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99.69KB ,
资源ID:85202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20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中地理必修1鲁教版山东专用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中地理必修1鲁教版山东专用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版高中地理必修1鲁教版山东专用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期末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易中难行星地球1、219、20地球上的大气10、11、1213、14地球上的水183、4、5、21地表形态的塑造1615、17、22自然灾害与人类8、97、236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17山东济南模拟)太阳有时很暴躁,被称为“活动的太阳”。太阳暴躁时有大量的带电粒子被抛入太空,会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7波段太阳层析成像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波段最多的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其探测波长涵盖了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

2、,可以预测太阳活动的爆发。据此回答12题:1.太阳处于“暴躁”时期时可能会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A.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干扰B.地表植被遭破坏C.卫星导航失灵D.地球获得稳定的光和热2.7波段太阳层析成像系统能够预测太阳活动是因为通过它能()A.分析太阳辐射 B.精确观测太阳C.推测活动规律 D.探测温度变化解析:1.C2.A第1题,太阳处于“暴躁”时期说明处于太阳活动活跃期,太阳活动时带电粒子流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于长波影响不大,A错。地表植被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而遭到破坏,B错。太阳活动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卫星导航失灵,C对。地球上的光热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第2

3、题,由题目可知,7波段太阳层析成像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波段最多的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其探测波长涵盖了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主要通过太阳辐射波长的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发生进行预测,A对。该成像系统还不能精确的对太阳进行观测,B错。不能推测活动规律,只能根据波长变化预测太阳活动的爆发,C错。温度变化用成像系统不能进行探测,D错。(2017河南焦作期末)下图为甲湖泊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历史上甲湖泊曾经是一个水浅面积大、水温较附近深水湖高的湖泊,湖水几千年来从未干涸。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湖泊却突然消失,被称为“死亡之海”。据此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A.陆地内循环B.海上内循环C.

4、海陆间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4.甲湖泊干涸过程中,其湖水主要进入()A.岩石圈 B.水圈C.大气圈 D.生物圈5.若该地区地壳相对稳定,则导致甲湖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植被破坏 B.降水量减少C.气温升高 D.人口剧增解析:3.A4.C5.D第3题,水循环包括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种类型。发生在陆地及陆地上空之间的为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的为海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海洋及上空之间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读图可知,该区域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及陆地上空,与海洋没有关系,所以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为沙漠,而在沙漠中有绿洲存在,说

5、明该地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水减少后主要通过大气蒸发,进入大气圈中,湖水本身就是水圈的组成部分,且该地气候干旱,生物量少,水分蒸发不会进入生物圈内,故选C。第5题,湖泊干涸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低,且几千年从未干涸,说明植被减少不是湖泊干涸的主要原因;该地降水量本来就少,不是近段时间发生的现象;气温升高不会导致千年没有干涸的湖泊突然消失;最可能为人口激增,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大量引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需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河流水量减少,造成湖泊干涸,故选D。由于雪量大,平原公路两侧形成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我们称之为“雪壁公路”。

6、下图为“雪壁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四点可能容易形成该“雪壁公路”的为()A.甲 B.乙 C.丙 D.丁7.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和出现的季节是()A.滑坡灾害夏季 B.沙尘灾害秋季C.泥石流冬季 D.洪涝灾害春季解析:6.B7.D第6题,读图,“雪壁公路”形成在冬季降雪丰富的地区。图中甲、丙、丁三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雨多,冬季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降雪量较小,不能形成雪壁公路。乙地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经过海洋时携带水汽充足,降雪量大。第7题,该现象指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洪涝灾害,D对。夏季该地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7、滑坡灾害出现与冬季降雪无关,A错。积雪覆盖,缺少沙尘灾害的形成条件,B错。冬季冰雪为主,没有泥石流灾害,C错。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回答89题:8.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9.有关室内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内“伏而待定”避震法只适用于城市,不适用于农村B.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C.门、窗边、阳台、厕所、走廊都属于死亡线,应该避开D.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解析:8.C9.D第8题,抱紧电杆易被电

8、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第9题,“伏而待定”是震中避震的主要方法,即地震发生时来不及逃出室内,选择较为安全处躲避,适用于城市,也适用于农村;选择室内空间小的房间躲避,门、厕所、走廊位于墙角或空间小,较为安全。10.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地表示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解析:B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11.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CAB B.ABDCC.CDAB D.CDBA12.此季节,对图中所示大陆上

