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1.82KB ,
资源ID:86397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9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京古迹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京古迹文化.docx

1、南京古迹文化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 某某09xxxxxxxx指导教师:韩玫2011年 05月 高中时历史老师开过一次公开课,讲的就是地理大发现。课上,老师和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比较了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异同,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次南京古迹文化选修课恰好有这个题目,于是我查询了很多资料,更加细致地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不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1、航海本身的比较:2、航海活动的历史影响比较3、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能引起类似后来西方的地理大发现?4、中国对历史机遇能有选择吗?5、中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吗?6、总结一、航海本身的比较:(1)船舶数量与种类

2、从船舶数量与种类看,郑和统率的船队比哥伦布和达伽马统率的船队数量大、种类多。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其中大、中、巨型宝船60 余艘,最大海船据称长44.4丈,宽18丈,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吨。郑和船队的船舶又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以及水船等辅助船,其中,宝船是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马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要的粮食以及后勤供应物品;坐船又叫“战坐船”,是大型战船;战船是担任护航的专用船舶;水船专门用来储存、运输淡水。而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领的船队只有3只帆船, 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仅120吨,34米长,另两只较小

3、的船只有60吨和50吨。 哥伦布航海船队最大时也只有17只船,最大的船只载重量只有200来吨。1497年达伽马远航印度船队是葡萄牙国王亲自派出去寻找香料产地的,据说是由当时欧洲最好的4条新海船组成, 旗舰只有80英尺长,载重量只有120吨左右。 达伽马的船队最大时也只有20只船。1519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由5条帆船组成,其中最大的“圣安东尼”号120吨,最小的“圣地亚哥”号仅75吨。(二)船队人员从船队人员数量的比较,也可看出郑和下西洋的巨大规模。明抄本瀛涯胜览曾记载,郑和船队人员有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稍、买办、书手等,通计有27670人。郑和七下西洋,每次人数不尽相同, 但大约都

4、不少于27000人。据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统率官兵27800余人,第三次下西洋是27000余人,第七次下西洋是27550人。同时,郑和下西洋在人员的分工上也十分严密细致。郑和船队的人员主要分为首脑指挥人员、航海技术人员、军事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四部分,他们各司其职。其中,首脑指挥人员是掌管航行、外交、军事、贸易等重大行动的决策和指挥中枢;航海技术人员负责航海与修理船只;军事人员主要负责沿途与航行的安全,抵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后勤保障人员负责采购供应物品以及后勤等事项。而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领的船队仅88名水手,哥伦布航海船队规模最大时船员为12001500人,14

5、97年达伽马远航印度船队约有170人。1519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水手总数才为268人。(三)航行时间与次数郑和下西洋历时之久,次数之多也远在哥伦布和达伽马统率的船队之上。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开始,到1433年结束,前后七次远涉重洋,共历时达28年之久,像郑和这样在近30年的时间里频繁活动于海洋之上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哥伦布航行共4次,前后历时13年(1492-1504年)。达伽马航行2次,前后历时6年(1497-1503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始于1519年,1521年他在菲律宾群岛与当地人民发生的冲突中被杀死,前后不过两年。(四)打通海上交通线里程从打通海上交通线里

6、程估计数看,郑和航海远征打通中国至东非海岸长程的海上交通,约15000英里,与达伽马航行里程持平,而远过哥伦布航行里程。哥伦布航海打通欧洲与加勒比海岸海上交通,约4500海里。达伽马航海打通绕航非洲至印度的海上交通,约15000英里。但对于东西方航海路线比较,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2002年3月提出的新假设,即中国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却轰动世界,引发激烈的争论。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

7、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有关航海比较,详见下表: 郑和航行 (1405-1433年)哥伦布航行(1492-1504年)达伽马航行(1497-1503年)麦哲伦航行(1519-1521,1522)航行次数和总计时距7次,前后历时28年4次,前后历时13年2次,前后历时6年前后历时3年各次航行的船只数目一般每次达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余只最少3只,最多17只4只(第1次),20只(第2次)5只海船吨位大小历次航行人数宝船估计为1500吨级约27000人(第1、3、4、7次)100-200吨最少约90人最多约1200-1

8、500人50-120吨约150人75-120吨268人打通海上交通续里程估计打通中国至东非海岸长程的海上交通,约15000英里打通欧洲与加勒比海岸海上交通,约4500海里打通绕航非洲至印度的海上交通,约15000英里首次环球航行,行程8万公里(五)组织形式与主要成员身分比较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达伽马等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郑和航行是由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动,可说是封建国家的行动。不但七下西洋出自皇帝的“最高独断”,海船由国家所属的府卫、工部、地方提举司在各地分别承造,船队十分庞大,每次出发大都在27000人左右,且大多是从南京及直隶卫所运粮官军和水军右卫官军中抽调的军人,可说是

