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公英教学分析蒲公英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13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篇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表现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文章,也是一篇进行思维品质训练的教材。二、设计思路蒲公英一文把优美的意境和轻柔舒缓、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对话贯穿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激发想象、反复
2、朗读、角色表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做人和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寓意的揭示不是思维的跳跃,而是思维的深入和扩展,应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寓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3、凭借对课文角色形象的朗读感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四、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情境中充分感受角色形象。五、教学难点难点是凭借对课文角色形象的朗读感悟,理解寓意。六、教学准备1、自绘教学图片 2、(开放的)蒲公英植株七、
3、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1、出示开放的蒲公英植株,教师描述:晚春,蒲公英的花瓣渐渐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变成了一个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瞧,小蒲公英种子离开妈妈怀抱出发了。2、教师范读,加强长句的朗读指导。3、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二、感受形象,揭示寓意1、充分感受形象,发展形象思维。(1)学习第一节,想象入境。展示蒲公英画面,设情境,音乐伴奏,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师:蒲公英的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多么快乐呀!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粒,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呢?(自由交流)师:这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多可爱呀!
4、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画出“可爱”一词,练习造句。(学习把该词放在不同位置时的句子)(2)学习第二节,读中体验。师:这么多可爱的蒲公英种子要到远方去安家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自由表达)师:太阳公公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二节。画出“亲切”一词。生活中谁对你亲切地说过话?用亲切的口吻读太阳公公的话。(突出重读词:“别”、“也不要”、“迷惑”、“只有”、“才”等,读出“太阳公公”长者的语气)师:你为什么这么读?(3)学习第三节,说中体验。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听懂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用直线画出种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子的做法。指名读三类种子的话。师:“你欣赏哪类种子的说法和做法?(自由表达)
5、(4)学习第四节,演中体验。师:他们来到各自向往的地方(沙漠、湖泊、泥土)后,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想象表达)师张贴自己绘制的挂图(上有金灿灿的沙漠、湖泊、泥土等)师:这样做的结果怎样?齐读第四节。在图上找出“沙漠”“湖泊”“泥土”的区域,并出示语言训练点:这是( )的沙漠,这是( )的湖泊,这是( )的泥土。师:谁愿意上来演一演他们?(联系全文情节进行表演)2、初步概括形象,铺设思维阶梯。(1)思考: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会想些什么?结合表演,让学生感悟: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是悲惨的,听从太阳公公嘱咐做出正确选择的种子是幸运和欢乐的。(2)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现在你会选择到
6、哪里去?为什么?(3)落到泥土里的小种子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美好呀!(把盛开的蒲公英图片张贴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出示句子,齐读:“只有落在泥土里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3、脱离故事形象,形成抽象思维。(1)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你懂得了什么?(自由表达)(2)教师小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者的正确指导,茁壮而快乐地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了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中我们要懂得: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地去想问题、做事情才行。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1、自由准备,合作复述。复述方法: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可以运用课文中
7、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指名复述,学生评议。四、延伸拓展,综合学习1、课后收集蒲公英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们。2、创编童话蒲公英种子的新旅行。3、编排课本剧蒲公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任选一题完成)八、案例分析:上课伊始,把盛开的蒲公英植株展示给学生,从实物出发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真实感受蒲公英的形状、颜色。激发对蒲公英将飘向何方的命运的探究,铺设悬念情景,从而使课堂学习热情高涨,轻松愉快吸取营养。再者,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及时的评价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认真朗读、倾听,入情入境,在质疑问难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知道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8、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人蒲公英案例分析一、教例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干死,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生2:我想
9、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二、评析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
10、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
11、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强的创新力是每一个学好美术的人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是如何学好美术的
12、! 一.敏锐的观察力夏培耀先生曾说:“作为艺术家的眼睛应该象一部X光机,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美!”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靠画面形象来说话的。所以,艺术家的一双眼睛的精炼与敏锐是至关重要要的!一切真的美的,需要用眼睛去鉴别发掘;一切假的丑的,也要通过眼睛去剔除。桔子苹果和梨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水果,如果让大家立即说出这三种水果的十个明显不同,恐怕难度会很大。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了解:我们意识中的把事物“看透”了,正是视线被生活的表面事物所遮拦。就象到了湖边只知那是一片水,至于水中那五彩纷呈的生命世界却一无所见。把生活看得“白”正是
