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63.99KB ,
资源ID:8694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94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docx

1、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这些内容要是。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

2、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

3、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集经济学和政治学于一体的巨匠

4、,所以把他的学术体系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实在是很恰当的。至于用他的眼光看,由配第创立的经济学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算术,由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深藏着某种革命意识,则大抵只能表白他的政治情怀,却不能证明经济学或辩证论的学术性格。”(物演通论卷二)马克思一生没有一本哲学专著,甚至没有一篇哲学论文,他只说过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意思是说,他不能成为只研究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家,而是要成为改造世界的实干家。然后,我们又反过来崇拜科学。殊不知,哲学乃科学之父,这就造成搞科学的人不懂科学(如某科学院院士),学科学的人也只搔着皮毛(如勤奋于数理化而不结正果的中国学子),于是呈

5、现如此情景:一群迷信科学的人恰好是(哲学)科学盲。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只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正如真正的科学家只追究科学的思路,而绝不追究这个学问的用处。把科学加以运用的人是工程师,而工程师绝不是科学家。这里举一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一个纯粹的极端抽象的理论,连实验都无法在实验室里做,只能在头脑里做,叫做理想实验。后来奥本海默等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发和制造,但他们并非真正的科学家。因此,要想研究哲学,只需把认识世界的问题探究到极致,而不需要理会改造世界的问题。其实,牛顿、爱因斯坦首先是哲人,然后才是科学家,这个话题下文会谈到。第一讲 “哲学”:智慧游戏与逻辑通道“哲

6、学”是什么?(1)我们看西方哲学家的原话。叔本华:“对一个人而言,假若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意志和表象第三卷)叔本华:“一般说来,世世代代的聪明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而在任何时候,组成人类绝大部分的都是一些傻瓜,就行为方式来说,他们也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动辄背道而驰,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下去。就像伏尔泰所言,正如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之时一样,我们将任凭它恶劣和愚蠢下去。”(生活的智慧绪言)罗素:“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

7、然万物的惊异。”康德:“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形而上学)赫胥黎:“不可知论是唯一可靠的哲学。”西方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西莱:“形而上学就是一种有条理地把自己导入云里雾中的艺术”。赫拉克利特:“我听过许多人谈话,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所有的人都离智慧很远。”“哲学”是什么?(2)哲学(philosophy)一词由希腊文phileo(爱)和sophia(智慧)的字源合成,哲学史家一般认为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十九世纪有日本人依据中国古文献中“哲,智也”而将其译为“哲学”,意即智慧之学云云。也就是说,哲学不追究任何具体的对象,它只是把思想、智慧、逻

8、辑玩弄到极致。这就是爱智慧一词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后来将其总结为“metaphysica”,意即“物理学之后”,中文译为“形而上学”;此时尚在追究“本体论”,分“质料”与“形式”两路,故有亚氏总结的“四因论”,即他添加的“动力因”和“目的因”。“质料”一路:以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为开端,再经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恩培多克勒的“火、水、土气”,直至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而达到成熟;“形式”一路:以毕达哥拉斯的“数”为开端,经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和芝诺的过渡,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而达到成熟。欧几里得的“形论”是它的继续表达

9、,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它的最后总结。所以亚氏会认为:质料是原料,形式才是本质,此成康德范畴之伏笔。“哲学”是什么?(3)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东临太平洋,北面是高寒地带,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西南面有横断山脉。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产生农业文明,生存关系自然极度紧张,因此人们就算再有个性,也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去张扬。而希腊处于环地中海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十分便利,由此形成了古希腊的半商业文明。它讲究的是个人自由,是个性伸张,同时它也就会缔造一批自由的游离分子,这就是哲人。西方有一句话,恩格斯也说过,叫“贵族出文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剥削阶级出现以后,他们不用终日

10、劳作,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精力全部腾出来。大多数人沦为纨绔子弟,极少数人却去追究思想。在古希腊这一半商业文明中特别容易造就出这一类人来,这些人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做追究思想的事情。同时,古希腊哲学的诞生还与其特殊的拼音文字有关。所有人类早期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但是因为环地中海地区文化交往十分频繁,语言不通的现象非常普遍。于是,人们就根据发音注上音标,最后干脆把象形文字抛弃掉,于是拼音文字就出现了。可是拼音文字没有符号化的实际意义,它们必须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如果缺乏逻辑,使用拼音文字说话往往会导致词不达意。正所谓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于是拼音文字会派生出一种逻辑强迫症,使

