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63KB ,
资源ID:86126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12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1.docx

1、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1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导读:辛弃疾任建康通判至任镇江知府期间约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词作共有九十九首。其中五十四首词中出现“山”的意象68次,明写62次,暗写6次,标题中出现了3次。“青山”、“云山”、“江山”、“空山”、“东山”、“残山”、“溪山”、“山河”、“山川”、“山色”、“山圆”、“山水”等直接出现在词作中。词人辛弃疾爱山爱水,爱白云,爱花草,爱自然界的一切美景,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水、花、鸟以人的性格和感情。然而靖康之乱,金人攻陷汴京,徽、钦二帝被掳,这个惊天动地的变动,使北宋一百多年的承平、都市的繁荣富丽都毁灭了。

2、金人兵马纵横,汉人被杀被辱,土地丧失,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处处显出国破家亡的惨痛。辛弃疾对此感到悲痛与愤恨。他放眼看山,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深沉蕴藉。透过词句,我们感到的是词人辛弃疾“收拾旧河山”的强烈抗敌情绪和遭受压抑的无限悲愤,一颗炽热的赤诚之心呼之欲出。下面,我先分析一下“山”的意象在辛弃疾词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一、借山借水抒积愤,壮怀长想洗胡沙辛弃疾斩义端,活捉张安国,任江阴签判后,到了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以“肆厥贪求,指公财为囊橐;敢于诛艾,视赤子犹草菅,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落职。南归后历时二十年,尽管在治滁州,灭“茶商军”、论“盗贼”、办荒政、创建飞虎军等事件中为大

3、宋朝廷立过汗马功劳,但南宋统治集团已经安于半壁河山的局面,偏安于东南,失掉了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把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抛在脑后。辛弃疾眼看着国家依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自己却走马灯似的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被调来调去,感慨年华易逝、报国无期,无法为抗战扎扎实实地做一番事业,反遭主和派的嫉妒、排挤,怎能不因此愤懑,更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忧。“山”这一意象在词人的笔下频繁出现,首先就成了沦陷区的象征,成为词人抒发壮怀“西北洗胡沙”的对象。词人为了从金人铁蹄下夺回失去的土地,聚众起义,率众南归;在短短的四、五年内连上美芹十论,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并在一些地方官任上练兵习武,作好进兵中原的准备,可这一切都未

4、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家乡仍在金人的占领之下,自身也如飘蓬,还不时受谗遭谤。这是词人在遥望烟波阻隔的家乡时所兴起的千古遗恨。“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多想“好都取山河献君王”(洞仙歌上叶丞相),驱逐金兵,收复中原。词人登临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青山欲共高人语”(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壮阔秀丽的祖国山河,在轻纱一样的烟雨中时隐时现,低回徘徊,人们盼望着它,可它始终没有回来。这就更激起了他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也就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

5、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偏安的朝廷屈辱求和,国势日衰,却没有一点振奋作战的气象,词人怎能不感伤落泪呢!词人惦念遥远的故国家园,细观山河的动作,表达了多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挚爱和报国无门的愤懑呵。“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深江晚,听着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眼看恢复大业为主和派所阻挠而终于不能取得成功,这不仅是词人与当时爱国者和广大人民的巨大悲痛,更是词人“长想洗胡沙”而不能的积愤。在南归长达二十年期间,词人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宿愿,江山依然半壁,南北仍旧阻隔,自己恢复中

6、原的美芹十论不被采纳,还不时遭到攻击、诽谤。无何奈何之中,“青山”又成了词人怨怒的对象。“层楼望春山叠”(满江红),主和派像重叠的群山阻碍着爱国者的抗金恢复大业。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见“长安”,但是江水依旧顽强地向东北流去,犹如诗人的爱国热情是“青山”所遮不住的。二、永远不消之愁,无处倾诉之恨南归二十年来,辛弃疾曾把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即位之初似乎颇有作为的赵昚身上,然而符离一战失利以后,赵昚终于变得同赵构一样,屈膝求和,苟且偷安。词人也曾把希望寄托在采石一战大败金兵的虞允文身上,但虞允文也被主和派排挤到四川,不久就病

