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1.16KB ,
资源ID:86506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50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docx

1、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也叫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按照辞海的解释,整合有整顿和协调之义,也就是使事物各方配合适当,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达到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使事物应该有的全部都有(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P1159)。课内外整合阅读,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

2、通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各种因素,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取得1+1大于2的效果。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1995年的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这一天定为了“世界阅读日”,这标志

3、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1996年4月,在美国影响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运动在英国登陆,并很快向全国蔓延,挺进至一个又一个城镇,使愈来愈多的儿童和志愿者卷入其中。推动、改变英国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重拾阅读的乐趣,“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 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 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三、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一)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我对实验班学生的

4、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15%,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0%,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15%。根本不读课外书的占50%。如果考虑到这里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初中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丰富的语言材料又相脱节、课外阅读少,将学生思想囚于一片狭小的天地,导致了学生视野狭小、知识贫乏,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差,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花了不少功夫,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多少提高,这种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5、 (二)成因的思考 1、学业负担重,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2、学生兴趣不高,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日益趋向富裕,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响着学生课堂外的文化环境,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在看电视,学生受到熏陶最多的也只是电视,而不是读书看报。影视的声光音像具备,声情并茂,充塞了学生仅有的课余时间,

6、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3、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多持消极态度。 现在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比较重视,往往把分数看成是命根子,他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少数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只是一些教材辅导书,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看一些闲书,读一些“野”书,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而且还会“教”坏孩子,与所谓的学习毫无关系,这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 4、学校的条件限制。 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读书室、阅览室都被挤占,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 5、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 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

7、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科简单的理解成教材,无法分清教材与教本、课程的关系。四、 选材的意义和价值: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重要认识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不仅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同时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

8、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但初中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在课题研究刚开始时,课题组对本校初中的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了以下情况: 1、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 %,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

9、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 2、从阅读时间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还有14.7%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 3、从阅读途径看 购买和借阅是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求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4、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

10、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作品 ,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 如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阅读过其作品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10%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偏向哪一方,对于阅读教学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把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以课内带

11、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于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有一些重要的理论依据: 1、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滋养说”是教学实验的理论支撑。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

12、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研究活动。晋中市提出了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课题的研究

13、。所以此项研究意义重大,对促进学生个体以及整体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重要价值,重大意义。 课题价值与延伸的具体表现: (一)课题的价值 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链接的实践研究,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在课外体现课内阅读目标的实现,真正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理念,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具体意义主要表现在: 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农村学生的人文底蕴。 2、强化主观感受,让农村学生也能进行探究性阅读。 3、注重实践活动,让农村学生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 4、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 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

14、阅读的兴趣,并能独立阅读,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五、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让学生接触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社会闲置的阅读资源成为师生可支配的财富。改善对阅读资源的营理,提高其使用效率。2、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3、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4、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策略。包括:丰富课外阅读形式一唤起阅读热情;减轻学业负担一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活动纳入学习评价范围,使阅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改进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之成为

15、体验成功的阅读。5、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内容上:学科类型与非学科类型阅读活动的组织。主体:个体阅读与群体、团体阅读的组织。场所:学校阅读与家庭、社区阅读的组织。阶段:中学不同年级阅读活动的组织。6、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策略。第一层次一有阅读相伴的生活一顺应要求;第二层次一有兴趣的阅读一追求有趣;第三层次一超功利的阅读一追求充实。 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目标为:1、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

16、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度 1、研究步骤 论证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问卷调查,了解各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学校、教师、家长对此的态度;讨论课题理论框架及基本构成。 初步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2013年1月,建立“语文课内课外阅读链接卡”,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链接的实践研究,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分析调整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调整、进一步实施,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

17、,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总结整理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课题组成员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第一轮的研究基础上,准备第二轮的研究工作。 2、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榆次九中初中学生。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法。 由主研教师带头,带动全校教师一起开展本研究方法,并完成行为观察的上课是否认真有感情地理解课文内容,多少人课前读了拓展课文?多少人能说出读后的真实感受?多少人学会了其中的某一点写作方法?活动演示法中,组织学生参与作文比赛、朗读比赛。行动研究法中开展一次亲近大自然行动

18、,走近农村的田间地头,感受真实的农村见闻,适当做做农活。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研究假设: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整个研究过程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寻求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全面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渠道,以有效实现课题目标。 (一)课内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1)提倡自主阅读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2)

19、注重方法指导 “得法于课内”说的便是课内要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就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两者结合,收获更多。 3、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

20、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平时积极阅读课标推荐的长篇文学名著,在此基础上,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也要积极收看,借此掌握书名、人物、情节等内容,以做到记忆清晰,积累丰富。 5、读一本书,就要有一本书的积累,不要因走马观花而张冠李戴。 6、平时多读赏析类的文章,吸取一些精辟见解充实自己的大脑。也可以试着写一些短小的评论性文章,以训练自己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7、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 (3)培养阅读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

21、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课内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二)课外拓展空间,广泛阅读 由于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加上经济与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藏书数量有限、质量较差、借阅困难等问题。拥有藏书的家庭也寥寥无几,学生的阅读条件令人担忧。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多渠道保证