11、得他们能够进行中国人绝然不会想到的这一脉逻辑游戏。就这样,哲学古希腊一群“大号儿童”所玩弄的纯逻辑游戏诞生了,古希腊文明因而成为汤因比所列举的600种文明中唯一能诞生哲学的特例。之所以把古希腊哲学家们说成是“大号儿童”,因为此时的哲学仍属幼稚思维,故见自然问题抽象之起点,是乃“自然哲学”,类似阴阳爻。而且,他们知玩知乐不知用,更像儿童,故成哲思而非中国式的易卦。纯逻辑游戏。由于无用,不受实际需要的牵挂,加之逻辑化语言的牵引,遂将逻辑追问进行到底。要注意的是,古希腊哲学尽管特例,其实是人类早期文明最大摇篮中的必然产物。此处穿插着介绍一下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论。培根认为,所有人都陷入在四种假象之中

12、。一是种族假象,人感知世界必然带有人这个物种本身的局限性,而且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一样,所以人必然是各自采集同自己的生存相关的信息构成知识;二是洞穴假象,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非常局限的小环境和小思境之中,即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是一只井底之蛙;三是市场假象,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都是别人出于某种目的编造的信息,我们被这些信息左右和困扰,然后用这些信息编织我们的世界图景;四是剧场假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定型的思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把所有的信息放在这个固定的模式和轨道上加工处理,必然会得出跟自己的想法相吻合的结局,即文化的遮蔽

13、效应。所以,你所知道的世界永远是虚幻的,这是弗郎西斯培根的说法。培根最著名的书叫新工具论,里面其实并没有多少知识。培根只是个经验论者,并非在纯逻辑上推演哲学的人,因此培根的“四假象论”离真正的哲学还很远。“哲学”是什么?(4)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具有三大基本特点:追究终极(对照中学的“述而不作”)、 逻辑反思(对照中学的“微言大义”)、科学前瞻(对照中学的“社稷关怀”)。它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如地基、怪诞而深奥的纯逻辑工程。下面就具体展开来说哲学的三大基本特点。1、追究终极我们在日常情况所追究的具体问题,包括科学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所以有一个统计学方法叫多因素分析。比方说,陶瓷的制作里面有成十上百的

14、因素:选择、和泥、工匠的手艺、釉彩师傅的画工、烧制师傅的火候把握它们都在左右着陶瓷的质量。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回答陶瓷质量好坏的原因。再者,感冒也有上百个因素。它不仅因为细菌,不同的人感染了同样的细菌会导致不同的后果,这就可能是遗传因素先天免疫性的差异在做怪,还会受最近的生理状态、精神状态和大众的接触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还只是我们表面上能看到的。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而所谓的科学实验,就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可即使这样把所有因素全部研究完,我们仍然不知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因为这些因素能够的排列组合是无穷无尽的。古希腊人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他们探究问题必须

15、找见这个事物的唯一因或第一因,亦即终极原因。“仅拿人类思想史来看,可以这样排序:神学(含从图腾到宗教的发展全过程)是物演感应属性或感知属性进位至理性层级的初始阶段,它以信仰方式作为简捷推理和达标定格的代偿实现形态;而后是哲学(含科学之胚的博物学),它主要继承了神学纵向探求终极原因的传统(兼以未分化的横向观照),却借助于典型的理性方式作为逻辑推理和格物致知的代偿实现形态;再后,科学问世,科学者,分科之学也(亚里士多德定义),它标志着感知属性的彻底分化,同时继承哲学的理性工具(兼以神学阶段所用的虽属低级却简捷有力的猜想),全面展开了纵向演化轴上的求知和横向多态系上的识辨,从而实现了逻辑分化和感知结

16、构得以最终形成的理性代偿形态。”(物演通论卷二第九十二章)可见,追究终极是神学与哲学的共同点。神学是人类最原始的学问,它是西方人最原始的那一层文化思脉,表达着一个最幼稚、最粗糙的思想模型。即便如此,它至少做到了一点以找见世界的终极原因为目标。神创说把世上万事都归因于神,神便是那个第一因,也是唯一因。因此,神学属于终极关怀。现在来看哲学。牛顿从来不承认他是科学家,因为在西方哲人看来,科学只是表层的学问,所以牛顿的代表作名字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讨论的问题,是世界为什么会有运动,这个直接动量是从哪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力学的根本问题。牛顿认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才需要

