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7.97KB ,
资源ID:85862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862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岗村的故事从这里读懂中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岗村的故事从这里读懂中国.docx

1、小岗村的故事从这里读懂中国 小岗村的故事从这里读懂中国 严洪昌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系列三农视角讲座。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农业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村长严洪昌;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农民调查小岗村的故事的作者陈桂棣、春桃夫妇。本期人发讲坛三农视角的主题是:小岗村的故事从中国改革开放新村看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见证与未来。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三位的到来表示欢迎!(掌声响起)三十一年前,一个带着血泪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熟知的凤阳花鼓的故乡,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破败的小茅屋,不怕杀头坐牢也要分

2、田包干到户,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夜晚其实就是中国改革的黎明。这个村庄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中国改革第一村!首先我们请小岗村原村长严洪昌给我们讲述小岗村过去与现在的故事。村长(严洪昌):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在这里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小岗村过去的故事。今天来到这里,和最高学府的同学们见面,激动之心难以言表,尤其是对农业大学。作为农民,提到“农”字,心里就充满了爱。一九七八年以前的小岗吃穿住行全要靠国家解决,农民的日常花费需要国家的救济,就连生产也需要国家的贷款,那时的农村生产力很低,所以七十八年以前农民除了靠国家支援就是到走出村子维持生计。

3、南到长江,北到淮河两岸,走到了大江南北,因此小岗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也充满了困惑。一九四九年中国解放,到一九五零年小岗实行了土改,土改时家家都分到了土地,一直到一九五六年,家家的生产资料通通归入集体,就进入了人民公社。自从那以后,小岗的产量持续下降。那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即入社是自愿,退社是自由,而实际并非那么简单,到最后就出现了强行现象。因此到了一九五七年,小岗的粮食产量剧烈下降,农民纷纷要求退社,而城市的整风运动也影响到了农村,农村出现了关于两条道路的斗争,并且平缓要求退社的农民的情绪,强行进入了高级社,从五八年开始到六一年,小岗的产量由过去的十五六万斤下降到两三万斤,五九年到六一年,并

4、非有什么自然灾害,而是受体制的变动导致粮食剧烈减产。三年来,这种体制使小岗一百七十六人饿死了六十九人,剩下的人们离乡背井,最后小岗只剩下十户三十几个人,因此分田包干到户得到了年龄较大的一些人的支持。他们很怀念五零年到五六年,那是小岗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他们的黄金时间。所以当时六十多岁的老农对我说:宏昌啊,我们过得最好的时段就是那么几年!因此,当时的感触启发我们,小岗村的体制要变革,找出适合我们农民的路,于是我们就采取了一些办法。然而,在那样一个时期,这样做很容易被认为是坏分子、反革命者,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瞒上不瞒下,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我们认为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能打破当时的大锅饭,提高农

5、民的积极性,使土地丰收,并且为国家作出贡献。如何做,我们农民自己心里最有底,因此我们秘密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大家承诺谁也不能对外讲,就这样把土地分出。包干实行的当年就有很好的效应,之前一年只有两三万斤,农民也想过干好,但总事与愿违,粮食产量总搞不上去,而我们实行包干后发挥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增长到十三万斤,是过去五年的总产量;油料也收了几万斤,当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二百多元提高到四百元。这一年我们没用国家一分钱,并向国家缴粮四万多斤,卖出将近五万斤的粮食,买了三万多斤油料,缓解了国家油料紧张的情况。这种做法感动了我们地方县委以及县委书记,在当时没有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书记默默地允许了

6、我们的做法试行一年,这一年我们真正试出了成果。但是,七九年十二月研究说我们的路线是错误的,当时给我的定义是拉社会主义稻草,挖社会主义墙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准的反革命。不过我还是有幸得到当时地委书记的关怀,他视察了我们小岗村,并肯定了我们这种做法,小岗的收入惊动了大家,小岗的粮食产量很可观,如果农村都实行这种方法,国家就不愁缺粮食了。国家总定政策、下口号,但下达的任务很少有完成的,如果采取小岗的办法全村收入增加,不愁粮食缺乏。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行动起来,不能空喊口号,于是就写了一份报告,阐述了小岗前前后后的经过,向上级汇报。上级领导看了报告说很有信心,便派人视察小岗,标志对小岗大包干的进一

