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36.29KB ,
资源ID:86460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460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访著名学者王逸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访著名学者王逸舟.docx

1、专访著名学者王逸舟专访著名学者王逸舟:中国需要创造性介入外交 2011年11月16日 10:47:20 来源: 北京晨报 新华微博【字号:大 中 小】【打印】王逸舟,苏绍智先生的弟子,专长国际政治专业,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崛起应该像姚明那样,是东方智慧与全球文明的有机结合,中国不是美国,不能霸气十足。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知道王逸舟先生。那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次公开论坛上。绝大多数公开辩论,无非是飙口号、甩大词、玩豪迈的口腔运动,它与真理无关,与理性亦无关。王逸舟大段引用亨廷顿的文字,很难引来看客们的喝彩,常常话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了。王逸舟后

2、来说,再也不参加这样的公开辩论了,因为太不适合他。思想本身是不押韵的,一旦沦为表演艺术,它就永远地失去了自己。论坛结束后,请王逸舟先生题字,依稀记得他写下的话:共同探讨真理。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世间的沧桑已看过无数。只有经历了曾经的激情与伪激情,才明白:真正推动这个世界前行的,不是抱怨,不是口号,不是激情,而是低调的理性。大变迁的时代中,固然应惊艳于独立潮头的英雄,但绝不能忘掉,好世界要靠一次次沉默的努力,一次次妥协,一次次务实,一次次微小的进步,积累而成。历史是一个增量的过程,建设它需要太多人的牺牲与付出,必然有推不动时的焦急,必然有遭遇挫折时的浮躁,然而,正是这些似乎的无用功,在为孩子们拓展

3、着明天。但,毁灭这一切就简单得多,只需几句大而无当的口号、鲁莽的行动方案和人性中的愚昧,就足够了。坚持理性,坚持妥协,对于我们这个经历了太多苦难的民族而言,是一个艰难的考验,因为这条路遥远且漫长,需要一代代肯于自我牺牲、自我反省的智者的坚持。王逸舟先生一直在从事学术研究,创造性介入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看的书,它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告诉大家,中国的外交将向何处去,我们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爬得高警惕摔得狠北京晨报:本书写作初衷是什么?王逸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孕育着中国外交新的成长,今天我们GDP全球第二,军费开支全球第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去年有22万人出国留学,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如果在月球上

4、设个红外线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辐射非常低,30年总共才出去28万人次,每年平均不到一万人,而去年我国出境人员达5千万以上,进出4亿多人次,这样的气象,堪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相比,甚至更迅猛。北京晨报:这会不会带来新的危机呢?王逸舟:这就像爬山一样,爬得越高,固然领略了不同的风景,可一旦滑落,摔得也越狠。过去中国人不是世界关注的中心,而今天却要求我们发表意见、发挥作用、承担责任,甚至承担比美国还多的义务,这超出了我们的实力和心理准备。过去我们可以韬光养晦,现在已经藏不住了。 一个国家的形象应该生动感人,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捕捉,像“最美母亲”、“掏粪哥”这样的普通人才是真正

5、的国家形象,而这样的国民才会受到世界的欢迎。中国商人的嗓门粗北京晨报: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啊。王逸舟: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我到过40多个国家,如果做个调查的话,他们中80%的人认为我们是大国、强国,因为中国人是用人均来衡量,外国人很少看人均,只看整体。此外,我们对外较多展示了硬实力的一面,奥运会、世博会,我们的城市建设比发达国家还时髦,别人觉得中国从世界发展中获益甚多,而贡献不足。一次,我陪领导人出访时,联合国官员上来先是夸赞一番中国成就,可话锋一转,马上开出长长的一个清单,希望中国支持。北京晨报:也许发展中国家会更理解中国的感受吧?王逸舟:我到赞比亚参加学术会议,当地学者的看

6、法和国内大相径庭,中国一些企业主在非洲的行为令人震惊,他们很有钱,嗓门太粗,比日本、欧洲人还大手笔,缺乏社会责任感,挖了矿就走,不顾当地持续发展。我说中国为非洲捐助了很多工程,派出许多志愿者,这怎么不提呢?只有一个在中国留学过的学者说知道这些事,但过去中国穷,帮助不多,他们也很感动,现在中国有钱了,大家的期望值也提升了,总觉得中国太精明。光会干活也不行北京晨报:为什么产生这么大误解?王逸舟:一方面,过去我们干得多说得少,甚至只做不说,很少下先手棋。中国人担任国际公务员的数量,低于印度、墨西哥、巴西、巴基斯坦等国,我们的维和部队出去,埋头干活、修路,外国记者来采访,咱们战士英语又不行,而国外部队

