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6.01KB ,
资源ID:86210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21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浅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浅析.docx

1、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浅析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浅析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一位重要的改革家、实践家和富有德行的领导者。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办学和讲学,深入农村搞教育实脸,有选择地把外国新的教育和教育管理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并加以改造,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和教育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学校管理、教育经费和民主教育管理方面的特点。我们应当注重学习先生的教育管理思想,并对其作深入的研究,继承其优秀遗产,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管理理论,提高我们的学校管理水平。关键词:陶行知;学校管理;经费;特点Abstract: The Tao of Chinas modern

2、 education, a leading reformer, practitioners and full of moral leader. S One life and lectures in schools, in-dep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engage in real face, selected the new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f foreign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reality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to transform, to form the e

3、ducation and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thinking. Aspects of management thought in education there are three main areas: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 funding and democratic educational management featur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Mr study, a

4、nd its depth of research, inherit its outstanding heritag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our schools.Key words: Tao Xingzhi; School management;fund; characteristc一、学校管理陶行知对学校管理虽没有撰写过专门的文章来阐述,但他在各种文稿和信件中都有提

5、及。他认为“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管理学校就像治理国家一样,要有眼光和胆略,否则学校会越办越差,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其学校管理思想包括用人制度、学生管理、教育功能、教师待遇、环境建设、教育督导等。(一)用人制度一一善于用人,奖惩分明 陶行知先生“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我希望尔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就是说用人要用其长处,人尽其才,如果不能用其长处,也就成了了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能够帮助他人克服短处。用人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奖惩分明,这可以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认为“集体检讨是一个团体最锋利的公罚,不可小用,小用则钝。纠

6、正之方在民主立法;有司执法,解开一面,庶有自新之路;十目所视,不容秽垢藏匿之所;而根本之图,是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改弦更张,为时不久,进一步可以达到同志同学均在友谊上合一起来之境界,是其有助于全校之精诚团结。”(二)学生管理一一和谐、自治、民主 “与学生共生活,日久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校工共生活,日久便成为校工的朋友。大家由相亲而达到相知相爱,自然可以造成和乐的境界。”这说明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也就是只有与学生深入交往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同时倡导学生自治。在学校里,要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用命令式的方式强迫学生做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应该取那武

7、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得他明白为何做这样事,为何这样做。”,(三)教育功能一一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 教育不仅具有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功能,也要能够服务于社会。他认为“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我以为要在我们自己机关以外服务社会,最好是从我们的最近环境着手,逐渐的推广出去。”当然,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连续性,应该在一定期限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我们倘能把种种问题用大刀阔斧来同时解决岂不痛快!世上做这种梦的人确实不少。无如天下事没有这样容易,我们的精力也很有限,要想把一切问题同时解决,结果必

8、定是一个问题也不能解决。倒不如按着自己的能力,看准一件具体的事,聚精会神的来干他一下。如果我们对于一件事肯得专心继续的努力去干,一定有解决的希望。一个人一个时候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是社会改造的不二法门。”(四)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发展教师与其它职业一样是教师谋生的一种手段,并非只需要精神的东西,他们一样要生活,要有一定的待遇和不断地学习。丰厚的待遇能够使教师安心于工作,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教师更加胜任工作的需要。他认为学校要“安定教师生活,辅助教师进修,以期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效。”(五)环境建设反映学校的形象与办学理念学校环境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形象问题,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能营造一种宽

9、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的创设不是简单的设置,而应有一定的秩序和层次,创设出一种具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他认为 “创造艺术之环境: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这不是要把古庙制成一座新屋,老太婆敷粉擦胭脂涂嘴唇是怪难看的。但是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什么东西应该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六)教育督导一一促进学校的有效管理通过派遣视察员(现称“督学”)巡视和监督学校,加强教育督导力度,可以使学校更加有效的实施有关政策,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

10、促进学校的各项发展。他认为“视察员及督学有三个作用:(1)鼓励老百姓办学;(2)考察学校是否合乎民主道理;(3)不是去查案,而是积极指导学校如何办得好。老百姓的学校,大概粗糙简陋,所以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二、教育经费的管理(一)开源必须在生产上做功夫陶先生远在1919年与贵州教育团的谈话中,就呼吁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师生计,以便他们全心全意地献身教育事业。1924年他分析了中国当时教育经费的概况,指出“中国三级学校的经费来源各不相同。高等教育主要靠国家提供经费,中等教育靠省提供,初等教育则靠县及地方提供”。“国家财政来自税收和利润,诸如盐税、印花税、烟酒特别税、电报、铁路、

