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12.79KB ,
资源ID:85692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69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塑性力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塑性力学总结.docx

1、塑性力学总结塑性力学大报告1、绪论1、1 塑性力学的简介尽管弹塑性理论的研究己有一百多年 , 但随着电子计算机与各种数值方法的 快速发展,对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的不断深入认识 ,使得解决复杂应力条件、 加载 历史与边界条件下的塑性力学问题成为可能。 现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塑性本构关系 的研究, 已成为当务之急。弹塑性本构模型大都就是在整理与分析试验资料的基 础上, 综合运用弹性、塑性理论建立起来的。 建立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时 , 应尽 量反映塑性材料的主要特性。由于弹塑性变形的现象十分复杂 , 因此在研究弹塑 性本构关系时必须作一些假设。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物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分布规律的学科、

2、 就是 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塑性力学就是理论性很强、 应用范围很广的一门学科 , 它既就是基础学科又就是技术学科。 塑性力学的产生与发展与工程实践的需求就 是密不可分的 , 工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 如构件上开有小孔 , 在小孔周边的附近区 域会产生“应力集中” 现象,导致局部产生塑性变形 ; 又如杆件、 薄壳结构的塑性 失稳问题 ,金属的压力加工问题等 , 均就是因为产生塑性变形而超出了弹性力学 的范畴,需要用塑性力学理论来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 , 塑性力学能为更有效的利 用材料的强度并节省材料、 金属压力加工工艺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 正就是这些 广泛的工程实际需要 , 促进了塑性力

3、学的发展。1、2 塑性力学的发展1913 年,Mises提出了屈服准则,同时还提出了类似于Levy的方程;1924 年,Hencky采用Mises屈服准则提出另一种理论,用于解决塑性微小变形问题很 方便;1926年,Load证实了 Levy-Mises应力应变关系在一级近似下就是准确 的;1930年,Reuss依据Prandtl的观点,考虑弹性应变分量后,将Prandtl所得二 维方程式推广到三维方程式;1937年,Nadai研究了材料的加工硬化,建立了大变 形的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943 年,伊柳辛的“微小弹塑性变形理论”问世 ,由 于计算方便,故很受欢迎;1949年,Batdof 与

4、Budiansky从晶体滑移的物理概念 出发提出了滑移理论。 20世纪 50年代,塑性力学的研究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 ,那 一时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由Drucker与Prager 针对三维应力状态提出的极值原理 ,导出了上限及下限定理 ,就是结构承载能力 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总体来说塑性力学仍然就是一门年轻的学科。1、3 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由于塑性问题的规律很复杂 , 全部考虑所有因素存在很大困难 , 因此有必要 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质作出一些假设 , 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研究弹塑性本构关系理 论的基本假设一般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假设 : 弹塑性体就是一种密实的连续

5、介质并在整个变形过程中保持连 续性。(2)小变形假设 : 在小变形 (变形与物体尺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 情况下 , 应变与位 移导数间的几何关系就是线性的。但对于大变形情况 , 必须考虑几何关系中的二 阶或高阶非线性项。(3)均匀性假设 : 物体在不同点处的力学性质处处相同。 实际上金属材料都可以瞧 作就是均匀的。对于混凝土、玻璃钢等非均质材料 , 如果不细究其不同组份分界 面的局部应力 , 可以釆用在足够大的材料上测得的等效弹塑性参数来简化成均匀 材料。(4)仅考虑等温过程中的应变率无关材料 , 即忽略了应变率大小 (或粘弹性效应 ) 对变形规律的影响。 这时任何与时间呈单调递增关系的参数

6、都可取作为变形过程 的时间参数。由此得到的本构关系将会有相当的简化。(5)Drucker 假设与 Ilyushin 假设( 在流动法则中将详细讨论这两个假设 ) 。 1、 4 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就是根据弹性理论、 塑性理论等发展建立起来的。 在塑性变 形过程中总应变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弹性应变与一部分就是塑性应变。 其中弹性 应变可由广义Hooke定律计算。塑性状态下的本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理论 :一 种理论认为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仍就是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 , 这 种理论称为全量理论或形变理论 ; 另一种理论认为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 应该就是增量之间的关系 ,称为增

7、量理论或流动理论。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具有不可恢复性,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与加载历史有关的过程,所以一般情况下其应力- 应变关系用增量形式描述更为合理。因此塑性应变一般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应 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塑性应变一般需要弹塑性材料的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 流动法则与硬化规律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服从非关联流动规则的材料,还需要弹塑 性材料的塑性势面。1、5变形体模型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应用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变形体的模型,这种 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性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拉伸曲线 ,但它们具有一些 共同性质。其拉伸曲线图如图1。图1材料的拉伸曲线图如按上面曲线来解决具体问题将异常复杂,因此