7、天天接受采访,好像活儿全是他们干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忽略了价值方面的实力提升,在东南亚,成片的原始森林上都被贴上了中国公司的标签,人家自然会觉得你是经济怪兽。北京晨报:如何才能改变这个误会?王逸舟:关键是我们要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在今天,有多少国际条约、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国际组织打上了中国标签呢?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举冲击全球市场,可与此同时,他们派出了成千上万的“和平队”,教落后地区人们英语、数学、种植技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也有个“到非洲去”的青年志愿者项目,大学生报名很踊跃,可获准的很少,因为资金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只考虑商业计算,没从战略角度去看

8、问题。用智慧展现软实力北京晨报:换言之,我们应更多依靠软实力?王逸舟:硬实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掌握硬实力同时,也要打好软实力这张牌,我们应学会微笑,主动提出倡议,让别人看到中国发展不是威胁。我在书中写到了苏丹模式,我认为是“创造性介入外交”的成功案例。苏丹因出现种族冲突,曾是国际社会的弃儿,各方都在回避。而我们派出特使从中斡旋,在中国的帮助下,苏丹成了北非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建立了全非洲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苏丹人因此对中国怀有感激之情,很多非洲国家都与中国接洽,希望引入苏丹模式。北京晨报:“创造性介入外交”指的是什么?王逸舟:就是在继承邓小平路线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介入全球事务,更

9、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更多地推动国际合作。实践“创造性介入外交”,需要我们的外交官拿出智慧来,2008年奥运会前,火炬传递在国外遭遇了拦截,面对国外媒体的误解,驻英大使傅莹在说明、交涉之外,创造性地在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了她和女儿的私人通信,女儿说知道消息后,她委屈地哭了,傅大使用母亲的语言安慰了她。文章传达了普通中国人对此事件的感受,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国外媒体因此而开始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姚明应是未来中国的象征北京晨报:强大而有亲和力,可怎样协调两者之间的反差呢?王逸舟:我个人非常欣赏姚明,他展现出新巨人的形象,首先,高大而硬朗,第二,温和

10、而阳光。美职篮的总裁说姚明是最伟大的运动员,因为他场上场下都为青年人树立了好的榜样。中国崛起应该像姚明那样,是东方智慧与全球文明的有机结合,中国不是美国,不能霸气十足。我的一个朋友是菲律宾的教授,他认为姚明最能代表未来亚洲的形象,他提起一件往事,姚明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记者问他对当下中国感受如何,他很快回答说一喜一忧,喜的是中国在迅速发展,忧的是感受不到信仰的力量。那个菲律宾朋友说,即使是大学教授,也无法回答得像姚明这么好。对姚明的赞赏,其实也是别人对中国未来形象的一种期望,作为一个巨人,有恻隐之心,愿意帮助周边国家,带动全世界的进步,用智慧来促进彼此的和谐。做好自己最重要北京晨报:但如何让明天

11、的中国能像姚明做得那样好呢?王逸舟:我的下一本书叫中国外交的国内基础,外交好坏,不完全决定于外交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国内体制。关键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什么我们的外交官不善于和NGO(非政府组织)打交道?因为国内官方对民间的沟通也存有机制缺陷。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失败,都不是外交的失败,作为大国,是很难被外部势力所掀翻的,最大的危机来自内部,内部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外交发展的余地。对此,我们应有更多反省,如果权力垄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发展就会任重道远。北京晨报:作为普通国民,应如何参与到“创造性介入外交”之中呢?王逸舟:越来越多的国人正走出国门,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出

12、国游客将达1.2亿人,是全球最大的旅游出发地。让别人接受我们,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辩护,而是要做好自己,如果每个普通的中国人都是可亲近、可理解的人,结果就会不同。前面提到的傅莹大使,她在面对外国媒体时,不讳言中国的缺陷,所以大家觉得她诚实、有自知之明。当然,也应看到,国家形象不是个人努力就可以改变的,一定要改革体制,通过复杂的设计,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人谈外交很正常北京晨报:您这本书面向怎样的读者群?王逸舟:我过去写书都面向专业人士,很厚,比较理论化,这本书都是鲜活生动的故事,也不长,希望所有人都能看,不论是官员、记者还是普通读者乃至外交官,希望大家都能读。书中写的都是正面的案例,这