11、邮电等事业的利润、土地税及厘金等。用于国立学校的资金,从这些收入中提取。”他慨叹当时战乱频仍,军费开支无常,教育经费毫无保障。“中国的公教人员是以个人的最大牺牲来为国家服务的。”因此,他对当时教育经费的开源作了两点建议:(1)采取经济措施和借助立法以保证有定期的教育经费。(2)改革税收制度,以求得教育经费的平等负担和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总之,陶先生的教育经费开源之道给了我们几点启示:(1)通过立法确保教育经费的来源及其在各级政府预算中的比例,规定教育税收制度以求得对教育的合理负担。(2)学校不应是单纯的消费组织,而应当是生产体,必须逐渐增加学校生产收入所占教育经费的百分比。(3)根据教育改造生活

12、的规律,教育应为整个的社会生活服务,而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服务的核心。(二)公共财产管理教育经费节流之方,不外加强财产管理和提高教育效率。陶先生这两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要求教育管理者大公无私、公私分明,保管、支配、使用公共财产十分当心,力求稳当。学校如此,对村、镇、县、市、国的财产都要如此。做任何公共事业的经费,第一,要有公开的预算和决算。第二,要有清楚的帐目,“管理公有财产的人务须收支有据,逢帐即录。一日必结一日之总,一月必结一月之总。要做到随时可以交帐的地步,才算无负于公家的负凭”。第三,出纳财物必须经有关人员签证,必须有专家的审查。要养成人们爱护公物的习惯,要爱护公物如已物。第四,公产和私

13、产应有分明的界限。“公私之间应划条鸿沟,绝对隔离,不使他有毫厘之交通。私帐混入公帐,公帐混入私帐,就是混帐。公民不但自己不混帐,并且反对一切混账人”。总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做公民的不可无此精神。莫取之义有三:一不愿取,二不可取,三不敢取。使人不敢取是刑法之水,使人不能取是会计谨严之事,公民教育之事乃在使人自得一种不愿取之精神”。 (三)提高教育效率陶先生从事教育管理,一贯重视效率。效益、效率、效能是管理学的三个基本概念。效率是工作中时间输出与所获效绩的比值。效益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收益。在教育管理中,一般说来,可分为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两种。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质量要求下,出一定数

14、虽、质量的人才,花费较少人力、财力与物力,即以教育效果为定值与人力、财力、物力输出的比值。教育效益是指人才的量与质,教育科研、教育经验成果的量与质。效能是指管理所具有能量,即管理作用发挥的水平。陶先生早在南京高等师范时即提出“责成效率”的要求,“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把时间、精力,金钱和效果,比较选择,可以得出一个最好的法子”。又说:“效率视听费时间、精力、财力与结果价值之比而定”。于此可见,也是用效率来兼骇效能和效益而言的,192年12月,陶先生写道:“安徽公学是个贫穷的学佼,办贫穷的学校如同管贫穷的国家一样。用一文钱,必问:这一文钱该用母了

15、费一分光明,必问:这一分光阴该费吗?光阴与钱都有限,该用才用,不该用必不用,用必尽其效”。节省经费,不是因陋就简,乃是移无用为有用。我们既不甘于简陋,来源又不易开,要想收相当的效果,自非革除浪费不为功。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玫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与此同时,他提出:“节约使用教育经费,从而能以最小的开支换取最大的成果。在以后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中,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办最多、最好的教育,已戊为陶先生教育管理的座右铭。三、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本质特点 20世纪20. 30年代的中国,反封建呼声在不断高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正不断扩大,这位从哥大毕业归国的留学生,理性

16、地将传统教育管理和西方进步主义教育管理思想有机地融入到自身的教育管理思想当中。在对两者经过了批判、吸收和改造过程之后,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的内在特点渐渐浮出水面,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大众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一)大众性陶行知曾经对传统教育发出了激烈的征讨,他提出传统教育是“小众教育”,是“少爷、小姐教育”,是“升官教育”、“吃人的教育”,“装饰品的教育”在这些别称之后是陶行知在本质上对传统教育管理的对象、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批判。陶行知提出大众教育,在根本上这种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意识源自于西方文明的进步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中国的实际国情。西方国