8、将其简化,具体见图2 0 刚塑性材料刚塑性线性强化材料图2常用的应力应变曲线2、塑性力学相关概念2、1内力与应力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要产生变形与抵抗变形的内力谈起:引入截 面,截面上有内力,在该截面内任一点附近取一微小面积,其上作用的内力为 那么应力定义为该应力就是个向量,它在该法线方向的投影被称为正应力,在 该截面上的投影为剪应力。2、2应变率与应变增量物体在外力或温度作用下,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相对运动、这种运动形 态称为变形。变形就是通过应变来测量的。描述一点的应变状态就是与一点的应 力状态一样,也就是通过这点的截面来研究。通过该点的三条相互正交直线,研 究三条直线上的线应变与每

9、两条线之间的剪应变。 这六个独立应变分量可以描述点的应变状态2、3 塑性变形规律的几个重要特点(1)要有一个判别材料就是否处于弹性阶段还就是塑性阶段的判断式 , 即屈服 条件 : 初始屈服条件与后继屈服条件(2)应力应变就是非线性关系(3)应力应变间不存在单值关系 , 加载与卸载服从不同的规律3 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及几个常用的屈服条件一般地, 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响应与荷载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当外载足 够小时,材料表现为线弹性 , 当外载继续增加 , 应力大小超过弹性极限 , 应力应变 关系则不再就是理想弹性状态 , 而材料的某一点或某些点应力状态开始进入塑性 状态。判断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的

10、条件或准则称为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 根据 不同的可能应力路径所进行的试验 , 可以得出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各个屈 服应力, 在应力空间中将这些屈服应力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区分弹性与塑性 的分界面 , 即称为屈服面。在继续加载条件下材料从一种塑性状态到达另一种塑 性状态,将形成系列的后继屈服面。 材料在简单加载作用下 ,屈服条件定义为材料 的弹性极限 , 可以由简单试验直接确定 ; 而多数工程中的材料处于复杂载荷作用 下,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的形状一般不能通过试验求得 , 不同的本构模型有各自 不同形状的屈服面 , 且屈服准则或屈服函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材料的力学特性。 因此关于材料在复杂应力

11、状态下的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 (或屈服准则 ) 的确定具 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方面它表征了材料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开始 , 确 定开始塑性变形时应力的大小与状态 , 另一方面 , 它确定了材料复杂应力状态下 的后继屈服极限范围 , 它就是塑性理论分析的重要基础 ,并应用于各种实际工程 结构的设计与施工。3、1 Tresca 屈服条件屈雷斯卡屈服条件为 : 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 , 材料开始进入塑性 状态,即13 s 1 2 3j在主应力空间,当差值12、 2 3、 3 1中任意一个达到2k时,材料进入塑料性状态,即23s31 s1 2 s因此用屈雷斯卡条件表示的屈服面为由下列六个

12、平面组成的正六边形柱体。 如图3所示:材料常数k由实验确定。在拉伸试验时,1 2k s,即k s/2。在纯剪切试验时,1 3 2k 2 s,即k s。如果屈雷斯卡条件成立,必有s s/2。3、2 Mises 屈服条件(1913)Mises 条件为:当切应力强度1等于剪切屈服极限s时,材料开始屈服;或 者当应力强度1等于拉伸屈服极限s时,材料开始屈服,即221 2 2 s212233222 6 2222x 6 xy2xyyzzyzzxs对于Mises条件,5 5。Mises条件与Tresca条件的最大差别不超过15%在主应力空间,Mises屈服面为一外接于Tresca屈服面的圆柱面。在平面应力状

13、 态,设3 ,则在1、 2应力平面上,Mises条件为一椭圆,Tresca条件为内接六边形(图4)。| 02/ 1 X/ I:-l/ j _ 11 0 1 01/ osf /j-1图4当3 时的Mises与Tresca屈服条件3、3后继屈服条件及加,卸载准则从单向应力谈起,如图所示我们曾经提到过初始屈服点与后继屈服点的概 念。对应于复杂应力,就有初始屈服面(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屈服条件)与后继屈 服面。很显然,对于硬化材料,后继屈服面就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后继屈服面又 称为硬化面或加载面,它就是后继弹性阶段的界限面。确定材料就是处于后继弹 性状态还就是塑性状态的准则就就是后继屈服条件或称硬化条件。

