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23KB ,
资源ID:85848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848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知识产权该如何加强战略策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知识产权该如何加强战略策划.docx

1、知识产权该如何加强战略策划知识产权该如何加强战略策划“甲醇制烯烃(MTO)这个项目,从催化剂制备到催化反应过程,再到工业试验,共申请了37项专利,进行了全面的专利覆盖,使大连化物所拥有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8月24日,MTO工业试验项目成果新闻发布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黄向阳向科学时报记者透露的独家重要信息。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MTO技术,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合作成功实现专利实施和工业化运行的一个范例。国外某著名公司曾多次想把MTO技术打入中国市场,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原因很简单:大连化物所在长期的MTO科研开发和技术竞争中,逐渐形成了技术优势或者说是技

2、术壁垒。现在,大连化物所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万吨级MTO技术工业化中试,“逼迫”该公司不得不改变“不做MTO中试、直接从实验室的小试一步设计到工业化生产”的初衷。“对我国能源合理开发利用,MTO技术的巨大作用不可估量,意义十分重大,该工业化试验成果的产生,凝聚了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智慧,经历了实验室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现场试验的艰辛探索,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完美结晶。而与MTO技术发展相伴随的,是合成气转化、甲醇经二甲醚制低碳烯烃等,一系列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的形成、发展,以及中试转化乃至工业转化。从某种程度上说,MTO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与策划,对最终实现MTO万吨级工业化中试起到了

3、积极作用。”专家评论说。大连化物所类似于MTO的做法,在技术形成与转化过程中,紧紧抓住知识产权的本质要害,形成战略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态势的,还有干气制乙苯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干法脱硫技术、农药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等一系列专利。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管理成功的奥秘在哪里?从注重“保护”走向注重“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究竟应该如何加强策划?我们能否从大连化物所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对13000多篇专利文献研究:专利开发与学科发展结合注重专利申请和保护,在我国科研院所中绝非大连化物所一家,但能将知识产权作为战略进行部署,与整体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这样的科研院所却并不多见

4、,一些开发性科研院所找不准自身发展方向,或者课题组找不到社会需求的科研课题,正是忽略了专利战略研究这点。知识产权工作不是个孤立的问题,它必须与科研院所重要发展领域和学科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在一起。从1998年开始,大连化物所就开始重视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指导知识产权工作,围绕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转化三个环节开展工作。其中,特别注重将专利的产生,与对研究所重要发展领域的知识跟踪和学科战略布局相结合。在研究所信息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前沿学科信息组,专门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信息跟踪和战略讨论。黄向阳拿出一本氢能制备与应用专利战略研究报告这是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软课题研究项目向记者介绍说:“正是在对

5、13000多篇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建立了规模制氢、移动制氢和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专利基础数据库,并针对技术及知识产权的关注要点,提供了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和建议。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利技术情况,也针对氢能的一些重要专利技术,它集中申请的世界6大著名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和空气产品公司,三菱集团和通用汽车集团等,进行了战略分析和专利分析。”为激起研究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热情,大连化物所出台了强化和激励措施,将专利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例如,设立课题立项时的查新制度,保证所产生技术的新颖性,为专利的形成奠定基础;而发表论文前要先申

6、请专利,将专利作为项目结题时考核的标准;职工离所、学生毕业时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等制度则为专利保护提供了保障;对在专利申请、授权和实施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个人的多种形式奖励,有力地调动了研究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热情。“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科的分布,说明我们哪个学科申请了什么专利,或者说有多少体量、动态变化的情况。研究所的发展战略,从专利的角度和从学科的角度是统一的。”大连化物所科研管理人员如是说。30件专利被“无效”掉了:将转化视作专利价值根本从某种程度上讲,中科院本质上就是生产专利的地方,几乎各个研究所都设立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职能处室。但准确地说,其工作仍停留在专利“保护”、注重知识产权体量

