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72.15KB ,
资源ID:85650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650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docx

1、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

2、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

3、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液氯贮槽进水管阀门应采用双阀。3、液氯贮槽液面计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用现场

4、显示和远传液位显示仪表各一套,远传仪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液位应标识明显的低液位、正常液位和超高液位色带(黄、绿、红),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充装系数为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4、事故液氯捕集在液氯贮槽周围地面,设置地沟和事故池,地沟与事故池贯通并加盖栅板,事故池容积应足够;液氯贮槽泄漏时禁止直接向罐体喷淋水,可以在厂房、罐区围堰外围设置雾状水喷淋装置,喷淋水中可以适当加烧碱溶液,最大限度洗消氯气对空气的污染。5、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泄漏报警厂房、围堰内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范围,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设计时应考虑主导风向、人

5、员密集区和重要通道的影响,并能满足风向变化时的报警要求,泄漏检测报警仪现场布置应充分。二、液氯气瓶充装和使用安全技术要求1、淘汰釜式气化器液氯气瓶充装设备,采用机械泵充装工艺;推荐机械泵变频技术,变频设计设置超压起跳连锁系统,防止小流量引起管路超压而造成事故。2、推荐使用液氯气瓶充装自动控制、电子衡称重计量和超装报警系统,超装信号与自动充装紧急切断阀连锁,并设置手动阀。3、液氯气瓶使用,推荐电子衡称重计量和余氯报警系统,余氯报警信号与紧急切断阀连锁,并设置手动阀。4、液氯气瓶充装厂房、液氯重瓶库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多点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库房内的设备、管道和液

6、氯重瓶堆放范围;一旦氯气泄漏,采用移动吸风罩捕集,事故氯输送至吸收装置。5、液氯气瓶泄漏时禁止直接向气瓶喷淋水,应将泄漏点朝上(气相泄漏位置),宜采用专用工具堵漏,并将液氯瓶阀液相管抽液氯或紧急使用。6、液氯气瓶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用专用真空房紧急处置,将泄漏的气瓶处于密闭真空房,启动真空房事故氯吸收装置。三、液氯气化安全技术要求1、禁止液氯1000kg的容器直接液氯气化,禁止液氯贮槽、罐车或半挂车槽罐直接作为液氯气化器使用。2、不推荐液氯气瓶直接气化工艺,如采用液氯气瓶直接气化,使用不当的负压瓶和连续过度使用的空瓶不得立即充装液氯,用户应作出标记,液氯充装单位应进行充装前检验或洗瓶。3、推荐

7、使用盘管式或套管式气化器的液氯全气化工艺,液氯气化温度不得低于71,建议热水控制温度7585。采用特种气化器(蒸汽加热),温度不得大于121,气化压力与进料调节阀联锁控制,气化温度与蒸汽调节阀联锁控制。4、原则上氯气缓冲罐容积不得小于用氯的第一级设备容积,缓冲罐底设有排污口,应定期排污,排污口接至碱液吸收池;缓冲罐应布置在用氯的第一级设备临近处或高于用氯设备;布置在气化站的缓冲罐或低于用氯设备,应防止管道积液产生虹吸倒灌。5、进反应釜的氯气管道(液下氯分布器),应设置氯气止回阀或增加高度(提高倒流时液柱高度),建议采用气化氯负压信号与反应釜氯气切断阀连锁控制,防止物料倒灌。6、所有管道不得在积

8、聚液氯时密闭,应确认无液氯后方可关闭管道阀门;管道、法兰、阀门材质应满足常温下液氯气化产生的低温状态和强度。7、普通温度下的干氯(气体或液体)能与铝、砷、金、水银、硒、碲和锡发生反应,干氯与钛发生剧烈反应,干燥氯系统禁止使用钛材,碳钢在干氯工艺过程中使用时,必须保持在限定的温度范围,当工艺过程的温度超过149,应采用比碳钢更耐氯气高温腐蚀的材料,温度超过200,氯迅速腐蚀碳钢,当温度高于251时会在氯中着火,不得使用橡胶垫片作为管法兰、设备法兰和结构件密封。8、水合氯(Cl28H2O)在常压下温度低于9.6时会结晶,压力增大结晶温度也提高,应防止水合氯积聚堵塞。四、事故氯吸收安全技术要求1、氯