17、力。这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悖,但实际上,牛顿是建立了另一个重要的力学概念摩擦力。所以牛顿认为,物体进行运动是它们天然的属性,但自认为哲学家的牛顿为了追究到它的终极原理,必然要追问是谁给的那第一把推力,导致宇宙万物作匀速直线运动永恒而不停。从单纯的力学上讲,这个推动力永远找不到。于是,牛顿在直觉上给它一个结论:神是第一把推动力。这在今天的我们眼里可能会很可笑,可这标志着牛顿是哲学家。牛顿费尽心力寻找第一因、唯一因,最终却没能找见,倒是找到神那儿去了,找错了。所以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牛顿的学说全部崩溃。这是哲学思维的第一个特点追究终极,这种思维方式的难度和深度可想而知。如果你的思维方

18、式达不到这个点上,而用多因素的方式探讨问题,你就离哲学很远。反过来看中国思维方式的第一个特点述而不作,亦即只叙述前人的东西,而绝不创作和创新。这跟追究终极不停地往前追究,往深里走正好相反,因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就跟人的生长史是一样的,人越小时建立的观念一定是越幼稚的,所以前人所说的东西一定是更浅而且更幼稚的。如果述而不作,就只会往越来越浅的问题上追究,而不会往深处纵深。虽然这个“述”本身越来越复杂,可它的深度并没有变化。2、逻辑反思“反思”这个词如今常被误用为“反省”,它的原意应该是用思想拷问思想,或者说用思想反过来思想思想。一般人只把智慧直接运用在对象上,而从未想过这思想本身还需要追究。只把感

19、知能力无意识地施加在对象亦即外物上面,叫做智慧,叫做感知,叫做思想。可是,如果我们的感知过程和思想过程乃至于逻辑格式本身会扭曲对象,假如感知是有规定性的,假如思想方式在作用于对象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把对象扭曲了,我们不首先反过来追究自己的感知和思想是什么,还有什么资格讨论对象?“哲学首先遭遇到这样一重难关:你能否超越于精神之外去探寻存在?倘若不能,难道你面临的第一道存在(甚或是唯一的存在)不就是作为存在统摄者的精神存在吗?由于精神和感知的这种暗箱封闭性,我们一时尚无法直接探讨这个精神世界内的种种幻象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即使我们只是在讨论具体的某物,那某物也早已是现象在精神中的某物了。即是说,物的存在或

20、非精神的存在是不可直接指谓的存在,凡指谓为存在的存在均不免当即呈现为观念中的存在,是谓形而上学的禁闭”(物演通论卷二第六十一章)。我们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反思。在现代生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出现的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就在探讨这个问题。由于他们的探讨方式之玄妙,无法用容易理解的语言直接表述,本文仅引用现代的、科学化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以便读者能更容易、直观地理解反思的价值。我们一般所说的逻辑都只是狭义逻辑,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必然的导出”,可实际上过去的哲学家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感性、知性、理性其实都有逻辑。而亚里士多德以及现代逻辑学家们总结的都只是狭义逻辑,就是思维的模式及其必然的

21、导出。其实生理学家早已明白,感性也是有逻辑的,只是它们都隐藏在潜意识之中。这其实跟电脑是同一个道理。电脑逻辑是只有0和1的二进位制逻辑,它仅凭这两个数字可以缔造任何图像。人的感官也是一样,五官建立的世界表象只是一系列信息刺激要素进入大脑,被显意识之下的潜意识加以整理,所变成的感觉。因此,感性后面也有逻辑,我们把它叫感性逻辑。那知性后面也有逻辑,我们把它叫知性逻辑。理性后面也有逻辑,就是现在说的狭义逻辑。而我们可以肯定地知道,最初的生物在逻辑进化的过程中,最初只有感性。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神经中枢,它只有神经网,顶多有极少部分神经节,所以它没有这个皮层中枢,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逻辑,因为它已经有视觉。

