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76.67KB ,
资源ID:85387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38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题突破 54.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题突破 54.docx

1、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题突破 54课时跟踪练(三十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2019江苏南京三校联考)下图所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据此,完成12题。1吊脚楼所应对的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流平缓 B有结冰期C含沙量大 D流量季节变化大2该民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寒潮 B台风、风暴潮C泥石流、滑坡 D地震、火山喷发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等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密,因此河流含沙量小,最低气

2、温0以上,没有结冰期,B、C错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因此河流水流湍急,A错误。故选D。第2题,据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较多,因此最常见的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该地区不会出现沙尘暴和风暴潮影响,A、B错误;没有火山喷发,D错误。故选C。答案:1.D2.C(2019南宁二模)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只见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下图)。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

3、完成35题。3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山地 B冲积扇C三角洲 D高原4该地所处自然带最可能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带5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地形 B河流C植被 D道路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判断,由材料可知,该处位于高山山前地区,地势较高,且有喷泉分布,应当是上游山区为补给区,该村落所在地主要为冲积扇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且岛上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选D。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在该岛祖先到来之前,这里人烟

4、稀少,由于人口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应当对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进行了改造,开垦成为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故选C。答案:3.B4.D5.C(2019合肥质量检测)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下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68题。6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湖北 B吉林C山东 D江苏7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非农产业发达 B耕地面积减少C作物单产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8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加大惠农力度 扩大垦荒规模 实施休耕轮作 增加科技投入A BC D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

5、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A项错误;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故B项正确;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C项错误;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故D项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

6、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故A项正确;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B项错误;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D项错误。第8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错误;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错误;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正确。故C项正确。答案:6.B7.A8.C(2019豫北五校联考)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

7、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角,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读图,完成911题。20072013年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趋势9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B丰富的灌溉农业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10该地区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低主要受制于()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C工业化水平低 D基础设

8、施落后11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效应,应该()A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B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C以各产业技术升级来增强产业联动效应D加大第三产业开发,打造优势龙头产业解析:第9题,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大是源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选D。第10题,图示表明一、三产业联动大,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矿产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低,工业联系少,导致区域第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都要少一些,选C。第11题,结合图示,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应重视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不可盲目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这会导致新的偏差,发展应立足实际,发

9、展科技,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高科技劳动力,本区域目前显然不满足本条件,据此选C。答案:9.D10.C11.C二、非选择题12(2019惠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是我国特有物种。其根长出短枝紧密地挤在一起,形成厚实而有弹性的垫子,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图1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图中黑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图2示意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图1图2(1)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

10、的原因。(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解析:(1)推测垫状点地梅分布特征,需要结合垫状点地梅的生长习性,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适合垫状点地梅的生长。从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可知,垫状点地梅是以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到2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不适宜,因此判断垫状点地梅应该分布在西部的山地和高原,而且其分布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因此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由上题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

11、地,这些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而且从垫状点地梅的形态来看,其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具有保温作用,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从而温度较高;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降温快,气温低;晚上由于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的更多,因此温度较低。(3)可以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进行分析植被对岩石、土壤、生态、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植被的生长能够加快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植被的存在,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流失,从而能够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

12、答案:(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山地、高原地区;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得更多。(3)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13(2019蚌埠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

13、 000年以来,沿线环境演化和农业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的进程。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植物。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海拔1 585 m)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图1),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千米。图2示意不同年代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变化。图1图2(1)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是东西方交流进程加速时期。找出判断的证据。(2)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逐渐形成“小麦/大

14、麦粟黍畜牧业的混合型绿洲农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原因。(3)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解析:(1)根据图例,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种植点出现频率增加。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说明东西方交流进程处于加速时期。(2)读图,公元前2000年之前,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种植业很少,以畜牧业为主。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植物。公元2000年公年1000年间,粟黍、小麦、大麦等作物和种植技术,在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该时

15、段沿线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该地是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逐渐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3)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周边小麦、粟黍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巴里坤湖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所以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较多。图中巴里坤湖周边小麦、粟黍岀现的频率变化不大,说明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图示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说明环境稳定

16、性较好。降水较多,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所以遗址的数量稳定。答案:(1)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2)公元前2000年之前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以畜牧业为主;公元2000年公元1000年间,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如粟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技术在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增多,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3)遗址较多:巴里坤湖周边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较高,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巴里坤湖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数量稳定:巴里坤湖周边小麦、粟黍岀现的频率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当时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被风沙掩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