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61KB ,
资源ID:8632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2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一五种植业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一五种植业规划.docx

1、十一五种植业规划乌苏市种植业“十一五”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十五”期间,我市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了农民增收。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一是农业种植结构不尽合理,作物种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农民整体科技素质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增长方式还不能全面向科技进步转变;三是良种化程度不高,新品种推广应用不够;四是环境资源利

2、用欠科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滞后;五是规模种植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六是法制建设有待增强,种植业及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经济,实现小康,农业发展十分重要。种植业是农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内、国际农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种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效益、发展为中心,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实施优势资源转移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以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生产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10

3、年末,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比2004年的12.84亿元增加7.66亿元,年均递增10.8%,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年均增长338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84亿元,占总收入的62.6%。1、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十一五”种植业结构调整依据乌苏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和乌苏市20032007年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设想,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优势确定。根据农业经济结构总目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思路为:进一步稳定发展棉花产业,恢复发展粮食作物,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饲草料的种植,扩大发展瓜菜种植面积。到2010年乌苏耕地面积发展

4、到110万亩,总播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复播面积5万亩;到2010年,粮食面积恢复到20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0万亩,玉米面积8万亩,水稻面积2万亩,棉花面积稳定到65万亩,油料面积达到3万亩,番茄面积发展到10万亩,瓜菜面积扩大到5万亩,苜蓿面积发展到8.5万亩,其它作物面积达到3.5万亩。2、农作物产量发展目标。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作物产量在“十五”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棉花单产从2001年到2004年年均增长7.4%;粮食单产从2001年到2004年年均增长5.8%。粮棉产量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十一五”期间,农作物产量发展目标以2005年为基数,粮

5、食总产量由2005年的8.9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2.92万吨,平均单产从559.1公斤增长到646公斤,年均增长3.1%;其中小麦单产从391.3公斤增长到420公斤,年均增长1.5%;玉米单产从864.4公斤增长到900公斤,年均增长0.81%;水稻单产从711.3公斤增长到760公斤,年均增长1.37%;棉花总产量由2005年的7.6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12万吨,平均单产由118公斤,增长到125公斤,年均增长1.2%;番茄总产量由2005年的21.2万吨增加到2010年70万吨,平均单产从4500公斤增长到6000公斤,年均增长6.6%。3、技术目标。农业技术发展的总体目

6、标:通过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实现我市小麦、玉米、棉花、加工番茄、油料等大宗作物以及瓜、果、蔬菜等园艺特产和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的产量、品质、效益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1)农业高产模式栽培技术推广目标:到2010年,棉花平均产量达到125公斤,比“十五”末棉花平均产量118公斤增加7公斤,平均年增长1.2%;亩产皮棉150公斤高产攻关面积8万亩,比2004年提高25%。到2010年,单季玉米平均产量达到900公斤,比“十五”期末玉米平均产量864.4公斤增加35.6公斤,平均年增长0.82%。吨粮田面积达到2万亩,比“十五”期末

7、提高56%。到2010年,小麦平均产量达到420公斤,比“十五”期末小麦平均产量391.3公斤增加28.7公斤,平均年增长1.5%。单产500公斤以上高产攻关面积1万亩,比2004年提高42.9%。到2010年,加工番茄平均亩产达到7000公斤,比“十五”期末平均产量5300公斤增加1700公斤, 平均年增长6.4%。单产10000公斤以上高产攻关面积2万亩,比2004年提高57.3%。(2)优良品种推广目标:“十一五”期间,每年选出2个优质、抗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彻底解决棉花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到2010年全市棉花品种控制在3-4个,即1个主栽品种,2-3个搭配品种,良种覆盖

8、率达到98%以上,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贡献率由“十五”期间的20%提高到“十一五”的25%。4、农业科技教育目标。(1)“十一五”期间,培训“绿色证书”获证农民2000人,新型青年农民5000人,技术骨干农民30000人,职业技能培训200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力争每个农业劳动者每年都能接受一次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培训乡(科)级农业管理干部100人、村(队)一线干部800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00人,农民技术员300人。(3)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养中专以上学生500人,职业中专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500人。5、农业产业化总体目标。继续发展棉花产业和番茄产业,形成“一白一红”支

9、柱产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65万亩左右,重点在提高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全面推广亩产15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模式和优质中长绒棉品种,力争在5年内棉花平均单产由2005年的118公斤增加到125公斤;番茄种植逐步发展到10万亩,选用优良品种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番茄产量,依托屯河番茄制品公司,形成番茄产业化生产。玉米种植逐步扩大到8万亩,依托天玉淀粉有限公司,形成玉米产业化生产。以四棵树镇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和八十四户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粮蔬生产和深精加工,打造乌苏绿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带动和辐射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6、农业环境、能源目标。(1)深化