9、碱企业生产系统必须设置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具备独立电源和24小时能连续运行的能力,并与电解故障停车、动力电失电连锁控制;至少满足紧急情况下生产系统事故氯吸收处理能力,吸收液循环槽具备切换、备用和配液的条件,保证热备状态或有效运行。2、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3、液氯使用企业可根据用氯规模,生产系统、液氯储存厂房、液氯气瓶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4、处理液氯气瓶泄漏推荐使用专用真空房,可以设置相应的文丘里吸收装置,循环吸收液可以采用15%烧碱水溶液或石灰水乳液,并确保有效吸收。5

10、、移动软管吸风罩捕集的事故氯,也应输送至吸收塔装置或现场的文丘里吸收装置。6、大型吸收塔无害化气体放空管高度不得小于25米,并应高于现场建构筑物或设备高度2米以上,不得无序排放。7、不推荐使用碱池中和法。碱池中和法适用于不具备上述条件时的紧急处置。但是,1000kg液氯气瓶碱池处理,水体容积必须达到25m3,100%液碱1200kg,且控制气瓶泄漏点要浸没在水体中,吸收水温控制45,PH控制7。采取防止液氯气瓶泄漏点反喷朝上的固定措施。8、道路车辆运输液氯,必须配备随车专用堵漏器材,气瓶、罐车泄漏时,应采用专用堵漏器材堵漏;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雾状水(或含碱)喷淋泄漏源下风侧,洗消空气中的氯气,降

11、低扩散程度,禁止直接向泄漏源喷水。9、罐车运输液氯, 建议槽罐采用内置式紧急切断阀,防止安全阀、阀门、接管遭严重损坏时大量氯气(液氯)的泄漏。五、液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要求1、依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液氯生产、储存场所进行辨识,并根据有关规定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备案。2、液氯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及应急预案,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其安全检查表见附件1和附件2。3、液氯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向作业人员发放氯气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 T16483 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现场设置危

12、险告知牌,向周边企业、社区发布安全信息。4、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专业培训合格和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5、液氯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建立气防站和救护站,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按规定配置应急救援器材、氯气防护器材和人员中毒现场救治药品。6、在厂房或高处设置风向袋或风向标,在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两侧设立安全区域用于人员疏散或集结,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7、液氯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

13、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贯彻国办发2007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积极做好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六、三氯化氮安全技术要求涉氯企业应严格执行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

14、程,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手段,确保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或事故隐患必须根据规程中“危情现场的处置”的方法去排险,切不可盲目行事,酿成大祸。七、氯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和应急指南1、国际化学品安全卡表1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氯ICSC编号:0126CAS登记号:7782-50-5 中文名称:氯(钢瓶)氯气英文名称:CHLORINE(cylinder)RTECS号:FO2100000 UN编号:1017EC编号:017-001-00-7中国危险货物编号:1017分子量:70.9 化学式:Cl2 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 灾不可燃,但可助长其它物质燃烧。许多反应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禁止与可

15、燃物质、乙炔、乙烯、氢、氨和金属粉末接触。周围环境着火时,允许使用各种灭火剂。爆 炸与可燃物质、氨和金属粉末接触时,有着火和爆炸危险。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钢瓶冷却,但切勿与水直接接触。接 触避免一切接触。一切情况下均向医生咨询!# 吸 入腐蚀作用,灼烧感,气促,咳嗽,头痛,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咽喉痛。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注解)。呼吸保护,密闭系统,通风。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 皮 肤与液体接触:冻伤,腐蚀作用,皮肤烧伤,疼痛。保温手套,防护服。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给予医疗护理。# 眼 睛腐蚀作用,疼痛,视力模糊,严重深度烧伤

16、。护目镜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型眼镜),然后就医。# 食 入 泄漏处理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通风,切勿直接向液体上喷水,喷洒雾状水驱除气体。不要让化学品进入环境。个人防护用具:全套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包装与标志特殊绝缘钢瓶。污染海洋物质。欧盟危险性类别:T符号 N符号 R:23-36/37/38-50 S:1/2-9-45-61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3 联合国次要危险性类别:8中国危险性类别:第2.3项毒性气体 中国次要危险性类别:8应急响应运输应急卡:TLC(R)-20S1017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4(健康危险性),F0(火灾危险性),R0(