17、家在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在客观上刺激了对于大众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西方人文主义相应高涨,人本意识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大众教育无论在社会发展层面,还是人格的完善层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护的声音。陶行知提倡的大众性的教育管理思想,既有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批判,同时又吸收了传统管理思想中精华的一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陶行知作为管理者,始终奉行“人民第一”、“教育为公”的办学宗旨,他创立的各种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式以厂大民众都能够受到教育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与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民本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管理,首先必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

18、育。“民有”,是指“教育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民治”,“教育由老百姓自己办的,“民享”,“教育为老白姓的需要办的”。此外,教育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资格,都具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从施教的对象来看,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涉及范围非常)泛,它走出学校,深入到工厂和广大大农村地区,面对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还包括工厂的二人和田间的农民,尽可能广泛地开展民众教育活动,在最大范围内将教育普及到最多数的民众身上,激发民众的现代国民意识,树立民众的现代国民个性:从创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式看,陶行知20世纪20年代起,先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科学下嫁”运动以及创办社会大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在尽快的时间内有更多的

19、人能够识字、读书,培养起全民学习的意识,创造性地开设各种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在推行各种教育制度的过程中,陶行知创造性地设立平民读书处、小先生制和山海仁学团,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实行民主学习的方法,“即知即传,即传即联”,让“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分男女老少,向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构建)一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编制通俗的平民千字课教材,实施“即知即传”的方法。正是基于这种大众性的民主观念,才使教育活动能够在广大的空间中快速运转起来。(二)实践性实践性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反传统教育管理的突出特征。陶行知批判传统教育管理是培养书呆子的教育

20、活动,是“吃人的教育”,在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讲话中陶行知说:“为什么叫吃人的教育?怎样吃人?一是教学生白己吃自己”,就是从读死书到死读书到读书死。一是“教学生吃别人”,就是小姐、少爷的教育,传统的教育严重地脱离)一大的民众和社会实际生活,在教学管理中重灌输、重知识、重教材、重考试、重教师,轻引导、轻实践、轻学生、轻能力,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管理活动是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是从城市的知识分一子教育走向农村)一大民众的教育,从“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教育转向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将教室从学校搬出,走向田间、茶馆、饭桌的管理。它指向教育与生产、生活实

21、际的结合,使学校教育伸张到大自然、社会和群众的生活中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冲破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对象和学习的内容。陶行知在教学管理中提出“教学做合一”原则,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向实践的出口,为改变传统书本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实现人民性的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性体现在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符合国情的探索当中。在陶行知身上,少了当时思想家、文人的内心冲突、仿徨与苦闷,他将一切内心的思考都在第一时间内指向对外界社会现实的和可行的改革。“我们希望以集体力量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话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制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

22、创造新中国新世界。”与其说陶行知是创立了多种教育模式的理论家不如说是一位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行动者、实践家。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它富有很强的操作性,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是教育实践的民主。首先,他的实践性突出的表现在两个筋斗的翻转上。陶行知曾经创造性地改造了王阳明的“知行观”和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翻了半个筋斗”的理论。1925年,陶行知称“我从民国六年便陪着这个思潮(指杜威实用主义思潮)到中国来,八年的经验告诉我说此路不通”,将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

23、在这八年的试验当中,陶行知逐渐领悟到杜威所提出的主张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农村的人口众多,绝大部分的文盲分布在农村,中国的教育必须走出学校,走进广大的农村中去。中国也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办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适合穷国办教育的办法,这是陶行知翻的第一个筋斗;1932年陶行知在关于“活的教育”的演讲中曾提到:“王阳明说: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我说: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因而称“王阳明的话,我可以把它翻半个筋斗180度的筋斗,意思是把它的话来个倒栽葱”,这是陶行知翻的第二个筋斗,它为批判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建立生活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看似简单地归结为“翻了半个筋斗”,实质则是陶

24、行知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由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陶行知的实践经验出自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体察和)一大贫苦人民的需要。此外他结合中国贫穷落后的实际现状,创造穷办法,开设各种简易实用的教育形式,尽可能地为农民争取受教育的机会。无论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改造还是对西方教育教育管理的借鉴,陶行知最终以改变中国教育落后面貌进而为解决所有贫苦人民的生活为根本宗旨。因此,实践性可以说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特性。(三)创造性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吃农人、工人血汗”。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既无生产力,也无创造力,对于社会、国家是一无用处的人。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管理,意味着“