10、植保技术服务,科学防治,合理用药,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用药水平,减少农药用量、残留和污染,建立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的、平衡的农业生态环境。(2)调整种植结构,稳定棉花面积,减少残膜污染;积极引进生物降解膜或光解膜来替代现在使用的地膜,从而保护土壤环境。(3)秸杆还田,充分利用再生能源,开源节流,种养结合,培肥地力。7、农业法规执行目标。“十一五”期间,通过贯彻实施各项农业法规,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完善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两大目标开展一系列法律法规宣传和行政执法工作,确

11、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为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8、无公害、绿色农业发展目标。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我市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今后的五年里,以现有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监督检验体系,到2010年建成大型的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使

12、农产品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9、设施农业发展目标。以快速提升设施农业规模为主要目标,抢抓机遇,以发展5万亩蔬菜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规模种植、区域布局、专业生产的产业基地。到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000亩,大、中、小拱棚面积18000亩,同时创知名品牌,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建成高效支柱产业,逐步向观光型农业发展。10、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目标。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适应加入WTO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总结先进的生产经验,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地域特点制定主要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品种标准、

13、生产技术规程、检测技术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加强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以适应农业重大工程实施的需要,适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高的需要,适应发展名牌农产品和国内外贸易的需要,使主要农产品质量有较明显的改观,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二、围绕发展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实施良种工程,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1、抓好农作物原、良种基地建设,努力创种子名优品牌。加快农作物原种基地建设,2006年计划种植棉花原种2500亩,生产原种15万公斤,种植良种20000亩,生产种子120万公斤

14、; 2007年种植原种3000亩, 生产原种18万公斤,2007年种植良种25000亩,生产种子150万公斤;2008年种植原种3500亩, 生产原种21万公斤; 种植良种30000亩, 生产种子180万公斤, 2009年种植原种4000亩, 生产原种24万公斤, 种植良种35000亩, 生产种子210万公斤, 2010年种植原种4500亩,生产原种27万公斤,种植良种40000亩,生产种子240万公斤,保证全市种植业支柱作物棉花用种。建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完善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在种子生产过程严格执行种子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创建种子名优品牌。2、抓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十

15、一五”期间,加大投入,建成设施齐全、高标准占地150亩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保证每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3、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利用乡镇农技推广网络推广优良品种,使良种覆盖率2010年达到98%以上。4、引进先进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实现工厂化育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二)加快技术更新(创新)步伐。“十一五”期间,在种植业上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和乡级配肥站,完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建设,同时,建立村级高产攻关田、示范田档案。加快棉花高密度栽培技

16、术的推广,解决好高密度栽培密度不高的问题。加快转光膜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简化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长绒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新发展膜下微软管技术以及其它节水技术措施的研究。加快棉花亩产皮棉15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吨粮田、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加工番茄1000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等重点项目的推广。(三)加大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力度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及结合农时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农业劳动者都能够掌握一项以上生产致富技术。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力度,将绿色证书制度作为我市农民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17、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市实际的绿色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和推进农民职业教育的全面开展。2、加强农业职业教育。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直接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在继续深化农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设计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的教学体系。3、积极推进农业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市农业系统管理干部进行新一轮的岗位培训。通过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完善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

18、培训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水平。4、加强农村富余劳力职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农村富余劳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务工经商创业,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民增收。(四)加大培育扶持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1、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新”的要求和农业法“国家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定,鼓励农民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2、建立农业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服务指导网络制定农业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章程、

19、经纪人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的行为。3、实行优惠政策,对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经纪人的经营活动给予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税收优惠。(五)加大建设项目申报力度,为“十一五”规划实施注入生机活力。“十一五”期间,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的政策倾斜,为我们实现“十一五”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应积极申报下列建设项目,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1、20万亩番茄产业化建设项目-建设20万亩番茄种植基地,每年实行轮作倒茬,保证10万亩番茄的种植,为实现“红色”产业化目标提供保障。2、农作物精确施肥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土壤肥料测试中

20、心和15个乡级配肥站,为实现全面平衡施肥标提供保障。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乡镇监测站,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4、农作物原种基地项目、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项目和工厂化育苗项目-这三个项目的申报建设,为农作物产量发展目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提供保障。5、农牧民职业技能及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为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保障。6、农业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指导服务网络-通过建立每镇2个示范协会,带动10个专业协会,为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7、古尔图、四棵树、奎屯河人工增雨基