7、步认定。上级提到,我们一边干,他一边向中央汇报,并指出这种做法一对国家有好处,二对集体有好处,三促进老百姓生活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还有什么办法比现在的这种方法好呢?能更多的收粮食,更多的为国家做贡献!如果真有,他们很乐意学习与帮助。领导的话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且表示他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但是没人敢做,而如今我们这样做了,正让老百姓和地方官员纷纷拍手称快,表明真正说到百姓的心坎里去了。所以我们坚持下来,经过群众的努力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关心,最后终于赢得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所以小岗的大包干由此幸存和发展。转眼包干已经30年了,小岗的发展也是坎坎坷坷。尽管小岗粮食年年丰收,但只局限于农业,并没有发展二三

8、产业,农民种地只能保证温饱而无法真正富裕起来,必须要抓二三产业。因此,我们给地方领导提过一些建议,老百姓也有很多的想法,但总有些事情力不从心。我们的发展第一靠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二靠资金的启用来源。老百姓是个堕落的群体,在经济上同样是个困难的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农民们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肯定需要一个阶段,甚至有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所以在转型期间,同样导致了农民思想的转变,甚至改变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僵化。再加上地方不发达,资金比较困难,办事很艰难。一句古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什么也干不成啊。而穷就会带来更大的弊端,富裕的地方可以做很多事情,缺少

9、资金可以去贷款,而我们中西部的农村就不行了,连银行都害怕我们,这就给中西部农村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各级领导都比较关注小岗,很多人都转变了过去各方面的看法,也不断的发展,不断向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方向前行,但期待总归期待,总要付出和创造,而自己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只能等待。这就是我今天给同学们介绍的,谢谢同学们!主持人:感谢村长!村长说了农村改革的实践,围绕着六个字:讲真话,做实事。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是冒着生命的危险的,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显着十分可贵!接下来我们请陈桂棣先生讲一下他书中的小岗村的故事。陈桂棣:刚才我们大包干的带头人做了个很好的回复。他刚才所讲的只是我们小岗村的故事中的两章,我们一

10、共写了七章,这两章被永远记录在我们的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当中,他们当时冒着杀头的危险分田到户十分了不起,那一段历史可能对同学们来说很遥远,很多人问为什么说是冒着杀头的危险,真有那么危险吗?我们都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里程碑,改革开放的一切成绩都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但在这之前,严村长就已经挺身而出,包干到户,十分勇敢。不久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这是个伟大的会议,中国的繁荣富强永远不会忘记这次会议,但任何会议都不可能把所有历史遗留下的问题解决,这次伟大的会议形成的农业决定不准包产到户,不准分田单干,这是伟大会议做出的决定,恰恰被严洪昌勇敢的面对,即要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11、准。他冲破了人民公社这种限制性经济,这是令人钦佩的!这段故事可以说是歃血为盟,瞒上不瞒下。这听起来带有些传奇色彩,我刚才在旁边听,依然是很感动的。正是因为这份感动,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和我爱人到了小岗村,我们希望回顾一下三十年来发生了哪些故事。其实我们调查发现,分田到户最早的不是小岗村,在安徽省肥西县三南区,十万人把地分了,比小岗村早三个月,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没有提到三南呢?实际比三南更早的是山西省的闻喜县,这些地方都应写进中国的改革史,但历史无情,这两个地方都是基层组织发动,当地的党委支持他们。比如闻喜县的县委书记十分勇敢,是秘密支持的。三南也是受到当地党委的支持,得到当时安徽省省委第一书记

12、的支持。但就因为他们是组织行为,在党委下达要和党中央的文件保持一致的命令时,把包产到户的田又全部集中回来了,这令省委第一书记很愤怒。就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他发现在拥有十八户村民的小岗村没有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当地党组织的发动和支持,却不怕杀头也把地分了,仅为了吃饱饭,不被饿死。他明白了,原来社会主义就在小岗村的茅草房里。这就是大家公认小岗村为中国改革的起点的原因。这是对我们的很大的启发。我们在写书的时候写了这样一句话:即使你是再聪明的学者,或是最杰出的政治家,但都没有能力来摄取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件事情倾听,去倾听农民的需求,支持农民的首创精神,这就是小岗村给当代历史给后代的一个启示。我们

