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92KB ,
资源ID:85783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78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docx

1、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主备:蒋小苏教学目标:1.通过对调查记录的整理,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教学准备:例题图【课件、准备好统计用的空白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例1。1.谈话

2、: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电视节目有类别,下面是张丽华同学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出示第1张表。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呢?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学生交流反馈。认识统计表的标题、制表日期,统计表中的项目、合计栏。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制作统计表是我们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整理后与整理前比有什么优点】3.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认识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纵轴、横轴的

3、含义。4.根据题中数据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反馈、讲评。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几人?是怎样确定直条高度的,为什么要在直条上标出相应的人数?5.分析数据。观察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从中能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6回顾、反思。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小结: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怎样表示调查

4、得到的数据。各小组按要求开展调查活动。组织交流: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完成练习七第1题。读题。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少?讨论题中的问题。四、课堂总结。【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体会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2、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等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结合统计表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

5、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重点: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体会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教学准备:例题图、统计原始数据、整理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我们添置一套新校服,你们高兴吗?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之前完成的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二

6、、教学新知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0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 中号:140149厘米 大号:150159厘米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小组讨论】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画“正”字法)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谁愿意

7、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现在就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二)中。(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5、提问:这里的合计()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6、出示多张表格:现在每个班的表格都送到了服装厂,可是统计员又傻眼了,哪一张是我们班的呀?怎么办呢?7、还要写上名称,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呢?学生

8、写上标题。最后不要忘了写上日期,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有标题、制表日期,还有统计的数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呢?(每个数据段有多少人,即: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的套数)、合计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8、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添置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

9、: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三、解决问题。完成“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四、课堂总结。【你们收获了什么呢?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数据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该如何来分段?依据学生身高可以找到最高和最低的,然后再根据这个范围来分段。虽然教材并未要求学生自主分段,只需要根据分好的段来整理就可以了,但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段,既可以使学生在整理数据时区分清楚分段点,减少错误,又可以为将来自己画表做准备。学生在整理时,有的孩子错误较多,需要让学生根据合计数字来检查自己的统计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整理方法,如画“”、画“”、“”、“”等

10、记号的方法来检查整理的结果。】第三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1)教学目标:1、 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统计图(表),课前调查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数量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完成练习。1.练习七第3题。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我国四条主要河流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出示题中的统计

11、图,提问: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横轴上1格表示多少千米?为什么横轴上刻度的最大值要定为7000?学生绘制表示其他三条河流长度的直条。说说用统计图表示题中的数据有什么好处。渗透: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少年去努力学习。2.练习七第4题。了解题目要求。说说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数据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交流学生作业。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渗透德育教育:爱国 、为国争光、努力拼搏3.练习七第5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每个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说说本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并展示记录的数据。说说怎样对小组里同学单脚

12、站立的持续时间进行整理,可以分几段进行整理。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并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观察表中数据,分别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对不同小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三、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有关习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2)教学目标: 1、继续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统计图(表)、1元硬币、滴管、一块干抹布等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完成练习。1.练习

13、七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学期阅读了几本课外书,再讨论如果要了解班级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怎样做。明确:为了方便收集数据可以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出示题中的调查表,让学生说说调查表中有哪几个项目,可以怎样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展示和交流。2. 练习七第7题。了解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准备从哪些方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怎样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设计调查表。出示调查表,让学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结果,完成书上的统计表。组织交流,让学生展示调查得到的数据,着重说说是怎样用调查表收集数据的,怎样整理和汇总数据的。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并对本班同学的视力

14、情况作出评价,提出一些改变不良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的建议。三、“动手做”活动。通过示范向学生说明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估一估像这样往1元的硬币上滴水,最多可以滴多少滴。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组织交流,比较每次实验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如每次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最多能滴的滴数都差不多。)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实验结果,选择哪个数比较合适。四、学习“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是什么,分别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可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特色的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平均数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

15、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

16、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在人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怎样比才能既合理又公平?】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

17、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结果图的异同。 每小组四位同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介绍:从多的地方移到少的地方,所以我们把刚才这种移一移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这种方法是求出什么,再求什么呢?】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理解平均数的范围:平均数会比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

18、数小吗?】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2 “想想做做”第14题。四、全课总结。教学反思:【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运动会跳绳的录像引入,把学生一下子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录象,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欢乐队身高高一些还是开心队身高一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欢乐队,有的认为开心队,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高的身高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矮的身高

19、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那个队身高高一些必须先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的身高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的身高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我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不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

20、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第六课时

21、平均数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教学过程:一、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完成书上练习。1.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 练习八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3. 练

22、习八第7题。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4. 练习八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5. 练习八第9题。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23、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反馈交流。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 练习八第10题。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组织交流。三、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4、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秒表、跳绳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二、动手操作,活动讨论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

25、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抬腿跑30秒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第三步: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第四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2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

26、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

27、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三、结束本课通过实验,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