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9 ,大小:105.28KB ,
资源ID:85966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966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库.docx

1、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库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库说明:本库包含4套考前绝密预测卷、6套模拟试题和答案解析,该库是总结近三年常考题基础上重新设计的新题,定会助您顺利通过考试。预测卷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 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劳动 B模仿 C学习D本能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3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

2、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 5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 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

3、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11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12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1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14(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

4、不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15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 )A学习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B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 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6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17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118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19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

5、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21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4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四、材料分析

6、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这位教师 的学生说:“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 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接着,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并且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

7、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9分)(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9分)预测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盂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3B【解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4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8、5A【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6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8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9D【解析】略。10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

9、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12C【解析】略。13A【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14B【解析】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逐渐取代了无意注意的优势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跃居主导。15B【解析】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 “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16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

10、纪律。17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18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19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20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21C【解析】略。二、辨析题(答案要点)1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1、;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

12、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

13、协调发展。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

14、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

15、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3(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4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

16、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1)复习要及时;(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1)显然,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德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斌。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材料中的教师“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这表明该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做到严与爱的结合。(2)教师在教育学

17、生时,要尊重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管理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同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正面教育,多表扬、激励。(3)教师只有遵循这些德育原则,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1)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这些特征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诗时,弗兰克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

18、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诗再被公开读,从此不想写诗,不再积极上进。(2)应该争取到弗兰克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弗兰克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预测卷二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 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2

19、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D中庸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D创新性4“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6学校全面实现教育

20、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7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8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 9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1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

21、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15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16吃过糖之

22、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 )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17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18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19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秒4秒 B02秒05秒 C2秒l分钟 D5秒2分 20思维反映的是(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2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

23、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4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 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3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4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4、”,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 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 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 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 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 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

25、幸心理,希望能够 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 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2)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4分)(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10分)预测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2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3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

2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4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5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6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7C【解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8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

27、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9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10C【解析】略。11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12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3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14D【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其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15C【解析】ABC理

28、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16B【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现象。题干描述的情形就是继时对比的现象。17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18C【解析】相同要素说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所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19A【解析】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

29、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l秒,但也不长于4秒。20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21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推理,对走过的路画出线路图正是这一能力的体现。二、辨析题(答案要点)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的发展就是在人类特有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展开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

30、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的三种:(1)先高后低。很多情况下,个体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