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2.18KB ,
资源ID:86617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617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x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本课概述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教材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了三项政治制度,理解这些政治制度的渊源和发展,对于我们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积极的意义。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本课难点是我国实行这些政治制度的背景。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但与现实结合也比较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从现实出发,尤其是关于人民代

2、表大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可以结合现今的两会内容讲解,通过两会中的个案来解释本课中的一些名词。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理解政协的作用和职能。(2)识记一届人大的召开,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识记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

3、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导入设计“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教师提问:当今世界各国政权组织形式有哪几种?那么新中国将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播放开国大典中的片段: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着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4、,新中国诞生了。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起步。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相互之间是亲密的友党关系。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和加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问题情境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指出这是我国的何种政治制度?学生回答后导入第一目。多媒体显示:“钟山

5、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师生互动学生高声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从诗的内容判断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能概括出: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教师归纳:这首诗是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1初步建立:

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背景: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筹建新中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音像资料或展示相关图片及史实。(2)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指出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代表。教师可以将与会代表从5个方面归类: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别邀请人士,以方便学生记忆。教师提问:从参加会议人员上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会议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内容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495页,指出会议的内容。过程评价:本部分内容学生可能会按教材内容整段落地读出,要引导

7、学生学会归纳。多媒体显示: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了国家主席和副主席。通过了关于新中国首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师生互动师:从会议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会议的什么特点?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此时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多媒体显示: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对于政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政协“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对军事制度: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

8、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对文化教育政策: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对民族政策: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出共同纲领的内容及性质。合作学习: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任务;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同时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完全可以代表人民,所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多媒体显示:“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国政协先后召开了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议题的两个专题

9、协商会,会议气氛热烈,生动活泼,开得很有成效。山西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方熔上次会议上一件提案引起2 000多辆“晋0”牌照轿车改挂普通民用号牌,取消一切特权的事,成了省内各界人士广为传颂的一个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中,全国政协各专委会共报送44份调研报告或专项建议。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出政协的主要职能。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19491954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教师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

10、完成,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新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中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国为什么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作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密切的合作,如联合抗日,共同反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新民主主

11、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在过渡时期,各民主党派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这种制度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过程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情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政权制度的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

12、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师讲述:可见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就提出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不起来,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后来随着形势的迅速发展,大陆上的军事行动结束,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空前统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已经组织起来;抗美援朝的胜利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时,举行全国选举、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成熟了。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6页第一自然段,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

13、召开的相关史实。(1)召开:1954年9月,北京。(2)主要内容。多媒体显示:左下图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下图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国家主席、副主席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后思考:根据这两幅图以及教材内容,概括出一届人大的主要内容。学生基本上可以答出: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多媒体显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14、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教师归纳: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是中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

15、会制度。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拓展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2)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3)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4

16、)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教师过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的确立昭示着我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又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要政治制度。多媒体显示:爱我中华音乐片段。师生互动师:这首歌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生:56个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景象。师:这种美好景象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项什么制度?生: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情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师生互动教师提问: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请同学们思考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旧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寻找答案。教师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共同纲领作了哪些规定?多媒体显示: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背景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合作探究:

18、(1)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师讲述: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展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2)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教师讲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已经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的还处在落后的奴隶制时代,甚至有的民族还保留了许多原始氏族社会的残余。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特点,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3)新中国成立前

19、,历代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引起各族人民不满。(4)新中国成立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2概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自己学习,既节省时间又有效率。教师归纳: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能离开国家主权和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任意决定自己的事务。拓展探究:比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群体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主要作用不

20、同: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享有的权力不同: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前者没有。3建设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归纳。(1)产生: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发展: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初具规模:到1965年,全国已有5个省级自治区和100余个自治州、县。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指出5个省级自治区的分布后多媒体显示答案。教师强调: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1947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最后一个是1965年设立的西藏自治区。4意义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背景来归纳:满足

21、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课堂小结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其间不乏曲折,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背景(2)召开(3)内容(4)主要

22、职能2新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9月,北京(1)主要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意义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2概念3建设4意义学思之窗思路引领:依据材料回答思想来源。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找出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的部分。答案提示:思想来源: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的“主权在民”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体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本课测评思路引领:从新民主

23、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性思考,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过程。答案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过程:(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期实践斗争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

24、大会制度。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提出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了。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全国各地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学习延伸思路引领:回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结果以及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答案提示: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但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就失败了。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徒有共和虚名,实际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统治。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果。可见,政治民主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民主政治制度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受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