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1.42KB ,
资源ID:862852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28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各章节要点《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习笔记李芳著.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各章节要点《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习笔记李芳著.docx

1、各章节要点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习笔记李芳著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学习笔记四川自考区课程编码00446使用书籍教育管理技术基础主编:李方版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教育管理技术概论一、选择:1、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教育管理技术大多属于行为学上的技术、智能形态类的技术。2、教育管理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中的技术,主要是智能形态的技术。3、教育管理技术的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技术方法论;统计测评;预测决策规划、实验、调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计算机。其中,统计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二、名词:1、教育管理技术:人们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所使用的操作性程序和手

2、段。三、简答:1、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方法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都是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和手段,有时方法即技术或者技术即方法;、区别:教育管理方法是管理人员为顺利完成教育管理任务,实现教育管理目的而采取的实践活动方式,教育技术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活动方式和方法,而且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而采取的科学化手段,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度。2、教育管理技术的基本任务:、研究教育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过程和方式方法;、启发人们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去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认识教育管理现象,探索教育管理规律,提高现代教育

3、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水平。3、教育管理技术的基本特征:、针对性;(针对存在的技术提出)、工具性;(使用价值、具体的可操作的非抽象的)、规律性;、即效性。4、学习教育管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有严格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从教育本身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重视在管理实践中学习管理技术,加强作业和实际训练,把学与练有机结合起来;、学习与教育管理技术有关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一些案例去分析教育管理技术的具体运用问题。第二章 方法论对教育管理技术的影响一、选择:1、对教育管理技术影响的方法论主要有哲学方法论和系统科

4、学方法论;2、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方法论;3、系统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践第一观点、群众观点、实事求是观点、普遍联系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发展变化观点;5、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方法论包括实用主义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6、16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宣告了控制论的诞生;7、信息论的创立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申农,1948年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论;8、系统论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9、突变论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科

5、学,由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创立;10、耗散结构方法论是1969年由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提出的;11、协同论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1977年西德物理学家H.哈肯教授创立的;12、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和杜威,强调有用即真理,推崇科学方法,重视证据和验证效果;13、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和有关逻辑规律、规则,对人们已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理论观点学说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检验论据、澄清混乱,促使其逻辑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方法;14、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主

6、张用一种“理想模型”的实验室方法并符号系统引进认识过程,从直接观察描述上升到模拟化水平,在更抽象的认识层次上把握对象。皮亚杰把结构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跟踪研究法和“临床”观察法被广泛运用;15、信息传递和转换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和反馈;16、系统论的原则是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原理和优化原理;17、突变论阐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下如何发生非连续性突变现象,从而揭示和解决各种事物的不连续的突变现象的一种方法,每一个类型都有各自特征、位函数和反应方程式;18、耗散结构的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

7、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19、协同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探索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它为教育预测、决策、规划提供价值;20、“三论”指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新“三论”指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第三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选择:1、统计表是表达数据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2、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有:序号、名称、标目、表身、表注;3、统计表的种类有:单项表、二项表、复合表和次数分布表;4、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有:求全距(R)、定组数、求组距(i=(全距+1)/组数,一般以10为组

8、距)、定组限;5、统计图分为:直条图(单式、复式)、圆形图、线形图、直方图、多边图、散点图;二、名词:1、次数分布表:描述一群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即指一群数据在各等距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2、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大小的统计图;(比较一组资料为单式)3、圆形图:以圆形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4、线形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某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的统计图;5、直方图:用面积表示频率分布的统计图;6、多边图:利用闭合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数据变化情况的统计图;7、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

9、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双变量的关系;三、简答:1、统计表的作用:、免用文字的冗长叙述;、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差别和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总计、平均和其他统计值的计算;、便于检查计算错误和项目遗漏。2、编制统计表的原则和要求:、原则:简明扼要、说明问题一目了然、纵横标目安排适当、项目排列符合逻辑顺序;、要求:标题确切、标目照顾到分类的层次、线条不宜过多、数字用阿拉伯及小数点上下对齐及表内不应有空格、资料来源和说明要附于表下。第四章 教育管理日常统计一、选择:1、日常统计比较实用,计算简便,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大量最基本的一项统计,其步骤包括分类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动态分析;2、学生基本人数指

