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8.50KB ,
资源ID:85641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64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docx

1、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八闽大地日新月异,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础建设、区域经济、民生状况、创新能力和社会事业八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30年来,福建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对内改革成效显著,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民生状况极大改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日益进步。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

2、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几千万八闽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八闽大地日新月异。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山区,一排排新厂房拔地起,一个个大项目立标杆;出行方便了!公路突破瓶颈,形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用电充裕了!城市不再拉闸限电,农村也实现了户户通电;福建的整体实力提升了!GDP以年均12.8%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居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1位,人均GDP从居全国的第22位上升到第8位。八闽,在跨越式地发展着。30年来,福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0

3、年来,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一、经济发展成就辉煌(一)经济实力迅速增强1.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979年至1984年,每年增量在10亿元以上;1984年至1990年,每年增量在20亿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1993年和1995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越过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之后各用3年的时间分别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的台阶,2005年跨越6000亿元,2006年跨越7000亿元,2007年跨过8000亿元跃上了9000亿元,生产总值达9249.13亿元,实现

4、跨越式增长。2.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国民经济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七个“五年计划”,全省生产总值除了“七五”时期年均增长低于10%外,其他时期均高于10%以上,各个时期的年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GDP增长15.2%,增速居全国第4位。1979年2007年年均增长12.8%,比全国高3.0个百分点(见表1)。表1:各计划时期GDP总量及增长率计划时期福建生产总值(亿元)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福 建全 国1979年1980年161.1711.85.6“七五”时期1865.679.77.9“八五”时期6258.0418.412.3“九五”时期15693.7911

5、.58.6“十五”时期25856.3510.79.62006年2007年16863.6815.011.71979年2007年67407.4312.89.83.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充分发挥自身各种优势,实施更加开放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在实现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发展出现六次比较明显的周期波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经济发展迅速。19931994年,19971998年GDP增长率两次位居全国第一位。进入21世纪,全省经济发展进入相

6、对稳定的成熟增长期,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波动幅度很小,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第六次周期从2001年的增长8.7%开始,2004年提升至11.8%,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5年GDP增速略有回落至11.6%,2006年为14.8%,2007年增长再攀升到15.2%,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见表2)。2001年至2007年,福建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平均波动大约只有1.08个百分点,年平均波动幅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六个经济周期中最小的。经济增长进入相对成熟的稳定期,提高了人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预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表2:福建经济发展周期年 份峰值年份峰值(%)波

7、动幅度(百分点)周期长度(年)第一次1979-1983198018.412.94第二次1983-1986198417.912.23第三次1986-1990198814.38.64第四次1990-1996199322.615.16第五次1996-2001199714.05.35第六次2001-2007200715.26.56劳动生产率与工业效益显著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全省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的生产总值计算)从1978年的735元/人,提高到2007年的46655元/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向好,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

8、188.12,是编制综合效益指数以来的最高值,比1992年高90.53个百分点。资源消耗的产出率提高。能源转换总效率从1985年的36.9%提高到53.1%;每消耗1吨标准煤生产的生产总值(现价)从2005年的1.07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1.22万元。产业集聚功能增强。福建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为导向,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通过产业链的辐射,延伸带动一批项目组团建设。看湄洲湾南岸,正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炼油化工一体项目,总投资达314.16亿元。以此为龙头,相关行业纷纷进入,延伸中下游产品。看机械装备业,东南汽车城、厦门金龙汽车引领汽

9、车工业兴起,东南汽车二期项目,将新增年产6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同时,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配套件和船舶修造及电机电器项目的组团发展。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建成投产中华映管显像管生产线、LG彩色显示管荫罩、厦华液晶显示器、华映液晶模组生产线等项目,同时加快推进福州显示器、厦门视听产品、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等项目组团建设。水泥、钢铁、林纸等产业改造提升和项目组团建设也加快推进,纺织服装、鞋业、轻工、建材等已成为产业集群发展最成型的行业。软件、光电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1.生产总值总量和人均量居全国位次前移。经济总量居全国的位次从

