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115.10KB ,
资源ID:85513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513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docx

1、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 并借用了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

2、,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畴。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

3、的指导意义。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例如, 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 这两种时态表达。􀀁例1.两个表面之间进行摩擦后,摩擦表面的材料温度会升高。译文 Any friction between two

4、surfaces will result in a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aterial.例2假使生产过程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话,生产率就不会这样大幅度的增长。译文 Ha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not been made an automatic one,the productivity wouldnot have increased so greatly.例1原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是通过词汇形式“后”来表述,而在译文使用一般将来时来描述这一时间畴,这样从词汇到语法的转换完整地表达了原文要传达的时间概念和语义逻辑关系。例2原文用“假使没有就不

5、会”的词汇形式表达假设发生的某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后果,可是在英译时,这个语义是没有办法用词汇形式表达,只能考虑层次转换,求助于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表达形式。2.畴转换畴转换是指翻译过程中形式的脱离,是在不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之间自由的转换。畴转换可以细分为四类转换: 即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转换。(1) 结构转换( structural shifts)。顾名思义,结构转换就是语言结构上的变化,如一种语言是“主语+谓语+状语”,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就必须转换成“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常见的结构转换有:主、被动语态转换;肯定、否定结构转换;英语句子的主语突出(subje

6、ct-prominent)与汉语句子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之间的转换等。例1检测员把机器表面以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复现出来。译文 A machine surface was reproduced to a large enough magnification by the inspector.例2. 能用塑料,为什么还要用木料?译文 Why use wood when you can use plastic?在例1中,汉语中主动的把字句变成英语中的被动句,改变了原文的主谓结构。例2中原文的状语从句在译文中被后置了。例3已知物体的重量和比重,就能求出其体积。译文 Given t

7、he weight and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a body , we can calculate its volume.英语是“主语突出性”或“主词突出性”语言(subject- prominent),其基本句法框架是“主谓”结构框架;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topic-prominent),体现的是“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关系结构框架。因而,出现在句首(主语位置)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作的施动者,可能是某个问题某件事。有时为突出话题,汉语干脆省略主语,变成无主句,如例3的原文。在英译过程,必须根据原文的语义,改变句子结构,增加主语(we),以满

8、足英语基本句法要求。(2)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按照礼德的定义,类别是根据其在相邻高一级单位结构中的作用而划分的特定单位成分的组合。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是一个与原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别的成分时,就产生了类别转换,如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词类转换。例1南丁格尔是现代护理方法的开拓者。译文 Nightingale pioneered modern nursing methods.例2蓝图的尺寸和比例必须正确。译文 The blueprint must be dimensionally and proportionally correct.词类转换可以打破原文词句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的

9、表达通顺、自然,如例1中的名词“开拓者”到动词“pioneered”的转换;例2中的名词“尺寸”、“比例”到副词“dimensionally”、“proportionally”的转换。 (3) 单位转换( unit shifts) 。单位转换是指源语中某级上一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也就是指在句子,分句,短语,单词和语素五个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在翻译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前四种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例1液压油中存在颗粒物,会加速系统的磨损。译文 The solid particles in hydraulic oil will lead to acce

10、lerated wear-out of the system.例2一个物体,即使其部运动是看不见的,也可能是热的。译文 An object may be hot without the motion in it being visible.上述例句里的原文中的分句分别转换为名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彰显英语表达的简洁性。(4) 系统转换( intra-system shifts) 。系统转换是指源语与目标语具有结构形式基本对应的系统,但在翻译中又需要在目标语系统中选择不对应词语。如,汉英医学大辞典中,“风、寒、暑、湿、燥、火”这6个中医术语的英译分别为“wind, cold, summer hea

11、t, damp, dryness, fire”。译文在形式上,除“summer heat”外,基本与原文对应,这种英译,仅符合中医里所指的“ 六气” ,而未能译出“ 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术语的真实涵“ 六淫” 之意。按“ 六淫”涵译为“unusual wind,unusual cold,unusual summer heat,unusual damp,unusual dryness, unusual fire”,形式上就缺乏对应。系统转换在有文化特色术语英译中,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能够揭示术语的文化涵和民族特色。3.1.2 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核心。1971年凯瑟林娜

12、赖斯(Katharina Reiss) 在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一方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她称这种翻译为综合性交际翻译( 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赖斯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该追求的。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

13、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 Hans Vermeer) 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 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人类行为活动,并且是有很强目的性的人类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威密尔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

14、语言转换活动。与以前的等值翻译理论相比较,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在威密尔的翻译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mitters) 来指各种各样的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 意思是目的、动机、功能。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 译者的基本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

15、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 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如果译者自己译了一本书送去出版,这名译者就同时兼任了发起者) 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

16、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过程都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性法则: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样,翻译就是被赋予了具有目的或功能的行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译者应主动地对其翻译行为负责。从这一方面来讲,翻译行为服务于目的,而目的则不仅成为翻译的标准,更成了翻译行为的动力。2.语连贯法则(intra-textual coherence): 译文必须符合语连贯的标准。所谓语连贯就是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语际连贯法则(inter-textual c

17、oherence): 指译文与原文间应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威密尔认为,译者应根据先定目标(pre-determined skopos )判断源文本的形式(form) 和功能(function)是否符合目标文化的根本要求,这可称之为语际连贯的程度,为达到交际目的和文本间的语际连贯,译者可以根据原文模仿(imitate )或创造(create),即忠实于原文, 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翻译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是有主次之分的。目的法则排在首位,决定语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文本间的连贯不如语连贯重要,而语连贯又不如目的重要。也就是说,在实现目的法则的基础上,可选择性地保持或

