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12.02KB ,
资源ID:863117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11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副本副本.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副本副本.docx

1、农林产品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2 副本 副本农产品的概念: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个方面 。 范围广泛,包括植物类、畜牧类、水产类等农产品。农产品物流概念: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发展农产品物流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

2、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特点 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散性农业生产供应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多是以家庭为主作为供应主体,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相对于工业品物流,由众多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民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农产品物流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产品运输和装卸的次数多且复杂,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应进行科学规划。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农产品物流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立性 农产品物流中的发、收以及中转环节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农产品物流要求高 由于农产品与

3、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要求做到低成本运行 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三农问题,要求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产品物流难度大 包装难 运输难 存储难农产品物流具有风险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性强,生产和消费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价格波动较大。价格上升,则造成农产品生产过量和市场滞销;价格下降,则造成农产品生产不足和市场供应紧张,导致农产品物流业主承受较大市场风险。第四节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展现状 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存在问题:批发市场建设有待提高;物流状态较

4、为低级;现代农产品超市尚未成为城市中主要的销售渠道。2、物流运作主体呈现多元化 物流主体除了原有的国有和集体性质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还涌现大批个体运输户、经纪人、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产生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储运及流通加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存在问题:第三方物流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网络建设、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市场主体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有效改变 政府加大现代交通运输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现代交通运输初具规模,国家公用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有大改善存在问题:农产品物流设施尤其是冷链物流设施数量及自动化水平不够高、信息化网络不够完

5、善。4、农产品物流时间长、费用高、损失大、效率低 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而我国一般占30%40%,鲜活农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原因: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冷链物流链发展不足;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无缝衔接不够;农产品运输设备运力不足等。第二章 农产品流通组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流通组织 农产品流通是由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的商品的价值运动、使用价值运动及其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运动三部分组成的运动过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物流的区别两者的内涵和所涵盖的范围有较大的差别: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物流是

6、一种服务产业的名称;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产品物流通常包含生产、流通和消费中的部分活动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农产品物流的农产品流通则毫无意义。一、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定义 农产品流通组织是一种为了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一群人所组成的群体及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如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农民中介组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都属于农产品流通组织。二、农产品流通组织的主要现状 通过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我国城乡农产品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和市场功能多样化,形成了国有、集体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产品经营、无数运销商活跃在城乡市

7、场多渠道经销农产品的格局,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基本形成。三、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特点1、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2、集市贸易是消费者获得农产品的主要场所3、农民个体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力量4、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统一5、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以自然形态为主六、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1、流通环节多,社会交易成本高 2、流通体系不畅,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3、流通方式落后,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4、市场法规制度建设落后,市场秩序混乱5、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渠道不畅 6、营销方式落后,经营粗放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低效总结一、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功能物资集散功能通过中间的流通组织,将当地的、国内的、甚至国外的农产品

8、集聚在市场内,随后再销售到中间商、零售商手上,实现了农产品的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农产品进入市场就成了商品,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来自四面八方的农产品进入流通组织参与公平竞争,按质论价,形成公平合理、比较真实的价格,这种真实的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作用。我国比较规范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价格领导作用,批发市场的价格引导当地的市场价格。信息收集功能信息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至关重要。生产者如果不了解市场而盲目生产,可能导致产品卖不出去;经营者如果不了解市场而盲目经营,可能导致生意亏本。农产品流通组织是当地农产品进出的枢纽,能掌握农产品供求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意

9、义。中介功能农产品流通组织架起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大大减少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易次数,它将交易活动在空间上集中起来进行,不仅保持了商业已具有的媒介功能,而且以更高的流通效率强化了市场的中介作用。财务结算功能目前市场上支付款项的主要方式有代理结算和现金结算两种。正规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一般都具有代理结算能力,这种方式使资金较安全、效率较高。如果农产品流通组织的结算功能比较先进,则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上第二节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即以上总结的5个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概念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以粮油、畜禽肉、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

10、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运输、价格形成等配套服务功能的交易场所。 批发市场形成形式: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而成的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批发市场,如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第二章PPT41-47)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流渠道、主要业态,2010年全国有4500家农产品批