14、 表示这个条件的函数关系称为后继屈服函数或硬化函数,或加载函数。后继屈服不仅与当时 的应力状态有关,而且与塑性变形的大小及历史(即加载路径)有关,表示为 f ij, K 其中K称为硬化参数,表示塑性变形的大小及历史。后继屈服面就就是以K为硬化参数的一族曲面,我们要研究后继屈服面的形状以及随塑性变形的 发展的变化规律。对于理想塑性材料后继屈服面就是不变化的 ,与初始屈服面重合。但就是对于硬化材料,由于硬化效应,两者就是不重合的。随着塑性变形的不 断发展,后继屈服面就是不断变化的。3、4加,卸载准则对于复杂应力状态,六个应力分量都可增可减,如何判别加载与卸载,有 必要提出一些准则、(1)理想塑性材

15、料的加载与卸载准则硬化材料的加,卸载准则4塑性本构关系一全量理论与增量理论4、1全量理论与增量理论全量理论,又称为形变理论,它认为在塑性状态下仍有应力与应变全量之 间的关系。主要有Hencky(亨奇)理论与II yushin (伊柳辛)理论。亨奇理论不 记弹性变形也不记硬化,伊柳辛理论就是对亨奇理论的系统化,考虑了弹性变形 与硬化。增量理论,又称为流动理论,它认为在塑性状态下就是塑性应变增量与应 力及应力增量之间随关系、属于这类理论的主要有Levy-Mises(莱维-米泽斯)理 论与Prandtl-Reuss(普朗特-罗伊斯)理论、此外,还提出其她的一些理论,如塑性滑移理论、内时理论以及一些宏

16、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理论 . 不过这些理论都尚待 实践的检验 , 或者比较复杂不便于应用 . 目前广为采用的理论有伊柳辛理论与米 泽斯理论建立塑性本构关系需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 :初始屈服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可以判断塑性变形就是从何时开始的 , 以及划 分塑性区与弹性区的范围 , 以便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 .流动法则,就就是要有一个应力与应变 (或它们的增量 )间的定性关系 .这个 关系包括方向关系 ( 即两者主轴之间的关系 ) 与分配关系 ( 即两者的比例关系 ). 实 际上就是研究它们偏量之间的关系 .加载条件,就就是确定一种描述材料硬化特性的硬化条件 ,即加载函数 .有了 这个条件才能确定应力应

17、变或者它们的增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4、 2 全量型本构方程与本构关系目前证明全量理论适用小变形并且就是简单加载。 理论上指在加载过程中物其中 ij 0就是某一非零的参考应力状态 , (t) 就是单调增加的参数、这样定 义的简单加载说明 , 在加载时物体内应变与应力的主方向都保持不变。 通常我们 知道外部载荷的变化情况 , 但就是物体内的应力就是不能事先确定的。 伊柳辛指 出 , 在符合下列三个条件时 , 可以证明物体内所有各点就是处于简单加载过程 :(1) 荷载(包括体力 )按比例增长、如有位移边界条件则应为零。(2)材料就是不可压缩的 , 即平均应变。(3)应力强度与应变强度之间幂指数关系。

18、(4)这就就是伊柳辛简单加载定律、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工程材料只有第 (1)条就可以了伊柳辛在1943年提出的硬化材料在弹塑性小变形情况下的塑性本构关系 , 这就是一个全量型的关系,类似于广义Hooke定律、在小变形的情况下作出下 列关于基本要素的假定:(1)体积变形就是弹性的,即应变球张量与应力球张量成正比、1 2vii iiE(2)应变偏张量与应力偏张量成比例ej Sij应力与应变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对塑性力学的全量理论而言,塑性力学 边值问题归结为在上述边界条件下求解 15个基本方程,以确定15个基本物理量。本构关系就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质的数学关系。为了确定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必须知

