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0.26KB ,
资源ID:85866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86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教育研究设计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教育研究设计1.docx

1、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1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本章要点:教育研究设计的含义;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教育研究假设设计、教育研究变量设计、教育研究对象设计与抽样、教育研究方法设计;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和开题报告撰写。教育研究设计是教育科研的初始环节,它关系到教育科研能否有效而顺利的开展,是从事教育科研实践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前提条件。教育科研课题如果不经充分的设计、论证,则会造成教育研究盲目性、随意性,或半途而废,或重复研究,从而造成浪费。教育研究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反映,教育研究设计对于教育研究者及课题管理者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概述一、教育研究设计的含

2、义教育研究设计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全过程的的设计,既对教育研究全过程做完整而详尽的规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可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对研究设计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实证性的定量研究,对研究设计的严密性要求更高;思辨性的质的研究对研究设计的要求较低。有的研究甚至不要求有明确的、事先的研究设计,如教育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等,有的较简单的思辨性研究甚至以“构思”代替文字上规范的研究设计。总之,对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不强求一致。教育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活动开始前的完整而详尽的计划,要设计和回答“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开展研究”等基本问

3、题。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类型、提出研究假设、分析研究变量、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计划。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课题设计、变量设计、文献研究、方法设计等。课题设计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课题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类型;提出研究假设;陈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等。即陈述本课题研究谁?研究什么?变量设计即根据理论假设,分析本课题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有哪些无关变量? 对课题涉及的有关“变量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正确写出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文献研究的目的是探明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别人所做过的有关研究工作,研究的新进展,以便确定本

4、课题的研究起点、研究角度与方式,以及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即对搜集资料的全过程及其行动步骤应进行精心设计,以确保资料能顺利地获得并具有相当程度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所谓研究思路是指对研究过程设计的思考,包括从不同的维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研究方法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抽样设计、收集资料程序与分析资料方法的设计、研究工具的设计等。二、教育研究设计的目的与意义(一)教育研究设计的必要性研究设计是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使课题落实并能高效率进行的保证。研究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教育研究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1、研究设计是保证教育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研究设计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

5、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进行所选课题研究?究竟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研究结果?怎样进行研究?能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等等。做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研究思路。如果研究设计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2、研究设计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研究设计明确规定:(1)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2)研究工作的基本进度及各阶段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3)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主要措施;(4)研究工作中人员、经费、资料与设备、时间、技术与方法如何安排等。比如,按照课题任务,在什么阶段完成哪些具体的研究目标

6、,在各阶段应采取哪些措施?按照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在什么时间收集研究资料,进行文献调查与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实验等?在什么时间分析研究资料?在什么时间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成果评价等。只有认真撰写出研究设计报告,才能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真正得以落实。3、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设计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具体的研究计划,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预见可能问题、形成研究方案,避免重复研究、无关研究,保证课题按研究设计方案顺利实施和如期完成。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的蓝图,一项研究设计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价值

7、、研究进度、研究质量乃至成败。一般来说,科学、具体的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没有充分、科学的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教育研究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教育研究设计的目的是使研究过程有章可循,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克服研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提高研究的质量。从教育研究设计的意义来看,首先,研究设计能增强课题意识、质量意识。课题确定过程,必须进行文献研究,掌握有关课题领域的研究动态,确立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确保课题研究价值,有价值课题一经确定,就要努力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研究设计环节能够促使教育研究者增强课题意识、质量意识。其次,研究设计论证能使教育研究者研究思路更加

8、清晰,研究计划更加可行。研究设计论证是对研究课题进行再设计的过程,使教育研究者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具体研究什么、如何研究、阶段任务、研究条件、疑难问题及其预防措施、预期成果等思路清晰,心中有数,使研究计划更加可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有序、保质、高效地完成。再次,研究设计有利于教育研究者、课题管理者对研究过程进行检查和自我检查。研究设计报告是研究设计的书面成果,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可行性的依次客观评估,也是今后对照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的主要依据。研究者可对照研究设计检查自己在每个阶段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强化过程管理,增强科研实力。第二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从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来看,主要包括研究范围