13、自己思想修养的“空白”;把生活看得“浅”恰恰是自己对事物了解的“肤浅”!所以,每一个不想自己思想空白,认识肤浅的人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的练就一双独特的慧眼。二.丰富的想象力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到天上的一朵白云觉得形状很象一匹奔腾的骏马;拾起地上的石块觉得颇似一樽生动的佛像;望着溅在墙上的墨水又仿佛步入了原始森林.如果你的面前有一大一小两块三角板你会想到什么?-把两个三角板并放是两座山叠放是一棵树;把两个三角板对顶是一只蝴蝶对底是一只帆船;如果小三角的顶对着大三角的底就是一只游动的鱼;如果大小三角的顶底互对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这是一群十三岁的孩子想到的!多么可爱天真的想法,多么的新奇而又富有创
14、意! 相象是艺术家的生命,是艺术家的翅膀,每一个飞得高飞得远的艺术家必然具备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每一个准备飞的更高更远的艺术家必然要不断的丰满自己的羽翼;如果你还没有起飞那就努力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吧! 三.超凡的创新力所谓创新,就是和古人做过的不同,和今人做过的不同,和正在做的不同,和自己做的不同!谁也不知道李白的确实相貌,很多人都曾经凭着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尝试着画李白,但是都不太成功。梁楷画出来了,而且画的令人信服。这个成功得力于他对素材的积累也得力于他的减笔描,放纵的笔触直泻而下,奔放豪迈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的意境李白的精神! 如果把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做耕作中的播种和
15、施肥两过程,那么创新力应该属于收获这一过程了。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意味着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他还没有通过创新去表现和验证!从这个角度上说,观察和想象为创新打下基础!创新为观察和想象更好的服务!新课程改革中更应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其范围之广、进展之快、效果之著是前所未有的。新教材给我的新感觉就是它更能吸引孩子,激发起孩子的绘画兴趣。 孩子学画,需要老师的引导。首先不是教他们掌握高深的绘画技巧,而是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绘画的道路上有所发展。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培养他们的兴趣一、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自由环境。作为一名美术教
16、师,我觉得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好朋友。在与孩子玩耍、交流的过程当中,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一起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新环境,同时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带他们去观察,激发他们的绘画欲望,在激发的同时,引导他们画出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随意涂画,不以画的像不像来约束他们。保护孩子绘画的多样性,就是培养他们兴趣的广泛性,让他们兴高采烈的去画各自乐意画的形象,这样孩子的兴趣才会与日俱增。二,帮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寻找成就感。有了成功的体验,自然会引起孩子们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心理学家常言,一个人成功意识越强烈其奋斗力就越大。有的孩子因一
17、幅有创意的绘画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从此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把绘画作为其终身努力的事业。反之,孩子如果一直处在压抑或自卑状态,那么渴望提高的心理必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而我们要注意耐心的启发、及时的表扬。只要发现孩子的一点闪光点,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努力就能成功。使孩子逐步进入到乐学的境界,感受到自己的那份创造价值。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绘画兴趣。给孩子尝试各种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在美术课上让理论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的协调,并让孩子们见之、触之、尝之、嗅之、听之
18、,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如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放一个造型不规则的但变化很丰富的物体去让学生触摸,感受并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加以引导,孩子便会大胆描绘起来。从而充分地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绘画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怎样激发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有待于同行们共同地努力。美术活动的灵活性 “走出小教室,面向大自然”这正是充分发挥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时间和空间上利用起来方便灵活。除了街头小巷、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也可以去市场、郊外写生,还可以利用节假、双休日带领学生去名胜古迹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感受
19、运用技能技巧的快乐,同时可以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给学生。走进自然,一、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体会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活动也能使学生从小树立“生活是艺术源泉”,认识和亲身体会创作带来的乐趣。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欣赏水平,促进学生作品逐步趋于成熟与完美。三、通过活动还能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同学间的友谊,也为创作创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更利于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教学具体深入地开展。 走出小教室,面向大自然,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和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室里所达不到的。活动中全面开发、培养、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和创作欲望,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三间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
21、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
22、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回答的问题,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23、,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
24、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动物面具案例及反思 常乐中心小学 王柳柳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动物五官的特征基础上,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动物面具。 2、尝试独立设计并制作不同动物面具,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重点: 启发学生制作不同动物的面具。 难点: 能抓住动物特征。 活动准备: 1、实物:各种面具范作。 2、材料:各种袋子、盖子、毛线、装饰纸、固体胶、双面胶、剪刀等。 3、录音机,动物故事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面具,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一个面具狂欢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瞧,谁来邀请了?(请个别学生上来,带上面具。) 2、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