21、地建设项目-通过了“三河”上游建立基地,实施人工增雨,为确保农业用水,实现增收提供保障。三、建立有效农业保护体系,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各项政策和制度。1、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2、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3、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对农业、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4、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5、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6、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发展。7、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村

2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8、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二)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保护措施。1、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法律水平,增强学法、守法、用法和自我保护能力。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逐步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湛、秉公执法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为各项农业法律的贯彻实施提供组织保障。3、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违反各项农业法规的案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建立检疫对象的预警机制和消除预案,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的传入、蔓延,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5、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程监测

23、体系,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三)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使我市种植业“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农业科研成果开发和农业技术创新上,要突出本地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创新性地选用先进、成熟、应用面积大、效益高的高新技术。建立棉花、玉米、小麦、加工番茄、瓜果、蔬菜良繁和高产攻关、高产示范基地。积极与科研院所挂钩,引进开发新的技术成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逐步形成单位出成果,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推广体系。(四)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1、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领导,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商贸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

24、生产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培育市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产品进入市场已不再由政府计划调节,而是由市场动态的供需状况进行调节,这就需要培育市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农民为主体,组建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经济组织,进一步带动产业,联结市场,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逐步缓解,引导农村经济走产业化、专业化、公司制的路子,这也需要培育市场。根据以上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把培育农产品市场作为重点,发展禽、肉、蛋、奶市场,逐步培育农民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促进农民增收。3、病虫测报。病虫测报是公益性事业,是防治农作物病

25、虫害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1)“十一五”期间,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植保工程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在我市建立一个重点区域性测报站,力争在2006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配备先进的测报站。(2)借建站之机,充裕市级测报队伍的建设,增加测报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测报队伍。同时,进一步充裕和完善市、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的建设,建立乡级重点监测点34个,一般监测点1112个。建立村级监测点4050个,培训一批农民测报员,配合我市、乡两级共同将病虫测报工作做得更好。(3)结合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继续抓好常规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积极开

26、展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及预测预报工作,为我市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产提供有效保障。(4)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积极开展广播、电视预测预报工作,广泛宣传,将病虫测报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从而做好防治准备,将病虫危害控制在前期。(5)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对测报骨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报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测报的准确性。4、农村能源和无公害项目建设。在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抓好“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改造项目的立项及申报工作,发展沼气生产,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同时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相结合,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模式

27、,走一条“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的沼气生产模式,用不到35年时间,不仅彻底缓解我市农村能源短缺的矛盾,改变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面貌,而且对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良好作用。在无公害项目建设方面:在“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成功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完成以上两个项目“绿色产品”的申报工作。同时,于20062007年完成“10万亩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项目的申报工作。于20082010年完成“10万亩绿色加工番茄生产建设”和“5000亩无公害鲜食葡萄生产建设”项目的申报

28、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农业生产水平,树立品牌意识、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农副产品市场风险保障体系。(1)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2)鼓励交易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稳妥推行拍卖制、销售代理制。(3)加强产销衔接,不断拉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4)加强管理和扶持,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创造很好环境。6、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1)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以粮食、蔬菜等产业为突破口,制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系列,建立质量跟踪体系,从产地和市场两

29、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全面实施良种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标准化工作,规范良种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培养企业强烈的名牌意识、专利意识、标准意识,及时依法办理商标注册,用商标来保护自己,用商标来启动名牌效应。(2)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专业的农业标准化队伍。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各级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对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普查,了解土壤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土壤质量信息系统,搞好综合开发生态农业绿

30、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全程质量控制,并且有效减少高毒农药产品比例。积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进一步加强控制农药残留。(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市场的检查和管理。(4)加强标志管理。标志要注册和规范使用,使优质产品具有可识别性。逐步实施防伪标签印制和使用计划。(五)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种植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秸杆还田。秸杆还田能有效促进肥效良性循环,切实保护环境。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倡导施用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

31、、秸杆还田。秸杆还田就是用机械将作物秸杆粉碎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秸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3、开源节流。通过推广种植绿化、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不断培肥地力;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及配套新技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4、再生能源利用。在农村继续推广“四位一体”大棚温室,提高沼气的利用效率;在牧区继续推广使用小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炉灶。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使用较普遍,应抓好在农村的推广应用。5、现有耕地保护改造。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坚持按规划供地,严格控制耕

32、地为非农耕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实行严格的耕地“占一补一”;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保证耕地占补工作的正确运转。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单位,应负责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缴纳耕地开垦费,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6、农业环境污染治理。近年来,由于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及大量施用化学和农药,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有害残留物质既影响农产品质量,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重视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四、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地区将畜牧、红花、粮食、棉花、区域特色确定为五大支柱产业,根据我市的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突出发展棉花产业、畜牧产业,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