9、设计、研究类型设计、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设计、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设计等。一、确定研究范围设计研究范围是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谁”和“研究什么”的问题。设计研究范围包括两大部分:二是确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二是确定研究内容范围;课题设计时,首先要在准确理解课题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即陈述本课题研究谁?研究什么? 其次,将课题分解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内容。在课题设计时,要根据课题内涵,提出若干个研究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视角要新颖,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和研讨性。再次,对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作

10、简要的说明。还可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并陈述理论假设。设计研究范围要考虑以下方面:(1)在选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领域、明确课题性质;(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突破点;(3)在准确理解课题内涵的基础上分解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4)在选题的实践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比如,选题时初步确定研究“教师教育问题”。由于教师教育研究涉及教师教育史、教师教育体制、教师教育政策、国际教师教育比较、教师专业发展、在职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等很多具体研究领域,那么在选题过程中还需要界定具体研究领域。比如说我们确定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那么,就可以人们了解课题性质;在确定课题性质之后,可以通过文献研究进

11、一步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新视点、新问题。比如说,如果发现“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研究,那么,可以把课题进一步界定到研究“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这样,就可以使人们进一步清晰课题性质是解决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促进准离职期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要在理解“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等内涵的基础上,把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细化;本课题是选择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从地域分布来看,分为全国、省(区)、县(市)、城乡、少数民族地区等;从学校性质来看,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等;从教师所在学校层次来看,分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

12、等;从教师任教学科来看,有可分为许多学科(专业),等等,这样就需要进一步界定具体的对象范围。比如,可以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界定为少数民族地区(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初中的朝鲜族教师,研究课题可以表述为“延边地区初中朝鲜族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这样,就可以把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和研究的基本内容清晰地构架和设计出来。二、选择研究类型在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后,要根据课题性质确定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确定,要依据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的。根据教育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研究类型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选择何种研究类型,要看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还是为了应

13、用和检验教育科学理论,或是为了开发有效教育策略,或是为了评价教育行动方案实施效果,或是为了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等。选择研究类型,还要考虑研究者的研究专长。一般来说,学位论文的课题性质既要求体现的一定理论价值、又要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题描述中,研究目的的表述既要表述理论意义、又要表述实践意义,其研究类型的选择可以在课题研究目的表述中体现出来。三、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假设是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一个明确的研究假设,可以回答“为什么研究”的问题。(一)假设的含义假设即假定的结论,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事实上,研究假设就是研究问题

14、的暂时答案。研究假设是对研究设计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一般来说,研究者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就逐渐建立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某种想法,确定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这些想法、猜测或“答案”,都是研究者从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对问题和解答作出的一种假设,这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把这些猜测或设定的答案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构成了一个研究假设。如下面是关于一些问题的假设:(1)关于一个班级纪律差问题的假设可能有以下几种:这个班纪律差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这个班纪律差是由于班主任责任心不强。这个班纪律差是由于班主任没有经验。这个班纪律差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 (2)一个班的数学成绩较差,

15、教师发现这个问题,要采取必要的办法解决。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能提出下面的一些假设: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加强课堂练习,改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法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可见,假设就是研究者把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解决某个问题的设想清楚地表达出来。不同的研究方法,假设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研究者可以根据情况建立相应的假设。 假设实际上就是研究者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解决某个问题的设想清楚地表达出来。(二)假设的形式假设有三种形式:原假设、否定假设和零假设,分别阐明某两种变量之间正相关、负

16、相关、无关,或表明肯定看法、否定看法、中立看法。例如:加强课堂联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课堂联系,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课堂联系,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前两种假设是结论相反的假设,都可以作为最初提出的选择性的原假设,第三种假设是零假设。作为研究得出的可能的结论只能有这么三种,而这三种可能都存在,因而,提出研究假设时必须提出这三种假设,到底哪种假设是正确的,需要通过统计检验加以验证。(三)假设的特征 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和一般意义上的猜测和想像不同,这种假设应该具有一定的依据,对于具体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教育研究中的假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假设应当表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研究