10、标的统计包括:学年初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学年末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转入学生数转出学生数)、全学年在册学生数统计(=学年初在册学生数+学年中入学学生数)、全学年平均学生数统计(=学年内学生出席人日总数/学年内教学总日数)、日历年度的月平均学生人数统计(=(8X1+4X2)/12)、招生与毕业人数统计(学生毕业率=应届实际毕业数/应届毕业班学生数100%,学生巩固率=实际毕业数/实际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数100%)。3、学生出勤和缺勤统计包括:出勤和缺勤统计常用指标(实际人日、实际人时、每周教学计划人时总数=教学计划规定的每周应授课学时总数应出席学生数)、出席率和缺勤率(每周出

11、勤率=每周实际出勤人时总数/每周教学计划人时总数100%,每周学生缺勤率=每周制度人时总数/每周教学计划人时总数100%)。4、动态分析方法包括:动态数列的直观分析、动态水平分析、动态速度分析。二、名词:1、动态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运动变化情况的分析。2、动态水平分析:对教育现象在某一时期或时点上发展水平的分析,包括发展量(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发展水平等指标。3、动态水平发展量分析:也叫发展水平指标,反映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模和水平。4、平均发展水平:也叫“序时平均数”,把动态数列中各个时期的指标进行平均所得的平均数,如某县每年平均转行人数(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各行转数和/行数)

12、、再如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X杠=X/n)第五章 统计量数一、选择:1、相对量数包括:百分等级、标准分数。2、百分等级的优点是在同一测验中不同被试百分等级可以相互比较,不同测验中同一被试也可以比较,但不同测验中不同被试不能比较;缺点是它是等级量尺,无可加性,两个以上百分等级不能合成一个联合分数,对原始分数来说百分等级单位距离不相等。二、名词:1、集中量数:代表集中趋势或集中程度的数。如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2、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数所得的商,用M表示,如果M是由X变量计算得来的,就记为X杠,表示总体平均数。3、差异量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

13、离散程度的量数,反映数据分布的离中趋势。如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4、全距: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又称两极差,用R表示。5、平均差:表示各量数与其平均数(中数)的离差的绝对值之和的算术平均数。以AD或MD表示。(以算术平均数为原点计算各变量与原点之差,叫离差)6、方差:是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也叫变异数,其符号为 。7、标准差: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其符号为S。8、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它表示任何一个分数在该团体中的相对地位。(如学生某学科分数百分等级是65,说明比他差的有65%,用符号PR)9、标准分数:是指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之差再除以标准

14、差的量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量数,用字母Z表示。10、相对差异系数:相对于绝对差异量数的比较,比较不具测量单位的相对差异量数的比较。第六章 相关分析一、选择:1、同一种相关量的系数才能比较,不同相关量之间的系数是不能比较的。2、在教育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多属于直线相关,相关系数范围介于0到+_1.00之间,0为不相关,1为完全正相关,-1为完全负相关。3、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单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变量相关称为复相关。指一个因变量与几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4、教育管理中在进行常见单相关分析首先要分清尺度种类,类别变量与类别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相

15、关,等级变量与等级变量、等距变量相关,等距变量只与等距变量相关。5、在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时,类别与类别用0/相关、列联相关系数C;类别与等级用小R相关;类别与等距用相关比率、点二列相关;等级与等级用相关比率;等距与等距用积差相关分析方法。二、名词:1、伪相关与中介关系:两个变量之间仅因一个第三变量之故而似乎相关,但实际上这两个变量并不相互影响,称为“伪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明显相关由一个中介变量导致的称为中介相关。2、正相关、负相关与零相关:如果一个变量随着第二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为正相关,相反为负相关。零相关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不关联。3、直线相关与非直线相关:两变量以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比率发

16、生变化而表现在图形上为直线或近似直线形式称为直线或线性相关。而当一个变量值变动时,第二个变量值发生不均匀增加或减少变动表现在图形上为近似各种不同的曲线形式称为曲线相关或非直线相关。4、相关强度:指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三、简答: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区别:、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一样,都是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函数关系反映着两种事物之间严密的固定的依存关系而相关关系所反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严密的固定的,还会受其他研究之外变量的影响。、因果关系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变量关系中确定或寻找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相关关系所强调的是双变量在发展变化方向和大小方面存在的一定的关系而不强调孰因孰果。第七

17、章:抽样一、选择:1、总体愈小取样就愈容易,但所得结果仅能推论到这种小总体。2、与抽样研究相对的是普查,将所要探讨的总体全部不漏的加以研究的方法。4、界定总体即确定抽样的范围。5、抽样过程的误差有两种,记录误差和代表性误差。6、记录误差是指收集的资料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7、代表性误差取决于被研究标志的不均匀程度、抽样数目和抽样方法。8、一般而言,相关分析的的满意样本至少要有30名,因果比较和实验至少每组15名,调查则至少每组100名。9、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类抽样、多级抽样、整体抽样、有意抽样、双重抽样。10、随机抽样遵循均等和独立原则;等距抽样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个体特