22、到脊椎动物,开始出现知性判断,这时候才出现低级中枢,高级动物还没有形成。但这时已经有知性,当然也有知性逻辑在里面。到灵长目动物,开始出现高级中枢,才出现了显意识上的狭义逻辑。而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是没有任何飞跃的,这是达尔文的一句原话:“自然界里没有飞跃”。所有东西都是在一点一点地变化,基因是在一个个地突变和激变,绝不会突然从猴子变成人,它中间一定会有猴子和人的那个中间阶段。猿猴站不直,想上树上不去,想追动物追不着的那个阶段。所以,从感性逻辑到知性逻辑到理性逻辑是一脉演化过来,只不过我们找不见它的分界点。我们之所以把事物截然地分出概念,是因为要运用概念必须界定经济的概念边界,否则概念无从演运。所以

23、甚至连我们的感官都会把过渡的这个波长,完全没有分割、没有飞跃的这个波长,从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截然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其实它们可以分辨出来一百五十钟过渡色,可你拿语言一旦表述,或者拿眼睛一旦判断,只有这七种颜色。这是我们为了建立我们的思辨系统所必须的误认,如果找不见这个边界系统,我们就会建立不起来自己的思辨系统。所以我们的感知只为求存而设立,不为求真而设立。“视觉它大约占去人类感觉信息量的 7080,然而,视觉只是生物生理感光系统(源自于原始无感官生物之光合作用的代谢需要及其趋光性,而原始生物的趋光并不是为了趋求真理)的一种机能表现,它只在极有限的照度内对400700 毫微米之

24、间的光波可感(故谓之可见光波)。即是说,凡不在这个波长范围内发光或反光的物体对视觉来说均属不存在,或者,凡不以发光或反光呈现其属性的物体对视觉来说均属不存在,而且物体的基本构成如何影响着它与光线的关系,并不是目力可以直接探察的事情。再之,对光的“可感”并不意味着对光的真感,因为把光(即光量子或某种能量单位)感觉为亮非但没有澄清光是什么,反而令光子的本性在恍恍惚惚的光感中失之尽净。试想一下,假若让这一束能量单位不是作用于视网膜和视中枢,而是作用于其他物体譬如溴化银底片上,则它所产生的理化反应可能反而是使感光者不自觉地变“暗”了。进一步讲,倘若贝克莱追问:何以见得引起亮感的东西一定是光?你其实已经

25、无法为之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明了,因为当你数说种种有关光或光子的特性时,你的根据仍然不外乎是亮。可是,眼见为实却历来成为检验知识的最可靠的根据,即使是那些以排除主观倾向为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实验观察亦须以观为证。如果动辄就提出如下质疑:我们何以会将物体发出或反射光波的单一属性武断为对物体本身的可靠认识?以及,我们何以证明引起亮感的过程是由于光的所谓科学结论不是一种武断?则认识过程在其尚未进行以前就应该休矣。色觉世界本无色,所谓颜色不过是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视觉系统的感觉转换产物。混合光产生白色光觉,单一波长的光波只要相差5毫微米,人眼即可产生不同的色觉,故从 400700 毫微米之间的光波中

26、大约能变换出150 多种不同的色,主要为:红(700610)、橙(610590)、黄(590570)、绿(570500)、青(500460)、蓝(460440)、紫(440400)等七色。至于红和紫以外波长的光线,则陡然成为没有任何“颜色”的理念之光了。听觉世界本无声,所谓“声音”不过是1620000 赫兹的机械振动波刺激听器官所引起的错觉。错就错在这“声音”本身并不能反映出什么是声音,反而让听者误以为声音即使在耳朵之外也直接是一种客观的音响。而导致此项错误的不仅仅是鼓膜、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中枢,就连外耳道也参与作祟,致使较小的振频变成很大的声音,却对较高的振频充耳不闻:根据物理学上的共振原理

27、,一端密封的管道,能对波长比它大4倍的声波发生最好的共振。人的外耳道平均长度为2.7 厘米,它的4倍是10.8 厘米,后者与3000 赫兹声音的波长(11.4 厘米)相仿。因此,人类外耳道的共振频率为3000 赫兹左右。由于这种共振因素的存在,当3000 赫兹的振动波传到鼓膜时,听力可增加10 分贝左右。(引自生理学)也就是说,在真实的身外世界中原本并没有艳丽的色彩或悦耳的声音,倘若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在构造上起初直接就是光谱仪和振频仪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或听到的世界一定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可见,有声有色只不过是某类自然存在物(如某些动物)为维持其存在而不得不对异我者类(即一切依存对象)加