7、的层面上,更多是组织各种成果的申报、统计,而对专利应用关注得却比较少。如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评价:中国专利的转化率太低。“事实上,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应该涵盖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和转化的全部过程。”黄向阳指出,只有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才是研究所实现社会存在价值的根本目的,也是专利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大连化物所在注重专利“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的提升。专利申请量到达一定阶段后,逐步淡化了申请量,强调专利的质量。“我们加强了对授权专利及部分申请专利的无效审查,对已经完成领域保护任务或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果转化的专利技术,我们每年都有选择性地放弃一些授权专利的维护。仅2002年,我们就自行把近30件专利

8、无效掉了。”据该所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吴鸣介绍说,随着科技项目的成长进程,逐步进行专利的涵盖与延伸,目前,大连化物所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转化战略策划。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题目组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基础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在于评估知识产权的科学价值和商业化价值及其获取价值的机会;第二层面,是针对重大科技问题和其延伸的科技问题,开展国内外团队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出基础知识产权或新增知识产权的要求,重点在于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和集群调整;第三层面,是在工程中心或与企业合作的成果转化单元中,开展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并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进一步新增

9、知识产权并实施技术转化,重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确定知识产权权利与权益分配,以及实施技术转化交易;第四层面,将研究所自主的基础知识产权和新增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方式作价入股,设立高技术剥离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独立运营,重点在于寻找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开展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和股权监管。 大连化物所逐渐形成的这套知识产权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的力度。“十五”期间,研究所累计签订“四技”合同约400份,与国内外企业横向合作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合同金额已经达到亿元,其中,200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合作增长了49%,国际合作收入增长了61%。BP公司拍出了1000万美元:在国

10、际合作中提升管理水平“国际专利的申请同样不能忽视。”大连化物所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注重所长包信和提出的“借船出海”,用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运作方式改进管理工作。其中,与BP(英国石油)公司共建的“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该中心是BP公司资助建立的全世界第四个研究中心,资助总额度为1000万美元,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是中科院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项目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迄今为止,“甲烷无氧芳构化制氢气和芳烃”、“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甲醛”等8个基础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的合作在技术发展项目中进一步加深扩大,形成

11、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的“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和“氢分离膜及其应用”两个项目,2006年的研究经费分别为130万美元和110万美元;BP公司还将出资300万美元,双方共建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该项目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还摸索并逐渐建立起基于中方现有技术发展项目的合作模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合作双方原有的包括知识产权技术在内的背景信息的所有权,而且使得双方共同开发的研究信息共享。并通过申请国际专利的形式,有效地保护和使用该项研究信息,实现了研究所专利战略策划与国际的同步;也使研究所的自主知识产权得以稳步进入国际技术市场,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一般情况下,大连化物所启动的国际专利申请(PC

12、T阶段)由研究所和题目组共同资助申请;但现在很多国际专利由题目组资助申请。“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视野放在国际舞台上考虑,现在研究人员在申请国内专利的同时,也重视国际专利的申请,当研究员意识到他的研究涉及今后学科发展或对将来的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时,他就会主动地申请国际专利。”黄向阳介绍。干气制乙苯年收入30亿元:专利技术在转移中延伸扩展过去,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干气,往往是点了“天灯”,让其在空气中白白燃烧。大连化物所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的系列发明,被人们喻作是一套“吃草就能挤牛奶挣钱”的技术装置。如在年产10万吨的乙苯装置上,其中含有%1%丙烯,采用研究所从干气中吸收丙烯的方法,一年就可以得

13、到纯丙烯15002000吨,纯丙烯价格为每吨1万元左右,而干气每吨价格仅为1千元左右,仅此一项,炼油厂每年就可以增收1500万元左右。1996年之前,研究所就初期取得的技术与中石化公司一起,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申请了专利。美国LUMMUS公司对此评价非常高,想与研究所合作,将此技术装置打到国际市场上去。但在1996年年底,LUMMUS却突然冷了下来,研究所主动分析原因,认为虽然已经申请了专利,但这第一代的技术显然还有欠缺,离打到欧美的产品技术要求有一定距离。挑剔的用户往往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研究所分析了自己专利技术的缺陷,立即着手在1997底完成了技术的第二代改进,1999年在大连