22、了阅读资料的来源: (1)开放学校图书馆。为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在午休时间图书馆向学生开发,学生既可在阅览室看书,也可将书籍借走。 (2)建立班级图书角。途径有三条:一是请学生自己捐献一本或几本书,书籍要求有一定的质量,避免捐献一些小人书、作文书、课本参考书等,捐献书籍者即可成为图书角的会员,享受向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权利,形成资源共享;二是老师也向读书角捐献了一些有质量的书籍;三是请班级每学期支持购置部分书籍。图书角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3)开设电子阅览室。在学校拥有电脑房的条件下开设电子阅览室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的方法。九中的电子阅览室就有几百

23、部国内外名著,分批组织学生去阅读,是传统文本阅读的有益补充。 (4)充分利用旧报纸。学校各科室、各班级的报纸种类较多,有晋中日报榆次晚报人民日报山西日报中国体育报德育报等等,平时老师们看了之后就扔掉了或搁置在那儿。语文老师有意识地把这些报纸搜集起来,定时定量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三)寻求链接途径 1、建立阅读链接渠道: 为了建立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课题组设计了“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见附件),内容包括课内阅读篇目、课外推荐篇目、链接赠言、学生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等等。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一单元上完之后都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填写一张并上交。

24、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是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重要渠道,也是师生在阅读方面作交流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链接赠言”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内容或对读物作简单评论,如“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鲁滨孙的冒险精神”(推荐鲁滨孙漂流记),“10篇散文记录了鲁迅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推荐朝花夕拾),“保尔的意志催人进取,祥子的命运令人深思”(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这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在“读书体会”部分设立“最让我感动、感兴趣的部分”“最让我喜爱的人物及理由”“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片段”“我的感想”等栏目,充分体现出学生阅读实践的主体性,同时也在向学生暗示着读

25、书笔记的基本写法。 学生也通过这张卡片向老师传达着自己的阅读的时间、书目等基本情况和自己的阅读志趣、爱好等内容。把每个学生的所有链接卡片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轨迹、阅读态度、阅读收获等,所以它也是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长记录档案。 2、进行阅读内容链接 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1)前置性阅读 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提供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让

26、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时也找一些报刊中与课文相关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拉近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隐晦难懂,我们就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把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哭小弟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近那段陌生的岁月,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比较性阅读 即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或作者选择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同中求异。主要有: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学生课内学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介绍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

27、时与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确:面对艰难时世,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寄托有所不同,中国人在于团结反抗,法国人在于默默传承。团结反抗需要勇气,默默承受需要毅力。 (3)拓展性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中的片段或根据其中某个部分改编的,因此,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了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学习了荒岛余生,推荐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等等。 另外,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已有的条件,试着将文本阅读向影视观看方向拓展,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动

28、物主题)时推荐影片子熊的故事和微观世界,这样使学生不光看得兴致盎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设立阅读链接主要课型 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除了课内的阅读之外,主要拟开设自主阅读课、课内向课外拓展课、课外与课内结合等课型。 (1)、自主阅读课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完全让学生自选读物,自主阅读,自己做读书笔记,以加强积累,培养独立阅读的精神。 (2)、课内向课外拓展课 课内文章以略读为主,引导学生将课文与课外文章进行比较。 3、课外与课内结合课 有时在推荐或欣赏课外读物时也有意识地结合到课内文章,两者互为补充。 (四)重视活动与评价,促进阅读 (1)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

29、期待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能否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1、开展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如冰心、泰戈尔的诗歌,城南旧事的首篇冬阳 童年 骆驼队和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等等);举办演讲比赛;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 2、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 3、举办阅读链接卡展示会,把优秀的阅读链接卡张贴到教室后墙上,供同学交流、欣赏。 4、开展重读名著、名著述评等

30、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读完骆驼祥子之后,用两节课时间让合作小组汇报读书情况,汇报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朗诵精彩片断,甚至可以用表演形式演绎精彩篇章。通过交流,不仅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激发了阅读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合作探究的能力。 5、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在班级甚至在学校内展览。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是好词好句的摘录,有时是文章梗概的记录,有时是对书本的评价。展评的过程本身也是好的积累方式的推广过程。 6、开展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注重激励评价,养成阅读习惯 赞美犹如阳光,初中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激励,有了老师恰当

31、的激励和评价,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产生自觉的阅读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题组建立并实施一套包括检查、倾听、评价、奖励等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 检查。检查读书笔记和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等,每月对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进行检查登记。 倾听。听学生谈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感受,评判他们交流、讨论中的发言和朗读水平,由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打分。 评价。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评价他们的自由写作情况,考察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素养的提高情况。奖励。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综合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同时还可以评出“读书之星”等,并予以适当奖励,当然以精神鼓励为主。8、拟创新点:开展

32、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教师活动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读书时间:每天一小时)。2、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3、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不在多而在思,不以追求花俏、工整为目的,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设阅读指导课,课内带课外。5、组织读书体会的交流展示; 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组织“读书之星”的评比表彰,认真开展“书香办公室”的创评活动,由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6、认真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精心开展书香班级的个性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学生同读一本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