13、要尊重农民的首创性,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打开了一个缺口,农村的改革势如破竹,农村的改革给我们今天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状况,这就警示我们应该相信农民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只有倾听他们的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办事情。这是我们两段故事,而我们书的剩下几章介绍的是为什么中国改革的源头没有成为中国致富的龙头。这同时是我和春桃到了小岗村十分关注的事情。无数的人在关注小岗村,为什么小岗村还是发展不起来?当年它是全国耀眼的一颗明星,为什么后来看不到小岗村了呢?在合肥,我们听到了很多人的议论,认为小岗村变懒了,躺在功劳簿上了;有的说小岗村窝里斗,变成了官员的摇钱树,他们只注重摇钱,不顾小岗村

14、的利益,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到了小岗村后,并没有奢望能够了解这个事情,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说清这个问题,这里的水很深。在这本书完成之后,对中国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我们认为中国的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四农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农民工问题远远大于三农问题。同学们都是未来的专家,我们只是作家,深入到你们这个行业里来了。咱们的农民人口,劳动人口有五亿,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人就可以养活中国人了,我们乡镇企业也最多能容纳一个亿的劳动人口,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办呢?他们如何去致富?因此必须从事非农业生产,必须吸引城市以及乡镇,否则农民永远不会富裕,中国永远实现不了现代化。而现在每年农村又增加一千万需要就业的人口

15、,我国家只能解决其中的六百万到八百万人口的就业,如果农民工的问题不解决,农村不能和城市同步走向富裕,我们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就会从农村问题变为城市问题。当农民工的问题、城市待业工人的问题以及待业大学生的问题三大问题交织在一块的话,难度是多么大啊!根本没法解决。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当时我们到小岗村的时候是带着这个问题的,我们去了想调查小岗村的民工状况以及农村的状况。他们知道我们写过中国农民调查,他们也知道中国农民现在农业税不用缴了。税费的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前的状况是从农民口袋里掏钱,而现在是而往中央人民政府口袋里放钱。也就说,粮食体制发生了大的变化。从前粮食体制封闭运转,现在粮价放开

16、了,市场也放开了。很多农民知道我们在中央人民政府调整政策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舆论作用。他们认为我们敢冒着风险讲这些话,是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到了小岗村,他们首先就问我们:“你们想了解小岗村为什么上不去吗?”我对这话感到非常吃惊,我问他们愿不愿意讲,他们说愿意。我跟我爱人首先就先从工厂开始。当年的十八条汉子,十八位英雄,现在还健在十二个人。于是我们一个一个地采访。我们听到了大家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故事,感到很震惊。这就是我们小岗村故事的来源。刚才他讲的是两章,剩下五章是现在的故事。我们这本书很厚,没办法给大家都讲。今年法兰克福的世界书展有一百多个国家的作家去参加。由于今年中国是主宾国,所以我们国家派出

17、了庞大的队伍,总共有一百五十个作家、五百多个出版社的出版家前往。法兰克福的展位非常漂亮,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唯独我和我爱人的这本书,不论是海峡两岸,还是法兰克福,都被同步送去参展。这是大陆版,另外还有台湾版。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我和我爱人是德国政府唯一邀请的两位去考察法兰克福书展的作家。我们在法兰克福受到一些优惠的待遇。因为我和我爱人是中国作家中是唯一得了德国大奖的作家,所以我们在那个地方很受关注。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故事可能很沉重温饱后的小岗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当不愧是当年的改革者。尽管是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我们书上写的故事大家可以看看,是这个县、镇、以及小岗村当家的人,他们应该承担的责

