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119.79KB ,
资源ID:86240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24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单选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 年代中期。2.( 多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 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 , B. 资本主义 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 , C. 无产阶级以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3.( 多选 )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是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二、 马克思主

2、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 多选 )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 最重大影响的 , 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它们代表了 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 是马克思主 义的直接理论来源。5.( 单选 )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 , 她是哲学史上第一个 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 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6.( 单选 ) 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 是黑格尔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7.( 单选 )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 哲

3、学思想 , 只是吸收了她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 同时摒充了她 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 , 清除了她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 唯心主义杂质。8.( 单选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 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 , 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直接理论来源。9.( 多选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分离 ,B: 唯物主义自然马 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分离。10.( 单选 )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时期 , 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 19 世纪初 , 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 中间经济

4、亚当 *斯密的发展 , 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11.(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 19世纪上半叶以 A.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12.( 多选)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 , 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 学基础13.( 多选 ) 马克思、 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 而且也 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 1845 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 哈的提纲和马克思、 恩格斯 1845-1846 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 形态一书 , 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4.( 多选) 1847 年 7

5、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 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 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 , 则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5.( 多选) 列宁的 ( 论欧洲联帮口号 ) 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 纲领两篇论文 , 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 社会主义革命有可 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16.( 单选) 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 , 在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 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即 具有中国特点、 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17.( 多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6、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体系。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 单选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2.( 单选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 革命性的统一。3.( 单选 )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 神。4.( 单选 )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 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 场上。5.( 单选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6.( 单选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 出发点和归宿。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7.( 多选 )

7、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 , 有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 理想、 社会理想等。8.( 单选 )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 , 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 它贯穿于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之中 , 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 和实现程度。9.( 单选 )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 , 就是推翻资本主义、 实 现共产主义。10.( 单选 )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11.( 单选 ) 实现共同理想 , 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 学习、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1.( 单选 )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 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 实际情况出发 ,

8、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2.( 多选) ( 单选)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取向 , 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3.( 单选 )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4.( 单选 )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 , 就是中国正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 多选 )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 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 )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 单选 ) 世界观 , 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

9、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 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 单选 )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3.( 多选 )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 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 论的问题 ,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主是指思 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 即世界可不能够认识的问题 , 这在哲学 上属于认识论问题。4.( 单选 )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

10、是第一性的问题 ,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 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 是历史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社 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 是历史唯心主义。5.( 单选 ) 世界的本质问题 , 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6.( 单选 )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 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 各自独立的本原 ,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7.( 单选 ) 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她认为 , 物质实体是有广 延性的、 被动的、 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 能动的、 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8.( 单选 )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 , 唯物主义和唯

11、心主义共同之 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9.( 单选 ) 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 合” ,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即是 宇宙” ,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 , ”天地万物皆 在吾心中”等 ,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 ,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 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12.(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

12、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13.(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 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14.(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 :A.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 ,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 ,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 是彼此孤立的、 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C.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D.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 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13、,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力量。15.(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 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16.(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 唯心主义一元论。 C.,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 局限性。17.(多选)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18.(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A.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14、B.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 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9.(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0.(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 是物质的运动。(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 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 的运动。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 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

15、位置 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 对稳定性。(单选)(2)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21.(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 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22.(单选)一般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 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 的一维性特点。23.(多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A.时

16、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B.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C.时间和空间既是绝正确、 无限的,又是相正确、 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24.(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25.(单选)(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 活动26.(单选)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27.(多选)实践主体能够划分为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C.类 主体三种形式。28.(多选)实

17、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A.客观性、B.对象性C.社会历史性。29.(多选)实践具有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30(多选)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物质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31.(简答)实践的作用?答: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多选)人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生化 ,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单选)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单选)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2.(简答)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

18、、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单选)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单选)第二二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苗-* 第三,头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3.(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 ,就会把原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 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 分彼此

19、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4.(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5.(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6.(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8.(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 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B.,新

20、事物优起于旧事物。 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 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它必然战胜旧事物。9.(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答: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 ,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 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 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可是 ,不论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 新事物必然会

21、战胜并取代旧事物。(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0.(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单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1.(简答)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答: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2.(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 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 化发展。(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 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

23、性和斗争性。(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 相互吸引的性 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单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 :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社会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面 ,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

24、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正确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正确。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 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 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3.(单选)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14.(多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

25、展。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5.(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她事物的相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 ,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是第二位的原 因。第三,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

26、世界,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为基础。16(论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 ,都有其 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 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 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 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 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

27、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 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单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 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 含着普遍性。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就会导致”白马 非马”的诡辩命题。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28、。(单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矛盾的 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17.(多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的不平衡;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18.(多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A.首先,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B.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 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19.(单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

29、.(简答)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答: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或范围、 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 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 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单选)所谓”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21.(单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22.(单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 根本标志。23.(简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30、;答:(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多选)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 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三)否定之否定规律24.(单选)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 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25.(单选)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26.(单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 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 一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采取批

31、判地继承的态度。27.(论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 现实意义。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 ,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 ,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 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单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它 带有很大的总括性,它的作用要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 ,在事物的 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即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时,才能完整、 充分地显示出来。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 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 义。首先,要坚信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