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78.43KB ,
资源ID:86481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481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确定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确定版.docx

1、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确定版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在稚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最强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两个城邦国家的经济、政体、文化及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教育类型。 1、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及国内外战争频繁的需要,决定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 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男孩7岁以后就进人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

2、、投标枪)为主的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勇敢、坚毅、顺从和爱国的品质。斯巴达对文化知识不重视。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到30岁时,通过考核,并举行一定的仪式后,才能获得国家公民的称号,成为国家合格的军人。另外,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生育健壮的儿童,并且女子还有帮助男子坚守城池的重任,所以斯巴达对女子教育比较重视,主张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受到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l)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

3、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 雅典境内多山,不宜耕种农作物,但它有良好的港湾,工商业贸易发达.国内以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主,国内外战争频繁。雅典的这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就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而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 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人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还学习弹

4、奏乐器、以乐器伴奏吟唱荷马史诗等。到12、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到15、16岁后,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以“五项竟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辩证法(或称哲学)。到18岁时,再进人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一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参与国家政事。 雅典教育特点主要有:(l)教育其有阶级性;(2)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即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道德教育及美育;(3)雅典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4忽视女子

5、教育。(二)古典时代的教育1“智者”的教育活动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某种梢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被称为,智者”。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含义,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等。普罗塔哥拉曾提出“入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

6、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2 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体表现在:(l)智者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2)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的(3)智者最关心的是遭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7、。2、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1 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2.德育论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为此,他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 “知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

8、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替、什么是恶,才能趋普避恶。 从“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3,智育论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在于实用,而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4、“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

9、J“苏格拉底法”。所谓“苏格拉底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见如下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讨论)。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间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10、。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时物.或作战时欺编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走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璐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璐的手段哄自已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前427一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用对话体裁写了不少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是其中集

11、中体现其教育思想的两部最有影响的著作。 1.“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认为一切可感知的具体事物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唯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在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理念,即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所以,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而已。 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统治者)和军人(卫国者)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l)论学前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由国家控制。国家应

12、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儿童公育公养。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等活动。主张要精心选择故事的内容,并对游戏的方式、内容也要梢心安排。 (2)论普通教育7一18岁)。普通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六岁以后,男女儿童要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城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为主。柏拉图对于体操和音乐尤其重视。他强调指出,“用体操来训殊身体,用音乐来响冶心灵。”(3)论高等教育。柏拉图将高等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一20岁)。以军事体育训练及“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学习为主。20岁以后,绝

13、大多数贵旅青年结束教育,去担负保卫国家的重任。少数才智出众的贵族子弟,继续受教育。第二阶段:发展智惫阶段(20一30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年满30岁后,这部分青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去担任国家的高级官吏。极少数聪慧而好学,并在哲学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人,则继续学习。第三阶段:继续学习(30一35岁)。继续研究哲学.直到35岁,然后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吏。第四阶段:哲学王(50岁左右)。按柏拉图的构想,个别人需要再经过十五年的锻炼,大约到了50岁时,经过指挥战争等各种考脸,在学识方面。尤其是在哲学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4、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

14、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1.灵魂论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大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两种成分。其中植物的灵魂是最低级的,它主要表现在身体部分,指的是身体的营养、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灵魂表现在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理性的灵魂是高级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教育的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明确指出教育对于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他指出国家的立法者(

15、统治者)必须“首先注t青少年人的教育”,特别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教育应由城郑办理“,决不能让私人管理学校教育工作。同时,还十分重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家是天性、习恤和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3、论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奖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内容有:(l)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

16、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2)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3)在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4)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雅典教育实跳中的和谐发展的重点在体育,而他则把和谐发展的重点放在了音乐教育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替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

17、供理智的享受。 二、古罗马的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共和早期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邦国家。罗马是不存在学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都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主要的老师。父辈们经常带领自己的少子在田间进行实地农事操作,并在劳动过程中,传授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在劳动之余,父辈们还经常教J七子们投标枪,练习骑马、角力、游泳。传授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另外.罗马人还利用民谣、诗歌以及十二铜表法古罗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制订的一部法典,因刻在12块铜表上,故称为“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重要的成文法典)等材料