11、发市场,我国的农产品的70%以上经过批发市场进入百姓的菜篮子。销地批发市场增长快于产地批发市场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较普遍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在部分批发市场得到应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批发市场向股份制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第三章 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管理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定义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是指根据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将不同质量的农产品进行分级、归类。 农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效用、意愿、价值等主观特性。质量具有双重性,一是味道、色泽、鲜嫩、大小、形状和湿度等性质从高级到低级不同而构成的垂直质量差异;二是由于产品感官质量不同而形成的水

12、平产品差异。 农产品质量分级主要从垂直的质量差异方面去考虑。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必要性 农产品是缺乏弹性需求的产品,粮食丰收使得供给增长,因为供大于求,必然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所导致的需求增长幅度赶不上价格本身下降的幅度,出现“丰产不丰收”,最终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 不同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不同,低价格的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仍然较小,而高价格的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农产品要求曲线图农产品运输农产品运输的概念农产品运输是指农产品在空间上的移动过程。农产品运输技术具有快速、 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

13、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 农产品储存农产品仓库类型普通仓库储存一般货物的仓库,农产品中的棉麻、干菜、调味品、中药材、野生植物原料等无特殊要求的农产品。恒温恒湿仓库指能使库房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仓库,储存食糖、卷烟等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冷藏仓库指库房内能保持一定低温的仓库,储存新鲜蔬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要求冷藏的农产品。露天仓库指置放不怕风尘雨货物的仓库 ,储存木材等产品农产品储存方法2、沟藏或堆藏沟藏是将农产品堆放在沟或坑内,达到一定的厚度,面上一般只用土覆盖。 沟藏的保温保湿性能比堆藏好,广泛运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多用来储藏根菜, 如北京萝卜储藏,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姜的储存。沟越深,保温

14、越好,降温则越困难。埋藏沟的宽度一般为1.01.5米。 堆藏是将农产品直接堆放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者在荫棚里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土壤、席子或秸秆等覆盖,储藏堆的宽度和高度应根据当地气候 特点、产品本身的种类和用途而定。 气调保鲜储存 气调保鲜储存是调整储存环境的气体成分的冷藏方法。它是一种由冷藏、减少环境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构成的综合保鲜方法。气调保鲜的方法主要有:快速降氧、自然降氧和降压降氧。在气调中要恰当地掌握每一种农产品的储藏温度和汽车成分的含量,这是气调保鲜的关键。具体做法是:塑料小包装硅橡胶窗(可使袋内的二氧化碳通过硅窗向外扩散,使氧气进人袋内),充氮降氧及气调冷库等。 适

15、用范围较广,特别适宜储存鲜活农产品,如果品、蔬菜等。第四节 农产品配送农产品配送的概念农产品配送是以农产品为服务对象,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农产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农产品配送模式直销型配送模式这是一种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物流配送模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行配送,将生鲜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的方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直销型配送模式的优势在于反应快速、灵活,且农户或农产品基地拥有对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提高配送服务效率。不足之处在于一次性投资大、成本较高和抗风险能力低,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 契

16、约型配送模式是指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结,农户提供农产品 ,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是一种“公司+农户”的配送模式。农户+运销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产品运往运销大户,由运销大户对批发商进行配货。这种模式下,运销大户与批发商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2)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产品运往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后由加工企业再配送,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或别的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配送。(3)农户+客商:这一配送方式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或农产品基地收购。优势:有助于加工企业、大型

17、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批发商克服原料来源不稳定的问题,改善成本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源控制能力和生产稳定度;为农户销售产品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渠道;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公司可以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优选、仓储、深加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劣势: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联盟型配送模式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险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18、优点:能够带动各方参与,连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险企业等;降低了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农民的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物流主体建立了公共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缺点:随着交易量增大,管理效率降低,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指主要由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专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优点:配送渠道短、环节少,相对于其他配送模式,在配送损耗、食品质量、管理成本方面都有较大的优点;第三方物流通常能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

19、成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缺点:农户与市场脱节,如果信息在配送中心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容易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户、农产品基地对农产品的配送控制能力降低,不能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会影响甲方的经营,但如果要解除合同关系会产生很高的成本。第四章 林产品运输与配送管理 林产品流通 林产品的概念林产品:林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产品的总称。林产品包括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两大类。林产品的特点林产品的多样性及差异性从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来看林产品是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而生产的木材