10、1978年的第22位,前移至1993年的第13位,1997年进一步前移到第10位,此后经济总量位次相对稳定,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第11位,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3.4%。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73元,增加到2007年的25908元,跨越了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大关;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第22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8位。2.财政收入居全国位次前移。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同时福建积极推行各项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财税体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居全国位次不断前移。2007年全省

11、财政总收入达1282.84亿元,是1978年的84.8倍,年平均增长16.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3.9%,比2000年提高4.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居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23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12位;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1.3%,提高到2007年的3.0%。3.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1979年福建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1.4%,出口综合市场占有率也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006年,全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3.1%,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也由1979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9位;出口市场方面,2006年福建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在全国排名第6位。农产品种类日

12、渐丰富,形成了以水果、茶叶、食用菌和海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近年来,福建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水果、茶叶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产量的大幅提高推动了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上升,2006年福建水果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3%,其中柑橘和香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7%和12.3%;作为福建传统特色产品的茶叶,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是一路领先,2006年达19.5%,比1990年的10.8%提高8.7个百分点;福建水产业较早进行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渔民的积极性,水产经济发展很快,2006年海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3%,比1990年的15.3%提高了3.0个百分点。4.工业名牌产

13、品竞争力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工业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电子通信、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代表的部分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产品。2001年-2007年,福建省获“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新增名牌产品数分别为1个、7个、9个、18个、26个、15个、24个。迄今为止,福建省共获中国名牌100个,占全国中国名牌总数的5.1%,中国名牌数量排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之后,连续4年居全国第五位,跻身全国名牌大省行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产品陆续获得“福建名牌”称号,仅2007年全省就新增428个福建名牌,截至2007年底全省拥有1026项“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

14、生产企业涵盖了制造业中除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外的其他29个大类行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相对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州、厦门和泉州;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健康发展。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数占70.4%,产值占52.7%,出口交货值占68.2%。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经济在探索中前进,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民营经济为福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经济成份。民营企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成为福建名牌企业的主力军,对福建名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

15、开放前,福建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各类经济成分构成简单,整体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需求结构趋于合理,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坚持因地制宜,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调整方针指导下,采取各项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快产业的调整步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的比例从1978年的36.0:42.5:21.5调整为2007年的10.8:49.2:40.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5.

1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6.7个和18.5个百分点。彰显福建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提升。2.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福建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的国有、集体和其他所有制的结构由1978年的78.8:21.2:0调整为2007年的5.8:1.3:92.9;实现利税总额的结构由1978年的83.9:16.1:0调整为2007年的8.9:1.6:89.5。3.就业结构明显改善。20

17、07年,福建全社会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2.7:35.1:32.2,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明显减少,比重下降4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提高21.7和20.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非公有经济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2007年末,城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1979年减少约40万人,城镇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72.2%,下降至2007年的31.7%。4.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经过30年的发展,福建全社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主体发生很大变化,从国有投资一体独大的态势,发展为国有投资、集体投资

18、、外商港澳台投资及民间投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局面。2007年全社会投资中,民间投资所占的比重为49.4%,比1978年的35.2%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国有投资的比重则从64.8%下降至34.1%,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国有投资高15.3个百分点,成为投资的主体。国有投资、外商港澳台投资、民间投资的比重由1993年的53.0:12.6:34.4调整为34.1:16.5:49.4。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福建城镇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三次产业比重为10.7:49.6:39.7。30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方针,在稳步提高

19、工业和农业项目的同时安排大量资金用于第三产业项目建设。2007年,福建城镇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64.4%,比1979年提高2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0.5:35.1:64.4。建设资金来源拓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福建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领域资金来源渠道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国家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以自筹资金为主,银行贷款为辅,利用外资、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转让经营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并举的多元化筹资新模式,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了资金保证。2007年,在全省各渠道到位的5011.52亿元建设资金中