17、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但作为一项研究,必须明确地表述所研究问题中的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当然这种变量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上面提到的对于一些问题的假设,表明了某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加强课堂练习,改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法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里“练习和作业”可看做是一个变量,“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以看做是一个变量。下面的一些表述,都可以看做是对某种数量之间关系的阐述: 通过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师以鼓励为主的方法评价学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卡制度,可以改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 2、假设要用明

18、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表述假设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这一方面表明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明确清楚的,另一方面也使别人清楚地知道所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性质。如这样的表述,“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这里具体的含意就不清,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志是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研究者对于所研究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研究效果。如果上面的表述改成,“运用自学辅导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题能力”就比较清楚地表明了研究的内容。 3、假设所表明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检验的提出假设是研究问题的开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

19、按照这种假设搜集资料,最后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因此,对于一项教育研究的假设,应该具有可检验性。也就是说,所提出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测量或验证。比如,“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教师注重范读,可提高学生阅读的准确性。”这里“计算能力”,“年龄”,“受教育的水平”,“范读”,“阅读的准确性”都是可以测量和检验的。相反一些笼统的表述就很难测量和验证,如“整体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不对“整体改革”和“全面发展”作出具体的解释,对这样的表述就很难进行检验。(四)假设的种类从广义上讲,假设分为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1、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

20、(或不同)。如上海一个语文教改实验“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学,基本做法是将初高中每周语文课时划段(高中5课时划分为3、2,初中6课时划分为4、2),将分出的2课时作为阅读课,供学生阅读各种书籍用。这实际上提出的是一个研究假设:开设阅读课,提供阅读书籍的时间保证,观察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变化以及引起的语文教学的相应变化。 2、统计假设统计假设属于统计学的术语,在技术性方面,它是推断性统计,是关于总体测量研究中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描述。统计假设常采用定量的术语,例如,“运用方法l教得的三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等于通过方法2教得的”。这是用零假设陈述一个例子,即假设平均分数没有差异。零假设有时被视为无差

21、异或无关系的假设。这一问题在“假设的检验”中会详细阐述。 假设还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假设中变量关系的变化的方向,可以分为条件式、差异式、函数式。 条件式: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表述为“如果那么”。 差异式: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可分别假设AB、A=B或 AB。函数式: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可以用数学形式表示。(2)按照假设的性质,可分为特定假设、一般假设和虚无假设。特定假设。即推测特定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如“在思维能力上,甲班学生比乙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一般假设。即推测一般种类之间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一般的、抽象的

22、、可推广的事例。如“在思维能力上,男生比女生的推理能力强”。虚无假设,也叫零假设。即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如“在推理能力上,男生与女生无差异”。(3)按照假设在表述的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可分为定向假设和非定向假设。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则学习效果好”。非定向假设。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通过检验结果来提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4)按照假设形成的发展阶段,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说。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提供关于对象的外部联系和

23、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如研究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结构的心理特征,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发现初学集合的初中学生,在分析观察符合图形时,认知结构上可能具有“顺序”、“对称”、“封闭”及其组合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对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认知结构特征较强者,相对误答率低(占5%),认知结构特征不明显者相对误答率相对较高(占25%)。从集合教学的经验中可以归纳出假设命题:“学生认知图形是存在结构性特征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着不同的影响。” 解释性假设。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它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各部分相互作用机制,揭

24、示条件和结果、研究对象的最初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因果关系原理。预测性假设。是对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比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投资体制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等,涉及的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五)假设的形成与检验 1、假设的形成 假设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假说只能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结论。要提出科学假设,就必须观察研究对象,全面分析相关的科学结论,这是提出假设的前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在观察分析教育现象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依据已有理论提出假设(提出三个相关假设:原假设、否定假设和零假设。)比如教师范

