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1.03KB ,
资源ID:8580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80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博会与浦东IT业新一轮发展战略.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博会与浦东IT业新一轮发展战略.docx

1、世博会与浦东IT业新一轮发展战略 文章从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给浦东带来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浦东IT业的发展要遵循循序渐进、资本多元、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多快好省等原则,具体对策为: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合纵联横策略、差别化营销策略、借力策略,选择IT业支柱应用方向及发展重点。 关键词: 世博会 浦东IT业 发展模式 新战略 Abstrac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quiring into the opening process of the IT industry which gives Pudong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

2、e. Then the writer concludes that the strategies of Pudongs IT industry must be as follow : abide by principles of step-by-step, multi-capital, elaborating-the-superiority, stressing-the-stress and getting more-and-faster-and-better-and-more frugal ;select mixed mode ;ally the longitude and the cros

3、swise ones ;different marketing strategy ;have the aid of external power ;determine the pillars and the stress of IT industry. Key words: EXPO; IT industry of Pudong New Area; new strategy 1 世博会使浦东IT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展示上海信息化的成果,成为上海基本实现现代化重要标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一届“

4、数字世博会”。相应的,作为上海世博会大舞台上引人注目的板块之一浦东板块,其IT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格局。 1.1 浦东IT业发展现状 浦东新区具备IT业发展的信息优势。首先,浦东所依托的上海是国内外信息流集散地,是国内经济、科技中心,集聚了大量科技、经济信息资源,早在90年代初上海经济信息量就已达3亿兆比特,大型市级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库遍布全市各个领域。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浦东IT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其次,浦东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新区的电话机容量超过115万门,总量约占全市的1/6,全部实现程控化;城市地区(包括重点功能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到小区的覆盖率超过80,处于全市前列;

5、信息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上海信息枢纽大楼、市宽带交换中心和市集约化约化信息管线工程等在浦东建设;上海IP宽带技术在浦东应用试验成功;多种宽带通信接人技术的迅速应用。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化大楼超过200栋,为形成金融、贸易的信息流提供了现代化载体,目前已被上海市认定的5栋甲级智能化大楼中,座落于浦东的通贸大厦、上海证券交易所名列其中。1996年建立的与市政府联网、覆盖新区党政机关的政务电子邮件网络,以及2000年5月开通的新区门户网站“上海浦东网”,已初步显现出电子政务的功能和影响。 然而,就现状看,与国外发达的IT业相比,浦东存在着差距:一是市场竞争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恶性低价竞争和走私水货多等方

6、面。二是政策问题较突出,表现为政策一致性问题及优惠政策放空等方面,如政府各部门各自发文,且相互间在政策理解上不一致,导致政策的相互抵触与执行上的不一致,使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又如一些优惠政策形同虚设、税收政策不合理等都成为制约因素。三是政府职能较模糊,政府常常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领域,服务质量不高,监督乏力,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政府部门经常未能及时向IT企业提供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动态资料。四是中小企业处境难,表现在对抓大放小的片面理解,以致于对IT领域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在税收优惠、融资支持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尤其在融资方面,由于担保无门、贷款艰难,因而处境较为窘迫。

7、五是人才未能尽其用。尽管浦东IT行业人才状况有一定的优势,但人才利用状况堪忧,据不完全统计,人才利用率仅为50%左右。六是IT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硬”轻“软”,例如以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计算机和通讯产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已成为浦东新区的支柱产业,2000年,新区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为675亿元,约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38,软件业2001年产值仅为15亿元,只有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的2.2%,而软件产业才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 1.2 浦东IT业的发展机遇 根据上海市统一规划,通过5至10年发展,浦东将建成全国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软件交易中心和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上海浦东软件园将发展

