病。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2)等体积生理盐水稍低(3)如图所示(4)抗原2.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号和号家兔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号家兔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解析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二次注射时,

21、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该实验能证明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但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具有体液调节。答案D尿糖检测实验成功关键点(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而且肾小球肾炎也可导致尿中含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注:除用葡萄糖试纸外还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含葡萄糖,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可产生砖红色沉淀。考点三激素分泌的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5年8

22、考)1.激素分泌的调节(1)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此即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注意:促激素不会直接反馈调节下丘脑。(2)神经调节下丘脑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知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3)激素分泌调节类型实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

23、垂体释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关系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图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型。(1)图1、图2、图3依次代表哪种调节模式?其中哪种模式最灵敏、最迅速?(2)图1细胞a与图2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分别是什么?并指出其作用途径?(3)图3中X所示的神经为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24、b处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处是否有感觉?肌肉是否能收缩?提示(1)三幅图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其中图3所示的神经调节最灵敏、最迅速。(2)图1中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为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图2中的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3)图3中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元上的两个点。若b处受损,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同时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导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依赖于血液运输(2017全国卷,1D)

25、()(2)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2017全国卷,30(2)()(3)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017全国卷,1A)()(4)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2015全国卷,30(2)()(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2011全国卷,3C)()以上内容源自人教必修三P25P29,多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综合题,故备考时宜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运

26、用能力。2.(教材P33“拓展题,1”改编)请分析激素传递信息与神经传导兴奋在速度上的差异及成因。提示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不如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激素的分泌调节(2017北京卷,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

27、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解析本题通过示意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葡萄糖进入细胞参与细胞呼吸,合成ATP,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由图可知,Ca2内流促使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B正确;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使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进而影响到K和Ca2的跨膜运输,抑制细胞释放胰岛素,C错误;血糖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图中部分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D正确。答案C1.巧借“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2.界定两类反馈调节正反馈与负反馈(1)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

28、释放。(2)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3.激素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常考实例(1)协同作用促进生长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升高体温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2)拮抗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即学即练】(2018南京一诊)请根据图解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就会出现“侏儒症”,则A的合成部位是_;图解中的B代表_。(2)图解中有三对协同作用的激素和一对拮抗作用的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_和_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寒冷环境中,_和_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_和_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

29、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二者表现为_作用。(3)图解中的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三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和是对应的,则是_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解析(1)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部位是核糖体。(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调节体温,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它们之间都是协同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3)根据图解可知,对性腺发挥作用的是促性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性腺的发育和调节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1)核糖体胰岛B细胞(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拮抗(3)促性腺激素释放促进性腺的发育和调节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下丘脑的功能及与其有关的实验分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