20、和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木质人造板、各种木质成品、木浆、种苗、花卉、种子、林区土特产品、林果类产品等等。可见林产品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性往往使得林产品的运输、配送、储存工作量增大,成本增加。供给地的地域性和集中性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却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且大多数比较边远。这样也就形成了林产品的生产重点集中在上述偏远地区,造成了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和集中性。这种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和集中性与需求的大量分散性显然是矛盾的,使林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分析,林产品的需求来自于社会的多个部门、多个

21、行业。而且这些需求是多样的、广泛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还会继续扩大,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加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这就注定了林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物资配送活动必须具有更大的弹性,必须面向全社会。林产品流通林产品流通是指林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动态过程。林产品流通参与者既包括专门从事林产品流通经济活动的收购者、批发商、代理商和零售商,也包括具有流通行为倾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林产品中间商1、林产品生产的特点 (1)林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和集中性(2)部分林产品生产规模小(3)林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问题林产品流通管理者(一)林业部门协同计委确定林产品的生产量,

22、尤其是对木材林产品生产量的确定。如设立“木材检查站”、检查 与监督采伐证、运输证及育林金的缴纳等。在林产品进入市场后,对于某些特殊加工品的供给也进行控制。如刨花板、栲胶、紫胶等林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对木材类林产品市场进行计量管理和监督。如对木材尺寸、树种划分、等级评定等进行评价和测定。对某些林产品实行财务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林产品经营者的登记管理。 商标管理。 合同管理。 对林产品市场的管理。物价部门对木材价格的管理。 对林价的管理。 对非木材类林产品的管理。(四)财政部门监督林产品经营者的财务发生状况。 监督林产品税收的缴纳。林业协会制定林业协会章程、标准等,合理组织本行业的供产销活动。

23、根据国家计划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方向组织林业技术、信息交流和专业化协作 协调林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五 、林产品流通渠道消费用林产品流通渠道消费用林产品是指直接被人们用来消费的林产品,如木制家具、纸产品、水果、药材等。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在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只有零售商介入,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渠道,生产者和零售商分工明确。部分消费林产品生产者采用这种渠道将产品直接供给大型零售商店再销售给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由多种流通主体参与形成的多流通环节的纵向流通分工体系,这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常用的商品流通渠道。这种流通渠道、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链长,能使商品进入广阔的市场,在企业中

24、较为普遍的被采用,特别是小型生产企业。生产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以代理商代替批发商,通常代理商都具有某类商品的专业知识。技术性较高的林产品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这种流通渠道。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种渠道环节最多渠道最长,费用也最多,但一些林产品技术性很高,又需要零星销售时,就采取这种形式。林产品运输管理 林产品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由于林产品种类很多,木质林产品是其中重要一种类型. 木材产品运输木材产品市场分析1、木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对木材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木材消费量持续

25、增长。随着一些大型项目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国家重点大型矿山等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对木材的需求。2、木材产品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木材材种结构上看,国内生产的商品材主要矛盾在于优质大径材资源贫乏,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木材各主产区的优质木材大幅减少,进入市场的天然林大径级木材资源进一步短缺,特别是后续人工林资源树种单一,多为针叶林,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对多材种的需求。3、国内供给严重不足,近期进口木材将继续补充国内木材市场由于国内木材产品需求旺盛,但树种结构单一,呈现供不应求的矛盾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为缓解供需矛盾,一些优质木材以进口为主。我国的木材主要从俄罗斯、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

26、进口,进口量占全国木材消费的比重超过30%,处在国家木材安全警戒线边缘。木材运输工具木材运输以公路、铁路与水路运输为主。其中公路运输在初级运输中运用广泛,但多为普通运输车辆,并没有专用运输木材的装置。随着对木材需求的急剧加大,人类对木材运输车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开始在普通车辆上加装挡杆、捆扎装置,甚至装卸机构,出现了早期的木材运输专用车辆。这种车辆最早出现在北欧、南美等木材产量丰富的地区,以后才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 公路运输(1)仓栅车 (2)半挂车(3)栏板车(4)专用木材运输车铁路运输水路运输(1)单漂流送。单根木材流送的方式,也称赶羊流送。适用于上游中、小河流。单漂流送作业方式因不同的河