9、“皇家舰队”。 而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是私人集资的海外探险活动,属于“商业资本主义远洋探险的性质”。虽然西欧早期的航海家们也曾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以获取特许状和资助,葡萄牙亨利王子也曾领导大洋探险,但大洋探险完全是独立的活动,不受制于王室或朝廷,航海船所需资金大多靠商人的投资及海盗远征之所得。哥伦布所率领的远洋航行,是按与西班牙王签定的协议书行事,所“发现”的土地虽然归国王所领有,但哥伦布可以“副王”、“总督”身份进行管辖,获得所获财物的l/10,并享有世袭特权,等等。 但罗荣渠先生也提醒我们:“中国所达到的高水平来自传统社会长期渐进的经验积累,是中国古典文明几千年连续性的产

10、物。这一优势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没有的。但中国式的文化结构和自身渐进积累机制,可能带来安于传统而拙于革新的历史惰性。西方国家很晚才走出中世纪的混乱和闭塞状态,应用科技在15世纪时还落后于中国,但在理论科学领先的条件下,却较易摆脱旧传统,具有较强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样,没有丰富技术文化遗产的西方实际上可能比继承了丰富技术文化遗产的东方前进得更快,取得后来居上的更大成功。这是在进行东西比较研究应有的冷静科学态度。”(六)航海技术 对于东西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比较,有过如此的结论:“中国在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许多方面都远远领先于欧洲,其中有关船体推进的各种工艺应用,领先于欧洲1000多年。”而李约瑟

11、也曾对郑和所处时代中国航海事业的鼎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它的黄金时代,约西元1420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它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他的对手。在永乐皇朝时代,它有3800艘船,其中包括1350艘巡船,1350艘属于卫、所或寨的战船,以南京附近新江口为基地的主力船队的400艘大船,以及400艘运粮的漕船。此外,还有250艘远洋宝船,每艘宝船上的人数,平均由西元1403年的450人,增到西元1431年的690人以上。在最大的大船上,必然超过了1000人。另外还有300艘商船作为辅助队,及一大堆小船作为传令船及警船。”

12、2、航海活动的历史影响比较: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是十五世纪前期震惊世界的壮举,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比它晚近一个世纪的欧洲航海家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水平及航海成就也超出欧洲航海家许多,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郑和下西洋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东方世界的历史都具有重要影响,它对打通东西海道,密切中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重大作用。然而,郑和下西洋在世界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却大不如“地理大发现”显著,郑和下西洋没有像西欧“地理大发现”那样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和转型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而西欧“地理大发现”却开辟了欧洲人的海权新时代,西欧各国社

13、会经济发展相继出现巨大变化,欧洲人从此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西方开始逐渐支配东方。行文至此,套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岂郑君之罪也?”3、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能引起类似后来西方的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同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却又如此地不同,引起了众多学者乃至政治家的思考与探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郑

14、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东西方历史演变表象,更应思考导致不同历史结局背后的因素,才能对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及相关人物进行准确、客观的评判。罗荣渠先生的如下看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郑和航行产生的历史效应则不取决于航行本身,而取决于其他条件。在世界历史上,即使是重大的时代创新要真正实现革命性突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并发生长远实际效用,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也需要其他方面主要是政治与社会结构方面的转换或创新与之相配合,特别是制度化的调适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划时代的大变革,才能实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自主过渡,而不只是昙花一现的冲浪”。(一)从航海动因和目的方面比较1、郑和下西洋的动

15、因及目的主要是政治性的正如不少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郑和下西洋的动因及目的主要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这是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动因和目的最根本的区别所在。明成祖之所以组织庞大的船队,派遣郑和远航西洋,主要是为了确保南洋海道的畅通,以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诸客朝贡的盛况,遂赏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临万方”的虚荣心。虽然也有顺便解决安南的归顺问题和制服盘踞三佛齐(旧港)的中国海盗及顺访建文帝的下落等动因,但航海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以满足其建立天朝大国的欲望。 当然,郑和下西洋也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因而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上的动

16、因和目的,但我们应当看到:第一,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动因和目的与政治上的动因和目的相比微不足道的;第二,这种贸易活动是在“厚往薄来”和“赉予之物宜厚”的方针下进行的,伴随的是对各国来华王公使臣和明朝船队人员优厚的赏赐,实际是“摆阔主义”的赔钱买卖。难怪当时的朝野人土就尖锐指出:“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惜有禁,今乃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罗荣渠先生将郑和时代的海外贸易称之为“明天朝大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令人夺目的实例”。第三,这种朝贡贸易具有独特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对海外奉行开放政策,允许皇家的海船队下西洋进行官方贸易,也准许西洋海船到中国来进行由国家独占市舶之利

