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735.46KB ,
资源ID:8557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57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含答案.docx

1、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材料二: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材料三: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他采取了哪些办

2、法来改善民族关系? (4)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1)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 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2)以民为本;重视农业。(3)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的措施有: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 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

3、科举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以民为本;唐太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农业。(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他采取改善民族关系的办法是: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的效果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 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

4、百万计。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国家人文历史(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5、识加以论述。【答案】(1)隋朝。(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依据题干“科举制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

6、,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提炼一个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元政府在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别设置什么机构管辖? (2)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答案】(1)宣政院

7、 澎湖巡检司(1)行省制【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边疆地区,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2)元朝为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采取的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识记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来巩固统治的措施。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开凿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

8、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答案】(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取士。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统治残暴,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解析】【分析】【详解】(1)根

9、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可知,大运河的积极影响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根据材料二“政府出面招生自由报考原则,考生没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和所学可知,它的特点是,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取士。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统治残暴,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航

10、海活动时间(年)次数人数(人)船数船只大小郑和下西洋1405-1433727800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41000-150017艘旗舰长24.5米,宽6米请回答:(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沿岸和 东海岸。(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答案】(1)红海 非洲(2)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3)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

11、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根据材料二的“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3)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范围、特点和历史意义。6编报学史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

12、任务。 陶活字版 金刚经(部分) 罗盘针(模型) 火炮 司南(模型)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范例:赵州桥 便利交通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陶活字版 罗盘针 火炮 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 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 促进文化传播 火炮(火药武器) 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罗

13、盘针(指南针) 为远航创造条件(注: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第一步: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图片:陶活字版;说明文字:促进文化传播。图片:火

14、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图片: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为远航创造条件。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

15、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出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给平民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六八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称御河),引沁水南至黄河,又连接卫河北至涿郡(治蓟,北京市)。六一一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达涿郡。两渠共长三千余里,隋炀帝带着百官和两岸步行的候选士人数千人,走了五十多天才到涿

17、郡,平均一天只走五十多里。普通民船如果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郡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中国通史范文澜(1)材料中的隋朝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洛阳(2)观点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有利也有弊。论述: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

18、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结论:综上所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也有弊,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观点2: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论述:(1)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隋朝大运河与都江堰、长城一样,是古

19、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综上所述,隋朝大运河它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观点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利大于弊。论述:(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综上所述,隋朝开通大运河虽然在当时使人民受到伤害、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但从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人民所受伤

20、害是取得了补偿的,所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利大于弊。【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依据材料“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可归纳出论点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有利也有弊。阐释围绕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利弊即可。如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

21、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最后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也有弊,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提取其他观点并进行阐述也可以,言之有理即可。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宋史高宗本纪(1)材料一

22、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答案】(1)澶渊之盟。(1分)北宋与辽。(1分)(2)宋金和议。(1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3)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分)【解析】【分析】【详解】(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大宋和契丹”,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内容是: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这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

23、之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北宋与辽。(2)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金国、盟书、淮水”,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澶渊之盟和宋金议和不论是对北宋还是对南宋来说,都是屈辱性的和约,但是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0育才中学七年级某班在学习了盛唐气象一课后,做了一期历史黑板报,请你完成相关内容。(1)看图学史唐朝时期

24、出现了新型农业工具,图一是:_;图二是:_;图三是唐朝瓷器的精品,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它属于_。(2)列表归纳:领域代表成就或人物地位或特点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对称,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诗歌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被称为“诗仙”诗风淳朴厚重,大多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书法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称为“颜体”绘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3)通过上述探究并结合相关知识,你认为唐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答案】(1)曲辕犁;筒车;唐三彩。(2)长安;李白;杜甫;颜真卿;吴道子。(

25、3)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科技发达、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解析】【详解】(1)依据图片可知图一是农具曲辕犁;图二是灌溉工具筒车,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代表作品由唐三彩骑驼乐舞佣。可知图三属于唐三彩。(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建筑方面的代表是长安,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居特色,

26、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被称为“诗仙”;杜甫的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大多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唐朝时期,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颜真卿的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称为“颜体”;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3)依据前面的材料,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等角度反映了唐朝的繁荣,进步。由此可知,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

27、系和谐、科技发达、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二 见如图。(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个朝代?“奈良城”位于哪个国家?(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鉴真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3)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对中外交流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答案】(1)唐朝。日本(2)鉴真在日本十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3)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根据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

28、重要典籍。(4)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主要贡献是在日本十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片是玄奘,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历时17年,带回大量

29、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由谁创立?指的是什么制度?(2)材料二说明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现象?(3)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大约多少年?(4)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哪

30、些进步作用?【答案】(1)隋文帝。指的是科举制。(2)材料二说明当时的进士科影响很大,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收到时人的重视。(3)这一“最早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4)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在位时期,指的是科举制度。(2)根据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当时的进士科影响很大

31、,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收到时人的重视。(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的进士科到光绪(1905年)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诗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