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34KB ,
资源ID:8525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25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

1、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一)、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 )一、新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二、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容不单独另立,而是穿插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容之中,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学设计,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实验的呈现方式

2、多样化,增设了“家庭小实验”和“习题实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降低操作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本着“学科与社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使知识顺序、活动编排相互匹配、相互补充。上册容: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1、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感受化学的乐趣练习实验基本技能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制取。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

3、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3、拓展性课题氢气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本单元包含的容

4、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本单元包含金刚石、石墨、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个课题。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2、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

5、点、难点;本单元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3、通过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1、本单元主要容有: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个课题。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2、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二)两个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

6、象。、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应用。2、难点:如何判断

7、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4、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8、;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二、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单元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单元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

9、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 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

10、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3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4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

11、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1、2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实验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又叫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

12、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别(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三)、物

13、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投影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讨论1、下列哪种性

14、质属于化学性质?( C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D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 木棒受力折断。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15、)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一、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三、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

16、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六、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17、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6、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9、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18、。10、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11、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均一、稳定。12、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13、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14、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

19、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结论15、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16、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17、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18、请

20、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19、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20、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21、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22、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

21、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23、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试管加入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 24、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25、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26、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22、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27、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28、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29、作业:教科书P.33习题1、2。 (三)三个活动片段课题1 空 气教学片段 空气的组成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新课导入教师提问: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2

23、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 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教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新课讲授1、教师讲述: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

24、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2、师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3、教师: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4、教师提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5、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井仔细观看图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6、师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

25、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教师演示课本27页实验21教师边操作边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人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可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8、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l5。 9、师讲解:集气瓶水面上升,

26、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10、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投影讨论容: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学生回答: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的原因是:、因为氧气含量低。、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红磷不足,瓶有残余的氧气。、装置漏气。、燃烧匙与水面之间的氧气没被消耗掉。 11、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水面上升不到1/5。12、教师: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27、,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13、教师提问:从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展示。14、教师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5、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16、师小结: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原子的构成教学片段原子的构成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1、教师: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汇报

28、:学生1:原子像一个乒乓球。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2、教师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3、教师提问: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4、教师: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小组汇报: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学生2:在原子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5、教师:学生 2的问题问得好,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6、教师:用投影播放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粒子没有受到阻挡,金原子部有很大的空间。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