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58KB ,
资源ID:86655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655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有关科学教案九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有关科学教案九篇.docx

1、有关科学教案九篇Seeing oneself is not, the door of all goodness.(页眉可删)有关科学教案九篇 科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2、【教学过程】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

3、,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科学教案 篇2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的第五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做框架的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

4、筑的图片或影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 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在我们

5、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四、 小结板书设计: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稳定承压大用料少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整体活动是非常明晰而有逻辑性的,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建立起框架结构的概念,初步了解它的优点,自己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并在实践中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正方体的框架。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以为这节课上起来会比较简单,但上下来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的细节问题。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不够。在第一个环节认识框架结构的活动中,出示很多图片让学生自己说说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城区的学生现实生活中见的多一般会表述的较好,而乡镇的学生会有点不知从哪说起,很容易出现冷场,所

6、以后来我设计了很多提示性的问题:这些建筑是实心的吗?用什么材料怎样搭建而成的?像人体的什么部分在这样的具体提示下学生会更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认识像人体骨架式的构造就是框架结构。其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小组活动的合作指导有欠缺。在本校上课时,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的模式,因为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对小组合作做具体的指导,在一个学校上课时就出现了小组中一个人做框架,其他人看着的情况,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马上提醒同学们该怎么分工合作。这是一节以手工为主的制作课,没有很好的分工合作是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的,这对我也是一个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对学生合

7、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再次,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研究中感觉自己主导作用过多,学生被教师牵着在一步一步往下探究,其探究的内需力没有很好的能到激发,最好能将学生的内需力激发出来,有意愿去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设计一个情景,出现学生想做的框架有三角形的,也有四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学生们也各自据理力争,有内在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些框架到底谁的稳定性最佳。可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已经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要设计出这种教学情境很困难。最后,在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活动中,从节约的原则出发,其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上的斜杆可以不加,对框架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事实上有时候学生作出来加了四根斜杆和加六根的承重能力还是

8、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搭的正方体,尤其是学生搭的,不可能是理想中的稳固的正方体,其边总有长短差异,出现正方体框架倾斜,不能完全直立,如果在上面压重物,就有可能出现重物向下的压力向侧面倾斜,这是要考虑到的,因为你的比赛规则是先看承重多少,后看材料的多少。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加上了这样一段评价:“在做框架的过程中手工的精细度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可能不是你的设计有问题而是在做连接的时候有些偏差,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一样,如果在施工和用料等方面有疏忽,再科学的设计建造出来的也只会是工程!细节决定成败!”这样既能解释结果和设计的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送给我自己。开放

9、式的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注重细节才能更好的做学生的引导者。科学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2、愿意合作与交流。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二)学习

10、新课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

11、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三、介绍古代机械(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四、布置作业科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2、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重点难点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2、 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2、: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这次活动我注重了幼儿的操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拼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活动准备:1、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头饰若干,红领巾、三角形彩旗等2、 用三角形拼成的热带鱼画面一幅、拟人的三角形图片、展台、活动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教师利用展台出示拟人的三角形娃娃,边出示边以拟人的口吻说:“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都叫我带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厚纸片,让幼儿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幼儿回答正确后,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纸片。并教

13、幼儿学说几遍“三角形”3、再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彩旗,让幼儿数一数他们的边数、角数,并说出它们都是三角形的。二、复习巩固1、教师出示拼好的图,让幼儿进行观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1)、出示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2)、请幼儿找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特点。2、游戏“图形娃娃”找家。(1)、教师讲述游戏的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戴头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一停,幼儿迅速跑进与头饰相同的图形内,每个图形内的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走错,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娃娃。然后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2)、让幼儿做游戏。3、让幼儿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图:启发幼儿拼出多

14、种物三、展评幼儿的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作品。科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发现,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教学准备1搜集与自由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或阅读

15、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分析:()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知识?()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一一列举出来)整理和分类: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二、自由组合,选择研究主题。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2集体交流。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形成合作小组。4提出要求:每个合作小组按照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

16、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三、制定计划,合作研究。1讨论: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2教师小结办报步骤:(1)根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3)版面设计,根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4) 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3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4汇报交流。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第二课时交流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二、展示与评议。讨论: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

17、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分小组讨论,设计展示方案。分小组展示科普小报。集体交流与评议。三、总结与交流。1集体交流:()通过办小报这项研究活动,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识?有哪些感受?()欣赏了各个小组的科普小报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识?()通过集体评议各组的科技小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2提问: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教师小结:通过这次“自由研究”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科学教案 篇6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

18、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二、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或挂图,几盆盛开的花。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二)认字、写字1?认字生字中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生、旁、种”,区别“言、艳”的声调。不仅在认读时要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也要读正确。可采用选正确的读音读一读的方法来强化。如花生()旁()边找()到认记生字要用多种

19、方法。“每”的上面是“卧人”,下面是母亲的“母”。其余生字尽量让学生通过熟字变形来认记。如,加一加记住“种、呀、外、艳”;减一减记住“生”;改一改记住“格、许、旁、找”。个别字常见如“语”,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只需提一提就能认得。2?写字三个要写的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三)词句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

20、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奇怪:指不明白、不理解。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以上四个词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意思,不能孤零零地解释。如,“鲜艳”可让学生看插图中的花生花,知道这个词说花的颜色明亮好看。再让学生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如,国旗、衣服、花朵等。老师再将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就是更加鲜艳、特别好看的意思。理解“奇怪”“自言自语”则要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本课重点要读懂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一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不结在茎上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

21、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摘花生的是谁呢?教学时可从词入手,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说说句中“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不明白什么。“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句话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读到这里,可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被摘走了;另一种不是被摘走而是花生没结果;第三是花生结果了,并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讨论之后再利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四)朗读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

22、趣。小松鼠看到鲜艳的花生花,想到能吃上香甜的花生心里很高兴,他天天看,日日盼却没见到花生,以为谁把它摘走了。朗读时要读出小松鼠心情的变化,可重点指导三句话。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急切渴望的心情。)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心里犯嘀咕,口里低声说。)(五)实践活动1课后“我会读”,是巩固生字、拓展字义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座位互读。教师检查后可适当扩展,让学生说说还能组成哪些词,如,“生”还可组成医生、先生、生活、生产。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

23、完,并说给家长听。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这类食物很多,如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但要告诉学生它们不属于果实,以后在自然课中会逐步弄明白。(六)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四、教学设计举例(一)揭示课题认识“找、生”。(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再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认识两段中的生字。2理解“格外、鲜艳”。3指导读句子与对话。(五)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1认识三段中的生字。2理解第五自然段。3讨论课后问题。4指导朗读。(六)练习朗读全

24、文(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八)复习巩固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九)指导写字(十)布置作业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五、参考资料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科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_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

25、题质疑,导入新课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1)学生自由质疑(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3、学生自由读文。4、分段指名读课文。5、评议,纠错正音。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整体

26、感知,理清_脉络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4、分明名反馈,评议。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7、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科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

28、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吗?二、拱形承受压测试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4、 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四、长寿的石拱桥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科学教案 篇9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