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74KB ,
资源ID:86873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87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鞋子》影评5800字.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鞋子》影评5800字.docx

1、小鞋子影评5800字小鞋子影评(5800字) 小鞋子-守住电影的人性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G等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到影视作品的创作当中,在给电影提供更广阔延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它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带给我们什么?看看最近几年的商业大片如星战前传、哈里波特、指环王、金刚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频频在科技的助力下对观众进行视觉轰炸,但最后除了炫目的动画特效,再难寻找其精神内核的价值。电影究竟要带给人们什么娱乐?思考?启迪?不管答案如何,其精神内核是不容缺失的,而具体则表现在影片对人性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照上,我想伊朗电影小鞋子或许在这一点上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2、和启发。 一. 影片简介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伊朗第三代电影人马基德马基迪(Majid Majidi)的代表作,该片拍摄于19xx年,主演:Mohammad Amir Naji、Fereshte Sarabandi,片长为88分钟。该片获得19xx年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选票最佳影片;伊朗国际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入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单元;入围多伦多影展、纽约影展、伦敦影展、香港电影节;19xx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终因为政治原因惜败于美丽人生,但在美国取得百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伊朗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小鞋子是一部讲述儿童世界的影片(剧情略),关于这部影片的创

3、作,还是看看导演自己的说法吧: 小鞋子是真人真事带给我的创作灵感,只不过我把现实中的兄弟俩同穿一双鞋改成了兄妹。影片我想表达的是贫穷之外的另一种意境:孩子是如何去面对和理解贫穷的。我想最终我找到的答案是,再苦再穷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他 们其实是非常乐观的。 从马基德导演的这段自述中,我们能够读解出强烈的精神层面的关怀,导演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观众了解到人可以贫穷,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向这种状况屈服,人可以在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来保持人性的价值。这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影片中也无处不散发出这种强烈的人性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气息。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电影小鞋子是如何在每一个细节中渗透这个主

4、题,渗透这种人性价值和文化价值的: 二导演生平 马基德马基迪,19xx年出生于德黑兰,是伊朗当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生于一个中下阶层家庭,家有五个兄弟, 马基德是老大。青少年时期马基德开始表演,十二、三岁加入了一个剧团,十七岁父亲过世, 马基德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这对其成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经济原因,小时候他有很多愿望无法实现,十一、二岁时想要一辆自行车,没有能够实现;十七、八岁想要摩托车,愿望也没能实现,这一时期虽然比较艰苦,但对于其个性塑造起了很大的帮助。 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大概25岁开始实验性的拍一些电影,在这个过程当中, 马基德从事了不同的行当,如副导演,编剧等等。目前共拍

5、了五部短片和六部长篇:19xx年拍摄了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首度获选 1992 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19xx年,他执导的父亲一片在多个影展上获奖。19xx年执导小鞋子入围奥斯卡,19xx年执导的天堂的颜色再次在各个影展上备受好评,在蒙特利尔电影节上夺取大奖,并在美国拿下170万美元的票房,成为票房保证的“伊朗之光”。他还在20xx年和20xx年分别执导了巴伦和风吹柳树静。 从一个导演的生平是最容易窥见其作品风格和所希望表达的思想的。有人曾经说过:“一个导演一生只拍摄一部电影,以后的作品都是在重复他的第一部作品。”我们无从考证这句话的准确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导演在他的创作中总是自觉

6、或不自觉的带有自己的影子,加入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从马基德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童年的生活对他的影响之大,过早承担家庭的重担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童年并不宽余的生活,许多梦想的落空让他学会了不向现实低头;青少年时期的演出经历磨砺了他的艺术气质而生活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用正确的观点来观察生活。 生活的经历给我的创作带来的最大帮助是,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观点来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有时候看来非常细小的问题,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拍摄来说,细节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形成一种对社会的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小鞋子、天堂的颜色抑或巴伦都将视点对准了儿童,并能用朴实而细腻的情感震撼观众,答案已不言自明。

7、而在他的影片中始终萦绕着的主题“对人生的希望”,也正是马基德童年经历的磨砺和折射。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解读影片的钥匙,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鞋子是如何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一点的。 三用细节关照人性和文化 电影的民族风格是电影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拍中国自己的民族电影,那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民族电影呢? 如果我说小鞋子讲述的是伊斯兰教徒的生活,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还是看看马基德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展现伊斯兰文化特色和民族电影特色的吧:在阿里和妹 妹多次穿行于街道的镜头中,我们始终跟着镜头或平缓或激烈的运动着,导演用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穿过充满民族特色的蓝色廊柱和镂空门框的建筑