13、些案例的共同特征是外交官善于发挥想像力,主动打破不合理的制度、规章的束缚,打开了新局面。北京晨报:今天许多网民关注外交话题,但不够专业,经常会有一些暴戾的观点,这是否会对政策产生挟持效应?王逸舟:这要两面看,一方面,老百姓越来越关心外交,批评外交,这是开放与进步的表现,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媒体工具也越来越发达,大家过问与质疑外交,不舒心时要批评,说明国际意识提升了,这不是消极的坏,也不能看成是民意挟持决策。在今天,越是城市人、青年人和有文化的人,越会关注外交话题,而信息化程度低的地方,大家对此就没有兴趣。总之,关注是开始,正确解释是下一阶段的事。另一方面,对民意也不能捧杀,民意也未必都对。国民

14、素质应与时俱进北京晨报:但不少声音确实过于暴戾和反智,您怎么看?王逸舟:从关心外交到了解外交,要经过一个自我改进、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存在着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比如信息透明度不够,一些情况应更及时地面向公众报道。应该看到,中国国民素质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都处在粗放阶段,更多依靠数量、规模和速度,而不是依靠品质、科技能力和创新度。许多中国游客出去了,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不尊重当事国习惯,对文化的兴趣远低于到商场购物,体现出暴发户的心态。国际关系的根本在如何共处,任何协议都是妥协的产物,不能只想着100%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原则问题不动摇的前提下,要考虑让别人也能过下去、有面子。外交就是

15、保证和平、互利和可持续,而不是赢家通吃。我们刚刚走出去,但这不能成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的理由。我觉得姚明最好的一点就是有学习能力,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进,主动告诫自己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国家形象应生动感人北京晨报:作为个体,该怎样自我提升?王逸舟:关键是要成为公民,有独立的个人意识,能够自律。此外,在国民心态的塑造方面,国家与政府要承担责任。我们在纽约搞了国家形象片,展示的都是最高、最快和最强,但这些是不能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这种展示会让国民也失去平常心,只想压倒别人。一个国家的形象应该生动感人,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捕捉,像“最美母亲”、“掏粪哥”这样的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国家形象,而这样的国民才会受

16、到世界的欢迎。学习很重要,但学习不只是底下人的事,不只是老百姓的事,领导更需要学习。北京晨报:我们不是也搞了很多孔子学院吗?王逸舟:在举国体制下,许多事看上去宏大、有钱,但细节不够,中国文化就是功夫、茶道和汉语吗?用国家的力量,不遗余力推广浅表文化,中国文化真正博大精深的东西,却没讲出来。费孝通先生80多岁时说过“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非常认同和钦佩,自美其美,是说要欣赏自己,对自己的文化、存在、根性有信心,美人之美,是说要欣赏别人之美,理解和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我认为,最难做到的就是开头这两句。文化要润物细无声北京晨报:头两句为什么难做到?王逸舟:在现实

17、中,我们经常忽视别人的感受。我们喜欢搞盛会,搞得有点像朝贡体系,应适可而止。在今天,软实力应发展,文化应发声,靠强力推动,不如润物细无声。一位语言学家和我说,今天咱们电视片中语言太粗鄙,我们的古人对语言是非常讲究的,有很多敬语,今天敬语却成了日本文化的拳头产品,非常发达,可我们的呢?我去台湾,感觉那里人说话太客套,没大陆人这么直白,可时间长了就明白了,他们传统自然地延续了下来,大陆却没保护好。北京晨报:大陆的传统文化为何没保护好?王逸舟:与西方文明的冲击有关,形成了暴烈、强悍和造反派的心态,加上曾经文化古国的屈辱,一旦强大了,便“人一阔,脸就变”,忘掉了如何做人,如何去做一个有风范的大国。一个

