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90KB ,
资源ID:86948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948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docx

1、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经典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学校: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

2、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3、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 这是渡荆门送别教案

4、板书,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第1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和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山水、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本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感悟作者的家国之思,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问答、启发等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欧阳

5、,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代,现在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过来京华学校向刘老师学习的。非常感谢刘老师这段时间的指导和关照,也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今天承蒙刘老师的关照,有幸能够走向讲台给大家上一节课。谢谢刘老师,谢谢同学们! 二、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首诗词,一起来背诵。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语:这些诗词都透着浓浓的乡情,体现了思念家乡、

6、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翻开课本P207,渡荆门送别。 三、解题 教师问:“渡”什么意思?乘船。“荆门”是哪里? “荆门”就是荆门山,在湖北。“送别”,谁送别谁?诗人李白25岁时出蜀远游,家乡的山水送别诗人。 四、作者介绍 1、人物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762年,李白病重,与世长辞,终年61岁

7、。 2、人物评价 李白性格高傲,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的故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都体现了他反权贵的思想。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3、诗词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作品介绍 有李太白全集传世,诗歌上千首,著名的有很多,如:静夜思、赠汪伦、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

8、酌、关山月、子夜吴歌等等。 五、朗读全诗 六、研习诗歌 (一)整体把握 教师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分为几联: 明确: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研习首联 1、问: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湖北、湖南一带。 2、手法是什么? 明确:叙事 (三)研习颔联和颈联 1、全班齐背诵 2、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高山、平野、江流; 白天; 远景,俯视 动感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 明确:雄浑壮阔 意境高远 4、 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江月、云霞;比喻; 傍晚; 近

9、景,仰视 5、哪两个字写得好? 明确:飞(动感)和结(动感、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 (四)研习尾联 1、问:此段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 明确: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从5岁25岁一直生活在蜀地,对蜀中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初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万里送行舟,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 “水送人,人思乡”。 (五)小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七、知识

10、拓展,见发给学生的资料。 八、作业布置,见发给学生的资料。 四、结束课程。 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第2篇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放朗读读音,让学生体会,然后学生齐读这首诗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

11、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学生齐背这首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教学新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

12、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2、简介写作背景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3、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2)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

13、生读。 (3)思考下列问题: A、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意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B、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C、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描写

14、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 D、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山的美景的? (“月下”写夜晚,描绘近景,“云生”写白天,描绘远景。) E、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 F、“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明月映江水、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G、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

15、之情。) 三、写作方法 可以从整体构思、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来分析。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像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五、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出

16、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渡荆门送别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渡荆门送别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渡荆门送别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放朗读读音,让学生体会,然后学生齐读这首诗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

17、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学生齐背这首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教学新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18、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2、简介写作背景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3、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1)学生听

19、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2)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生读。 (3)思考下列问题: A、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意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B、渡荆门送别是

20、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C、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 D、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山的美景的? (“月下”写夜晚,描绘近景,“云生”写白天,描绘远景。) E、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 F、“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明月映江水、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21、。) G、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三、写作方法 可以从整体构思、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来分析。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像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月下飞天镜,云生

22、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五、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第3篇 教学目的: 李白唐诗渡荆门送别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了解诗歌的结构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学习写作诗歌。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习诗

23、歌的写作。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送别的诗句。老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许多送别诗,你们能说说有哪些?提示: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你还记得吗? 生回答并朗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特别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字音,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它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以前的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是友情,而这首诗,一下子看不出来

24、是谁送谁,表现的是乡情。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缠绵悱恻,而这首,却是兴致勃勃满腔豪情。) 三、品读诗句,体味内涵 1、介绍作者 2、逐句串讲 这首诗首联叙事,颔颈两联写景,尾联抒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前两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

25、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后两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个“飞”字极富动感,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变幻,构成海市蜃楼般的景色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天镜”飞,“海楼”结,写出了李白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是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谊,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切。表现了作者浓浓的乡思。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两岸青

26、山挺立,夹江相送;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变幻,绚丽多姿。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就充盈在这字里行间。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逐句教读,边读边纠正学生的发音,指出应注意的节奏、字音。 2、根据诗歌的主旨确立朗读的感情基调。(兴致勃勃 豪情万丈 热爱家乡) 3、讲清朗读时每联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具体要求。 首联是诗歌的起,内容是叙事性的,语调应该比较平实,语速适中。 颔联是诗歌的承。李白顺流而下,兴致勃勃地来楚地一游。刚出三峡,看到的是茫茫原野,

27、辽阔江天。眼前顿时一亮,心旷神怡。这一句要读出诗人的兴奋。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音色清亮。 颈联是诗歌的转,由实景转为虚景,同时也是感情的转折上升点。这句要读的跌宕生姿,读出诗人的万丈豪情。语气铿锵有力,语速快慢结合,音色浑厚粗犷。 尾联是诗歌的合,也是情感的归结。由于前几联的蓄势这里是一个总的爆发。要读出诗人的无限乡思,对家乡之水“万里送行舟”的感激和感动。语气深沉,语速徐缓沉稳。 4、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颔联:诗人乘船顺流而下,过了荆门随着平野的到来,眼前豁然开朗,群山向后退去,只有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他站在船头兴致勃勃地吟道:(生朗诵) 颈联:你就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李白,面对天

28、镜飞、彩云结的雄阔景色,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投身仕途,一展雄才伟略,于是,你意气风发地吟道:(生朗诵) 尾联:诗人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李白满怀深情地吟道:(生朗读) 5、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 6、抽查朗读,点评。 7、齐读背诵 五、体会写法,指导写作 1、让学生找出这首诗押韵的句子或者韵脚,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诗歌,如: 赠汪伦行 xng 声 shng 情 qng 静夜思光 gung 霜 shung 乡 xing 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一般规律。(韵母相同或相近叫押韵,偶句押韵或偶句加首句押韵。) 2、这首诗哪几句是叙事的,哪几句是写景

29、的,哪几句是抒情的?(弄清结构,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 生答,教师点拨,总结。 3、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答,教师点评。 4、这首诗写景的两联,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渴望放浪一游和一展雄才伟略的万丈豪情。 这种借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叫什么表达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师小结。 5、自由命题,以赞美家乡思念家乡为主旨写一首诗。要求:注意偶句押韵;注意诗歌的起承转合;学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6、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7、集体交流。 六、课堂总结 由学生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起 叙 事 颔联承 借景抒情 颈联转 借景抒情 尾联合 直接抒情 渡荆门送别教案板书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