19、道构成物体的材料所适用的本构关系。本构关系的表达式称为本构方程。 材料的力学本构关系一般就是在实验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并通过实践检验它 们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各本构关系都须遵循的基本原理,作为分析与判 断的依据,以保证本构关系理论的正确性。在本构关系中,材料的力学性质就是用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来描述的。相应 地,材料的力学本构关系分为与时间无关的与与时间有关的两类。前者又可分为 弹性与塑性两种,其中塑性本构关系常用增量的形式给出;后者又可分为无屈服 的粘弹性与有屈服。 材料的本构方程与力学中普遍适用的基本方程(如平衡方程或运动方程)一起组成完备的方程组,可以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20、 下求解,得出需求的未知量。材料本构关系定义材料的理想力学模型,如线性弹性 本构关系定义线性弹性体,弹塑性本构关系定义弹塑性体。在水利工程中,常用的 材料,如混凝土、岩石与土等,都有其相应的本构关系,可用于工程结构与地基的 力学分析。其中用得较多的就是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简单 ,应用方便,又能反映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质。为了有更好的近似,可采用非线性弹性 或弹塑性本构关系。这些本构关系比较复杂,就是力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此外, 描述混凝土材料的蠕变、松弛等性质也有专门的本构关系。屈服条件与本构关系在复杂应力状态下 , 判断物体屈服状态的准则称为屈服 条件。屈服条件就是各应力分量组合

21、应满足的条件。对于金属材料 , 最常用的屈服条件为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 ( 又称特雷斯卡屈服条件 )与弹性形变比能屈服条 件(又称米泽斯屈服条件 ) 。对于岩土材料则常用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德鲁克 -普 拉格屈服条件与莫尔 -库伦屈服条件。对于强化或软化材料 , 屈服条件将随塑性变 形的增长而变化 , 改变后的屈服条件称为后继屈服条件。当已知主应力的大小次 序时, 使用特雷斯卡屈服条件较为方便 ; 若不知道主应力的大小次序 , 则使用米泽 斯屈服条件较为方便。对于韧性较好的材料 , 米泽斯屈服条件与试验数据符合较 好塑性力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 , 通常就是从大量的实验中找出 各种材料在

22、塑性变形区间的应变规律 , 据以提出合理的假设与简化模型 , 确定应 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屈服条件 , 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为简化计算 ,根据实验结果 ,塑性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有 :1材料就是各向同性与连续的。2平均法向应力不影响材料的屈服 , 它只与材料的体积应变有关 , 且体积应变就 是弹性的 , 即静水压力状态不影响塑性变形而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这个假定 主要根据就是著名的 Brid-gman 试验。3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塑性变形的影响。这些假设一般适用于金属材料 ;对于岩土材料则应考虑平均法向应力对屈服的影响。另外对于不同的材料 , 不同的应用领域 , 我们可以采

23、用不同的变形体的模型 , 这种 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性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拉伸曲线 , 但它们具有一些 共同性质。其拉伸曲线图如图。塑性变形与加载路径密切相关 , 增量理论考虑了这种依赖性 , 所以一般加载 情况下增量理论比较合理 , 但全量理论仍有很大的工程应用范围。 这不仅就是因为全量理论适用于简单加载,数学处理方便,而且有人指出对于偏离简单加载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全量理论也适用。这就加强了人们使用全量理论的信心。材料的拉伸曲线图如按上曲线来解决具体问题将异常复杂,因此将其简化,具体见下图常用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弹塑性力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 应力与位移 ,校

24、核它们就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 刚度与稳定性 ,并寻求或改进它们 的计算方法。由于不同材料其在塑性阶段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函数不尽相同 , 我们至今无法仍用统一的假设与模型来描述众多的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变形特性 , 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模拟材料在不同应力阶段下的变形特性 , 针对特定的材料 ,特 定的力学模型来提出相应的假设 , 在最大限度贴近实际的前提下简化计算。屈服 条件、材料的本构关系就是研究材料塑性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 本文通过对 屈服条件与材料的本构关系的简单描述来增进对塑性力学这门课程的了解 , 并冲 一个宏观的角度 , 大致了解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5 小结本文讨论了塑性力学中增量本

25、构模型的基本理论 , 对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 屈 服面、硬化规律与塑性流动法则 ) 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塑性本构关系不仅就是塑 性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就是塑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弹塑性材料 本构模型及其理论的研究 , 这将有利于采用有限元法对工程塑性问题进行数值分 析,为解决复杂应力条件、 加载历史与边界条件下的塑性力学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塑性力学 ,就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 态时 ,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 ,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 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 ,及其相 应的数值分析方法。物体受到足够大外力的作用后 ,它的一部或全部变形会超出 弹性范围而进入塑性状态 ,外力卸除后 ,变形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不消失 ,物体不能 完全恢复到原有的形态。 要注意的就是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与应变 的历史有关 ,而不随时间变化 ,永久变形与时间有关的部分属于流变学研究的范 畴。经过一个学期的塑性力学学习 , 虽然学起来还真的比较的抽象不过经过塑性 力学的学习 , 还就是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与一些解题思想。 最后, 感谢战 老师一学期以来细心的教诲使我掌握了塑性力学原理与解题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