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67KB ,
资源ID:8554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54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docx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次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孔子名列第一,是中国人的骄傲。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因避乱迁居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中落,自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而立之年开始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不为景公所用,不久即归。晋定公时期,曾为司寇。后去鲁,周游卫、陈、宋、蔡、楚等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终不见用

2、。晚年归鲁,从事著述和讲学,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删修春秋。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人,著名的有70余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近十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

3、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未就此灰心丧气,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 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冲突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孔子的安贫乐道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义,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孔子也曾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谦虚好学闻名,对于各种知识都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多才多

4、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看,孔子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率性而为,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30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

5、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以仁待人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思想主要汇集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根据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关于此书最初的编者,学术界向有争议,难以定论,但基本集中在冉雍、卜商、言偃、曾参

6、等数人之内。作为儒家思想的脉源,作为两千年来士人必读的文化典籍和初学教育的启蒙读物,论语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乃至域外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仁”和“礼” 论语一书以语录体写成,文字简约,内容广泛,蕴涵了孔子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仁”和“礼”这两个方面: 一、仁 “仁”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论语中的“仁”字,因立论角度而各有不同,其内涵也颇为丰富。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内容,孔子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多个层面的阐述,择其要者如下: 其一,他在答复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7、。”(颜渊)认为约束自身,使自己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颜渊问克己复礼的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上)认为要达到仁的境界,就要在视、听、言、动各方面都符合礼的要求。 其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同上)提出“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认为“仁者莫大于爱人”。(大戴礼王言篇) 其三,孔子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指出仁者的标准和行仁的方法。所以他的学生曾子概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其四,“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8、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和做人的根本。 其五,孔子把“仁”视为人生价值中的最高原则,把求仁看作是一个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问题,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严。”(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认为求仁不在外求,全靠个人自觉,只要净化我心,循礼而行,就可崇德、修慝、辨惑,达于仁的境界。 孔子根据“仁”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仁政学说。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指出以教化和道德感化来治国的重要性。又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卫灵公)形象地说明了民众对仁政的迫切需要。孔子主张实行惠民政策,“节用而爱人,使民以食”(学而),为政

9、者要重视的是“民、食、丧、祭”(尧曰);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同上)。孔子还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认为任用贤能才能服得民心。而为政者则要首先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二、礼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礼原为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内容涉及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孔子认为周礼因革于夏商,最为完备,是古代礼的最完美阶段。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心也。”(学而)并赞叹

10、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孔子于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把文明社会的制度理想和伦理道德的规范理想寄寓“礼”中,因此他所提出的“礼”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以此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他认为国家必须施行礼治,社会和个体都必须以礼为纲常,强调“立于礼”(泰伯)、“礼以行之”(卫灵公)、“约之以礼”(雍也)、“齐之以礼”(为政)、“为国以礼”(先进),主张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的社会伦理秩序,推崇“圣人”“仁人”的理想人格,认为要在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礼的规范。在礼的内涵和外在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宁从质不从文,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

11、,宁戚”(八佾),并对子夏“礼后乎”(同上)的理解予以赞赏,认为礼的仁义之质在先,其内涵比表象更重要。孔子在礼的变革上认为要坚持原则和大节,对有违原则的诸般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极言“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同时又认为在无关宏旨的小事上可以顺时从俗,所以他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程颐对此解释说:“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第六) 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名分混乱的社会现实,孔子又提出了“正名”的治乱原则,认为“名失则愆”(左传哀公十六年),社会的混乱因于名实之乱,要用周礼之

12、“名”来纠正混乱之“实”。因此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并在齐景公问政时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原则,主张名实相符,循名责实。从逻辑思想的角度来看,孔子对名言关系和名实关系的认识,可以视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启蒙。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认为返于礼中便是仁,仁又是礼的根本,礼是仁的精神具体化和外在化,是贯彻仁的具体措施和目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言称

13、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认为如果不能好学深思,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流于“六蔽”,告诫子路学习的重要性。孔子一生更是好学不倦,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孔子强调“多闻、多见”,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多学而知,还要注意思考,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强调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主

14、张行事不凭主观臆测,不墨守成规,不片面武断,不自以为是。这些道德修养的方法也包含了认识论的意义。 孔子在教育上坚持“诲人不倦”(述而),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他兴办私学,使得教育的范围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其中道德品质教育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治学要首先立人,所以他要求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并教导学生修业进德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的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教导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15、政),并提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精神,指出学习的规律,重视温习的作用,主张“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在教育中注重启发的作用,主张“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根据不同的对象而因材施教,并在“学”和“思”的关系上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反对只思不学和学而不思。这些思想即使现在看来,仍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

16、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

17、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马克思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

18、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思想家、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思想家,进化论奠基人。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伏尔泰(Fran?ois-Marie Arouet de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61274)。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