17、的贸易;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厉行封禁政策,明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后来又明令禁止市舶司,严厉打击走私贸易。由此可见,郑和航海及其他明朝航海活动主要是为满足政治性需要,正如李隆庆先生所说,“这种暂时性的政治因素所造成的原因,决定了它必然是临时性的措施”,但随着“明王朝凌驾万邦之上的政治欲望得到了满足”,“推动郑和出使的原因归于消失”,“他的远洋航海也就达到了最后的终点。这正是郑和七下西洋以后,明帝国官方大规模航海活动遽然中断的根本原因。”郑和航海活动难以为继,自然就不能像西欧地理大发现那样带动整个外贸及经济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航海活动的主要动因和目的是经济上的与

18、郑和下西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航海家进行“地理大发现”航海活动的主要动因和目的是经济上的,而非政治上的。他们航行的主要目的是“绕过东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开辟到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直接与他们做生意” ,获得黄金和香料。而支持他们的国王们也期望从航海活动中获得巨额财富。从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和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查里一世订立的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我们就可以看到航海突出的经济目的。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内容包括: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这个职衔及相应的一切权利

19、和特权;任命哥伦布为这些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每个下属官职提出三个候选人,以便西班牙国王选任其一;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凡涉及到这些财物或出产品的任何诉讼,由哥伦布或他的代表以元帅身份掌握审判权;哥伦布有权向开到这些“新领地”去联系经商的任何船只投资八分之一,取得利润的八分之一。 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查里一世订立的协定主要内容有:特责成你们在属于朕(朕是统治者,在朕的分界线内)的海洋里发现丰富的香料以及朕最需要而且使我国获利的其他东西,考虑到由于你们的效力,使朕获得很多福利以及扩大我们卡斯提王室的版

20、图,为补偿你们的劳绩和面临着的危险,朕愿下令赐给你们,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损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你们的子孙与合法的继承人”。 事实上,哥伦布自己也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正是由于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西方航海活动才持久不断,也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李隆庆先生认为,“西方航海之所以持续不绝,历两百余年而未衰,关键在

21、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其最终目标,在于寻求新的财源,从满足国库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为新兴资产阶级事业开辟广阔的活动场所。西方航海的最初成就,尚未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仅只为国库收入的增加和资本原始积累拉开了序幕。奢侈没落的封建主、欲壑难境的大商人和雄心勃勃的资产者,对于物质财富有着贪婪无厌的追求,决不会沾沾自喜于几箱黄金、数船香料。随后而来的殖民征服、海盗劫掠、商业战争、欺诈贸易和奴隶贩卖以及对殖民地的开发等等,旷日持久,尚待后举。随着西方航海殖民事业的发展,其动力不仅未消失,而且受到既得利益之刺激,愈益显示出其威力。所以,西方航海最初的发现,不仅不是

22、其终点,恰恰相反,而是它的新起点。这正是西欧航海事业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二)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比较中西航海活动的不同影响及不同结局,也分别是与其不同的社会基础直接相关。虽然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国家都存在着发达的航海业,甚至中国航海水平还高过西欧国家,但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中国航海是官方与民间相分离的活动,西欧航海则是君主与私人相结合的事业。由于中国政府采取“海禁”高压政策,官方与民间航海活动相分离甚至对立,中国航海活动也就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乏,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正如李隆庆先生所说,“明初经济恢复以后,民间航海贸易势力开始兴起。民间海商势力很快就表现出人数多、基础广、范围大、资本日益雄厚

23、的倾向,与同时代的西欧私人航海努力已有某些相似之处,代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它生不逢时,屡遭明王朝海禁高压政策的摧残,只能在专制皇权淫威下的夹缝中畸形发展。朝廷与海商始终处于政治上的尖锐对立状态。同时二者在海外所追逐的目标也大相径庭,专制帝王旨在猎取政治上的虚名,民间海商意在获得经济上的实惠。这样,就导致了官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匮乏,使之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相反,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李隆庆先生曾分析说:“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

24、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渴望,更为强烈。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着到大洋彼岸意外发财的愿望。对于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使西方航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从而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它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班牙、葡萄牙的狂热的传教热情也是航海探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传教热情在当时的西、葡等国中普遍存在。由于东西方航海的社会基础不同,航海的形式迥异,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结局。“由于中西航海社会基础的不同,所从,郑和航海活动由明王朝采取了单纯的官方形式,纯粹代表着专制皇朝的利益;西方航海则由君主

25、采取了社会形式,兼顾了国家和私人的利益。这种情况,对中西航海的结局发生了直接影响。” (三)社会经济能力比较航海活动与社会所提供的经济能力密切相关,中西航海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乃是导向它们不同结局的重要因素。明初社会经济恢复较快,官办工业极为发达,尤以造船业港居世界之冠,财政充裕,这是西欧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西欧于1500年仍然站在文明世界的边沿,比起这个时期最强盛、最先进的中国的明帝国西欧黯然失色。”但随着中西航海活动的开展,其物质基础发生了消长不同的变化。郑和航海“厚往薄来”的“摆阔主义”是一场大消耗,结果是明财政也从明初的“库藏衍溢”变成下西洋数十年后的“