8、,穿过裹着头巾的伊斯兰妇女,处处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阿里找鞋子未果,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位大叔叫住,托他捎一些糖回家的这个段落,当阿里接过糖转身从画框右侧出画之后,画面出现了一个停留时间并不长的空镜,而在这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放着蜡烛的烛台,十字镂空的蓝色墙面,骑着马的武士的宗教画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细微周到,令人折服。 文化价值的体现除了对民族特色的展示之外,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伊朗是一个极具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国家,而“伊斯兰”的字面意义,即无条件和心甘情愿地顺从安拉的权威法律。在阿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尽管生活

9、上他们是贫瘠的,精神上却乐观开朗。他们坚信着:真神会保佑一切。所以他们会施舍于人,帮助于人:阿里送汤给邻居;清真寺里的糖决不拿为己用;虽然自己没鞋穿,也不忍心问家庭更加窘困的女孩把鞋要回来等等,这些细节的设置都使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而影片结尾的设置也是极具宗教意味的。金鱼对小阿里的“安慰”,仿佛超越贫穷,超越苦难,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民族电影怎样表现,电影的文化价值怎样表现,马基德的做法无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都是一种启迪。 而在影片人性价值的体现上,导演细节的处理也很精准。故事中阿里和莎拉找到了被丢弃的鞋子,他们想去

10、索要回来时却发现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个盲人。尽管他们只有一双鞋穿,可是孩子们认为那个小女孩更加需要这双鞋子,当两人决定不再向女孩讨回鞋子,默默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背景响起了清真寺里的音乐,这是全片不 多的两处有源音乐之一。这段音乐实际上是下一场景的转场音乐,而声音先入的方式,仿佛为这两个孩子送去赞许的礼物,来自真主安拉的礼物一般,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心是这么纯洁无私。 这种人性价值还表现在对阿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他始终用温情的目光关注着人物命运的发展,用俯视的角度关注;用平视的角度倾听。 四用视听语言关照人性和文化 影片总体在视听上极其朴实真挚

11、,没有花哨的卖弄;没有主观的强迫;也没有极端的风格,全片大量的俯拍镜头表达了导演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关注,而影片最具主观性和形式感的镜头出现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1分44秒,固定机位的特写,形式感极强,导演强调的意图非常明显,看似简单,但导演对细节的把握是极其精准的,从中能够解读到的细节可能需要用一个扩句的形式来说明:一只鞋;一只红鞋;一只女孩穿的红鞋;一只补了不止一次的女孩穿的红鞋。一个镜头,不仅交代了镜头前能看见的内容,“正在发生的事件补鞋”;也交代了镜头前无法看到的内容:“主人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等,而仔细分析才发现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量不仅如此,从这个镜头的画外空间中

12、,我们解读到了更多的内容:近处的叫卖声,远处的叫卖声,女人高跟鞋的声音,口哨声,妈妈牵着不大的小男孩经过的声音,这个镜头的空间在瞬间被无限扩展开,使我“看到”了热闹的街市,“看到”了妈妈牵着小孩经过的身影,“看到”了街上的小青年吹着口哨四处溜达,镜头的信息承载量再次被扩大。而所有的这些信息仅仅是在一个镜头中得以准确的传达,而镜头的内部调度也通过画外空间的使用得以实现。这一手法不可谓不朴实,但效果却 甚为精妙。 导演对于兄妹俩的关系,也不断的通过视听语言的手段给我们以暗示,首先看看女主角莎拉的出场,莎拉的第一次登场是通过阿里的主观视线隔着玻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为什么要隔着玻璃?这暗示着兄妹两之间

13、的隔阂,而在随后两人的镜头中,除了交代环境的镜头外,两人的对话始终被导演分割在两个画面中,故事直到阿里考试得了高分,把老师送的笔转送给妹妹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带关系的正反打,使人们感觉到了这种无法分割的亲情的力量。在镜头语言中时刻透露出导演对两人关系和命运的关注,而观众也能从中体味到导演的这份关照。 影片的结尾段落应该说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这场赛跑戏,用了四台摄影机进行拍摄,整个段落7分20秒,共82个镜头。这一段落导演运用了五种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对比效果,将剧情和情感同时推向高潮: 首先是风格上的对比,从发令枪响开始的十七个镜头中,导演用了纪录式的摄影风格以固定镜头来展现群体的奔跑场面,冷静