18、征分配不均匀时采用分类抽样;如果总体太大,样本只占很小比率就采用两级或多级抽样法;便于实验研究工作的取样往往采用整体抽样;如果要按研究者一定目的要求去抽样可采用有意抽样,但其结果是无法解释普遍事实的却是最易实施的;如果要比较两个样本则采用双重抽样。11、整体抽样代表性弥补方法是把某个或几个具有特殊情况的成员在计算上除掉或将构成这个样本的特殊情况加以说明以免误用实验研究结果。二、名词:1、总体:也叫全域,指研究者所研究者所界定的研究对象的母体。2、抽样单位: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3、样本:指从总体中所抽取出来的个体或元素的小集合体。4、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加以研究的方法。

19、5、单纯随机抽样:全凭机遇来抽样。遵循抽样的均等原则和独立原则。6、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机械抽样、间隔抽样,根据研究目的要求,从抽样总体的名单中有系统地每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作为样本。7、分类抽样:也叫分层抽样或比率取样。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分类所依据的特征必须和研究目的配合并避免重合现象。8、多级抽样:也叫多阶段抽样,适用于总体大样本小的方法。9、整体抽样:也叫集体取样、类聚取样,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分为若干类,再于各类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体来作为样本。10、有意抽样:也叫按目的抽样,按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样选本。一种是选择典型样本、一种是选

20、取非典型或具有某种特殊特征的样本。11、双重抽样:指进行两次抽样,抽取两相样本进行比较的方法。三、问答:1、抽样法的优点:、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可对所抽取的样本深入研究;、缩短资料整理的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2、抽样要求:、界定总体;、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样本容量适当。第八章 统计推断一、名词:1、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资料对总体某些性质所作推论或判断,是通过已知推论未知,由特殊去研究一般的方法。2、统计数:也叫统计量,是通过一定的关系或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是代表样本的某些特征的量数。如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等。3、参数:也叫母数,是代表总体的性质的量数

21、如总体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和相关系数。4、估计数:一个被用来推论参数的统计数。估计数的大小叫估计值。如当总体平均数不明了时我们可用一个样本平均数(统计数)来估计它,这是 就是 的估计值。5、标准误:也叫标准误差,是反映样本统计量波动情况的指标,以SE表示。凡由一个样本的统计量推出总体统计数的估计值时都要计算标准误。6、自由度:指一组变量中可以自由变动数值的变量个数。常用 表示。7、显著性水平:指拒绝原假设所犯错误的概率。一般取0.01水平,有时也用P0.05,P0.01等形式来表示。(正态曲线下面积95%的理论Z值为1.96,99%为2.58,样本Z值小于95或99,差异不显著,大于95或9

22、9,差异显著,或样本Z值小于1.96或2.58,即显著性概率P0.05或0.01,则为差异不显著,接受假设(样本与总体无差异),Z值大于1.96或2.58即P小于0.05或0.01则差异显著,拒绝假设。)8、统计检验:根据抽样结果,在一定可靠性程度上对一个或多个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的原假设作出拒绝还是不拒绝的结论的推断。9、单尾检验:研究前根据理论或经验可预测某一平均数将大于另一平均数,如某种数学方法优于另一种数学方法,使用单尾检验。10、双尾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若无法预知两种处理所得的平均数大小,只关注这两个平均数之间的绝对差异而不管方向就可用双尾检验。11、总体参数估计:根据样本的统

23、计值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12、点估计:用一个样本的统计值来估计一个未知的总体参数。如果样本的代表性相当高可采用点估计。13、区间估计:指对总体参数可能落在某数值区间之内的估计。第九章 教育测评基础一、选择:1、教育测量和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的一项基本技术,它对于甄别人才,促进教改和提高教学质量均有重要意义。2、现代教育测评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量鼻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3、1933-1940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八年研究”,标志着现代教育评价从教育测量中分离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产生。4、被称为

24、教育评价鼻祖的美国的泰勒。5、测量的基本性质包括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6、测量有四种量尺:类别量尺、等级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7、类别量尺或名称量尺仅是符号或称呼,没有任何数量大小含义,没有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只能在每一类别中计算次数,例如百分比、列联相关、X平方检验。8、等级量尺或位次量尺标准是按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或者依次划分为等第,标志测量某一类别的顺序关系。运用的统计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等,在测量智力、能力倾向、人格成绩时常使用。9、等距量尺具有类别和等级量尺的特征,要求连续数量之间的差距相等,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乘除,