25、活”的管理,它教人劳动,也教人思考,它不是埋头遵从圣人之言,长者之训,也不是死背诵读,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在这里陶行知无疑接受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社会要进步,就必须有不断进步的人;反过来,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改善相联系。那么,该如何改变传统教育管理呢?陶行知提出,必须发扬儿童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上,陶行知提出学生的“六大解放”,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第一,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拨开眼前封建思想的蒙蔽,看到事实。第二,解放学生的双手。给学生行动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解放学生的嘴。给予学

26、生言论的自由,鼓励他们勇于发问,让问题愈辩愈明。第四,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之一可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第五,解放学生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容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第六,解放学生的头脑。把学生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陶行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过程中,鼓励大家积极的参与意识。认为社会的改善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过程。陶行知在一次“民主生活教育”关于解决吃水问题的实验中提出,人民中间能够自觉的立法、执法,守法,蕴藏着自主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可以通过集体参与的形式,将民众中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活动中体现出创造性。

27、陶行知鼓励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同时在白身的教育管理实践中身体力行了创造的过程。陶行知创立了首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试验基地,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锋,承担起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陶行知创立了工学团,用以改造旧教育,“培养合理的人生”“,成为普及教育的新形式;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针对难童中的特殊儿童,在其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组织教学等方面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河,为推进战时民主斗争培育了人才:陶行知创办社会大学,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人们造幸福,实施民主教育。而社会大学创建本身则为新中国的成人教育身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陶行知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民主教育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创造性,

28、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位公民学习的典范。(四)科学性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他对科学教育的实施和重视。早在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陶行知针对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到处充斥着文盲的农村状况,就提出实施科学教育,并且开辟了科学教育基地。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成立了科学小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农艺科学小组等,同时提出好的乡村教师需要具备的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陶行知提出对农民推行科学教育,推广科学技术,是改造乡村生活,实现民主社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陶行知从日本归国之后,认为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受压迫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与日本重视科学教育,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之

29、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陶行知提出开展“科学下嫁”运动,要将科学技术普及到广大的农民中间去为此,陶行知在中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联络到高士其、丁柱中等一批留学归国的专家创办“自然学园”,深入乡间,为农民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实验和普及作。陶行知为了普及科学教育,还亲自主编了一套儿童科学丛书,包括了近代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矿物、数学、农业、生理卫生等方面,培养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还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后改为“空中学校”,每周为学生播送科学知识。在此后山海工学团的创立过程中,陶行知对所招收的农民子弟教授国文、历史、算术,以及包括白然在内的科学课程。同时对_学团子弟开展军事、科学、生产等六大

30、训练,充分显示了陶行知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从晓庄学校到山海毛学团,再到后来的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陶行知一直把科学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放在显著的位置上。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曾明确提到,“从农业文明渡到工业文明,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无过于自然科学”,对于实现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陶行知敏锐地意识到科学教育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他对调查与实验的重视。陶行知在推行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注意采用西方教育测验与统计的方法,运用于教育管理活动当中。他在中华教育社期间,曾编辑出版了中国教育一瞥录(随孟禄调查报告)、中国全国小学概况、中国教育统计概览、中国最近教育状况等书,

31、“有效地推动了普及教育工作的开展。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源于对我国传统教育管理观的批判性解读,以及西方进步主义教育管理观的合理吸收,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本质,我们以下分别就我国传统教育管理观和西方进步主义教育管理观加以分析,以期增进对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理解。四、结语陶行知说:“道德为本,智能为用,道德不立,智勇乃乖。”这是他昭示后人重视德育的肺腑之言,也是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所必须借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为师之德,为师之道;同时又是他的教育目标及人生追求的目标。 总之,陶先生的教育行政管理论是充实而有光辉的

32、,是生活教育论实践方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宏论曾影响当时,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教育行政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借鉴和创新,以服务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五、参考文献1梅汝莉.中国教育管理史.海潮出版社M 1995年第一版2周洪宇等主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何国华著: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郭笙著: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5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C.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6陶行知.答朱端琰之问C.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7陶行知.行是知之始C.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9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