14、石化公司的配合下,建立了一个10万吨规模的生产装置,其间同时着手开发第三代技术,1998年底完成了第三代技术的中试,完全开发了新的沸石催化剂大连化物所立足该技术的自主开发,一发而不可收,使专利技术在转移中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扩展。他们利用石油催化裂解产生的含有15%30%左右乙烯的尾气生产苯乙烯,形成了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系列专有技术,已先后已在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由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完全顶掉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截至2005年年底,通过对该专利技术的许可使用,中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公司先后批准,在国内开工建设7套共计56万吨规模的干气制乙苯装置,

15、其中包括抚顺、大连和锦州的4套装置,年产规模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人民币。“虽然是我们在中试过程中教会了许多企业,让他们熟练掌握和应用了我们的专利技术,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是企业教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市场的需求,让我们的专利技术在转移中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扩展。”应用催化研究室室主任徐龙伢研究员说。据大连化物所专利管理人员石瑛介绍,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大连化物所共申请专利1439件,其中发明专利1294件。累计申请国外专利24件。2005年当年,大连化物所共申请专利198件,其中发明专利189件,名列中国科学院系统院所第一。而在这些专利中,有180余件通过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方式转移到

16、市场和企业中,专利转移率达到%;而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开发的形式,还有更多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来源和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缩写JDEA里隐含的信息:打破人才瓶颈以走出迷津在科研院所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是一群“特殊”的专家型人才,他们既要懂得专利技术管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而且要同时懂得公司和研究所运作的基本规律,能与企业界人士进行很好的沟通。谈到这里时,黄向阳举了一个“JDEA”的例子。“JDEA”是英文“Joint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Agreement”的缩写。研究所在和BP公司的合作中,围绕专利

17、展开的工作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Look At,可以称作收“入门费”,若从字面上硬译,也就是“瞧一瞧”,BP公司与研究所签了保密合同,要看专利就要付这个Look At的费用,看完之后觉得对方这个技术确实有潜力,双方开始共同申请国际专利,先进入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申请程序,在此基础上,按双方约定,BP公司出钱在世界各国帮大连化物所进行专利申请,实际上就是保护了研究所的专利产权,因为它首先要承认这个技术是研究所的。接着是签FA(Frame Agreement),也就是框架协议,对方要投入好几百万美金做这个研究。经过评估,再签署合作开发协议,英文叫JDE

18、A。要知道英文缩写JDEA,特别是要知道在它里面隐含的全部信息。显然,非这方面的优秀专门人才不能够“破译”。大连化物所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办公室,其主任吴鸣是该所的研究员,1998年他竞聘到了“环境污水处理”组长的位置,2000年到所里的一个公司当总经理,2004年又回到所里,专职从事专利管理。但是像吴鸣这样高素质的专利人才,目前在我国的科研院所里凤毛麟角,尚且不多见。专家型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缺乏,是目前制约我国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更是制约我国技术转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瓶颈。在本报记者采访前的8月1日至2日,在科伦坡召开了亚洲地区“技术管理办公室在知识产权当中有效

19、的职能”主题会议,吴鸣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举办的这一会议。该会议认为,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职能应更多地关注技术“转移”的职能,推动知识产权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过去,各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一般都是“保护”,现在看来,知识产权的“应用”才是重点所在,才是知识产权与社会的最好接口。该国际会议还倡导,世界各国应通过设立技术管理办公室(TMO),更多在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方面进行投入。这是强化知识产权实施与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吴鸣说,从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眼光看问题,中国的创新科技成果应该面向全球科技产业化。但是目前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还缺乏在国际上开展专利转化的相当经验,缺乏具有专业

20、背景的专利工作人才,在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工作方面,尤其在国际间的合作中,与有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实际国际交往过程中,无论从知识产权的法规体系、组织体系、知识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我们还都处于相当明显的弱势。知识产权的人才瓶颈问题该如何解决?“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有关专业知识和国际惯例的宣传、咨询及培训非常重要。”吴鸣介绍,大连化物所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已经设立并增加了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和后备人员的资格培训和强化培训预算。“我们建议,中科院应尽快成立一个和国际标准接轨的非营利性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协调全院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工作,通过恰当的组织方式,连接各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研究所技术转移部门,或者产权开发部门,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并在国家和中科院的重大、重点项目的引导和牵引下,以协调和介入的方式,促进更高层面、更高质量的院地合作和成果转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