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0.20KB ,
资源ID:85533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533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陶瓷史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陶瓷史复习.docx

1、中国陶瓷史复习一、 单项选择1、鸡首壶的形制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东晋时期的鸡头普遍较西晋时期长。2、仰钟式碗底为平底,玉璧底一般在唐朝多见。3、长沙窑是最早进行对外出口贸易的窑口。4、鲁山窑的花斑釉对后世钧窑产生影响。5、 最早使用化妆土的窑是浙江的婺州窑,使用化妆土的胎的剖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线白浆层。6、六朝时期的釉下彩为元青花的出现奠定基础。二、 名词解释1、鸡首壶:又名天鸡壶、鸡头壶。指带有鸡头状流的盘口壶,鸡首昂头作打鸣状,造型别致。创烧于三国末期的浙江越窑。经魏晋南北朝乃至隋的发展,风靡一时。江苏、浙江地区大量出现。魏晋时期人们受玄学影响,追求自然风趣,故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

2、,竭力追求审美性,鸡首壶的出现恰反映了“魏晋风骨”影响下人们对审美的更高追求。2、皮囊壶:又称鸡冠壶,是辽瓷最具特色的造型之一。其种类繁多,大致形制可分为五种: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第一种时代最早,与真正的皮囊壶酷似,第二、三种相继,圆身式和矮身式时代最晚,属辽晚期。可据皮囊壶保留皮革缝制的多少来区分其时代早晚,时代越晚,皮革缝制形式保留的越少。3、辟雍砚:又称多足砚。圆形,砚下有多足。砚面中心微隆,周边有棱,以其形圆而周边环水如辟雍得名。辟雍砚多为青瓷,白瓷,砚面不施釉,以便研磨。4、仰钟式碗:属深型碗,碗壁较高且斜直,小实足外底微内凹,通体造型如覆钟,

3、因此,也称此碗为“仰钟式碗”。5、蚯蚓走泥纹:为钧釉的特征之一,似蚯蚓游走而得名。其产生原因是钧釉瓷施釉前,瓷胎已经过一次高温素烧,施釉后,进行二次烧制时,釉层在干燥或烧成初期会发生干裂,高温阶段黏性较低的釉汁又会流入裂缝,烧成后便形成了“蚯蚓走泥纹”。6、金丝铁线:是形容哥窑开片纹理的颜色。大开片呈深灰似铁,小开片融入含碱物质,呈酱褐色,似金丝而得名。属人工二次开片,有“大片套小片,铁线裹金丝”的效果。7、木叶纹:吉州窑的创新。把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木叶作为装饰直接贴于瓷胎上,再敷釉进行烧制,釉层表面留有筋脉作为装饰,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相叠成纹的。8、曜变:曜变就是在黑釉碗的油滴状斑点周

4、围形成的一圈蓝色的窑变,形如日晕,很少见。釉在烧制过程中,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9、唐宋辽金三彩陶器:是汉代以来低温铅釉技术在唐代的新发展,盛行于盛唐前后。烧成温度约900度上下,较瓷器略低。胎色分红白两类,分别以陶土和瓷土为原料,胎质疏松,防水性,实用性差。釉为低温铅釉,釉面光亮,有多种呈色,有时还有流釉痕迹。唐三彩的烧造遗址最早在河南巩义小黄冶村发现。巩义窑唐三彩应属二次烧制。10、汝官瓷的特点:胎:胎薄而质坚,有如铜骨,俗称“香灰胎”,釉薄处成淡肉粉色(含铁和微量铜所制)釉: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釉色,以天青为上品;据传以玛瑙为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

5、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装饰工艺:汝窑制品多素身,极少数以花纹作装饰,其器物上有自然开片纹路作纹饰。烧造工艺:通体施釉,底部用细钉支烧,俗称芝麻钉,支钉数为3、5、6。器型:传世汝窑器常见器型为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多形体小,造型古朴。窑址:河南宝丰清凉寺品种:青瓷款:“奉华”多见于尊瓶、碟上,为宋奉华宫专用物;“蔡丙”“宁”见于小碟和洗上。三、 简述题1、官窑瓷和官瓷的区别(1)官窑瓷即指由官窑生产出来的瓷器。(2)两宋时期,北宋于汴京设官窑;南宋则分别于临安郊坛下和老虎洞设官窑。(3)凡官窑瓷均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造型、装饰、釉色等均按宫廷式样设计,

