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7.95KB ,
资源ID:8591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91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人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人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1、北京市人大附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练习试卷说明: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既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后者通过北京文化来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广泛揭示过程中渗透着锐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但北

2、京特色和民族特性是不是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的全部蕴涵?显然不是。在我看来,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现代作家当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活,它们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而且老舍的这种书写,不是出自一个作家外来的观察。对老舍来说,写底层市民,写北京风情,就是写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这种情境中,平民意识成了老舍的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种随意自然、纯朴大方、实实在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而骨子里又有一种刚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贵,在老舍笔下随处可见,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着真切的体现。因此,老舍不单纯是市民形象的代言

3、人,他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他对市民诉求的表达,从根本上说是表达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是从他自身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但如果仅看到这一面,对老舍平民意识的理解则是片面的。老舍在描写平民世界,表现平民意识的同时,还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理念,他不仅深切同情底层市民,也尖锐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老舍笔下有许多满人形象,老舍同情他们的无助无奈,对他们的那种特定的自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赞扬他们的自信、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馆里常四爷身上的那种“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见,老舍那些表现底层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崇高悲壮人生态度的渴求与赞美。(取材于刘

4、勇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1下列不属于“老舍及京味文学创作的蕴涵”的一项是(2分)A作品要有对北京市民、风情等社会层面的多样展示B能通过北京特有文化来透视、反省中华民族的文化C作品运用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来作鲜活地表达D借表达北京市民的诉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2根据材料一对“平民意识”的解说,指出四世同堂中李四爷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老舍的“平民意识”。李四爷平民意识在他的职业上,他永远极尽心,而且要钱特别克己;有时候他给穷邻居搬家,便只要个饭钱,而不提工资。在职业以外,特别是在有了灾难的时节,他永远自动的给大家服务。他从容不迫,一声不吭,举起手来,照着日本人的脸就是一下子。他忽然觉

5、得非常痛快,得意。他没作声,把所有的劲儿全用在拳头上了。李四爷的丧事办得挺像那么一回事,来的人很多。那些窝脖儿的杠大个儿,杠房的,还有清音吹鼓手和打执事的,都跟他有交情。材料二老舍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的作家。他创作伊始,就将“好骂世”而富同情心的个性特点带进了作品;他“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这恨与笑,既是现实主义的思想力量,也是他创作时的感情基调。对生活满怀着执着的追求,但又追求不到,失望之余,只得寄情于笑骂,这种笑骂,就不能不是带着眼泪的。老舍到创作骆驼祥子时,才形成了“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风格。写到四世同堂时,全民抗战的时代气氛强烈了,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命题尖锐了,在风格上必然

6、有相应的明显的变化转而以怒、愤、傲、烈的感情色彩去讽刺、暴露和写实。四世同堂写的是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深沉悲剧,小说处处呈现出一种因黍离之悲而产生的愤懑与激烈的感情色彩。作家或塑造悲剧形象,或描述悲剧事件,都依据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忠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真、善、美的毁灭。老舍对北平中、下层人民是极为熟悉的。他将普通北平百姓的性格中许多美好的素质赋予了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厚的悲剧形象,如天佑、小崔、孙七、常二爷、李四爷等人。然后又通过他们的惨死,深刻地反映侵略者怎样毁灭了他们的人的尊严。【甲】的祁天佑,【乙】的常二爷,一个落了“奸商”的罪名游街示众,一个被毒打后在城门口罚跪,一向作为他们精神支柱的人的尊严

7、忽然被毁灭尽净,侵略者无情地打碎了他们身上的精神盔甲,将最难堪的灾难和污辱降临到他们头上,令他们带着耻辱的烙印,到另一个世界去洗净。老舍写这些悲剧形象时,是将自己心灵的一部分,赋予了这些人物,将这批悲剧形象写得很美,从而惊心动魄地突出了这“美”的被毁灭。四世同堂作为被征服者的愤史,其中的“愤”,不仅是愤敌人的残暴愤民族败类的无耻,同时也是愤“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他使读者看到:日本人的疯狂是要昂首挺胸拼命打人,是要试试自己的力气;而冠晓荷之流的北平人的疯狂是只注意饮食男女,沉溺在烟酒马褂与千层底缎鞋之间,是从亡国奴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另有许多弱者,则只