18、,对儿女进行简单的读、写教育,使儿女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这一时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既是合格的农夫,又是勇敢的士兵。 2,共和后期的教育 到了共和后期,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以及希腊文化教育的影响,罗马的文化教育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并确立了相对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1)罗马小学。主要任务是拉丁文字的学习,课程包括读书、写字和算术。学校对读、写科目比较重视,而排斥音乐和体育。小学都是私立的,学校的设备一般都很简陋。小学教师地位低微,一般由奴隶或被释奴隶充任。 (2)中等学校。又称文法学校,小康以上人家的男孩在小学毕业后便可进人这种学校。最初,罗马的中等学校事实上是一种外国语学校,以希腊文的学习为主。随

19、着拉丁文学的发展,学校增设了拉丁文、拉丁文学等课程。一般来说,中等学校的设备很好,教师待遇优厚,在罗马社会中地位也较高。学校内纪律严明,要求严格,违反校纪者常受处罚。 (3)专业学校。又称修辞学校,是罗马仿照希腊的模式而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培养专门的雄辩人才。它最初都是私立的,后来才出现了政府出资创办的公立学校。修辞学校的课程主要为修辞学和辩论术。另外,开设一些与雄辩有关的课程。修辞学校的教学方法,首先是精读著名雄辩家的讲演辞,然后由教师指定题目做实习辩论,练习撰写讲演稿。 罗马教育制度的最大特色在于系统地为实现罗马理想即培养优秀的公民和杰出的演说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尤其到了共和后期,更是如此。

20、(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不仅改变了罗马的政治生活,而且对文化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育以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为月的。(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严格控制。初等学校实现国家监任,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3)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教师由国家委派等。(4)教育家对教育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仅仅停留在学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具体方面,而不像古希腊的教育家那样对教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作出回答。虽然,某些方面(如教师的待遇、学校的行政管理等)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比共和时期有所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帝国时期的教育已没有多少活力。 (三)古罗马的教育

21、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演说家。其关于演说家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其演说词和书简之中。 (l)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在罗马的社会生活中,演讲术的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学问,无论是担任政治角色,还是在法庭上辩论,都需要公民掌握一定的讲演技能。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这门知识就更显得重要。在他看来,只有优秀的演说家才能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因此,西塞罗十分强调罗马青年人对于雄辩术的学习。 (2)论雄辩家素质。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应该具有以下素质: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天赋;必须具备良好的哲学素质以及雄厚的知识基础;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可见,西塞罗

22、对于雄辩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但对于雄辩家的道德品质等问题,却没有论述。! (3)论培养雄辩家的方法。西塞罗认为多诵文学精品及通过练习,特别是长期的写作练习,对于提高雄辩家的雄辩能力也很有帮助。另外.通过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是获取雄辩知识、提高雄辩技巧的最佳课堂。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初期鼓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I)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昆体良认为,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雄辩家。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的雄辩才能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德行比

23、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 (2)论雄辫家的教育。雄辩家的培养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昆体良非常重视幼JL教育,认为幼L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荃础;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他看来,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演说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3)关于教学理论。在总结自己长期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三、西欧

24、中世纪教育(一)基督教教育1教育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教育领导权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一直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人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倡子弟及世俗封建主贵族子弟。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1)修道院学校,又称僧院学校或隐修院学校,接收十岁左右的儿童,学习期限为八年至十年。除了传授教义,培养“服从、贞洁、贫穷”的品质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后课程的学习逐渐加多加深,“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录、诵读牢记为主。教学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2)主教