6、直接体现统治者审美追求。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成本,故产品精妙绝伦,为古瓷中精华。属非商品性生产,产品不流入市场进行销售。历代帝王将其作为传世精品,不做明器陪葬使用。(4)官瓷则是指全国各大窑场专为皇室生产的一批瓷器,这类瓷器由官家(即皇家)亲自采办并督造。例如宋徽宗时期的钧窑,便曾专门为皇室生产过花盆等瓷器,史称“钧官”。此外,耀州窑、定窑,越窑等也都曾为皇室定做瓷器,作贡瓷用。2、简述石灰釉和石灰碱釉的区别(1)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CaO含量的不同。(2)石灰釉:CaO含量高达15%左右,釉层普遍稀薄,光泽度强,透明度好,有玻璃质感。能清晰的显映出刻花纹饰,故北宋龙泉窑青瓷多以刻划花为纹饰。(

7、3)石灰碱釉:CaO含量低于10%,高温状态釉的粘性不大,不易流釉,可施厚釉。在适度的窑温和还原条件下,可呈现柔和淡青的粉青色调。这种粉青釉层内含大量气泡和未熔的石英颗粒,可对光线进行强烈散色,从而产生莹润光感,这种莹润光感无法清晰的透出刻花纹饰,故南宋龙泉窑多用堆塑、浮雕装饰。(4)粉青与梅子青釉同属石灰碱釉,由于梅子青的釉层较粉青釉层更厚,故其烧成温度更高,所需还原气氛更强。3、简述北宋龙泉窑和南宋龙泉窑的区别。(1)从胎上看:北宋龙泉窑胎质细腻,胎体薄而致密;南宋龙泉窑的胎色分白色青瓷和黑色青瓷两大类,以前者为主,白胎青瓷胎骨细腻致密,为白中微泛青色。黑胎青瓷多为仿官窑制品。(2)从釉上

8、看:北宋龙泉窑为石灰釉,透明性强,釉色为淡青中泛灰。南宋龙泉窑为石灰碱釉,釉质晶莹润泽,呈色鲜艳明亮,以粉青和梅子青最负盛名,釉层普遍很厚,是多次施釉而成。(3)从装饰手法上看:北宋龙泉窑多以刻划花为主,常见纹样釉云纹、蕉叶纹、莲荷纹、鱼纹等等:南宋龙泉窑由于釉层加厚,刻划花并不多见,仅见外壁刻莲花瓣的碗、盘。除素面外,浮雕、堆塑,贴塑等技法开始使用,如在瓶颈上堆塑龙纹,洗内底堆塑鱼等。4、简述长沙窑的装饰工艺。(1)长沙窑是以釉下彩绘花(包括书法题字)、釉上彩绘花(外表不罩釉)、块状浸釉(或附加模印贴片)、泼墨(彩)渲染等手法作为主要特色,此外,还出现剪纸和雕塑等其它工艺,很少使用刻划花,釉

9、下彩是长沙窑的创新。(2)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种独创之处:素胎装饰:长沙窑早在中唐时期就在釉料中加入了不同含量的金属元素做发色色基,经氧化焰或弱还原焰烧成而形成不同的颜色釉,从而进行素胎装饰。模印贴花装饰:模印贴花是先用坯泥做成西方人制作美酒的葡萄纹印泥片,经低温素烧,贴后施青釉,再在贴花处浸上褐釉,进行综合装饰,经过进行修整,产品规整光洁,是当时适应外销的高级产品。釉下彩装饰:是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的伟大创举。釉下装饰有:a、釉下褐彩斑点图案:是运用含铁色料做成褐釉先在素坯上点染褐色斑点图案,再施盖白釉或青釉,入1170度左右窑中一次烧成,釉面光润,褐斑永不脱落b、釉下绿色斑点:一般使用单一绿色料