17、反应危险性),OX(氧化剂)。储 存与强碱、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分开存放。阴凉场所。干燥。保存在通风良好的室内。重要数据物理状态、外观:浅绿黄色气体,有刺激味。物理危险性:气体比空气重。化学危险性:水溶液是一种强酸,与碱激烈反应,有腐蚀性。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氨、氢和金属粉末激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有水分存在时,浸蚀许多金属。浸蚀塑料、橡胶和涂料。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0.5ppm(时间加权平均值);1ppm(短期接触限值);A4(不能分类为人类致癌物)(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专家会议,2004年)。最高允许浓度0.5ppm,1.5mg/m2;最高限值种类:I(1);妊娠风险等级:C(德国,2

18、004年)。接触途径:该物质可能通过吸入吸收到体内。吸入危险性:容器漏损时,迅速达到空气中该气体的有害浓度。短期接触的影响:流泪。该物质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吸入气体可能引起肺炎和肺水肿,导致反应性呼吸道障碍综合症(RADS)(见注解)。液体迅速蒸发可能引起冻伤。远高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可能导致死亡。影响可能推迟显现,需要进行医疗观察。长期反复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可能对肺有影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该物质可能对牙齿有影响,导致腐蚀。物理性质沸点:-34熔点:-101相对密度(水=1):在20,6.86大气压下:1.4(液体)水中溶解度:20,0.7g/100ml蒸气压: 20时673Pa蒸气相对密

19、度(空气=1):2.5环境数据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注 解肺水肿症状常常经过几个小时以后才变得明显,体力劳动使症状加重。因而休息和医疗观察是必要的。应当考虑由医生或医生指定的人员立即采取适当喷药治疗法。超过接触限值时,气味报警不充分。不要在火焰或高温表面或焊接时使用。不要向泄漏钢瓶上喷水(防止钢瓶腐蚀),转动泄漏钢瓶使泄漏口朝上,防止气体逸出。附加资料编制/更新日期:2005年4月IPCSIntematlonalPlogramme onChemlcal Safety本卡片由IPCS和EC合作编写2002法律声明:EC或者IPCS或者代表两个组织工作的任何人对本卡片信息的使用不负责任。2、

20、ERG2000应急救援指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翻译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南(ERG2000)。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 (2000)。1)氯泄漏隔离和撤离距离例如指南124:有毒和/或腐蚀性氧化性气体,对液氯用户的指导意见是:立即将泄漏点周围至少隔离100200米,遇到大泄漏时,现场指挥人员和急救人员可决定加大距离,从100米到认为安全的距离。2)氯(氯气)应急救援指南索引(1)指南号:124(2)ID号:10173)氯(氯气)应急指南卡表2 应急指南卡指南124气体有毒和/或腐蚀性气体(氧化性气体)ERG2000潜 在 危 害火灾或爆炸该类物质

21、不燃烧,但可助燃。液化气蒸气一般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该类物质是强氧化剂,可以与许多物质(包括燃料)产生剧烈的或爆炸性反应。可点燃易燃性物质(木头、纸张、油类、布匹等)。有些可以与空气,潮湿空气和/或水发生剧烈反应。容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破损的钢瓶可引起崩裂爆破。健康有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以致死。燃烧可以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接触气体或液体可以引起灼伤、严重损害和/或冻伤。灭火用水可以导致污染。公 众 安 全首先拨打运货单上的应急救援电话,如果无此电话或无回音,可以拨打运货单背面列出的电话。立即将溢出或泄漏区周围至少隔离100米。撤离非指派人员。停留在上风向。许多蒸气比空气重,一

22、般沿地面扩散,积聚在较低或局限的区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内)。不得进入地势低洼的区域。进入封闭的空间之前先进行通风。防护佩带自供正压式呼吸器(SCBA)。穿戴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这些防护服不能或仅部分隔热。消防防护服只适用于火灾区域,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作用,而在泄漏区无防护效果。现场疏散泄漏可查找重点管理物质的首次隔离距离和防护距离表。可以增加重点管理物质的下风向的隔离距离,必要时参见“公众安全”条中列出的隔离办法。火灾如果储罐、火车或者货罐着火,应向四周隔离800米。同时也可以一开始就考虑撤离800米。应 急 措 施火灾小火只能用水,不能用干式化学灭火剂、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类。盛有本品