20、,企业自筹资金共计2437.05亿元,比重达48.6%,比200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比重分别为20.9%、5.7%、4.3%;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1007.90亿元,比重20.1%。5.需求结构趋向优化。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最终消费(消费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出口需求)这三大需求拉动。由于福建省净出口比例较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经济的需求结构变动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此消彼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需求结构由消费需求主导向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投资作用日益增强,投资率不断上升。福建省投资率由1978年的34

21、.0%上升到2007年的50.4%。消费率趋于下降,福建消费率由1978年的79.9%下降到2007年的45.7%。最终消费内部结构变动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的消费比重下降,住、行及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消费比重上升。2007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9%和46.1%,分别比1978年下降了26.7和24.9个百分点。出口需求有所提高。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也带来更多的进口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加大,由1978年的-13.9%提高到2007年的3.9%。二、对内改革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22、稳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大胆探索了一条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计划、财政、金融、投资、价格等各项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改革成效显著。(一)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福建农村改革经历了改革突破(1978-1984年)、迈向市场化(1985-1991年)、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1992-1998年)、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99年至现在)等四个阶段。成功地开展了土地制度变革、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有效地缓解了“三农”问题,解

23、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产品产量改变了长期短缺的状况,呈现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169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6.2%。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正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硕果累累1、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

24、建不断探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一齐上,并从重点战略上调整了国有经济的布局,使福建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各主要经济领域的所有制构成发生巨变。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仅为5.5%,2007所占比重已超六成,非公有制经济已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其他经济投资的比重从1978年的64.9:16.6:18.5:0演变为2007年的35.2:2.7:24.5:37.6。2.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和进展。福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积极

25、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经历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后,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和集团化经营。从1998年底开始,全省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走向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开始,到十六大以后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再到十七大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福建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整个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步伐快速推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26、显著提高,向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福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建立了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建立起新型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3.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效灵活畅通的商品流通体系。福建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发展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主题,努力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建设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新体制,努力搞活国有流通企业,加强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效灵活畅

27、通的商品流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市场的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福建进一步深化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4.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30年,福建大力推进计划、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多项体制改革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直接计划模式,逐步向以间接为主的调节机制转变。福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推进企业走向市场的同时,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改革开放30年来

28、,福建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强管理,深入普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条例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从为单位服务向为社会服务逐步展开,覆盖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拓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底,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9、达414.71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79.93万人,年均增长9.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6.12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235.08万人,年均增长15.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8.15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78.55万人,年均增长4.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8.20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23.28万人,年均增长11.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3.52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19.44万人,年均增长14.6%。2007年,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30.73亿元,比2001年增加156.10亿元,年均增长20.7%;保险基金支出93.61亿元,比2001

30、年增加32.21亿元,年均增长7.3%。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的实施,保障了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积极了作用。三、对外开放硕果累累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对外开放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从沿海到山区不断推进。继1979年厦门特区设立后,1984年,特区范围从湖里扩大到全岛,福州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开辟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扩大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使开放区由原先的11个县市(区)扩大到34个县市(区);1989年,

31、批准设立4个台商投资区;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对外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和福州两个保税区及湄洲岛、武夷山两个国家级旅游渡假区;1993年,国务院批准将三明、南平、龙岩及宁德的福安、福鼎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由沿海向山区扩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全方位拓展的新阶段。目前,福建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各个主要领域都硕果累累。(一)对外贸易居全国前列开放之初的1981年,福建进出口总额仅有6.08亿美元,到2007年,突破700亿美元,达744.51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比198

32、1年增长121.5倍,年均增长20.3%,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1年的1.4%上升到2007年的3.4%。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近年来福建积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建立健全外贸政策支持体系,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结构、外贸主体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多元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对外贸易的层次和水平有很大提升,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44.9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21.96%,分别比1996年提高23.46和16.12个百分点。(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吸引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朝着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引资规模持续扩大,保持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22个,而1979年只有5个;新签合同金额123.3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