10、,也有用褐、绿、黑组成的三彩,在胎子上用斑点绘成各种几何图案,再施盖青黄釉色,烧成后色调极为调和。5、从胎装饰中写出五种胎装饰方法(1)胎装饰: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技术有化妆土、划花、刻花、剔花、镂空、印花、彩绘等。(2)胎装饰的几种方法:化妆土装饰:指用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为粗糙或呈色不好的坯胎表面,以达到美化装饰的一种方法。化妆土颜色有灰、浅灰、白等色,施用化妆土可使原本粗糙的器表更加的光滑规整,将坯胎颜色较深覆盖,使釉层外观更加的光亮、美观、柔和。划花:在半干的坯胎表面上用竹、木、铁杆等工具浅划出线状花纹,然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烧制。

11、划花手法灵活多变,线条自然,整体感强。剔花:先在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纹样,然后将纹样部分化妆土或釉层剔出,露出胎体,施化妆土的部分罩以透明釉。器物烧成后,胎色,釉色,化妆土色形成对比,纹样极具线浮雕感,装饰效果极佳。镂空:也叫镂雕、透雕。在坯胎未干前,将装饰纹样雕通,然后直接或施釉进行烧制,镂空的纹样一般较为简单,多为几何图案。彩绘:用毛笔蘸各种颜料,在器表绘制纹样。彩陶上的彩绘是在器物坯体或施过化妆土的坯体上绘画花纹,入窑一次烧成。彩绘瓷器则有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之分,釉下彩绘是在坯体上直接会纹样,后施釉高温烧结;釉上彩绘一般以颜料在施釉后高温烧结过的瓷器釉面上绘画,再入窑二次低温烘烧

12、。彩绘纹饰主要有人物纹动物纹、花卉纹、山水纹、诗文纹、故事纹等,四瓷器更加绚丽。6、简述磁州窑的装饰品种。(1)磁州窑系诸窑产品品种丰富,以釉色分:有白瓷、黑瓷、绿瓷、青黄瓷;以彩绘分,有白釉黑彩、白釉褐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黑彩、绿釉褐彩;化妆土剔划花装饰瓷器和铅釉陶。(2)磁州窑的几种装饰品种化妆土剔画花装饰:化妆土是在不够白细的坯胎上所施的一层白色瓷土浆水,以达到美化瓷胎,遮盖较深胎色,填补气孔的效果。剔花法的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器物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待化妆土半干时按不同图案的需求,剔去部分化妆土,露出胎的本色,再罩釉进行烧制,烧成后的效果是褐地白花,因所施釉的差异,又可以分为白釉剔花和绿釉

13、剔花,有些装饰工艺剔花很深,深至胎骨,纹饰的立体感更强。剔花填黑法:与化妆土剔画花工艺相同,只是在剔地之后,施釉之前,在剔地部位填充黑色化妆土,由于增加了这样一道工序,使得装饰效果更鲜明,成品呈黑地白花。但这种工艺比较复杂,要求做工精细,所以产量很小,标本不多见。剔黑法:这种工艺十分繁琐,先在已经成型的瓷坯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待其干后,再于其上施一层黑色化妆土(有时按需要局部施加),待其半干时剔画花纹,花纹部分留黑,地纹部分剔黑留白,最后施釉烧成,成品白地黑花。这种装饰需要高超的工艺,准确把握好吃刀的深浅,这类瓷器是观台窑的精品,较少见,其时代在宋末金初。划花法:化妆土划花法与一般划花法相比,

14、较好理解。但由于使用了化妆土,从工艺和视觉效果上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先划花,再施化妆土,罩釉,成品通体呈白色,只花纹处微下凹;其二是先施化妆土,再划花,罩釉,有纹样处露出胎色;还有一种划花法,是在彩绘部分加划线纹,以增强装饰效果。珍珠地划花:珍珠地划花是在划花装饰之后,再用小管状的工具在地纹部分以外戳印出密密麻麻的小圆圈,在划花纹样和小圆圈内填以棕红色或灰黑色,很像珍珠,故名。这种装饰多见于枕面和瓶、壶上。这种装饰技法始创于河南密县西关窑,观台窑早期青黄釉标本中已见珍珠地划花装饰。粉杠:以浆状化妆土堆贴于已制的坯胎上,形成一道道的条状凸棱,再施透明釉或黑釉烧成,这种方法也称为沥粉法。7、北宋青