23、的容器燃烧,任其自燃自灭;如果必须灭火,建议使水或喷水雾。不要让水流入容器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把盛有本品的容器运离燃烧现场。破损的钢瓶只有在专家指导下才能进行处理。现场有储罐火灾灭火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者用遥控的水炮。使用大量流水冷却容器,直至火完全熄灭。灭火用水不要直接喷向泄漏源或安全装置,因为这样可能导致结冰。如果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响声或容器变色,要迅速撤离。切记远离被大火吞没的容器。对于燃烧特别剧烈的大火,使用遥控的水枪或水炮;如果没有这类设备,撤离燃烧现场,让其自行燃尽。泄漏即使没有着火,也要穿着全封闭式蒸气防护服来处理泄漏物。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撤离泄漏现场所有可燃物

24、(包括木头、纸张、油类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终止泄漏。用喷雾剂抑制水减少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不要用水直接喷射溢出物或泄漏源。如有可能,翻转泄漏的容器排出气体,而保留液体。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沟、下水道、地下室或其它闭塞区域。隔离泄漏区,直至泄漏气散尽。保持泄漏区域通风。急救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者其它急救医疗服务中心。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要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它合适的医用呼吸器进行。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脱去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前要进行化冻。移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

25、服和鞋子。若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要立即用自来水至少冲洗20分钟。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接触或吸入本类物质可能发生迟发性反应。确保医护人员熟知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4)首次隔离距离与防护距离(1)是建议用于保护人们避免吸入危险货物泄漏所致有毒蒸气的危害(TIH)的距离。在有技术资质的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发地点之前,本表为紧急救援人员提供首次的指导。距离是指在物质泄漏后30分钟就有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并随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区域。(2)隔离区是指发生事故时,人们接触毒物(上风向)和生命受到(在下风向)危险品威胁的区域。(3)防护区是指事故的下风向的人们变的没有能力

26、且不能采取保护行动,并可引起严重或不可逆转的健康损害的区域。本表为白天或黑夜发生的大、小泄漏提供特别的指导。表3 首次隔离距离与防护距离ID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小泄漏大泄漏首次隔离下风向撤离范围(km)首次隔离下风向撤离范围(km)(m)白天晚上(m)白天晚上1017Chlorine氯、氯气300.31.12752.76.8(4)首次隔离与防护距离表的使用说明紧急救援人员应当做好下述准备:确认物质;确定应急行动;注意风向。判定事故泄漏的大小,发生在白天或晚上;确定首次隔离距离,指导所有人员的转移,在交叉风向处,远离泄漏点至说明的距离;见示意图如下:确定首次防护距离以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首次防护距

27、离应尽量扩大,示意图如下:八、氯气中毒的现场处置和救治依据GBZ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6.1 治疗原则6.1.1 现场处理立即脱离接触,保持安静及保暖。出现刺激反应者,严密观察至少l2h,并予以对症处理。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以免活动后病情加重,并应用喷雾剂、吸氧;必要时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6.1.2 合理氧疗可选择适当方法给氧,吸入氧浓度不应超过60%,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81OkPa。如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宜在0.5kPa(5cmH2O)左右。6.

28、1.3 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早期、足量、短程使用,并预防发生副作用。6.1.4 维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雾化吸入疗法、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可用二甲基硅油(消泡净);如有指征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术。6.1.5 预防发生继发性感染。6.1.6 维持血压稳定,合理掌握输液及应用利尿剂,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良好的护理及营养支持等。6.2 其他处理6.2.1 治愈标准由急性中毒所引起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异常等基本恢复,患者健康状况达到中毒前水平。6.2.2 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6.2.3 中毒后如常有哮喘样发作,应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工作。九:支持性文件1.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2.GB

29、 11984-2008 氯气安全规程3.AQ 3014-2008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4.AQ 3016-2008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5.国质检特联2006341号关于开展承压槽车充装站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2009年4月29日)7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安厅苏安监2008165号关于印发江苏省移动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本指导意见所指氯气系液氯或气态氯附件1:氯气安全规程符合性专项检查表附件2:液氯槽车充装安全检查表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

30、委员会 2010年10月10日附件1 氯气安全规程符合性专项检查表(参考)(本表依据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08)编制)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组包括专业及车间:内容检查标准或规范要求氯气安全规程的条款负责部门检查方式检查评价符合不符合项记 录一、安全管理要求设备、管道检修时应符合有关安全检修作业规程。3.12条款现场检查对于半敞开式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换气;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对于全封闭式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3.9条款现场检查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作业场所和贮氯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3.10条款现场检查液氯用户应持公安部门的准购证或购买凭证,液氯生产厂方可为其供氯。生产厂应建立用户档案。6.1.1条款现场检查生产、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