25、你喜欢哪一个?(学生评价面具,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3、出示课题:动物面具 (二)讨论制作步骤、提出注意点。 师:你想制作什么动物面具?怎样制作?(请学生讨论、归纳动物面具的制作步骤。) 1、想 -做什么动物面具 2、量尺寸 -以脸为照,大与脸形 3、画、剪、贴-表现脸部特征 师:请你们讲述自己的想法,其余的同学可以评价一下,并说说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制作眼睛处的挖空。如:用袋子制作时,要将袋子套好,指出眼睛所在出,再请旁边小朋友帮助定点,再挖空。 2、装饰头发、嘴巴等各五官。可运用各种喜欢的材料,大胆打扮。 (三)学生制作面具。 1、播放动物故事磁带,使学生一边欣赏故事一边制作动
26、物面具。 2、教师巡视,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定位,挖空眼睛。 3、及时提供学生所需,启发学生互相设计、制作、讨论、交流。 (四)动物狂欢会。 1、提醒学生整理好所用物品及收拾纸屑等。 2、每个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戴上自己的动物面具开动物狂欢会舞蹈或歌唱。 教学反思: 1、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既有人力资源,包括家长与同伴等,家长们通过收集各种制作的材料,了解学生在校的所作所为,并参与了学生的活动准备,增进了情感。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友好情感。物资资源丰富,袋子面具的设计更是新颖、废物利用,使教育资源利用广泛,同时,也为学生所喜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师生互动好。活动中
27、,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讲述动物面具的制作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潜移默化得获得了感性知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能主动地讲述所看、所知,也能主动地进行创造,动物面具效果好。 3、情境性强。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创设,动物故事、音乐磁带等电化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最高点。 影子的游戏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介绍。 从200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新课标在我校正式实施至今已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学习与探究。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组的一次教研课,由本校的一位有着多年美术教学经验的周丽萍老师执教,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她
28、所用的是人教版的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二册,面对的是一群非常热爱美术活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作画能力的孩子。由于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内容是“影子”恰好当天是个大晴天,所以周老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以课外游戏体验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理念。 教师注重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以人为本,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次教学活动。 三、案例描述 (一)游戏体验影子,感受影子。(导入新课片断) 1、上课了,当学生走进多功能教室时,发现了一台开着的幻灯机,当有同学从它发出的光束前走过时发现白色的墙上有自己的影子,这一发现令他们非常兴奋,于是很多同学都在幻灯机前蹦蹦跳
29、跳,做出各种动作,周老师也在幻灯机摆弄手势,吸引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小狗、老鹰。(老师手势的影子形成的图案) 生2:我看见了好多影子。 师:影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黑色的。 2、让学生在灯光下摆弄小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在灯光下也有影子。 师:真棒,你们觉得影子可爱吗? 生:可爱,很有趣。 师:你们知道吗?在操场上还有很多影子在等着我们呢,想去看看吗? 生:想。 【评析】 教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经意地发现影子,感受影子的变化,并马上对影子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讲授新课片段) 1、让学生到操
30、场上找影子,并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找到的影子,(有树的影子,有人的影子,有篮球架的影子) 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进一步观察) 生1:因为今天有太阳照着。 生2:有光照着就有影子。 师: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发现了影子,它是光照在物体上,在物体的背面就产生了影子。 师:小朋友知道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们又开始观察起影子来)讨论并发言。 生1:影子是黑色的。 生2:我发现我的影子总跟着我。 生3:只要有光就有影子。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正确,它的特点是有光就有影子,影子永远在被照物体的背后。 2、请小朋友们思教并小组小论: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 师:我们发现影子
31、千姿百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手中的工具材料来留住这些可爱的影子。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第一次作业。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动手表现影子,还有少数同学显得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此阶段教师允许部分同学不会表现,并鼓励他们进行表现,给予他们充分关注,让他们有勇气在第二次作业时,能够大胆表现影子。 4、小组代表发言并展示作业,小组互评。 5、教师给予肯定、表扬,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评析】 教学的实施环节,教师主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横式,周老师变固定静止的教材形象生动的游戏,通过找影子,在阳光下做各种造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影子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现了把影子留下的各种表现形式,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和口语交流的体验,达到了本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反思: 我本人觉得周丽萍老师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教研课,虽然在此我只选取了一节课开始的两个教学片段,但从这两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第一位,自己当配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去发现、体验影子,并从中获得了知识与美的教育,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 五、案例点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该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室外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