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20.04KB ,
资源ID:86353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53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史论结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史论结合.docx

1、7史论结合专题训练七 史论结合1、理论说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史论结合须坚持五个原则,而史论脱节是史论结合的反面,往往是学生学科能力欠缺的表现,这也是各类型考试关注的重点。从考试角度来卡,史论脱节是选择题干扰项设置的方法,也是非选择题答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十分值得研究。史论脱节有五个表现。详述如下:1.违背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实证性,即史实必须经过严密的证明,必须确保真实性,这是正确推理的前提。缺乏真实性则往往是试题中干扰项设置的重要方法。在选择题中,违背真实性主要体现在:表述的绝对化、时间错误、句子附加成分上附着的信息错误等,其中最难识别的是个别错误信息隐藏在正确的信

2、息当中,在审视题支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2.违背全面性和充分性全面性和充分性是逻辑性的主要内容,由于辨析难度较大,专门独立出来研究。全面性是对结论来说的,即结论必须涵盖所有的史实信息,不能有遗漏,否则就是以论带史,主观剪裁客观,简而言之就是概括不全。充分性在逻辑学上的术语是充足理由律,即史料必须充足,能够得出结论,常见的表现是以偏概全,即史实太少而结论太大。要得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这一结论,用活字印刷术这一项科技成果说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3.缺乏针对性针对性其实就是逻辑学上的偷换论题。偷换论题是干扰项设置的重要方法,它的迷惑性在于表述正确,但是结论与史实缺乏内在联系,你说张三,我谈李四,各吹

3、各的号,各着各的调。为了便于学生辨认这种错误类型,把它从逻辑性中单独列出来。对于学科能力欠佳的同学来说,极易被表述的正确性所迷惑,而未充分考虑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题干谈专制主义,题支谈中央集权,不能构成科学的逻辑关系。4.违背逻辑性逻辑性是历史学科思维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推理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即在推理中,概念所指的内涵和外延人为地扩大或缩小,导致结论不够严谨。除此之外,还有虚假理由、自相矛盾等类型。这类选项判断难度较大,对学生学科思维水平有较强的考查功能。2、典型考题【典题1】(2014年浙江卷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

4、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试题分析】这道题答案选B。剃发与剪辫是习俗的一种;清初蓄辫表示服从清朝统治;民国初年剪辫表示与满清统治决裂,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直接体现。从中可以推理出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其他几个选项与题干信息均不能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逻辑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蓄辫或剪辫是民间习俗之一小前提:蓄辫或剪辫反映了政治变迁结论:有的习俗能够反映政治变迁A、C、D三项均违背了针对性的原则,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故选B。【典题2】(2014江苏卷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

5、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试题分析】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此复句中省略了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董仲舒神化皇权,贬低民众的地位,这与原始儒学明显不同。A属于自相矛盾,违背了逻辑性;B表述正确;C和D两项均属于缺乏针对性,材料讲的是君民地位的高低,题支讲仁爱和德治,文不对题。故选B。【典题3】(2014广西卷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6、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试题分析】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可以概括为:汉朝的抑商政策与实施效果相悖。A项属于偷换概念,官方并没有调整抑商政策,而是商业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获得了发展。B项属于偷换论题,题干谈抑商政策的成效,题支谈消费观念的变化。C项错误,属于过度推理,商人虽有财力,有能力生活奢侈,但是未能改变被政治歧视的命运。D项正确,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官方抑商政策的局限,使得抑商政策的初衷与实施效果背道而驰。故选D。【典题4】(2014?北京卷?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

7、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试题分析】A项中史实不够充分,仅从历法一项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这一结论。如果要得出这一结论,还要从农业科技、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寻找支持这一结论的史实。B项中的史实不够充分,要得出明代文学蓬勃发展这一结论,需要从小说、戏剧、诗文等方面入手,仅仅用一部小说无法得出这一结论。C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构成了逻辑关系,材料中对369位宰相

8、的地域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证据比较充分。D项史实不够充分,要得出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必须从扬州与长安、洛阳、苏州、杭州等大都市的综合比较才可以。这则史实只能够得出“扬州的城市人口远高于农村人口”等结论。故选C。三、沙场点兵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6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内有3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A

9、B C D.2.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

10、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6.有学者认为

11、,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

12、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9.右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

13、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10. 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2. 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抗日根据

14、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 C D 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14.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

15、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1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扞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

16、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17、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在颁奖词中称,欧盟(欧共体)在过去的60年中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做出了贡献。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有A德国统一促进了欧共体的建立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C欧盟的建立对两极格局产生了强烈的冲击D欧元取代英镑