7、死了。词人最后希图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不死不活的现实,在滁州训练民兵,在潭州建立飞虎军,然而个人的苦心经营和孤军奋斗,又有什么用呢?最后落职闲居带湖。一闲二十年,这使文武全才,慷慨负气的辛弃疾困于遭际,不得施展抱负。难能可贵的是在退隐带湖二十年间,词人始终没有忘怀恢复中原,以及统一祖国、驰骋沙场的壮志。这种感情常常涌至他的笔端,寄情山水,为自己被排挤的遭遇唱出“永远不消之愁,无处倾诉之恨”。“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人自问平生志趣、气度都不同于凡庸之徒,且不屑与之同浮沉,甘愿以啸傲云山自期,那么为什么还老是挤身于龌龊的官场,而受到那些衣冠楚楚的俗士的嘲讽呢。“不向长安路

8、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鹧鸪天博山寺作)。这里松花竹鸟,只是作悠闲高洁的象征,是词人的托意。词人并非真是心甘情愿地过那种与松竹花鸟为友,闲饮酒、醉吟诗的生活,反而让人体会到的正是那种英雄失志的孤愤。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壮志事业却付之尘土,怎能不潸然泪下呢?但是词人并没有在泪花中淹没斗志,希望的火花仍在胸中燃烧。词人在对时间飞逝的恐惧感中,促发了愈加珍惜有为之年的感慨:“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一阵秋风吹透薄被,惊现梦中所见正是日夜眷念和热爱着的万里江山,词人浮想联翩,难以入睡,急欲乘时而用。可惜困于遭际,不得施展抱负。他又是极有性

9、情的人,对恢复大业的无成、朝廷的失计,一直耿耿于怀。可自己却与鸥鹭为伴,“剩向空山餐秀色”(临江仙探梅),使壮志消磨,无补国家,因而不平之气随处触发,往往流露于不自觉。“剩山残水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青山意气峥嵘”,“清溪上,被山灵却笑”(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水龙吟过南涧双溪楼)。词人本想只关注冰雪覆盖的远山近水,雄伟高峻、多姿多彩的峰峦,借寄情山水来医治心灵上的创伤,忘掉在政治上所受到的打击,但眼看白发日多,岁月蹉跎,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心境不能平静,反而曲折地表达出了内心的隐痛和愤懑。长期被排斥,受打击,饱尝忧患,偶尔起用,又遭免职,眼

10、看着恢复国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种欲进不得、欲退不甘的情况。表现出一种悲愤难诉、极端郁闷的感情,只能够“投空老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回首往事,词人不禁牢骚满腹;想当年曾满腔热情地进献十论、九议,为中原光复大计呕心沥血,结果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算了吧,既然无人理解我,青山总是理解我的,“顾青山,与我何如耳”(贺新郎鸟倦飞远矣)。然而在闲居期间,词人面山而居,日与青山相对,夜共白云同宿,也充分享受到摆脱樊笼后的清闲和愉快:“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老人曾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玉楼春戏赋云山);“半遮山,翠竹栽成路”,“山

11、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蓦山溪停云行径初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好一派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的恬静景象,看见青山觉得十分妩媚,料想青山看见自己也一定会觉得十分可爱。词人置身于这恬静的大自然之中,探寻胜景,杯酒遐想,自得山水之乐,一切尘俗名利和烦恼都得到了荡涤。这又充分反映了词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政治生涯的厌倦。然而辛弃疾毕竟素怀建功立业的大志,怎甘老死山间水涯?只因人间知音稀少,才把无知无觉的青山当作朋友互相欣赏。这对于想“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词人来说,是何等可悲,其心境的沉重表露得更深邃。在此期间,词人也写过不少酬唱应和之作。词作“援古证今,用人若己”(文心雕龙)

12、,借“山”的意象除表明自己的心志,排遣心中的忧伤外,还以古代贤相才人相勉:“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如(八声甘州)咏李广“志士凄凉闲中老,名花零落雨中香”,抒发了英雄失志的寂寞与悲哀。这也正是词人的本志。在送友人诉心曲的同时,告诫友人当防朝内群小的政治迫害:“带雨云里一半山”(鹧鸪天)。二十年带湖闲居,好友来访,相聚又分离,词作中渗透、交集了多少人间离别之恨,壮志难酬之悲,河山破裂之痛啊!三、有志难挣谁与共,青山浊酒慰寂寞辛弃疾在带湖、飘泉先后被闲置近二十年,宝刀空老,壮志消磨。他怨恨“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瑞鹧鸪);他愤懑,“人沉下土,我上天难”(柳梢青

13、);他嘲笑那些当权者“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他无意再出仕了,“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吾有志在丘壑”。但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的夏天,因一纸诏书,辛弃疾竟然“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风采凛然”前去赴任。正当词人运筹帷幄之时,党争倾扎,南宋政府竟又因一纸诏令将辛弃疾降职处分,给年迈却仍雄心勃勃的词人当头一棒。从此词人不再乐观,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中写道:“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山天一柱”。天柱是残缺的,补天石被闲置着,这种怀经世之才而难为当世所用的遭遇,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词人不禁感慨:“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