8、成软件产业的“中华第一园”。为此,浦东新区IT业将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浦东IT业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是随着国内外企业的加盟,将会带来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水平,浦东开放10年来的成功即是明证;二是国际IT企业将直接向浦东注入资金,把浦东IT市场做大;三是国外IT企业的加盟可为浦东浦西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可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四是引入外企竞争,将有利于浦东IT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从而给浦东IT企业加压,促使其日益成熟。总之,浦东将直接参与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 2 浦东IT业新一轮发展原则 从总体上说,面对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商机,浦东IT业新

9、一轮发展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循序渐进原则 浦东IT业的开放与发展应吸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既不能在短期内全面放开,也不能引入过度的竞争,更不能采取大跃进式的突击。IT业是一项长期性的服务,而不是短期行为,短期内的全面铺开及过度引入竞争,会造成IT市场无序及恶性竞争。因此,浦东IT业应逐渐地开放、有序地进行,形成既市场有效竞争政府又能有效调控的格局,最终达到即定目标。 2.2 资本多元原则 浦东IT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应继续走电信设备制造之路,以多元资本为依托,在资金的供给上应主要由民间承担而不是国家资本占主导,引进包括外企、股份制企业、国内私企等各种非国家及集体资本,形成资本多元格局。 2

10、.3 发挥优势原则 任何地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综合优势之上,浦东IT业应充分发挥浦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海内外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形成浦东IT业的发展合力。 2.4 突出重点原则 当前全球IT市场竞争开始走向“合纵联横”、比拼实力阶段,因而面向国际市场开放的浦东IT业必须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拳头产品,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2.5 多快好省原则 主要指未来IT业的发展方向应遵循多、快、好、省原则。“多”即业务种类要多;“快”即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反应要快、速度要快;“好”即要保证有最优质的服务质量;“省”即节省IT运营商的成本及用户费用。1 2

11、 3 下一页 3 浦东IT业新一轮发展对策思考 3.1 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 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浦东IT业应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从政府行为与市场竞争两方面入手,促使IT市场竞争有序、灵活地进行。 规范政府行为方面,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IT市场开放的管理法规,依据WTO相关条例和国际IT业市场的通用原则,建立行之有效的竞争管理办法,从而指导IT企业规范市场行为,逐步形成开放、公平、有序的IT市场;二要制订合理的IT政策,既不过多限制IT企业,让IT运营商有适度的获利空间,又要以普遍服务,不损害IT用户的切身利益为基准,这方面可借鉴香港的做法,如可运用利润率管制法、资费上限管制法、收费再平衡法、

12、电信资费制订审批法等;三要制定吸引外资参与到IT企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并且一旦制订则要切实执行,避免优惠政策放空现象的重现,必须改变当前政策彼此抵触问题,在政策制定、反馈、评审等环节建立起协调机制。四要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政府要回归其“市场裁判”的身份,而不是“下场踢球”的市场经理。 规范市场行为方面,一要考虑通过更有效的市场重组,以应对国际IT业的市场重组与资本重组问题,具体可以选择区内资本重组、跨区域资本嫁接等方式;二要加快IT企业公司化改造,重点解决改制企业内部的运营体制与治理结构,使各专类公司真正具有独立运作、独立发展的能力;三是IT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应太多,每个领域有23家主

13、体运营商即较为理想,从而有利于有序竞争格局的形成而不是恶性竞争态势的蔓延。总之,浦东IT业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发展舞台,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市场格局。 3.2 合纵联横策略 目前,全球IT市场竞争开始走向“合纵联横”,各国IT业兼并潮一浪高过一浪,IT市场日益呈现寡头结盟垄断格局。从产业发展看,国际IT业的合并与重组是推进IT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IT技术开发、推广、市场扩张和降低成本都将依赖于重组策略的选择,尤其是IT业市场全面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合并与重组将是实现或抵御垄断的“双刃剑”,美国、德国、香港等,在IT业市场开放之后,境内IT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资本重组,或出让、或购并、或结盟、或跨行业