9、的等温线说法正确的是()向高纬凸出向低纬凸出向北凸出向南凸出A. B. C. D.解析:11.A12.A第11题,由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可知,等压面向上弯曲的A处气压较高,而向下弯曲的B处气压较低,位于低空的C、D处气压与高空相反,且均高于高空A、B处。第12题,因为C处是低压,由温度与气压相互关系可知此季节陆地气温较海洋高,为北半球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即向北凸出。(2017福建莆田期末)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夜晚M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 B.

10、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4.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差异 B.降水差异C.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高低差异解析:13.A14.C第13题,夜晚M地气温较绿洲低,M地气压较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M地指向绿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而形成东南风。第14题,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相反,造成该地风向昼夜相反。(2017山东德州期末)高山流石滩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回答1516题:15.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

11、作用 B.冰川侵蚀C.流水搬运 D.风力堆积16.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向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 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 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光照 C.气温 D.降水解析:15.A16.C第15题,由材料可知,高山流石滩上的岩块与碎石是地表岩石大量崩裂、破碎而成,故属于风化作用。第16题,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随纬度的降低而上升,说明其分布的主导影响因素是气温。(2017山东临沂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我国正

12、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下图为天然地表与城市地表水循环环节变化图。据此回答1718题:17.与天然地表相比,城市地表()A.蒸发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C.地下径流量增加 D.下渗量增加18.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A. B. C. D.解析:17.B18.A第17题,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大,与天然地表相比,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减少。第18题,城市绿地高度应略低于道路,以利于地表水下渗。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是对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13、,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读图,回答1920题:19.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得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中表示削弱作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除太阳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A.藏南谷地的地热能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C.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解析:19.B20.A第19题,读图可知,图中箭头甲代表太阳辐射,乙为云层的反射作用,属于削弱作用,丙为地面辐射,丁为大气逆辐射。第20题,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是生物体固定的太阳能,风能的根本原因为

14、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水运动产生水能,而水体运动的动力为太阳辐射,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水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4分)(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6分)(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4分)(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解析:第(1)题,首先判断出此循环为海陆间循环,

15、然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第(2)题,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第(4)题,武汉市形成、发展的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海陆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4分)(2)水水能流水沉积作用(6分)(3)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4分)(4)位于汉

16、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6分)22.读图,比较北半球河流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断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写出A、B、C、D四地与断面图的对应关系:A.、B.、C.、D.(4分)(2)A处谷地的形状呈形,是由于作用造成的;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补给。(6分)(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作用,C地为作用,D地为作用。(3分)(4)A谷口处和D处外力作用的相同点是 作用,不同点是。(3分)解析:第(1)题,A处在河流发源地,河流水位很低,只有丙合适;B处在河流上游,山高谷深,故为丁;C处在河

17、流的中游水量大,水位深,故为乙;D处在河流下游,河道宽,水量大,故为甲。第(2)题,A属于河流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冰川作用显著,常形成U形谷,所以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第(3)题,B在上游以侵蚀为主,C在中游以搬运为主,D在下游以堆积为主。第(4)题,A与D处同属于沉积作用;A气温低,冰川作用显著,是以冰川沉积为主,而D处在河口三角洲,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为主。答案:(1)丙丁乙甲(4分)(2)U冰川侵蚀冰雪融水(6分)(3)侵蚀搬运沉积(3分)(4)沉积A为冰川沉积,与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沉积物大小不一,杂乱无章地分布;D是流水沉积,沉积物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降低后沉积物有

18、秩序地在下游沉积(3分)23.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特点分析原因。(4分)(2)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和“疏”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10分)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多涝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结合地形和降水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分析,从降水量来看,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从地形来看,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则可能导致洪涝灾

19、害多发。第(2)题,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起到截流蓄洪作用,减少对下游危害;全流域性植树造林,植被涵养水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减轻洪涝发生;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治理洪涝灾害的“疏(引洪)”: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泄洪能力;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把一部分洪水分流到湖、库、湿地当中;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或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可对主河道进行分洪、减洪。答案:(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4分)(2)“堵”: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疏”: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10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