25、因为它没有绝对的零点,如得零分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一点知识不懂。统计中如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数、相关系数和T、F检验等。10、比率量尺是测量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的理想量尺。有绝对零点,量尺上单位相等,可四则运算。但在教育测量中比率量尺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如智力的绝对零点是难以决定的。统计方法适用于等距量尺的方法外还可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数。11、四种量尺能采用最高层次量尺所测量的变量,通常也可用其他较低层次的量尺测量,反之则不然。12、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发表斯坦福比纳量表,90个项目,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儿童的聪明程度,110以上是聪明、90-110为中等,90以下为愚笨,智力商数等于智力年龄除

26、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13、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采用离差智商DIQ测值,根据常态分布将测得的分数换算成标准分数然后在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常态分布中确定位置。14、信度的类型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库李信度、A信度、评分者信度。15、效度的类型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16、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是评价试题是否优良的两个重要指标。17、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评定、评估和鉴定等活动是教育评价活动的重要形式。18、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考虑的是信度与效度,他们是前提条件,是衡量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质量的重要尺度。19、泰勒是当今行为目标之父。2

27、0、教学测评是教育测评的主体,教育目标的设计是教育测评的重要基础。21、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二、名词:1、教育测量:指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教育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活动过程。2、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育现象价值的一种活动过程。3、测量: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它表明被测对象通过作业和活动所达到的程度或量的多少。4、能力倾向测验:指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主要指特殊的潜在能力。一种是特殊能力倾向测验,一种是综合能力。5、人格测验:测量儿童的兴趣、态度、情绪、需要、动机、性格。6、常

28、模参照测验:在较大群体范围内取样的基础上,以常模为参照点来解释测验分数。7、标准参照测验:指测验的结果是根据教学之前所制订的完成课题范围的客观标准加以解释的。8、形成性测验:教学过程中随时采用内容短而独特的测验,评价学生进步的情形。以提供反馈信息为目的。9、信度: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几次测量的相关系数越高,信度越大。10、重测信度: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集体的受试者进行重复测验,所得到的两组考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即为重测信度系数。也叫稳定系数。11、复本信度:同一集体的学生在几乎同时进行的、质量相等的两份试卷的两次考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12、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为质

29、量相等的两部分并同时进行测验,这两部分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叫分半信度系数。13、评分者信度:对主观试题,记分存在评分判断误差,则须检验评分者信度,从样本中单独由两位评分者在每份测验卷上评分,根据评的分数求相关系数。14、效度: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例如历史课测量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语文水平。15、内容效度:测验题目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所要测量的整个内容,也就是内容的代表性。16、效标关联效度:根据参照标准用的量数(效标)来衡量测验效度的尺度。即量数与效标之间的相关系程度。分为同时效度(测验分数与当前的效标资料之关的相关度)和预测效度

30、(测验分数与将来的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度如能力与绩效)。17、结构效度: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换言之就是指测验分数能够依据某种理论构念加以解释的程度。也即测验分数所能说明的意义是什么。18、区分度:指试题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19、评定:侧重于用客观的测量方法对个体特征作出判断。如评定教与学的数量和质量。20、评估:侧重于对客体的内在潜力、以往工作和未来发展作出判断。如办学方向、水平与发展战略的估价。21、鉴定:侧重于对已取得的教育成果作出结论性的判断或由校外鉴定机构或其他组织对学校工作予以承认和认可。22、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或为受教育者的培养而确定的总的质量

31、规格,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3、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24、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学校的性质、任务对学生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标准。25、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主要目标。三、问答:1、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区别和联系:、联系:教育评价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基础上的;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手段,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的目的。、区别:教育测量的目标在于探明教育对象或现象的量的多少,而教育评价的目标则在于通过对教育事实的了解,进而求得对成绩的肯定以及对缺点的改进;教育测量重在获得事实和量的测定,教育评价重在解释事实,作出价值判断。2、测量的作用:、选拔学生;、检查教育或教学目标贯彻情况;、诊断;、鼓励和鞭策;、升级、编班与分组;、指导就业;、预测。3、测量的种类有哪些:、按照人数可分为: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照对象可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或学业成绩测验、人格测验;、按照测验材料可分为:文字测验、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