25、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关系:教师范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原假设);教师范读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能力(否定假设);教师范读不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零假设);第三阶段是验证假设。一是进行推断,如果推断和实际情况一致,不产生矛盾,假设就成立。二是用教育实验去验证,这是最主要的方向。2、假设形成的来源总的来说,假设主要来源于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实践和国外教育研究的经验。假设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某种理论。在对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特定的假设,这个假设可能是对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可能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如北京师范大学冯忠良教授主持的研究课题“结构定向”教学实验,就是从

26、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的假设。研究者在对“教学”,“学生学习与能力的本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面的假设:“既然教学目的在于确立起一定的心理结构,而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是可以确定的,其形成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教学要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就必须充分研究并利用各种心理要素形成、发展的规律,进行定向培养。”二是来源于教育改革实践。基于教育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假设。比如,上海青浦县进行的“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验”,就是一项在总结一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在160项专题经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四条有效的教学措施:(1)让学生在迫切要

27、求之下学习;(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这四条措施就可以看做是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假设。 三是借鉴国外教育研究的经验。国外在教育研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实际,也可以提出有意义的研究假设。如“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就是借鉴了国外的“程序教学”的基本作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来的。从具体上讲,假设来源于:(1)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新的现象,又没有现成的理论可解释,只好独辟蹊径,提出一种全新解释。(2)人们发现的科学事实同旧的理论或假说相冲突,通过改变旧的理论或假说,形成新的假说。(3)人们在某领域从事

28、研究,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而形成新的假说。(4)不同假说的相互作用、影响而形成新的假说。 3、假设的检验所谓假设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假设检验方法:一是直接检验: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间接检验:通过推断然后加以直接检验。教育研究中的假设检验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用描述性的、论述性的方式来说明是否达到了实验所设计的目的等。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对假设的检验是依据概率统计的原理。一般来说在检验一个假设时,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建立一个零假设。零假设也叫无差别假设,是相对于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而言的。假设检验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若要检验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先建立一个“无差别假设”,由

29、这个假设出发,通过统计,如果在逻辑上出现矛盾,就可以认为原来的假设是正确的。 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提出三个与之有关的假设。即原假设,否定假设和零假设(二者合称选择性假设)。比如,教师范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关系,可以形成以下三个假设: a教师范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教师范读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能力。 c教师范读不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里最后一个叙述就是一个零假设。在严格地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时,建立这种零假设是必须的。 二是进行统计量的计算。运用研究中所搜集到的资料,特别是一些数据资料,选择并计算一种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关的统计量,如T值、F值、u值等。 三是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根

30、据统计量的计算结果,确定是否接受原假设。以上所说的检验方法是在教育实验研究中运用的较严格的检验方法,一般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检验,特别是要把定性方法与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六)假设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假说是理论的先导,在科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第一,假设是研究的核心,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都是围绕着假设而展开的,假设就有如大海中的航标,为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假设能帮助指导研究设计,提示需要哪种被试、研究工具、统计方法和实施的过程等。第三,它可以指导资料的收集。假设指导研究者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和资料,使研究者对有用的重要的资料更加敏感,

31、不必浪费时间收集不必要的资料。四、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设计是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课题的研究假设是通过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只有界定研究变量,才能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才能界定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变量设计是研究假设设计的重要支撑,可以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本身常提供研究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但要具体表述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过程时就要用到变量等概念。在研究中,特别是定量研究中,影响因素往往都用变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变量就是变化着的量,在研究中,变量一般指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教育研究就是通过调查、测试、实验等方法来揭示变量间的关系。 变量包括三种类型: (1)自变量:研究

32、者掌握并主动操纵、能够使研究对象变化的量,往往是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或结果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发变化的行为、因素或特征,是研究的结果,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3)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如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学方法”是自变量,“学业成绩”是因变量。那么其他的如学生的年龄、性别、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学时间、智力水平、原有的知识基础等都是无关变量。 (一)变量的关系和类型 在教育研究中,变量间有不同的关系,变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相关变量和因果变量 这是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另一种变量的变化。如将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看做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其中主动变化的变量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