14、、客观、不动声色,大全景的连续组接,让观众自己去看,去寻找。目的除了交待大的环境和人物关系外,也为后面的渲染起到了铺陈和对比作用,所谓欲扬先抑。但随着一个带环境的大远景的插入以及环境声的细微改变(环境声开始由集体奔跑的嘈杂声和喧闹喧闹声变化成安静的环境声,如鸟鸣,微微的风声等等),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摄影风格的改变,镜头开始运动起来,侧跟、前跟、后跟,镜头始终随着人物的运动而运动,而景别也趋近于中景、近景甚至特写。这在风格上与之前的纪实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在剪辑上的对比,这个段落的第21、22两个镜头以及第26个镜头,导演插入了妹妹在街道上奔跑的镜头,与正在赛场上奔跑的阿里形成了鲜明的对

15、 比,这一组蒙太奇的组接,也是应证爱森斯坦“113”的理论的绝佳例证。两个不同时空的奔跑镜头的组接,产生了新的含义,我们仿佛看到了阿里奔跑时内心的力量,仿佛看到了兄妹间那种无法分割的情感力量,看到这,无数人为之感动,因为它真的触到了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曾经拥有,你终将失去,你不再拥有,你无限渴望 再次是在镜头上的对比(其实也应该隶属于剪辑的范畴,在这我们将它拆开来分析),包括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对比,正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比。镜头32到38,运动方式同样是侧面的跟移,但导演运用了一组长焦特写镜头和广角全景镜头的交叉剪辑,突出人物,增强节奏,给人以更加紧张之感。镜头4851,导演又运用了一组正

16、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切,这既改变了观众心理感受的正常节奏,也延长了影片的叙事时间和观众的心理时间,充分的渲染了“人可以贫穷,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向这种状况屈服,人可以在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来保持人性的价值”这一影片的终极主题,这种通过强烈的视听手段对人性主题的挖掘再次展现了导演的人文情怀。 再次,对电影基本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形成的对比,发令枪响后的20个镜头和接近终点的35个镜头,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前者跑了长距离的路程,导演仅用了20个镜头,而临近终点不到100米的距离,导演却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并不惜采用升格的方式来延长时间和距离感,前者压缩了时空,后者延长了时空,这一压缩一延长的对

17、比,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情感刺激。 最后是在音乐音响上的对比,首先我们能听到的音响有:跑步时厚重杂乱的脚步声、人群的喧闹叫嚷声,没有音乐;接下来我们能够听到鸟的鸣叫声,人群的声音渐渐减弱,音响开始发生过渡,仍然没有音乐;再接下来,出现了妹妹说 话的回忆的声音,环境声减弱,混响渐渐加入进来,没有音乐;接着,带混响的环境声和真实的环境声交叉出现,没有音乐;快接近终点的时候,环境声已经完全失真,混响效果强烈,最后音乐加入进来,直至到达最后的终点。从这一脉络我们可以清晰的读解到导演的创作思路在一步步把观众从真实的环境带入到思想的意境中来,或者说是带入到男主人公阿里的精神世界中,让大家和他一同经

18、历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人性价值的心理历程。 最后的结局,导演大胆地把失望留给阿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阿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阿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这正是故事的完美收宫,也是导演视听技巧的完美收宫。 五结语 从某种角度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一部儿童电影所表达的范畴。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它的朴实和纯真,让这个略嫌沉重的主题变得温馨和令人感动。 布莱松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小鞋子就具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一部民族电影,因为它始终深

19、情的传达着伊朗文化价值的魅力;它也是一部人文电影,因为它强烈的注入了人性价值的关怀。 注释 “CG”原为puterGraphics的英文缩写,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在日本,cg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可以是二维三维、静止或动画。现在CG的概念正在扩大, 由CG和虚拟真实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以归于CG范畴。 从伊斯兰革命之后算起,伊朗一些比较活跃的电影人被习惯成为伊朗第三代电影人 .为争取用伊斯兰教的教法治理国家,打倒以国王为首的世俗政权的战争. .电影有三个基本时间:即事件时间、叙事时间和感受时间;以及两个基本空间:银屏幕空间