14、扩张,意在最大限度地抵制竞争对手侵蚀自己的原有地盘,最大可能地利用开放政策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此,浦东IT业必须采取合纵联横策略,具体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协作与联盟,包括纵向合作、横向联盟,建立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区域IT协作关系,并以跨区域、跨行业的联盟抵制寡头结盟垄断的侵吞,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兼并措施,但这要建立在应对国际竞争,双方自愿互惠互利基础之上。 3.3 差别化营销策略 差别化营销策略要求IT运营商按业务、用户的类别设定目标,实施不同的策略,包括:做大电话业务,扩大程控业务应用范围,积极探索经营方式,拓展电信增值业务,利用智能网基础优势推广各类智能业

15、务,完善会议电视平台,扩大会议电视的应用范围;做强信息业务,继续发展宽带和窄带上网业务,全面推进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上网,加强信息源与应用系统开发,加快建成各类网站并丰富其内容与功能,提高其质量,切实开发前景看好的电子商务应用项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业务等要加快发展进程;做好传送业务,协调、平衡发展各类数据通信业务,加速协调网络平台建设进程,推广电路、光纤等网元出租业务,做活IT业务,要拓展智能小区、智能大楼等业务,以浦东软件园为契机大力发展软件业,加快网络终端等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迅速转入产品化和市场化。 Domain: more:hgs2w 3.4 借力策略 借力策略指浦东应借助于国

16、内外各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要素来大力发展IT业。财力方面:浦东应依托于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自身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大力引进内资、外资,允许IT业出现更多的新企业;同时还必须拓宽IT企业融资渠道,除了常规融资方式之外,还可考虑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人力方面:浦东应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将其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引进紧缺人才,尤其国内外的IT业优秀人才应大力吸引过来;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凭借后发优势增强浦东IT业的竞争力。物力方面:浦东应借助上海IT基础设施优势,如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浦东IT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上海还构筑了通达美国、欧洲、亚洲等不同方向的大容

17、量国际光缆系统,为浦东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方面:上海是全国的信息集散中心,信息量大,信息客户群分布于各行各业,市场需求量大面广,浦东应借助这一信息优势,为我所用。 3.5 确定支柱应用方向及发展重点 浦东IT业未来的支柱应用方向的确定必须在符合全国和上海信息产业政策框架、综合评价浦东各项区位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根据上海市统一规划,通过5至10年发展,浦东将建成全国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软件交易中心和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上海浦东软件园将发展成软件产业的“中华第一园”。力争到2005年,实现软件产业经营收入250亿元,占全市的50,年均增长43.7%;到2010年,实现软件产业经营收入

18、1500多亿元,增加值400多亿元,占浦东的11以上。基于上述规划目标及浦东IT业的现状和优势分析,拟将浦东IT业发展重点及未来支柱应用方向确定为:一是重点扶持国信朗讯科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贝尔电话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惠普计算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东电脑利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信息企业;二是以IP业务网、软件业、电子商务、电子器件制造业集成电路业、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等为IT重点行业;三是以电信服务、软件、电子产品、集成电路、计算

19、机、通信及网络产品等为电信拳头产品;四是加快“13”软件园的开发进程,完成以浦东软件园张江主园为核心,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个软件分园为分支的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从而使软件业形成支柱产业的发展规模。按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标准,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将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成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形成计算机生产基地,金桥出口加工区及外高桥保税区建成通信设备制造基地。1 主要参考文献 1浦东年鉴编辑委员会,2000浦东年鉴,上海:浦东年鉴社,2000年7月摘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

20、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

21、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

22、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

23、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

24、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表1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

25、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世界各

26、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以2004年为例(图1),

27、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置;其次是制造业,其GVA占全部GVA的比重超过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图12004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另一方面,从19972006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

28、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还需待以时日.资料来源:2009年1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3来自于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GDP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

29、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及图4),作为审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3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2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2得出与图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2也同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

30、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图4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4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最大,在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4%之间,只有新西兰最低,仅1.7%。图4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支柱产业”!表2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三、“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从“影视出版”、“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

31、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涉及的机构越多,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摘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

32、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