14、愁有脚”(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词作映衬出孤寂与穷困、愁苦,忆当年中燃烧着今日的内疚和遗憾,悲年老中充满着对当时社会的愤懑和不满。这时,词人进一步认识到“天下有恢复之理而难为恢复之言”(辛稼轩诗文钞存九议)。他壮志莫展,报国无路,而且“心似伤弓塞鹰,自如喘月吴牛”,经常感到处境危殆,再没有条件为恢复事业奔走。于是就只好寄情山水园林,以排遣自己内心的抑郁悲愤:“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夜游宫苦俗客)。词人虽是一个英气勃勃的豪杰,但是到了晚年,受了无尽挫折,心灰意懒,也渐渐走上了陶渊明的路,自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水龙吟);“乃翁依旧管些儿,管山管水”(

15、西江月),表现出了消极情绪。南归以来的浮沉际遇,使词人逐渐认清了南宋统治者的真面目,对政事不再抱有幻想,转而寄情于山水:“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水龙吟);“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鹧鸪天代人赋);“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鹧鸪天戏题村舍)等词展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富饶、丰乐和民俗淳朴的农村风光,充满着词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真挚感情。但词人首先是一个爱国者,不管身处怎样艰险恶劣的环境,他从未屈服过,也从未忘怀国家和民族的苦难。词人回想往事,觉得现实人生也如梦境一场,少年欢乐,转眼即逝,年事已高,壮志未酬,面对江山胜地,以及南宋偏

16、安小朝廷的危殆形势,不由得想起历史上几个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生查子题余上郡治尘表亭)等。词人寄情于山水,实无意于赏心悦目,旨在忧时伤世,这也使其词作平添了一份“壮士凄凉闲处老”的悲剧色彩。“山”作为辛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给它赋予了多种含义。首先,“山”象征了祖国河山,象征了金人控制下的沦陷区。如“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周帅兴元),“直下看山河”(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此处暗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剩山残

17、水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等。其次,词人以“山”喻人。用山的连绵重叠,高大巍峨,阻挡视线来比喻朝廷奸佞,如“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带雨云里一半山”(鹧鸪天送人)。词人还以“山”自喻,以山喻友人。“青山留得,松盖云旗”(沁园春答余叔良),隆冬万物凋残,而他所居山下青松仍云旗招展,郁郁苍苍。此语意双关,既写了好友余叔良的隐居生活,也歌颂了他的高洁。“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这里词人以山石自况,是怀经世之才而难以为世所用的自我写照。然而在词作中,作者更多地把“山”直接当作一种抒情对象,抒发

18、自己的人间离别之恨,壮志难酬之悲,河山破裂之痛。如“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夜游宫苦俗客);“层楼望,春山叠”(满江红);“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而堪叹”(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鹧鸪天博山寺作)等。词人摆脱尘俗,远离混浊凶险的官场,寄情于大自然。“山上飞泉万觚珠,悬崖千丈落鼪鼯”(鹧鸪天石门道中);“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鹧鸪天戏题村舍)等,

19、词人欣喜于自然美景,欲老于其中。别具一格的是词人在沁园春灵山齐庵赋中以动的气势,绘出大山的走向,破空而来,气魄非凡,“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词人一反以往诗人以山比人的写法,而以人来比山,而且创造性地以文章风格比山,“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统观全词,词人不仅写出了山之神韵,实际上写出了人的审美追求。词人不仅用象征手法表达忧国情怀,而且把感情融注于景物之中,使客观之景变成主观之物,写物的同时表现自我。“山”作为意象在词人的笔下,仿佛成了舞台上的活动布景,任人推来移去。其笔下,山会走,云能语,青山和白云简直像一群顽皮的孩童,且所有山水花鸟竹木无不充满生活的活力,跃动的灵性。那是因为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视青山为知己,使客体与主体交融,追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创造出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亦物亦我,不即不离,“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蕙风词话)。这种以物为人的写法,赋予了外在世界以丰富的情愫色彩,是诗人奔流澎湃的内心激愤的辐射和外化。从这些意象和境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沸腾的热血和郁愤的情怀。词作传达出忧虑世事危殆之恨,高洁志行不为人知之痛,以及不能建功立业的愤懑不平和新知离别、政治失意之辛酸。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