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阶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适时适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我国不能再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到以消费拉动的模式上来。那么,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已满足当前的需求了吗?继2008年四季度开始实施的4万亿投资规划经历了4年时间收尾后,2012年四季度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总额约7万亿元的投资项目(重点涉及轨道交通、公路等基建项目建设),其目的仅是为了稳定GDP增速吗?一、当前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满足现有需求1、公路、铁路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过去10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路方面,已建
2、成“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也基本贯通。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列世界第三,次于美国与印度,高速公路里程和铁路线里程均列世界第二,次于美国。铁路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进入高铁时代。但问题是,近10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明显改变,对公路、铁路的需求量也大增。首先,家庭汽车拥有量显著增加;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地区人口数量及结构、资源禀赋、生产力布局等不平衡,导致人员流动范围广泛且频繁;第三,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催生了日益兴旺的假日旅游、休闲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客流。目前的
3、状况是,高速公路拥堵不堪,不仅是在节假日,平时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也非常大,时速也达不到所谓的高速。铁路方面,目前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六大铁路等主要干线许多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已经饱和。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整体密度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人均里程明显不足。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化速度我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超过了世界任何国家,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我国。全球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共有961个,而我国占了236个。预计到2025年,我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
4、010年的49.68%,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城市化率的上升带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般来说,城市人口增加,必然会增加排污量,然后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住房和城市道路。中信证券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比近五年各地居民污水排放量与新增道路长度的比值(比值越小说明道路建设越不足),可以看到,在北京、上海以外,河南、湖北、湖南、河北等中部地区的新增道路长度相对不足,而西部地区则集中在陕西、贵州和四川。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仍满足不了需求的原因我国近10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需求,除需求快速增长外,2000年
5、以前的基础设施薄弱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率下降也是重要原因。1、我国基础设施薄弱,近10年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前的补课(1)铁路跨越式发展只是在“十一五”期间才呈现的我国铁路建设只是在“十一五”(2005年-2010年)期间才呈现跨越式发展,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家骤然加大了对铁路的投资,铁路建设才突飞猛进。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4144亿元、7013亿元和83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48%、69.01%和19.61%。但之前的“十五”和“九五”期间,铁路的年投资投资额不足千亿元。图1 1995-2012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情况2011年温
6、州高铁事故出现后,高铁运行安全遭受质疑,同时高铁建设的融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1年后铁路投资额回落,2011年的铁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915亿元,2012年为6056亿元。(2)公路投资只是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明显加大我国公路投资在“八五”和“九五”期间的投资力度都不大,只是在“十五”的后半期2003年起才开始大幅提高。2002年公路投资额才1658.9亿元,2003年大幅跃升至3162亿元,此后逐年大幅增加。2009年的投资额达到10557亿元,2012年达到17134亿元。“十一五”公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国公路网总里程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新增3.3万公里。 “十五”期间
7、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八五”和“九五”期间,公路发展并不大。图2 1995-2012年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情况(3)受制于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城市公共交通投资难以稳定增加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只是在2006年以后才开始明显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投资明显与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城市公共交通投资有计划的稳定增长,但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等因素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投资难以稳定增加。从数据上看,2003年-2005年每年城市公共交通投资额在500亿元左右,2006年-2008年,由于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8、增长情况较好,有能力投资城市公共交通,这段时间的投资额明显增加,2006年-2008年的投资额分别为800.6亿元、1073亿元和1274.9亿元。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四季度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获得较多投资,2009年以后,年投资额跃升至2000亿元。但现阶段国内经济弱势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融资能力远不如2006年-2008年期间,要稳定城市公共交通投资,还需国家投资规划的支持。图3 2003-2011年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情况2、资本形成率下降虽然近10年来,我国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额不断加大,但由于投资的资本形成率受多方面影响,有所下降,
9、削弱了资本积累效果。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额高速增长,但实际形成的产品供给的扩张速度并没有那么快。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其原因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土地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固定资产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资本存量的同步扩张。另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自2007年到达高点后,开始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也降低了资本形成率。三、合理规划,适时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有效增加供给,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1、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合理规划与未来城
10、镇化发展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1)未来城际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布局要考虑到“城镇化”战略导致的工业格局和城镇格局变化未来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更大。自2009年以来,我国大量批复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地方层面等发展规划,如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2年8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从各个层面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在依据自身的条件及优势重新规划未来的发展,其实质是全国工业的再布局,而工业格局的变化必将影响城镇的布局。预计最主要的中西部地区将
11、会形成若干中心城市,以及诸多小城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尤其是中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需求增加。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在规划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还需考虑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效应。(2)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需要考虑我国区域发展及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出口导向引起沿海地区的城市化,80年代的出口导向政策引发大量的内地人口涌向沿海地区,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有些时期甚至是激增。第二阶段则是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平衡发展政策、加快实施各层次的区域发展发展规划造成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
12、未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将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等方面占得先机,率先实现轻资产型发展模式,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会减弱,就业承载能力下降。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在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成了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延续。这种传统产业的转移也将引领原有的劳动力就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的中心城市的人口有可能增加,甚至在某一时期会激增,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人口也将因工业布局的情况而又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将要求各类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成分考虑到未来城市周边的工业布局及其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要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13、。2、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我国基础设施供给远未满足需求,但不能因此就大力扩张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的承载能力、政府的融资能力、通胀水平等。不能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而引发煤电油运紧张,从而导致资源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推高通胀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另外,某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也会造成为满足基建产品的需求不足,而扩大产能,导致产能增加等,而当产能形成后,基建投资规模又因宏观调控目标的改变而回落,导致产能过剩。总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不断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基建投资的扩大应该是长期、持续、稳定
14、的,并且每个阶段的规模要适度,给上下游产业以合理的预期,形成稳定产能,防止相关产品因供给不足而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3、适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当前恰逢其时基础设施虽然是公共产品,但仍需考虑投资回报率。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应在原材料价格处于低迷期及资金环境宽松时期适度加大,以降低生产成本及融资成本。现阶段适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恰逢其时。全球经济低迷将持续一段时间,虽然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但由于需求不足,全球资源品价格尚未大幅上涨;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通胀水平较低,同时货币政策也相对稳定,当前适度扩大基建投资是绝好时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目的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为今后的经济长期增长做好铺垫。当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拉动了经济增速,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的大背景下,当前基建的成本将会大大低于今后的其他时期。现阶段加大基建是必要的而且是恰逢其时的。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