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99KB ,
资源ID:86243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243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毛概自整.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毛概自整.docx

1、毛概自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考题2)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或者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名族特色、时代特色。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3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

2、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主题(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实践基础)3.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开始萌芽时期(1921-1927):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基本形成时期(1927-1935):中国

3、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向成熟时期(1935-1945):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发展时期(1945-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21.形成的条件: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2.理论形成阶段:(1)提出理论阶段: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

4、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2)构建理论阶段:1987年,党十三大 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3)形成理论阶段:1992年,党十四大 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4)丰富理论阶段:1997年,党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 郑重将邓小平理论跟马列

5、、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载入宪法。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71. 时代背景:(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局势和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发展变化(2)在国情上看,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我国社会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2. 发展历程:1989年六月,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的中央其他领导提出来“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重要意见,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2000年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

6、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全民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3.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32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

7、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水院考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第一次提到科学发展观)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

8、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07年,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4.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48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 实事求是为什么是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

9、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3.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七、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10、盟为基础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建所有,保护名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69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39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完整表述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最基本的动

11、力;农民阶级是主力军,贫农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虽具有两面性但仍是革命的力量之一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水院考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的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九、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2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

12、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已有了相当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

13、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缓和。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17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把解放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十一、发展

14、才是硬道理122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点历史阶段。十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5、1411.内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2.“不够格”主要指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讲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4. 为什么说我国必须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

16、位的压力。5. 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下开始大题十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思考6)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名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17、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七章十五、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611.改革开放的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2.改革开放的目的: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

18、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 改革开放的意义(认识、看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认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19、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4.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改革开放的实践依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6

20、3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者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充分展开,各种矛盾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所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1、只能做一般的概括。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充分的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关于基本矛盾,我想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法比较正确。”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22、发展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义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十七、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2、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十八、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8改革是动力,发展

23、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十九、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24、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立根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立根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独立自主、自立根生

25、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立根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二十、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二十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利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第八章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十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群

26、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2、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二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27、、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28、制度,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二十五、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二十六、鼓励、支持和

29、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二十七、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与此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3、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前提条件:公有制为

30、主体 旧的分工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生产力4、分配原则 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更加注重公平二十八、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按资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生产要素按经营收入分配按社会保障分配(福利等)二十九、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注意两个问题正确认识“先富”(手段)与“共富”(目的)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础)、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补充)等制度。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

31、发展三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2011.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好”字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从“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突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2007年,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为什么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