8、会张着含冤的眼睛,不知该向谁去索求公道,甚至极错误地向李四爷和一号的日本老太婆身上泄愤!老舍不但揭露这耻辱的烙印,而且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探寻那劣根性形成的原因。老舍热爱以北平为代表的古雅、和平、人道的东方文化,小说不时流露出以我国的周铜汉瓦、唐诗晋字、梅岭荷塘的东方文化为光荣和骄傲;同时,他又不能不深入地去发掘这文化传统的滞重碍事:他给小说起了一个很带感情色彩的书名四世同堂,也许正是为了埋葬那礼教的堡垒,写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东方式的“四世同堂”梦想的破产!看看作家那深沉的思索吧:为什么在狼似的侵略者面前,有光辉文化传统的人民竟会成为各自逃命的羊?为什么正直的钱诗人,什么也不怕,只怕

9、丢了美丽的北平城?为什么爱国如祁瑞宣这样的知识分子,在苦闷时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忘却现实的避风港?为什么北平人会从过中秋节不能点缀以北平传统的“兔儿爷”的事实中去体会“亡国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固有文化中致命的弱点,它使人民很容易受暴徒的蹂躏,以至于灭亡,它是太古雅、太和平了!我们感谢作家带着感情色彩的深沉的思索,它【丙】。它不但给这部皇皇巨著增色不少,而且在今天,它能使人民痛切的感到: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我们的民族要自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取材于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删改)3下列不能证明“老舍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一项是(2分)A作品带有“好骂世”而富同情心的作家个性B风格

10、是其思想情感在笔尖能“滴出血与泪来”C对他所熟悉的中、下层人民不遗余力地赞美D随时代风云以更强烈的感情去讽刺、暴露和写实4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创作伊始:“伊始”的意思是“开始”,“伊”是助词,无实义。B黍离之悲:“黍离”的意思是“国家残破”,该词出自诗经。C蹂躏:读作ruln,意思是“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D皇皇巨著:“皇皇”的意思是“盛大”,“皇皇”可写成“煌煌”。5请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能概括人物性格的恰当的四字短语。(2分)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材料二”【丙】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催人猛醒 使人心悸 促人探求 令人不

11、安A B C D材料三一个深爱着自己民族的作家,他对于处在灾难之中的人民的态度是复杂的。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不仅愤慨与痛惜战争灾难中所暴露出来的“国民性”的忍辱与苟安,而且以沉静的理性思考着这种“国民性”的历史成因,老舍的批判成为一种对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审视。作家对“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的批判,体现为瑞宣的自我批判。但自我批判并没有导致自我完善,瑞宣终究不免于惶惑与偷生。为什么?瑞宣自己这样辩解:“一个手指怎能拨转得动几千年的文化呢?”这就是说,不欲偷生而终于偷生、不当惶惑而终于惶惑的原因,要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去寻找。“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国家观念实际上是家族观念的延伸,血缘家族意识成为国家

12、社会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于是,当家事与国事相矛盾时,便不能不以家事为重了。老舍对“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的批判触及到民族文化的这一致命弱点,是深刻而独到的。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循着血缘家族意识这个线索探寻着中国人之所以会失去“自卫的刺”的社会历史原因。祁老人面临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还觉得“对国事,正如对日本人,他以为都离他很远”。为什么是这样?这位四世同堂的老太爷是认为“宰相大臣才是管国事的”,而他自己不过是个无知的小民。这里,老舍已经揭示出封建等级制度与愚民政策是导致国民冷漠政治的原因。老舍看得深刻:“老百姓是不甘心受日本人的奴役的,他们要反抗。可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和平、守法思想,束缚了他们的