28、以扭曲的特定感应方式而已,但对于这些动物来说,把世界武断为声色迷离的生存舞台却又是一个讲不得道理的必须。再者,纵然我们闭目塞听,以防上当,触觉摸索出来的世界照例不过是形状、体积、温度和硬度等有所差异的感觉要素的集合(马赫语)而已,且由感成觉的过程仍然必须借助于武断方能完成,譬如,从铜、岩、铁、钢一直到钻石,各类固体物质的实际硬度差异颇大,但触觉所示几无分别;又如,热是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释放的一种能,生物的温度觉把它转化为冷或热的感受加以认知,虽然就此感触本身而言不能不说知之确切,然而那被武断为“热”的要素若未接触到皮肤究竟会是一种什么东西,受热者其实连自己已经武断过一遭也毫无觉察。氨和吲哚

29、等挥发性混合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最上端的淡黄色嗅上皮细胞,于是我们要为不愉快的粪臭味而蹙眉屏息,从嗅觉中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气味与分子结构之间关系的结论,但是大凡对人体不利的东西总会被我们体验为不够美妙的刺激,而美与不美纯属主观的武断,犹如苍蝇一定认为上述气息正是美味一样。味觉感受器味蕾给出的各种口腹之欲,不过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相互配合而形成的,它们与产生味感的物质之关系,迄今亦无任何专家能够说得清楚,譬如酸味是由溶质中的氢在液体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亦即质子造成的,那么,其它元素或其它离子是什么味道?或者何以就没有味道?这样的问题显然超出了以武断为知的一切感性觉悟的能力范围。人类对空间位

30、置和自体运动的感觉来自深藏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即使闭上眼睛,人体极轻微的倾斜也瞒不过它,然而人类随着地球高速翻转,灵敏的前庭半规管却对此一无感觉,致使人类空活了上百万年还不知道自己脚下的大地竟是一个自行转动的球体。拉开了人类科学史序幕的哥白尼,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填补了小小前庭器官的失能,可是如果我们整天都处在对这种天体旋转运动的准确感知之中,恐怕眩晕浑噩的人类如果他们不肯失之于上述种种先验性武断的话早就已经不知所终了。(物演通论卷二第六十五章)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感觉不能得到世界的本真,那么把感觉提升到理性的逻辑上面来加以分析又会如何呢?可是,既然感觉都是虚假的,那么在这些虚假的信息上再加多一层主

31、观整理的程序,又怎么可能离真更近呢?逻辑有三种基本形式:纯逻辑、归纳法、演绎法。所谓纯逻辑,是指把所有被感觉扭曲的信息全部屏蔽掉,单纯用逻辑来推导事物。比如数学和几何学,就是运用纯逻辑思维,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推导。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抽象的数字和点、线、面。在人类所有的学识中,只有三种学问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要使用精密逻辑或者说是纯逻辑,而我们一般人实际上使用的是粗略逻辑、模糊逻辑和混乱逻辑。“但凡究诘知或知性的根蒂,也就是借助于纯逻辑的推理和思辨方式,譬如问:逻辑运动究竟是按照自身固有的程式自行展开呢?还是通过真空般的感知孔道(恩培多克勒语)完全无我地反映着外部世界的运动程式?则究诘者必自陷于

32、哲学上那个永劫不复的泥淖举凡你能提出来作为证据的东西,正是你应加以证明的东西,或者说,所有你能拿出来的证据本身就是你要证明的对象,这使得一切证明都落于无效,也使得一切证伪都落于无效。除非你盲目地事先假定,你所给出的任何东西或证据都是精神源性的,或者都是外物源性的,然则你的所有证据都会立刻有效,而且足以充分自如地互相印证。但是,这样一来,你原本所拟探索的那个最基本的知与在的本质及其关系问题就仍然只是一个武断。可见哲学史上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在逻辑上纯属无意义,难怪维特根斯坦认为既往的形而上学统统是语言病的产物。但这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议论是完全正确的,也不表明形而上学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庸人自扰,反倒应该说,形而上学成为一门显学以及理性用智成为一种必须都提示,人类的自然生存形势及其感应依存形态正在逐步趋于危在和伪在的方向,亦即人类的求存代偿进度正在跨入一个愈来愈精神化的崭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