18、任。书上没有很多的批文,因为我们相信读者。我们改变了写中国农民调查的这样一种调式边讲故事边议论。我们充分相信读者,我们只讲故事,只讲是非,不论是非,不谈是非,我们把所有故事告诉给所有读者。事实证明,我们这个路子在经过实践检验后被证明是对的。昨天我买来一张新京报,报上说我们这个作品在非小说排行第一,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来.这么多首都的读者愿意看我们的书。而在全国所有书类,包括小说、非小说、教育类书籍、娱乐类书刊等方面,我们的书排行第二。一方面,我们为出版社感到骄傲。因为它选准了这个题材,正因为我们考虑这个作品可能在大陆出不来,,所以台湾的出版商找我们,我们才会给他。所以就造成了一个海峡两岸

19、同时推出来的我们没想到的好局面。小岗村温饱以后,很多人就是温饱则安。当家人当时的态度是什么呢?农民就该种地,就得在土里刨食。但是洪昌呢,他觉得我们还应该按照中央同志讲的,无功不富啊。农民肯定要把地给种好,但是种地的富裕是很难的,因为粮食多少钱一斤当时都能算出来,而全村每家种的地也能算出来。你想你种什么,种人民币能富裕吗?不可能的。正像有的农民讲,你把脑袋都种在地里,能富裕吗?所以他就考虑在种好地,保证国家粮食的同时,想办法去承办企业。他今年引来一个项目,明年办一个厂。但是等他办好的时候,就被乡政府乡党委强取豪夺拿走了,等他把引来的韩国企业毫不犹豫搞好了,把厂房搞好了,把项目搞好了,把领导班子搞

20、好了,把工人搞好了,最后产品出来了,结果却是,成果不是被别人给拿走,就是被县里给拿走。我们书上写的非常详细,他们的工厂办了一个又一个,但是都办不成。他们认为我们没有权啊!当时当官的时候,中央文献是反对包办干活。所以当地党委害怕,就把他这个队长给免掉了。好像是从八零年初吧,七九年春天,大概是七八年的十一月二十四号揭竿而起,结果第二年的春天就给免掉了。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他啥也不是了,他有劲出不上。好不容易办个厂,打个小岗的牌子,就是给小岗村打的。结果你打个小岗的牌子就被镇党委宣布当一个名誉的董事长。镇党委书记说要自己来当董事长,他要就派人进来,来管理这些工厂。洪昌讲了他是按照公私法办的,既然

21、他是法人呀,就得按照公私法.。我们对镇党委书记讲,结果他的反应是这些法不是共产党制定的吗?你不是归我管吗?您难道不听党的话吗?于是成果就给拿走了。洪长吉当然不同意了,得据理力争。因为他是合理合法地根据法律的手段办起来的工厂,是上海的企业家帮助他共同办起来的,这是私人的股份企业。你怎么说拿走就拿走了呢?但是说了也没用。有一次在路过镇党委的时候,镇政府就看见一个牌子挂出来了,他的公司挂到镇政府门口去了,没他的事。他就强烈的感到必须要有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就是要拥有一定的权力。在小岗村至少也要当个村长。但是谁叫你当村长呢?村上都是上面任命的。后来有一个非常好的转机。改革开放二十年,小岗村江山依旧。很多

22、全国各地的来到小岗村都好激动我到了中国改革的源头来啦!但是到这一看,啥也没有,都是灰心离开了。我们的江泽民总书记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时候要到小岗村,他要借用小岗村的这个舞台,来发表党和国务院的新的农业政策。于是当地的政府开始弄虚作假。如果读过我们的中国农业调查你会看得非常清楚。路也修了,牌楼也有了,该种树也种了,家家户户的墙来不及搞就给抹上一层色彩非常光亮的油漆,家家都通电话了,自来水也通了。江总书记在小岗村说小岗村是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是冒了风险的。他高度地评价了小岗村的改革精神。总书记走了以后,小岗村人突然意识到了,原来当年宏昌带领大家晚上开的会议那么重要,对全国改革意义这么重要。当时给他请