13、手脚,使他们力不从心。”老舍把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比作无刺的玫瑰,柔弱而缺少自卫的能力,但素质是美好的,他的发掘,旨在探究能使民族精神振兴起来的力量源泉。古远的民族文化显然是一种束缚人民思想的保守力量,然而,作家又把它看作是民族人格力量的源泉所在,这岂不相互悖反吗!其实,这恰恰是老舍文学审视的理性之所在,中国民族的可敬与可悲往往是同在的。老舍说得对:“正因为中国人被侵略了,中国才会睁开眼,点起自己心上的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民族重新发现了自己。在展望我们民族的未来时,作家已经意识到,在清除了封建政治的毒害之后,将会有民族精神的复兴。他将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他曾给予最高赞美的黄河的子孙身上,寄

14、托在社会下层的那种“原始的力量”身上。那些脚登在黄土上、有着和尧舜一样圣洁、伟大和坚强的灵魂的劳苦大众,是中国人的脊梁,那以苟安懒散为和平的民族之故我之所以有希望变成以刚毅去争取和维护和平的民族之新我,那弱者的“善”之所以有希望变成强者的“善”,就因为有此坚强脊梁的支撑。这样一来,作家自己便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在某种意义上,他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取材于李辉、韩经太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有删改)7“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下列诗句没有体现出“家国情怀”的一项是(2分)A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

15、花)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示儿)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8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有“一种对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审视”,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述这种审视的具体内容。(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圈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

16、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

17、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9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B折节读书 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可能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不与世相闻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因谓之方山子 批大郤 ,导大窾,因其固然C过岐亭,适见焉 盘盘焉,囷囷焉D使从事于其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想因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

18、没有交上好运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这难道不是古时候乐师们弃置而不用的方山冠吗C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D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1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A余既耸然异之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栗深林兮惊层巅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1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

19、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_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

20、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5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2分)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16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17陆游在诗中塑造了怎样的“镜潮女”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3分)操吴戈兮被犀甲,_。 (屈原国殇)_,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_,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得意须尽欢,_。 (李白将进酒)开琼筵以坐花,_

21、。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_,_。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可怜楼上月徘徊,_。玉户帘中卷不去,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梦入神山教神妪,_。吴质不眠倚桂树,_。(李贺李凭箜篌引)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5题。剪得秋光入卷来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也不是现代都市

22、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部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供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

23、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的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 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

24、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关心身外之物,忽略细微感受。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付聆

25、听天籁的耳朵。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根据王清铭同名散文删改)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读音和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悄然:qio rn 意思是“寂静无声”。B踯躅:zh zh 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C攒动:zn d

26、ng 意思是“积聚财富”。D遑论:hung ln 意思是“不必论及”。2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作者贾岛是中唐诗人,因“推敲”故事为人熟知,与孟郊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B“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化用了晚唐诗人杜牧的名句。姜夔所说的“杜郎俊赏”,也就是杜牧,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C“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由长恨歌“夜雨闻铃肠断声”可知雨霖铃曲由唐玄宗创制。D秋思的作者陆游,字少游,自号绍翁,我们学过他的书愤临安春雨初霁钗头凤,文过小孤山大孤山。21本文“剪得秋光入卷来”所引用的古诗多有一种“萧索美”,下列写秋的诗句不符合

27、“萧索美”的一项是(2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22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23作者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从主客观两方面分别陈述这样说的原因。(6分)24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2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名称或原句。(10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一句,除了引用了李清照_(写出词牌名)中的词句,“鸿雁”还能让我们联想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_,鱼龙潜跃水成文。”“准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化用了屈原

28、在湘夫人中的名句:“_,_”。“洞庭波”还能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登上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景象:“_,_”。“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现代人的心灵,而北宋的范仲淹却在苏幕遮起首句“_,_,_,_”中绘出秋景的美丽阔远。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四世同堂里北平陷落时,瑞宣既意识到“最高的责任”,又顾虑到“最追切的问题”,让他“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此情此景,你认为瑞宜可能想到的是杜甫的哪一句或哪一联诗?请写下来并简要陈述理由。要求:正确书写杜甫诗句,陈述理由条理清楚。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29、有诗。”请你就王维的山中一诗,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诗歌意境。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27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剪得秋光入卷来说:“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请以“生命深处的诗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经典的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创造的结晶。面对经典,也就是面对伟大。请以“经典的力量”为题目,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练习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1D(2分)2根据材料一对“平民意识”的解说,指出四世同堂中李四爷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老舍的“平民意识”。(4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