18、大国应该可敬可亲,不能可畏而不可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差不多”文化靠制度涤荡北京晨报:不能融入世界,是不是也与传统文化自身的弊端相关?王逸舟:有关系。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在我们的国民性中,有一种“差不多”文化,而古希腊文明以精密、科学为基础。在人的交往方式上,我们的线条也粗一些,但文化并非完全主导。台湾也有“差不多”文化,可在细节上,在产品质量上,在学问态度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很多问题既要看到国民性的作用,也要看到政府转型的作用。北京晨报: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习惯中,往往偏重立场,缺乏解决方案意识,忽视技术解决。王逸舟:在现代外交中,这是

19、行不通的,今天外交不能只讲大战略,需要以具体平台为切入的路径。国际社会正变得越来越技术化,许多问题是可以计量的,减排有具体指标,贸易有清单,军控有预案,这些无法再用“差不多”去应对,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学习。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我们还是新手,只有先学习规则,才能驾驭规则,如果设定对方如何,抱定抗拒心态,就很难打开局面。总之,要借助国际上可以借助的语言、方式,以大家能预期、想象、接受的方式来沟通,而不是突兀和不可理喻的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误判。打铁还需自身硬北京晨报:您这本书刚刚出版,下一本书的选题就确定了,为什么这么急?王逸舟:现实的情况是,国内的情况正严重地制约我们的国际形象,发展不均衡、内部差距、

20、腐败,此外还有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不同步等等。所以,一方面要靠外交人努力,推动“创造性介入外交”,另一方面要继续改革,解决自身的隐患与矛盾,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首先要解决内部存在的问题与麻烦。北京晨报:可怎么解决呢?王逸舟:我是外交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舞台上,至于国内究竟该怎么改,下一步怎么办,也许政治学者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只是有这样的直觉而已,即:国内发展不足,会约束外部的很多作为,会影响国际形象。我的孩子也常问我类似的问题,但我和大家想得差不多,讲不出深度来。对未来51%乐观北京晨报:您曾多次表示,对未来51%的乐观,为什么?王逸舟:我是一个谨慎的乐

21、观主义者,51%不是精确计算出的数字,只是表示我对未来乐观的成分略大于悲观。改革30多年来,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们一直在往前走。今天,我们已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更多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幸福感、公正、进步、均衡等问题,在多元化时代,不能完全指望领导人,要依靠公民。所谓公民,就不是臣民,一是对政治是非、权力运用有自己的看法,不论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能施加影响,二是经济上有实力,在物权被粉碎的时代,人们的政治意识其实是乌托邦,并非自我判断,今天中国社会进步了,青年一代心里有数,不简单盲从,关注隐私权、环保等,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北京晨报:但很多人对80后表示失望,您怎么看?王逸舟:他们比我们

22、更有希望,如果有一个向上的体制,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我出生在医生家庭,从小父母要求讲礼貌,可在“文革”时,大家都努力使自己粗鄙化,看到右派老师,如果不吐痰、扔石子,自己都觉得自己软弱,在当时,努力变得更野蛮成为风尚,敢打人的是英雄,有女孩追,而看书、搞发明,被认为是窝囊。现在的年轻人得到父母更多呵护,对弱势群体、不公平更敏感,不像我们,曾主动把自己变得皮糙肉厚、心灵麻木。当然,80后一代的发展,还要靠文化培育,不能纯自然主义。不必留恋80年代北京晨报: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很难忘掉它,它将一去不返了吗?王逸舟:它的朝气与进取,确实让人怀念,我1977年上大学,班里不少同学4年没看过一场电影,

23、大家说起这个,都为自己看过电影而觉得羞愧。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闪光点,上世纪80年代人们被压抑太久,猛烈迸发出来,但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我儿子说我很幸福,赶上了这个时代,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我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角度,乔布斯生在富裕的美国,不一样与众不同?北京晨报:在离您办公室不远的地方,我采访过加藤嘉一,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年轻人进了北大,以后成了中文专栏作家,他的勤奋、自立与平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总觉得,今天中国年轻人与对手差距依然巨大,您怎么看?王逸舟:我儿子也是北大毕业,前一段去柬埔寨旅游,被韩国和西方志愿者所震撼。他们许多人并不富裕,借钱来帮助那里的孩子,无怨无悔,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志愿者只想镀镀金,去了外面,就像小鸡一样,总想躲在母鸡的羽翼下,经不起风雨,不能全身心投入。但看到了外部世界,了解了差距,有了羞耻感,这就是进步和希望,假以时日,他们会做好的。陈辉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页 1 2 3 4 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