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8.31KB ,
资源ID:85667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667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1、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总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 考纲解读考点提示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复习建议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了解世界某些区域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知识清单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_、土壤、_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_共同构成的一个_。 2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_等过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_成分;(

2、2)制约_的化学成分及状态;(3)参与_岩的形成、风化,促进_的形成。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和_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_的能力。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的演化过程:(1)各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_;(2)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_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_会导致其他_及整个_状态的改变。三、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形成基础是_。 (2)分

3、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变化的方向,由_到_作有规律的更替。 (3)表现:a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_带、_带、_带b中纬度地区受_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自然带不同。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形成基础是_。 (2)分异规律:平行于_方向延伸,垂直于_方向更替。 (3)表现:_地区表现极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呈现出森林带、_、_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形成基础是_。 (2)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_的变化呈现出_分布规律。 (3)表现:山麓与_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4非地带性规律

4、 (1)影响因素:_、_和_。 (2)分布特点:无地带性规律。参考答案:一、地貌 水 影响 整体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气 水 沉积 土壤 有机 光合 物质 能量 稳定 二、统一 演化 统一 影响 变化 要素 地理环境 三、太阳辐射 热量 纬度 赤道 两极 苔原 针叶林 热带雨林 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 水分 海岸线 海岸线 中纬度 草原带 荒漠带 海拔 水热状况 海拔 垂直 水平带 高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考点聚焦地理环境的概念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经人类活动在所形成的建筑物、道路、工厂、农业生产等构成了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

5、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叠加在一起就是综合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列表分析如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气候与水文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

6、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亚寒带则为针叶林植物也影响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要湿润得多气候与土壤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地貌与水文不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更是深刻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长江三峡的

7、峡谷地形是流水切割形成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阴坡和阳坡植物是不同的,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影响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浅水处生长芦苇,深水处没有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况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土壤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典型例题】例题1(2015年江苏卷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

8、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涉及到地形、气候、水文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林线”要结合以学知识不难理解,本质就是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山麓温度越高,林

9、线越高,山麓温度越低,林线越低,山麓温度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响。第1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答案为D。第2题,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答案为C。 答案:1. D 2. C例题2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

10、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

11、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的比较如下表所示: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

12、环简图能量变换太阳能、重力能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待稳定的能力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牛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

13、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通过各地理要素的作用,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以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典型例题】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

14、、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该区域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缺乏,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现象答案:C陆地自然带的类型及相应的生物和土壤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大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15、热带草原狮子、豹、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黇鹿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大熊猫、金丝猴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驯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极地气候苔原驯鹿、紫貂灰化土冰原带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典型例题】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问:地势与湖面面积(湖岸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化判断即可。第(2)问:首先理解地理环

17、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问: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

18、;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地带性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为:三种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是自赤道向两极的递变规律,受纬度差异带来的热量差异主导。经度地带性是自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受海陆位置不同带来的水分差异主导。垂直地带性是自山麓至山顶的递变规律,受海拔高度变化带来的水热变化主导。关于垂直地带性基带:山脚(麓)的自然带,反映山所在地的温度带垂直

19、带谱:山脚至山顶的自然带分布。一座山垂直带谱的多少由纬度、海拔决定。通常情况下,北半球:同类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南半球:同类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对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的对应分析(北半球为例)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 【典型例题】例题1 (2015年广东卷)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解析:文献表述的地带性

20、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选A。 答案:A例题2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年

21、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第2题 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答案:1C 2B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的表现自然带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如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约束”、“改变”、“块状”等几方面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

22、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带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麓的绿洲是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而形成的。另外,人类的生产活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海造田、培育水稻土等活动都可以对地带性规律产生影响。总之,由于这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

23、境更加复杂。雪线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指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常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的下部界限。就某个区域而言,雪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季节、气温的变化而发生升降。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气温:气温较高,雪线较高,气温较低,雪线较低;雪线的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降低。若只考虑气温因素,同一座山,阳坡雪线高于阴坡。降水:一般情况,同一区域降水量大,雪线较低;降水量少,雪线较高。同一座山,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地表起伏:山地缓坡处,雪线偏低;陡坡出,雪线偏高。【典型例题】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解析: 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山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答案: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