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KB ,
资源ID:86307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0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复习专题3古代对外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复习专题3古代对外关系.docx

1、历史复习专题3古代对外关系专题三:古代对外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1、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步发展的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史实: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这是中

2、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当然,安敦派使者来中国这个知识点,这两年的考试说明没做要求。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特点: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从交往形式上:既有 ,也有 ;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三条途径,其中 是主要参与者;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史实:朝鲜: 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日本: 遣唐使,留学生,人物。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印度: 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大食伊斯兰教,造纸、

3、纺织;瓷器特点: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第四:双向交流, (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史实: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特点: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特点:第一,由于自

4、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华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4)第四个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史实: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

5、,促进发展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台州;福建,俞大猷,1565葡占澳门: 1553居住权;1557官署,长期占据收复台湾:1624荷兰;1662郑成功;1684台湾府抗击沙俄: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特点: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开始抗击外国侵略2、世界各国与中国的交往(1)朝鲜两汉东汉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各国的关系密切。 汉朝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不少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朝鲜的名马特产也运到中国。隋唐隋炀帝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许多朝鲜音乐家到长安,朝鲜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中就有高丽乐的部分。 朝鲜人频繁地到长安留学,新罗留学生

6、非爱好唐诗。新罗工匠吸收唐朝手工业的优良技术,织品精美。 唐和朝鲜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的有牛、马、麻、人参等。唐输入朝鲜的有丝绸、瓷器、茶叶、药材、书籍等。辽宋对外贸易东达朝鲜。元朝(2)日本两汉西汉时,日本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隋唐日本派“遣唐使”13次,留学生很多。 阿倍仲麻吕(汉名晃衡)和李白、王维建立了深厚友谊。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唐文化在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文学、日常生活方面对日本影响很大。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入日本。辽金对外贸易东达日本。元朝明朝戚继

7、光、俞大猷抗击倭寇。(3)印度两汉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隋唐唐太宗时,互派使者通好。唐太宗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到天竺,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印度。(4)东南亚两汉隋唐北宋明朝(5)西亚两汉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隋唐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从651年

8、以后100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辽金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明朝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地区。(6)非洲唐朝元朝明朝(7)欧洲两汉汉代丝绸之路通大秦。甘英出使大秦(未到)。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把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唐朝元朝元朝时东欧商队、使团到大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明朝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

9、徐光启介绍欧洲水利方法,翻译利玛窦带来的科技著作。清朝清初,沙俄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康熙帝组织反击。2、原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上述时期(除清朝外)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是:(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对外贸易是在农业、手工业,尤其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2)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3)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3、表现: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1)经济贸易往来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2)政治交往官方派遣使节、

10、留学生等。(3)科技文化交流。(4)宗教传播: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5)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

11、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4、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流。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

12、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清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我国传往国外的事物品种涉及政治、科技、文化、生产技术和特产,尤其以四大发明和丝织品、瓷器闻名世界。同时吸收世界各国的长处。5、影响增进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

13、进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6、认识:(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往就越频繁两汉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东汉初年,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中国,光武帝还赐给“汉委奴国王”金印;97年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派使来中国,中国和欧洲国家开始直接友好往来。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唐朝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中国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那时与唐朝通使友好的多达70余国。首都长安设置鸿胪寺来专门接待各国的使节和宾客,还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外国的商人只要不违犯唐朝法律,贸易往来完全自由。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

14、文化交流中心,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历史佳话,都出现在这个时期。明朝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发达。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跨越亚、非两大洲,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并进行贸易,其足迹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要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以上史实都说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是加强对外交往的基础。当然,频繁的对外交往,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2)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

15、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癸,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

16、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3)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划,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

17、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2、唐朝的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向东朝鲜;从长安向西经过敦煌葱岭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海路:从登州、扬州朝鲜、日本;从广东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三、中外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1、东 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受到汉桓帝接见。2、唐 朝日

18、本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访问。 唐与天竺之间在唐太宗时即开始互派使者友好 往来。 651年(唐高宗在位),大食遣使与中国通好,此后百余年间,大食派使者来华多达30余次。 3、元 朝 亚洲、东欧和非洲海岸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派使者到大都访问。 4、明 朝 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到明朝访问。 5、清 朝 乾隆帝时,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来访中国,商讨通商事宜。三、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

19、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1、概况: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和欧洲地区。汉字也传入朝鲜。儒学经典传到日本。传入中国的有佛教、象牙、香料、宝石和多种植物等等。 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

20、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2、中国文化的外传 (1)科 学 技 术 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 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元朝时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2)

21、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 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3)文 学、体 育 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日本。 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4)文 字 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 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 了日本文字。 (5)思 想中国的儒家经典、佛教传到日本。 3、外国文化传入中国 (1)农 作 物 品 种 宋朝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传入中国。 (2)生 产

22、技 术 唐朝时从印度传入了熬糖法。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3)科 学 技 术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 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4)艺 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及印度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传入中国。 (5)宗 教佛教于西汉未年传入中国。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史的珍贵史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 建起了一大批清真寺。 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祆教、摩尼教在隋唐时由西亚传入中国。4、认识: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一、经

23、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 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会作茧自缚,不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同世界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族人民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借以取长补短。 21世纪,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人口、污染、现代病、民族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跨国贩毒走私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全球的合作和综合治理。因此加强中外的合作、交流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中外经济往来 1、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

24、欧洲其他地区。 2、东汉: 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特产运到中国。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到日本。 3、唐朝: 朝鲜的牛、马、麻、人参等输入唐朝,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藉等输入朝鲜。 中亚、波斯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不断运往波斯、西方。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非洲和欧洲。 4、宋元: 中国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到非洲一些国家。 5、明朝: 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土特产。四、中国古代的反侵略战争1、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

25、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1561年在浙江台州一带九战九捷,迅速扫平了浙江的倭寇。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配合,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3、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侵略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4、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

26、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五、对闭关政策(历代政府的对外政策)六、外国国名和地名的古今对照1、汉朝所说的“安息”,是指西亚的古国,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2、汉朝所说的“大秦”,是指罗马帝国。3、唐朝称印度为天竺。4、唐朝称伊朗为波斯。5、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6、明朝时,称今天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为西洋。7、中国古代提到的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练习: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趋势?后果如何?2、据西洋番国志载:“永乐之初,敕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诏示恩威。”又据永乐实录载:明成祖多次下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以遵洪武事例禁治。”这两则材料各叙述一种什么历史现象?各有何影响,并分析这两种历史现象之间关系? 3、历史上对西部的开发始于张骞通西域。有人认为,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之。4、简要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特点。到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又呈现出什么趋势?暴露出什么新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