27、流、水位、树种而异。在平原、丘陵河川进行时须划分河段,定时、定点、定量地流送。这种方式省工,不需任何能源,但流送中木材难于控制,容易插垛和失落。(2)排运。用绳索将多根原木、原条或竹排编扎成一定形状, 利用自身浮力在水上运输的组合体。木排沿水路的运输比单漂流送容易控制,适用于较大的河流、湖、海。(3)船运。木材装在船上的运输。航船运输自带动力,驳船运输由拖轮拖带或顶推。船运成本高,但速度快,能逆流而上,且不易丢失。适用于江河、湖泊、海洋。 除了前面介绍的三种方式外,木材运输还包括平车道运材、索道运材、缆车道运材(缆曳铁路运输) 、冰雪道运材等。 木材产品储存木材产品的贮藏方法木材从立木伐倒、贮

28、存、流通,到最终使用的全部过程,都存在着损害的问题。如果保管、处理不善,木材会产生开裂、变形、遭受真菌腐朽、昆虫蛀蚀、火灾危害,导致木材败坏变质,降低以至丧失原有的利用 价值。为了使木材始终保持原有的质量,合理地利用木材资源,对木材防护保管是十分必要的。造成木材败坏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败坏、物理破坏和化学降解。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败坏,即真菌变色、腐朽和虫害,它们不但侵害立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原木和锯材,还能破坏气干木材的制品。对于木材保管来说,这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原木保管1.干存法 干存法是使木材含水率在短期内尽快降到25%以下,达到抑制菌、虫生长繁殖和侵害的目的

29、。 适于干存法的原木含水率一般在80%以下,且尽可能剥去树皮,或树皮损伤已超过三分之一。原木剥皮时尽量保留韧皮部,并在原木两端留存10-15cm的树皮圈,以及在端面涂防裂涂料,或钉“S”形钉子等措施,以防止原木开裂。 对于木材材身上有损伤和树节的,要涂刷防腐剂(如氯化锌、硫酸铜、硫酸锌、氟化钠、五氯酚钠等),以免菌、虫的侵入和蔓延。 干存法保管木材的场地应选地势较高、地位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堆垛时要清理场地内的枯枝、树皮、木屑和腐木等杂物,保持清洁;场地以水泥地面为佳,或煤屑碎石铺平压实,可防止潮湿或杂草丛生。干存原木楞的原则以利于垛内空气流通,使木材迅速干燥为目的。 2.湿存法 湿存法是使

30、原木边材保持较高的含水率,以避免菌害、虫害和开裂的发生。此法适于新伐材和水运材,原木边材含水率通常高于80%。已气干和已受菌、虫害的原木以及易开裂、湿霉严重的阔叶树材原木不可采用此法,南方易遭白蚁危害的地区也不宜采用湿存法。 湿存保管的原木应具有完整的树皮,或树皮损伤不超过三分之一。楞堆的结构是要密集堆紧并尽量堆成大楞。新伐或新出河原木立即归密集大楞,归楞前的原木不应在露天存放5天以上,归楞后的原木立即封楞,施行遮阴覆盖。 为防止原木断面失水而发生开裂或菌、虫感染,可用防腐剂湿涂料涂刷端面;还可在涂料上面再涂一层石灰水,以避免日光照射使涂料融化消失。如有水源条件或有喷雾装置的地方,可使用喷水法

31、。施行喷水的木材,可不必覆盖和遮阴。喷水时延均匀地喷射在冷垛内,使每根原木都能浸湿,喷浇时间一般在4-9月。归楞后10天内开始喷水,第一次喷浇时间要长,以使每次喷浇10-20min,每昼夜3-4次。 第五章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食品冷藏基础知识 食品变质的原因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微生物作用、酶的作用、化学作用、呼吸作用和物理作用。食品的冷却加工食品的冷却概述人工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五章PPT13-17)食品冷却的内容食品的冷却:在冷库冷却间内将食品的温度由常温降到指定的温度,但不低于食品汁液的冻结点。一般冷却后食品的温度为40 。食品的冷藏:即食品经过冷却后放在冷却物冷藏间贮藏。冷藏温度一般为-215,而-18则为常用的冷藏温度。48则为常用的冷藏温度。此冷藏温度的冷库通常称为高温库。要求在维持食品冷却后最终温度下只做短期贮藏。(3)食品的冻结:在冷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