23、到县里的几大班子批斗就准备逮捕他的.所以因为今天下午拜访了我们的老省长,他是从国务院政检处的副主任下去的,当时的首都地委书记是他秘密请人站起来支持他的。说完这话就被抓起来了。所以小岗村突然地意识到,冒这么大风险对全国的重大意义。那么为什么二十年啥都不是的呢?而小岗村的当家人,实在平庸,不识几个字,没有到全国去看看沿海是怎么富裕的。由于他没识几个字,他的八个孩子几乎也没识几个字。当时小平早已经提出来了,要把最有改革意识的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为什么小岗村作为那么重要的改革第一村,二十年来却丧失了改革精神?而勇于改革的为什么受到打击呢?所以我给我爱人就总结了一句话:当我们的时代需要杀出一条血路

24、的时候,富有改革精神的人就顺应而生。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历史人物,也没想到自己会进入党史国史,是历史成就了他。然而当改革被挡掉的时候,改革者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于是小岗人就意识到他们不需要上面来派村长,自己应该民主选举村长。由于到小岗村区的各级干部非常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把小岗村的声音喊出去了我们要自己选村长,不需要上面指定!于是,在一九九八年,宏昌被选为村长,成为了小岗村第一个民选村长。对此,我们的历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国大包干的带头人,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二十年后才当上了小岗村的村长。他多么兴奋呀,他压抑了二十年,终于给他一个舞台了。我们书上讲,他像喷泉一样的,兴旺要推向一个高度,

25、但是从主席台上下来的时候,县委书记拍拍他肩膀,你要能把小岗村的村长当好啊!当个县委书记是绰绰有余的,我只希望你屁股稳。他讲得这样,咱们不希望动乱呀,咱们需要咱们所有的建设和发展都在平稳地运行。当他们准备听他下文时,县委书记扭头就走了。他感到非常意外,你得跟我谈发展呀。于是他又想到这二十年来谁谈过发展呢?没有。大家只希望不要出事。为什么二十年小岗村没有发展的精神呢?就是为稳。稳就是压倒一切的。所以我们写这个作品,我们很勇敢地提出一个质问,稳难道能压倒一切再压倒改革吗?好比改革引用毛论,我们在议论毛论呀。你必须前进,必须发展。然而怎么前进怎么发展?必须克服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和矛盾。怎么克服?只有改

26、革。没有第二条路,但是以为稳,不谈发展。丧失了改革意识和改革精神的小岗人,落后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小岗村不落后,老天爷都不长眼。所以他就下决心,要利用这当村长的这三年,一定要把小岗村给搞上去。难道小岗村比沿海缺少智慧,缺少勇气?我给村头可以讲,中国的任何一个村长,包括华西村的村长,他都没有小岗村具有地理优势、政治优势、社会优势。你说中国哪一个村可以和小岗村比呢?所以他就觉得有这样一个优势,我要给他用足.很多人都听到严洪昌,大包干的带头人终于当村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朋友们,带着羡慕,来到了小岗村.那一段时间非常兴旺,忙不过来呀.一天到晚跑,跑到他爱人当着我面怨他,一年几乎见不到他.家里农

27、活几乎都是他爱人干的.他爱人在干累疲劳的时候,被那个牛角顶了肩膀缝了多少针.缝了几十针啊.包括我们讲,今天他的长子,在沿海,在深圳,在东莞,打工的钱,包括你的妹妹,对吧?他们打工的钱,回来支援这位村长,他是倒贴来当村长.他的爱人喂猪,喂鸭子.所以我们写中国农业调查的时候,那个时候,2001年,拜访过他一次.我想你这个当村长的精力从哪来呀?你养家糊口都不够呀.他很自豪呀,靠老婆,靠孩子.所以我和我爱人到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王志问我们,我们就讲靠老婆靠孩子,多么了不起的一个改革者呀.一个一个工厂办起来了,一个一个工厂都不属于他了,都被拿走了. 所以我们就创造了一个以前的神话,一个人把石头往山上推,好

28、不容易推上去了结果滚下来了,然后再继续向上推,推上去后又滚下来了,他就继续推。多么可爱的一个改革者。但是终于有一天,他办了一件傻事了。我给村里办企业,你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拿走,那我自己办行不行。于是他自己办了一个小工厂,大家可能想不到,后来这个工厂被人给炸了。那他是忍无可忍啊,原来的几个工厂,从福建、江西、湖南、江苏来的,这些工厂都正在施工,当地的人竟然开着警车来收税了。外地来的这些人觉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即使是收税也不是警察来收啊,更何况工厂还没有建好啊,工厂还正在跑今后项目的市场呢,怎么能现在来收税,即使真的要收税也不该你来收啊。无论如何,就是要交两万元,不交就要把工厂炸了。小岗村看不上眼了