26、库藏为虚”,官办工业也日渐衰落。“官办工业的危机和国库的空虚,使郑和航海救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发生动摇,并趋崩溃。宣德以后,国势渐衰,已无力远航了。这正是明帝国官方航海嘎然而止的重要原因。” 而西方航海的殖民掠夺性质,使西欧各国国库和个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加强反过来又促进了航海活动。“西方航海发生在西欧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因而它最初具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质。但从其总体发展趋向来看,本质上属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的前奏。这种扩张掠夺性质,使西方航海的物质基础从弱到强,甚至在不垫付一个铜板的情况下,从无到有,恶性膨胀。” (四)中西国家专制政权对外政策

27、的比较一国对外政策如何也使直接影响对外交流与航海活动的重要因素。“综观大航海时代中西国家对外政策的总特点,可以看出,明帝国具有明显的间断性,西欧诸国则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由于明帝国官方航海乃是皇权至上的产物,即专制政治的外延,所以它的兴废完全取决于专制帝王的个人意志,甚至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宫廷隐私。” 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及寻找建文帝下落等,均为满足大明皇帝的个人欲望。一旦形势变化和皇权易手,这种航海活动就会立即停止。虽然明代统治者中也曾出现过“大陆派”和“海洋派”之争,但海禁政策一直严厉执行。1500年左右,政府已明令不准再建造两桅以上的海船;15

28、25年更授权沿海官吏销毁所有两桅以上海船。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而西欧诸国的航海却并未收到政局变动的影响,相反,西欧君主们大多采取“重商主义”的扶植政策,积极支持海外探险与航海活动。正如李隆庆先生所说,“西欧君主们支持远洋航行,并非像大明皇帝们那样基于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它决定了在西欧社会必然会造就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热衷于航海事业的历史人物。因此,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欧诸国无论是远洋航行的支持者或实践者,均彼此相继,层出不穷。” 葡萄牙“航海者”亨利亲王是航海事业坚韧不拔的启迪者和组织者,西班牙君主周围也集聚着一批富有经济头脑的财政顾问和大臣,而英国和荷兰王

29、朝都采取不少刺激航海业发展的措施。(五)社会经济与制度性因素的比较前面提到西方航海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而中国航海目的则主要是政治性的,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何在?对此,罗荣渠先生认为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性原因:“哥伦布与达伽马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东方的香料与金银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从13-14世纪以来,由地中海意大利诸城市所推动的商业资本主义繁荣,到15世纪扩大到大西洋岸,而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君主目的过渡,西欧的商人也愈来愈强烈地想挣脱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重重限制,设法与印度、香料群岛、中国发生直接贸

30、易联系,因此,西欧航海家深人大洋的探险活动具有不同于封建阶级的新兴社会力量的创新活力。那些支持和鼓励哥伦布们航行的西欧封建君主奉行重商主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本国商人出海,如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以达到增加王室金库收入和壮大国力的目的。西欧君主之所以积极支持海外事业还有制度性的原因,那就是西欧封建式的领土经济结构多方面限制了君主对财富的榨取,而封建国家征税的权力又掌握在贵族把持的议会手中,因此新兴君主们为应付日益增长的财政需求,都力图开辟新的财源。这一结构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村国内外贸易和海外扩张的特殊兴趣。“郑和航行却是在另一种历史背景

31、下进行的。历史家大都强调永乐时代是明朝的太平盛世。在成宣时期30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中国封建王朝不同于西欧,没有对海外商品和市场的需求。中国皇帝具有直接向全体居民征税的最高成权。这主要是征收田赋。明代自洪武开国就倾心于本地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税率比较低,以建立稳定的政治局势。甚至各衙门的书手、工役都要向民间征来;衙门用的文具纸张等也规定由里甲承奉。政府的财政不敷,就滥发纸币(宝钞),为数令人骇然 。这套高度集权的保守的经济结构表明明王朝的政策是内向的,它的海外活动完全着眼于国内政治。”(六)科学与文化理念对于东西方航海的不同结局,也有学者认为科学与文化理念等因素不可忽略。在中国科学发展方面,张附孙认为,“正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缺乏刺激科学发展的机制,反过来社会发展也缺乏来自科学方面的推动,虽然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郑和就未能继续向西航行,而且整个社会也未能率先走出中世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教训。”谈到个性等文化理念,张附孙有如下的看法:“在回答郑和为什么不继续西航和他为什么没有继承者时,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禁烟和摧残。自秦汉以后,中国就造成了高度集权的统治体制。这种体制的不合理性正是在于它抑制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