18、成为欧盟的法定货币专题训练七1. C。该题以考古材料入题,考古材料属于原始史料,具有真实性。沉船上的瓷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器型独特,能够补充教材过于宽泛的表述,使历史知识更加丰富生动。首先概括题干信息,题干信息丰富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瓷器数量大,二是器型独特、色彩斑斓。其次逐一辨析题支。最具迷惑性。表述正确,但是不能入选,因为材料中缺乏支持信息,换句话说,这一选项违背了证据的充分性原则。材料中虽然有青花瓷盘的信息,但是缺乏技术信息。表述正确,考古史料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据此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表述错误,这些产品是否是官窑所出,缺乏信息支持,出口的比例多少也未言明,因而表述不当。表述

19、正确,考古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答案选C。2. D。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错误,只看到因,而未看到果,违背了全面性原则;B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与选项所指完全不同;C项错误,偷换概念,材料涉及的地方均属国内而非海外;D项正确,与材料主旨高度吻合。3. C。首先研读题干,题干信息可以概括为:宋代印刷业盛况空前。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偷换概念,冯道用刻版印刷技术印刷儒家经典,这是运用技术而非发明创造。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由平民毕昇发明的,而“刻版印刷”自五代就有,显然,这里的“刻版印刷”特指雕版印刷术。从材料来看,“刻书”、“精雕细校”等词语来看

20、,这无疑运用的是雕版印刷技术,材料并未涉及活字印刷术,因而该选项的表述缺乏相应信息的支持。C项正确,从印刷技术运用的角度对材料进行了更为精准的概括。D项错误,缺乏相关信息的支持。材料没有谈限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范围问题,故选C。4. C。首先概括题干信息,可概括为:四川某时期铁钱作为货币给大规模商品交易带来不便。其次,逐一辨析题支,研究干扰项设计的特点。A项错误,“必须使用铁钱”与主旨“铁钱使用不便”不吻合,属于不当推理。B项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不能构成推理关系。细究起来,材料和选项B构成因果关系,由于铁钱使用不便,所以推动了纸币的出现。简单地说,该选项犯了逻辑关系误用的错误,这类选项考生要

21、特别注意,一定要明确问项的指向性,否则,容易张冠李戴,落入陷阱。C项标准准确;D项表述错误,属于过度推理,材料讲四川地区铁钱使用的情况,但是并没说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故选C。5. C。首先概括题干信息:明清时期,小说出现并影响范围超过儒学、佛教和道教。问项“表明”,考查准确概括和推理能力。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错误,材料讲小说的影响力超过儒释道,没有讲小说成为宗教传播的工具,属于无关题支。B项属于过度推理,小说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但是没有涉及封建等级观念。C项表述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文学的平民化趋势,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D

22、项错误,缺乏材料信息支持。故选C。6. C。题干呈现结论,寻求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史实。A项吻合度不高,“均用洋布”能够说明某地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与结论不匹配。B项吻合度不高,“商市”是否就是外国商品并未说明,因而不能很好地支撑结论。C项正确,洋布价廉导致女织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D项错误,该史实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故选C。7. D。材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列强倾销商品是因,丝织业发展是结果。A项错误,偷换概念,材料讲商品倾销,选项讲资本输出。B项错误,纺车意味着手工业而非民族工业;C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和选项的所指不同;D项吻合度最高,故选D。8. D。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

23、的复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如何拯救国家,上海人希望通过政治革新摆脱危局。他们的主张讨论帝制存废,但是又缺乏革命观念,因而只能是适度改革。A项错误,1894年兴中会成立;B项错误,能讨论光绪帝的存废问题,说明上海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典型的以偏概全,上海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愿。D项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故选D。9. A。首先研读题干信息,这则材料信息关键信息有两个“拜谒明孝陵”和“光复汉室”,这需要相关的历史常识,考生需要知道明朝建立意味着汉人的统治取代了蒙古人的统治;还需要知道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里存在大民族主义的不良倾向,这样才能准

24、确理解题干。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拜谒明孝陵体现了孙中山思想中大汉民族主义。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表述和题干信息高度吻合。B项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拜谒明孝陵发生于1912年2月15日,那时革命已经成功了。资产阶级发起的革命是否与朱元璋反元伟业有关,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支持。C项迷惑性很大,清帝退位发生于1912年2月12日,这一事件与孙中山拜谒明孝陵之间构成因果关系,而非逻辑推理关系,因而不能入选。D项错误,清帝退位只能表明民族主义目标实现,民权主义尚未巩固,民生主义尚未付诸实践。故选A。10. B。首先概括材料信息,新县长是守旧官僚,一是行跪拜礼;二是科举出身。A项错误,时间不符,维新变法的