20、和动作空间. 第二篇:影评2:小鞋子观片后感 4100字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心灵的天堂 浅析小鞋子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 我看过很多儿童电影,像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香港的长江七号、日本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等宫崎骏系列影片,好莱坞的夏洛特的网、音乐之声、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哈利波特系列、小鬼当家系列、玩具总动员系列、怪兽电力公司等。我可以很确定的说,在所有之中,伊朗的这部小鞋子给了我最多的温馨感觉与希望力量。它的画面简单素朴、情节平舒波澜不惊,我相信这种风格的片子不在少数,但在这部伊朗影片中,不着痕迹、毫无华丽、素朴的令人感动也令人震撼难忘。 小鞋子当然首先是一部讲述儿童世界的影片

21、,但是于我这个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从中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影片所展示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 首先是电影通过细节展示给我们的伊朗的伊斯兰文化:在阿里和妹妹多次穿行于街道的镜头中,我们始终跟着镜头或平缓或激烈的运动着,导演用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穿过充满民族特色的蓝色廊柱和镂空门框的建筑,穿过裹着头巾的伊斯兰妇女,处处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阿里找鞋子未果,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位大叔叫住,托他捎一些糖回家的这个段落,当阿里接过糖转身从画框右侧出画之后,画面出现了一个停留时间并不长的空镜,而在这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放着蜡烛的烛台,十字镂空的蓝色墙面,骑着马的武士的宗教画像,文化

22、气息扑面而来,细微周到,令人折服。在阿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尽管生活上他们是贫瘠的,精神上却乐观开朗。他们坚信着:真神会保佑一切。所以他们会施舍于人,帮助于人:阿里送汤给邻居;清真寺里的糖决不拿为己用;虽然自己没鞋穿,也不忍心问家庭更加窘困的女孩把鞋要回来等等,这些细节的设置都使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影片结尾的设置也是极具宗教意味的。金鱼对小阿里的“安慰”,仿佛超越贫穷,超越苦难,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 在影片人文关怀的体现上,导演细节的处理也很精准。故事中阿里和莎拉找到了被丢弃的鞋子,他们想去

23、索要回来时却发现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个盲人。尽管他们只有一双鞋穿,可是孩子们认为那个小女孩更加需要这双鞋子,当两人决定不再向女孩讨回鞋子,默默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背景响起了清真寺里的音乐,这是全片不多的两处有源音乐之一。这段音乐实际上是下一场景的转场音乐,而声音先入的方式,仿佛为这两个孩子送去赞许的礼物,来自真主安拉的礼物一般,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心是这么纯洁无私。这种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阿里这样一个在第 1 页 共 4 页作者:袁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他始终用温情的目光关注着人物命运的发展,用俯视的角度关注,用平视的角

24、度倾听。 另外,影片总体在视听上极其朴实真挚,没有花哨的卖弄;没有主观的强迫;也没有极端的风格,全片大量的俯拍镜头表达了导演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关注,而影片最具主观性和形式感的镜头出现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1分44秒,固定机位的特写,形式感极强,导演强调的意图非常明显,看似简单,但导演对细节的把握是极其精准的,从中能够解读到的细节可能需要用一个扩句的形式来说明:一只鞋;一只红鞋;一只女孩穿的红鞋;一只补了不止一次的女孩穿的红鞋。一个镜头,不仅交代了镜头前能看见的内容,“正在发生的事件补鞋”;也交代了镜头前无法看到的内容:“主人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等,而仔细分析才发现导演想

25、要传达的信息量不仅如此,从这个镜头的画外空间中,我们解读到了更多的内容:近处的叫卖声,远处的叫卖声,女人高跟鞋的声音,口哨声,妈妈牵着不大的小男孩经过的声音,这个镜头的空间在瞬间被无限扩展开,使我“看到”了热闹的街市,“看到”了妈妈牵着小孩经过的身影,“看到”了街上的小青年吹着口哨四处溜达,镜头的信息承载量再次被扩大。而所有的这些信息仅仅是在一个镜头中得以准确的传达,而镜头的内部调度也通过画外空间的使用得以实现。这一手法不可谓不朴实,但效果却甚为精妙。导演对于兄妹俩的关系,也不断的通过视听语言的手段给我们以暗示,首先看看女主角莎拉的出场,莎拉的第一次登场是通过阿里的主观视线隔着玻璃出现在人们面