25、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与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教区学校,又称堂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村落,学校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只教授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这是由教会举办的,向一般的世俗群众开放的普通性质学校。 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在中世纪,无论是教会教育。还是世俗教育,都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圣经、各种祈祷书及赞美诗等,一直是不同类型学校的基本教材。神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科目,甚至于“七艺”等本身具有世俗性质的科目,也根据教义加以改造,或者用作神学教育的基础科目。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26、。除内容过于以宗教为中心外,学校对学生的管教也是极为严格的。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更有甚者,还对学生实施监禁、绝食等惩罚。严酷的体罚和侮辱性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身心备受摧残。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基督教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情感、信仰,即培养虔诚的教徒。以圣经为主的基督教教义及“七艺”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教会先后创办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如教区学校、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大学等。这些学校是中世纪西欧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承担了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教育职责。基督教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在基督教义所规定的各种仪式中以及在教士的传教布道中,都包含着一种教育、教化的因素。基仔教所包含

27、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世纪全部教育的基本精神。这是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中最为重要、最为深刻的方面。(二)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 在西欧中世纪,官廷学校是贵族子弟接受世俗教育的机构,通常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里。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宫廷学校为数不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教会学校大。在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72一814统治时期,曾多次发出兴建学校的命令,还广招天下有学问的人到法兰克帝国境内办学,传播知识。在帮助查理曼兴学办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英格兰的著名学者阿尔琴。他应查理受之请来到法兰克,创办宫廷学校,教查理曼的子女及其显资们的儿童学为。宫廷学校学习的科目也和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

28、艺”。阿尔琴担任宫廷学校的校长长达14年,由于他的努力。这所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骑士教育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和举止得体的骑士为目标。欧洲的骑士教育始于9世纪后半叶,12世纪十字军东征中达到高峰,16世纪。随着射击武器和火炮的使用,使得骑士不再是主要的军事力量,骑士教育走向衰落。 骑士身份的取得,需要经历几个教育或者说训练阶段。贵族集团的儿童,从出生到7岁,接受家庭教育。正式的骑士教育从8岁开始,有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侍童(8-14岁)。任何一级贵族家庭的男孩,都置于宫廷中皇家贵妇或世俗领主的照管下,进行骑士训练。这种训

29、练包括宗教、音乐、诗歌、下棋.礼仪规则等。在许多宫廷,还教粗浅的书写、阅读及写诗,有时还要学点拉丁文。第二阶段:扈从14-21岁)。男孩从14岁起成为雇从,即骑士的伙伴,投人军事训练,内容包括击剑、打猎、骑术、游泳、比武。此外,还有唱歌、行吟、弹奏竖琴、宗教等训练。第三阶段:骑士。男孩到1岁,通过举行一定的教会仪式,宜哲保卫教会等后,被授予骑士身份。正式成为骑士。取得骑士身份后,他要更多地学习音乐和诗歌,但基本上是尽军事义务。 骑士的培养重在军事才艺。而不是读写能力。教育是以类似于艺徒制的方式进行的,并没有什么正式教育机构来实施。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 从10世纪起。欧

30、洲商业复兴逐渐加快,人口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多,开始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城镇居民的增多,出现了主要由手工业者、商人等构成的城市中的特殊阶层市民阶层。 2 城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新兴市民阶层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即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内部虽然在课程设翌、教师成分、学习年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与传统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并由市政府决定学费的数目、教师的选聘及儿童

31、人学资格的确定等。尽管城市学校与教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墓本上属于世俗性质。城市学校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强调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重视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另外,城市学校,尤其是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使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 到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应该说,这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进步。4、中世纪大学 1 “大学”一词的含义 拉丁文“大学一词为“行会”、“社团

32、、“公会之意,而不是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也就是说,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的影响下形成的。到巧世纪以后.拉丁语“大学”一词才用来专指大学。 2.大学兴起的原因 大学的兴起首先源于城市发展之需要。从10世纪起,随着欧洲商业复兴的逐渐加快,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兴起,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市民之间的商业诉讼也不断增多等,这一切都需要法律知识。另外,疾病的防治需要医药知识。这样,法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便首先受到重视。西欧最早的一些大学便是在法学和医学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次。东方文化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东方的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11一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不仅对西方的荃督教社会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形响,而且也为西欧的文化生活添加了极具穆斯林色彩的文化。十字军东征使许多已经销声匿迹了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著作被重新发现,并和穆斯林的经典著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