25、时间是18981899年,与1917年不符。B项正确,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六年时间了,但是守旧思想依然很顽固;C项错误,这恰恰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项错误,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时间不符,故选B。11. B。这则材料是一个条件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农民游击战争必须和无产阶级的城市革命紧密配合。A项错误,中共六大显然是以城市革命为中心;B项正确;C项偷换概念,从材料看,农民革命与城市革命是有主次的,农民暴动给城市革命起配合作用;D项错误,材料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而看轻农民革命。条件复句的另外一种解读是,没有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结,农民革命不会成功。故选B。12. B。该题考查史

26、证能力。项正确,纪念章用于纪念抗战八周年;项错误,新四军活跃在长江以南;正确,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章显示,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还在继续;项错误,时间不符,挺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故选B。13. C。题干指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题支四个选项要与题干信息构成正确的逻辑推理。A项结论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首要的任务是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B项错误,中国的不结盟政策是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个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不是疏远美苏。C项正确,“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

27、的政策”,这本身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反映。D项表述不正确,新中国成立时综合实力较弱,但是我们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且,该表述与题干信息不能构成正确的逻辑推理关系,而是暗含了错误的信息,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由于国力不强而未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C。该题题干呈现史实,题支提供论点,考查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力。首先阅读题干,提取信息。“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这句话是关键信息,结合前面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部落是由一个城市附近的区、内地的区和沿海的区构成。由于采用抽签的办法,因此,这三个区在地域上

28、连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而雅典在改革前有四个血缘部落,他们聚族而居,贵族在本部落内享有种种特权;改革后,原先的部落被打散了,在新的行政选区里,贵族的传统权势自然削弱了。其次,研读题支,确定答案。A项表述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且与题干信息没有关联,题干谈新部落的构成,题支谈等级划分的标准。B项也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属于偷换论题。C项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一是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二是贵族权力被削弱。D项属于伯里克利改革,排除之,故选C。15. B。首先读懂题干,分析关键。题干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苏格拉底把自己比作牛虻,时常“唤醒”、“指责”政治现实,履行公民的政治监督作用。第二层

29、是体现滥用权力会导致民主政治遭到破坏远比自身的死更加残酷,从而号召公民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供更好的建议,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其次,研读题支,逐一辨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苏格拉底之死成为后世的教训,唤起人们对非理性的警惕,所以排除A项;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属于直接排除的选项;苏格拉底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反对极端民主政治,他选择赴死也是最后一次证明理性和体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所以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16. D。这道题是从史实到结论。逻辑推理如下:大前提:两个钾矿都由德国建设是苏联依赖外资的表现小前提:德国公司建设苏联两个钾矿中的一个结

30、论:苏联没有完全依赖外资其他两个选项以此类推,可知D是正确答案。A项与“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这一信息相矛盾;B项错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36年;C项错误,偷换概念,夸大了外资对苏联的作用。准确地说是利用外资而非依赖外资。故选D。17. C。首先研读题干,题干可以概括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资本主义改革提供了借鉴。然后逐一辨析题支。A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范围扩大了,由西方扩大到各国。B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苏联模式对西方经济运行模式的影响,题支讲冷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文不对题。C项正确,和题干高度吻合。D项错误,缺乏信息支持。18. D。题干是具体史实,选项是抽象表述。题干是

31、表现,选项是实质。题干中的关键词有:大量篇幅;西安事变;封面人物;视察军队,日本天皇。结合相关史实,可以概括为美国对中国形势忧心忡忡。其次,要认真研读题支。A项显然不符合史实,日本侵华是对华盛顿体系的践踏,违背了美国的意愿;B项违犯了基本常识,美日是现实中的竞争对手,矛盾尖锐;C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材料缺乏“渗透美国势力”的相关信息。D项和题干信息高度吻合,一是美国密切观众中国形势,二是时代周刊封面体现了美国人的担忧。19. D。首先读懂题干,题干中美国特使认为,美国援助中国的先决条件是“解决国共纠纷”。联系皖南事变及当时的国际背景,美国希望借助援助向蒋介石政府施压,以维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A项理解有误;B项表述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共产党,但是它反对蒋介石此刻反共,因为国共关系破裂,将会有利于日本,进而妨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与题干表述高度吻合。故选D。首先概括题干的信息,题干可概括为:欧盟(欧共体)促进了欧洲和平与进步而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表述错误。德国统一于1990年(上一次统一是1871年),欧共体1967年建立,时间和逻辑关系均错误。B项正确,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