29、,就把外地来的这些企业家给保护起来了。他们看到这种场面,怕引起众怒,于是说明天早晨就要来收税。如果再不给就要炸房。别人做小企业做不成,那自己就要办大企业。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不是把东西办完后就把企业拿走,这是刑事犯罪啊。于是,我们这位厂长忍无可忍,他去找县委,去找公安局,我们今天在座的长子就去找市委找市公安局。那一次不行我就去两次,两次不行我就去三次,一定要给个说法啊。小岗村如果这个事情你不给个说法,谁去支持你啊,那如果今后发生别的更严重的事情你就没办法说了,谁敢到小岗村来啊,小岗村还有前途吗?但是接着发生的事情,就像我们故事中写的:那一天他们刚要出门,两位穿制服的人进来了,他说你们以后不要随

30、便走,不能随便离开,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接受我们的检查,因为你们挪用公款。他就问了一句:那你们是干什么的?说是县检察院的,挪用了什么公款。就讲了这么一个单位,很奇怪啊,这个单位中有一个负责人是他的朋友啊,听说他当村长了,他从北京就过去了。知道办个企业需要经费,就拿了10万元的支票,而且当时说用完后有钱了再还,不用任何利息,支持他啊。当时他的爱人已经把钱送过去了,为了送这个现金一路上一惊一乍啊,怕发生事情,怎么现在还发生这个事情呢。我爱人听我讲完后太生气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举报你就不让我离开,那很明显就是不要弄这个事情,因为他意识到了,很容易调查清楚这个例子,为什么没有人敢说话,是因为没有人敢承担查起

31、来的后果。我们上面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干了三年主动放弃退了出来,现在就是宏昌的儿子来干的。我们讲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中国的改革是十分艰难的,不要认为中国改革了三十年,“改革”两个字整天挂在嘴上,真正的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我们当年的改革者承担的,如果同学和老师们有兴趣,可以到街上买一本书来看看,我相信你们看这本书,会和看中国农民调查一样。出版社给我们的书上写了一句话,从这里你们可以读懂中国。我们写的是小岗村,我们从大量的小岗村故事中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故事绝对不仅仅是小岗村的,不仅仅是中国农村的,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城市里是大量存在的。今天在这里的人都是年轻人大学生,有的是大学

32、老师,或者是研究生。我就想到小岗村,我们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我们当时比较敬佩的几个大学生。其中有一个,我们在去之前就很想拜访这个女大学生,她从凤阳的学校毕业之后,就勇敢地把户口迁过去了,到小岗村落户了,去搞蘑菇。我们去了以后才发现,她已经离开了一年了。网上和报纸上宣传多么光辉的形象啊,现在没有了。但是我们没有失望,碰到了另外一个大学生王振华,他也是大学毕业后就到小岗村当农民,发展农业,而且因为这件事情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大学生”,十大杰出的团支部书记。但是我们写完这本书问问他现在的情况时,发现他也走了。所以今天,我们很想讲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从你们这个年龄这个阶段走过来的。春桃比我的学历

33、高,她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我呢,就混了一个大专。但是我们走过的路,我再回想他们走过的路,我们很想和在座的同学们交流一下。当时我对那个女大学生的印象非常好,一个女同志敢于做出这种事情是很难的,她离开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是一个城市人,到了那样的地方她可能不习惯,或者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王振华,看着他打着领带,拿着比我的手机还昂贵的手机,一打打了半个小时。那我就想,你这样不像是一个农民啊。当然你是大学生农民,当然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大学生农民也不像啊,像一个城里的大机关的干事啊。两个人离开的原因给我留下的印象正好相反。我们的胡总书记到了小岗村去的时候,苗璇突然被当地政府请回来了,以当年第一个大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