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21KB ,
资源ID:855902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590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docx

1、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 1、 关山月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 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三、品味诗歌 1.

2、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 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3、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 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与默写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天山长风万里雄伟壮阔 引用典故沙场点兵关切同情 戍客思归闺怨叹息哀婉凄凉诗意: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

4、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2、蜀相教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

5、一、新课导入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二、解题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齐读)强调字音:柏(bi) 好(ho)2、朗读指导(1) 明确朗读节奏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 和二二一二。请

6、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明确感情基调伤感、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3、学生示范朗读4、全班齐读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一)涵咏字句(3分钟)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2、概括诗歌内容首联: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颔联: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颈联:称赞业绩 表

7、达仰慕尾联:抒发感慨 痛苦伤感(二)品析诗味1、赏析前四句细读诗歌,小组讨论:(1)诗歌写景的句子有哪几句?(2)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3)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讨论明确:(1) 首联和颔联(2) 诗人描写了祠堂、翠柏、碧草、黄鹂等意象,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3) 将“自、空”改为“尽、皆”不好。理由:A、“尽、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传达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B、“自、空”的妙处:(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的意思。(2)尽管满院碧草、黄鹂鸣叫,可与生机勃勃相称的诸葛武侯类的人物却不复存在,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

8、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 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 李华春行即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9、处闲愁。宋 李清照 一剪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2、赏析后四句小组讨论:(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 ? 明确:(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侧面映衬)智 敬仰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正面叙写 忠济:辅佐刘禅继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表达了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因此上下句的关键词:天下计,老臣心。老师小结: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原因: 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理想落空,他觉

10、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抒发郁闷和隐痛。) 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板书设计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书愤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

11、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 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 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二、诗人及背景简介

12、: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三、诗意理解: 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 2、诗意的讲解。 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 四、诗歌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

13、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世事艰”指什么? 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 2、诗人

14、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 “气如山”一个表现。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

15、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小结: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

16、,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 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 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小结: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五、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愤之二:“愤”

17、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六、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18、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板书设计: 书 愤 陆游 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

19、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4、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自学习 李商隐的无题。“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这首诗有表白两情坚定至死不渝之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背

20、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

21、,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

22、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相见难,东风无力来回天(抒情写景) 颔联:春蚕尽,蜡炬干,两情死不变(谐音对偶) 颈联:想象对愁,勿伤身体防夜寒(借物言愁)译

23、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5、相见欢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介绍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

24、停顿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四、理解内容1、释词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2、古文今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

25、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3、概括上下片内容五、欣赏诗歌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六、写作特点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七、小结课文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

26、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九、板书设计 相见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6、渔家傲秋思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7、。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

28、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1、 作者简介(略) 2、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

29、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5、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五、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雁去无留意 风景异 荒凉、萧条、凄清 孤城紧闭 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忧国思乡 壮志未酬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