26、前的。为什么要隔着玻璃?这暗示着兄妹两之间的隔阂,而在随后两人的镜头中,除了交代环境的镜头外,两人的对话始终被导演分割在两个画面中,故事直到阿里考试得了高分,把老师送的笔转送给妹妹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带关系的正反打,使人们感觉到了这种无法分割的亲情的力量。在镜头语言中时刻透露出导演对两人关系和命运的关注,而观众也能从中体味到导演的这份关照。 影片的结尾段落应该说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这场赛跑戏,用了四台摄影机进行拍摄,整个段落7分20秒,共82个镜头。这一段落导演运用了五种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对比效果,将剧情和情感同时推向高潮: 首先是风格上的对比,从发令枪响开始的十七个镜头中,导演用了纪录式的摄

27、影风格以固定镜头来展现群体的奔跑场面,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大全景的连续组接,让观众自己去看,去寻找。目的除了交待大的环境和人物关系外,也为后面的渲染起到了铺陈和对比作用,所谓欲扬先抑。但随着一个带环境的大远景的插入以及环境声的细微改变(环境声开始由集体奔跑的嘈杂声和喧闹喧闹声变化成安静的环境声,如鸟鸣,微微的风声等等),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摄影风格的改变,镜头开始运动起来,侧跟、前跟、后跟,镜头始终随着人物的运动而运第 2 页 共 4 页作者:袁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动,而景别也趋近于中景、近景甚至特写。这在风格上与之前的纪实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在剪辑上的对比,这个段

28、落的第21、22两个镜头以及第26个镜头,导演插入了妹妹在街道上奔跑的镜头,与正在赛场上奔跑的阿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组蒙太奇的组接,也是应证爱森斯坦“113”的理论的绝佳例证。两个不同时空的奔跑镜头的组接,产生了新的含义,我们仿佛看到了阿里奔跑时内心的力量,仿佛看到了兄妹间那种无法分割的情感力量,看到这,无数人为之感动,因为它真的触到了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曾经拥有,你终将失去,你不再拥有,你无限渴望? 复次是在镜头上的对比(其实也应该隶属于剪辑的范畴,在这我们将它拆开来分析),包括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对比,正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比。镜头32到38,运动方式同样是侧面的跟移,但导演运用了一

29、组长焦特写镜头和广角全景镜头的交叉剪辑,突出人物,增强节奏,给人以更加紧张之感。镜头4851,导演又运用了一组正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切,这既改变了观众心理感受的正常节奏,也延长了影片的叙事时间和观众的心理时间,充分的渲染了“人可以贫穷,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向这种状况屈服,人可以在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来保持人性的价值”这一影片的终极主题,这种通过强烈的视听手段对人性主题的挖掘再次展现了导演的人文情怀。 再次,对电影基本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形成的对比,发令枪响后的20个镜头和接近终点的35个镜头,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前者跑了长距离的路程,导演仅用了20个镜头,而临近终点不到100米的距离,导

30、演却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并不惜采用升格的方式来延长时间和距离感,前者压缩了时空,后者延长了时空,这一压缩一延长的对比,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情感刺激。 最后是在音乐音响上的对比,首先我们能听到的音响有:跑步时厚重杂乱的脚步声、人群的喧闹叫嚷声,没有音乐;接下来我们能够听到鸟的鸣叫声,人群的声音渐渐减弱,音响开始发生过渡,仍然没有音乐;再接下来,出现了妹妹说话的回忆的声音,环境声减弱,混响渐渐加入进来,没有音乐;接着,带混响的环境声和真实的环境声交叉出现,没有音乐;快接近终点的时候,环境声已经完全失真,混响效果强烈,最后音乐加入进来,直至到达最后的终点。从这一脉络我们可以清晰的读解到导演的创

31、作思路在一步步把观众从真实的环境带入到思想的意境中来,或者说是带入到男主人公阿里的精神世界中,让大家和他一同经历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人性价值的心理历程。 最后的结局,导演大胆地把失望留给阿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阿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阿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这正是故事的完美收宫,也是导演视听技巧的完美收宫。 第 3 页 共 4 页作者:袁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对“这部电影改变了或者说确定了一个国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这句话我深有感触。甚至一部电影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最好的形象宣传片。并不在于华丽与否。人性的光辉,胜于一切华丽的装饰。 从某种角度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一部儿童电影所表达的范畴。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它的朴实和纯真,让这个略嫌沉重的主题变得温馨和令人感动。 布莱松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小鞋子就具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一部民族电影,因为它始终深情的传达着伊朗文化价值的魅力;它也是一部人文电影,因为它强烈的注入了人性价值的关怀。 第 4 页 共 4 页作者:袁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