15、白瓷装烧工艺(1)宋早期,装烧工艺已经进化为“仰烧”,其装烧情况大致是:把一个用黏土加粗料制成的垫饼放入已烧成的匣钵内,用双手托起碗坯装进匣钵(碗口与匣钵之间的空隙约为3.6厘米),把碗的圏足套在垫饼上,把装有碗坯的匣钵逐渐套装送进窑室焙烧。这种仰烧法,与五代的支钉叠烧法相比,有如下优点a、匣钵装坯,烧制时制品受热均匀,釉面不易被污染,瓷器废品率大大降低。b、使用匣钵,可以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竖向空间堆叠制品,窑室装载量较五代明显增加,费用也因此降低c、为避免高温下收缩的制品与不收缩的匣钵直接接触,陶工们使用了小于制品圏足的泥饼作支垫物,使烧成器物的曲面比较完整,碗盘的外观质量大大提高。(2)宋中

16、期装烧工艺继续进化,出现一种“垫钵覆烧法”,装烧过程大概为:用瓷泥做好内壁分做数级的盘或钵状物,为避免碗口与垫阶粘结,在钵盘状的垫阶上撒一层耐火的针状粉末,先把一件口径较小的芒口碟扣在钵(盘)状物的最下一级上,再依次扣口径由小到大的碗坯,把一个泥质的垫圈放在平底匣中,把扣好的钵(盘)状物放在垫圈上即可堆叠装窑。这种“垫钵覆烧法”的优点是所烧成制品比仰烧制品的变形率有所减少,缺点是其垫钵只能装烧由小而大、规格不一的产品。(3)宋后期,又出现了一种“支圈覆烧法”,其烧制过程大概为:以大而厚的泥饼为底,把一个用瓷泥做成的圆圈放在泥饼上,在圆圈的垫阶上撒上一层谷壳灰,把碗坯的芒口放在垫阶上,将32个左

17、右的碗与圈,一圈一碗的依次覆盖,把圆心下凹的泥饼翻转过来覆盖在最后一个圈上,即组成一个上下直径一致的圆柱体,用稀薄的耐火泥浆涂抹外壁,用以连接垫圈,封闭空隙、再装窑。这种“支圈覆烧法”优点有五:a、不需依赖匣钵就能装烧同一规格的产品;b、比仰烧法增加了装烧密度4倍以上;c、能减少产品变形;d、可节约烧造燃料;e、能减少耐火材料但这种支圈覆烧法会造成器物芒口,故不能完全取代仰烧法。8、简述南青北白体系。(1)北齐发明的白瓷,胎釉含铁量低,胎料细腻,釉薄而莹润,呈乳白色,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2)唐代瓷器的主要品种即青瓷和白瓷,青瓷窑场主要集中在南方,以越窑为代表,此外

18、还有婺州窑、瓯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邛崃窑等(3)白瓷窑场主要集中在北方,以邢窑、定窑为代表,此外还有巩义窑、新密窑、浑源窑、平定窑、景德镇窑、繁昌窑等。(4)青瓷白瓷之外,唐代的陶瓷品种还有黄瓷、黑瓷、花瓷、绞胎瓷、彩绘瓷以及三彩陶器等。9、六朝时期的釉下彩(1)六朝时期的釉下彩瓷以瓯窑的点褐彩最具代表性。(2)点褐彩即指在釉层下瓷胎上,用矿物颜料点绘斑点状褐彩,以形成纹样的装饰工艺。(3)其主要的装饰方式有:器物口沿、肩、系、腹等主要位置排一圈或几排褐色斑点;动物塑型的眼、鼻、嘴、足等显著位置点褐彩在刻划花瓣纹的相间处点褐彩,以突出醒目在壶、罐类器物的器身上用褐色斑点排列出花纹图案用毛笔在器腹和器盖上绘竖条纹褐彩题字(4)其特点是釉层局部或全部脱落,但褐彩处仍然紧贴胎骨;点彩的晕散区能清晰的看出褐彩被青釉覆盖,有些器物彩釉相交,釉层厚薄、浓淡差异直接影响到褐彩的呈色效果纹样或文字为毛笔写画四、 写出三个窑口的具体信息陶瓷史复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