18、打破译文与接受者之间的连贯性及译文与原文的连贯性。由此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根据翻译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确保达成交际目的的前提下,译者可以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如省略、增添、转换、重组等,并通过这些策略对目标语表达作出调整,确保了接受者对所传译的信息清楚地接收和理解,即实现了语连贯性。例1这种新型转叶式水轮机已经投入生产,它造价低,体积小,功效高。译文 The new type of blade runners, cheap, small, efficient, has been put

19、into production.例2.已知电阻和电流,就能计算出电压来。译文 Giving resistance and current, voltage can be determined.例3.本文提出了曲线遂道进洞关系的计算方法,根据地面控制测量在洞口附近的控制桩,通过精确提供的数据,将线路中线方向引伸入洞,确保洞按设计方向施工。译文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entry relation into curve tunnel. It is based on the ground control survey

20、of the control stakes around the portal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entre-line into tunnel by means of the date obtained through precision survey so that the execution of tunnelling can be carri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design.例4.工业用的金刚石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硬度,而不在于它们美观与否。其价值还在于它们具

21、有千百种用途。译文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diamonds lies in their hardness, not in their beauty, and in the thousands of jobs they do.基于目的论,科技翻译应把重点放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这里的目的既可是某一译文的某个翻译行为,也可是未分割的全文或整体翻译行为。根据目的论的三个法则,可将译文语言的可接受性、译文文体的规性、译语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译文的可读性确定为决定科技翻译策略和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例1中的“造价低,体积小,功效高”不宜逐字译“cost cheap, size

22、 small, power efficient”,可使用减译的方法,省译“造价、 体积、功效”。因为在英语中cheap就是造价低,故cheap前无需再加cost来限定。同理,small和efficient也可表示”体积小, 功效高”。这样译文既传译原文的基本信息,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具有语连贯性。例2中的译文明显地存在分词悬垂现象,分词短语的逻辑主语是人,而不是电压( voltage)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译者勉强使用非人称主语。其实,只要使用增译方法,增加人称主语,就可消除语法错误,增强译文语言规性。例2可改译为: Given resistance and current, we

23、can determine voltage. 例3的原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主题的总的概述,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这种方法及作用的具体描述。通过重组原文结构分译成两个句子,就显得层次清楚,重点分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同理在例4中,采用合句法则,克服原文结构松散的缺陷,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翻译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这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使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3.1.3 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1. 关联理论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是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

24、on)于1986 年在他们出版的著作关联: 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交际的一种认知科学理论,该理论在国语用学界反响很大,被称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本质是推理,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人类得以交际的大脑机制中最关键的是人们根据行为(或话语)进行推理的能力。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1) 交际双方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 ;(2) 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性。关联理论主要观点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明

25、示推理”过程(ostensive inferential process)。交际一方总是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明白无误的示意,交际另一方从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理话语的交际意图。话语的隐含,如隐喻及言外之意,就靠这种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就是人们根据“共有的认知环境”(shared cognitive environment),寻求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从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关联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 (1) 认知原则,指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2) 交际原则, 指每种明显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种交际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因为根据认知原则

26、可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从而对交际产生导向作用,因此认知原则是交际原则的基础。最大关联就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 ) ;而最佳关联就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 。由于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因而交际只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涉及到以下三个重要概念:语境、语境效果和关联性。语境主要指的是语用者的语

27、用知识,即认知环境,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是新信息与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因此而形成新的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关联性是一个依赖语境的相对概念,语境效果如何可以用来直接衡量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 推导努力( 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 contextual efforts) 。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2.关联理论翻译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

28、极富有解释力。威尔逊(Wilson) 的学生格特(Gutt)于1991年完成并发表了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 认知与语境,把关联理论与翻译结合起来,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翻译现象。根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看作一种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活动,译文同原文在阐释上应该存在相似性。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动态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涉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原文作者通过原文向译者明示(展示信息意图),译者则以读者的身份经由认知获得原文的信息与自身的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取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的

29、信息,而译文读者则要根据译文所提供的信息、认知语境等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信息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实现交际目的。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原文作者认知环境与译文读者认知环境,原文与译文的关联、推理与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翻译目的与译文等)的趋同度(convergence) 。趋同度越大,关联性越大,翻译越成功。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为了使译文在阐释上与原文保持最佳的相似度,译者必须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与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寻找其与原文作者的认知环境的关联性,尽可能传达那些与译文读者有着足够关联性

30、,即能够产生足够语境效果的部分,并不让其付出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同时,译者必须履行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的责任。3.关联理论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以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译者就要准确理解原文,为此他就必须重视原文的语境。话语的语境是用以解释该话语的一系列前提。翻译就是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这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力争达到的目标。为了能找到这个最佳关联,译者要根据语境从原文中推导出原

31、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他想向读者传达的意思与信息。其次,基于翻译中原作者、译者及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必须要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经历及认知能力不同,他们各自的认知环境会存在差异,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对同一件事, 甚至同一语境,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推理,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这样在翻译中,作者力图实现的语境效果同译者从原文和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获得的语境效果是两回事。所以译者应考虑原文作者企图传达给听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听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如存在,要从中调出所需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费力, 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是否相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译者面

32、临的问题,不仅是他应该如何发出信息,而且还有通过他的译文企图能传达什么,这些解决方法取决于他对目的语读者认知状况的认识。例1实验结果表明,长江污染带的污染物垂向混匀有一时间过程。译文1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in Yangtze River pollution band there is a time process for pollutants to mix uniformly in vertical direction.译文2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will take a certain time for the pollutants to mix vertically.译文1 忠实地将“有一时间过程”译为there is a time process,导致翻译生硬而累赘,读者要耗费多余的认知努力去理解其意,译文2的take a certain time就简明地传达了原文的涵义,使读者的认知与译文能够顺利取得最佳关联。例2.人们早就怀疑,大气层中有一个“高温带”,其中心在距地面约三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